北京的内皇城是紫禁城城墙外的第一道城墙,内皇城有三面城墙,东城墙起自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南墙,基本沿紫禁城东墙外护城河、景山东墙至地安门,设有东上门、东上南门、东上北门、东中门四座门。西城墙起自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南墙,基本沿紫禁城西城墙外护城河、景山西墙至地安门,设有西上北门、西上南门、西中门,西上门四座门。北城墙主要在紫禁城北城墙外护城河、景山北墙外,设有北上门、北上东门、北上西门、北中门。内皇城没有南城墙,其东西城墙与天安门城台两侧的南皇城墙相接。 明永乐十八年(1420)北京城基本建造完工,永乐帝迁都北京,自此大明一朝对内皇城的把守与紫禁城和皇城相同,每座城门均有禁军日夜值守、门禁森严,内皇城发挥着守卫紫禁城的重要作用,因此内皇城也叫做卫城。 清朝顺治帝进入北京后,实行满汉分治政策,所有汉民迁出北京内城,强制居住在北京外城,由此大清皇帝认为所有居住在内城的兵丁居民都是满清族民,没有仇恨大清皇帝之心,不必如大明朝那样严守皇城和内皇城,因此皇城和内皇城逐渐开放,皇城内开始出现坛庙寺观、民宅商铺、茶肆酒馆。当然,有资格在皇城内居住的只能是满族八旗官兵及家属。同时内皇城凡是有碍于通行的即行拆除,如东华门、西华门外的两组“上门”在清朝时均被拆除,只保留了神武门北侧的北上门、北上东门、北上西门、北中门。 到了民国,本着“还城于民”的思想,北京城开启了一系列拆垣通路的工程。其中首要工程就是“东西两横”和“南北三纵”。“东西两横”即长安街和景山前街,“南北三纵”即府右街、南北长街、南北池子大街的开通。作为“东西两横”之一的景山前街,恰好从北上门与景山南门之间穿过,因此北上东门和北上西门就成了这条街上的障碍,1932年即行拆除了这两座门,打通了景山前街。新中国建立,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进一步拓宽景山前街,处于神武门和景山南门之间的北上门及两侧廊房也被拆除了。 由于清朝即行开始拆除妨碍交通的内皇城,民国亦是如此,建国后更是大力建设北京新城,因此内皇城基本拆除殆尽。所幸的是地安门内的两段内皇城城墙,由于不妨碍大清朝的道路通畅,又在民国中后期至建国后时段里,居民在城墙的两侧盖房生活,城墙掩蔽在了民房之中,被保留了下来,真是有些幸免于三朝拆除之叹! 地安门内大街东侧内皇城墙残存240.2米,西侧残存122.4米。2006年在对残存的内皇城城墙修复时又复建增加了东墙20米西墙135米,最终修复和复建的内皇城城墙是,东墙260.87米,西墙257.4米。修复单位是按照现存的皇城墙修复和复建的内皇城墙。大清朝的皇城墙规制是:大城砖砌成,略带收分,墙体通高6米,墙基厚2米,顶厚1.73米,顶砌冰盘檐,上覆黄琉璃瓦,城墙抹灰抹平,朱红颜色一刷到底,冰盘檐涂灰色。有史家评说:明朝的北京温婉秀丽,一派水乡南京的气象——金瓦粉墙温玉岸柳玉河。清朝的北京城硬朗鲜亮,一派北方大金国的色彩——生白大红大紫大黄。 乾隆十五年(1750)的《乾隆北京全图》上,地安门内大街的内皇城墙上东西两侧虽有胡同,但内皇城墙上并无胡同口,可见那时候的内皇城还是处于封闭状态。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北京精细全图》上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内皇城墙上的胡同口了。遗存的东墙和西墙上各有三个街巷口,其中的慈惠胡同、油漆作胡同、米粮库胡同口修建了高大的黄琉璃瓦庑殿顶样式门楼,凸显着皇家气派,恰是这三条胡同内居住过近现代的诸多名人。 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给他的英文教师庄士敦在油漆作胡同租赁了一座大宅子供其居住,溥仪格外器重庄士敦,为其开出1000元大洋的月薪,当时的北京警察月薪只有6元。庄士敦对溥仪和大清很有感情,回英国后每天在住处升起大清的龙旗。当年庄士敦成为中国“皇帝”的帝师,这份荣耀使他获得了英国政府的“最高级巴士爵士”勋章。 1923年光绪三十年进士,北京街巷胡同最详尽最具学术价值的《燕都丛考》作者陈宗蕃,购买了米粮库胡同东口路北十余亩土地,修造“淑园”,“淑园” 的东墙恰是一段内皇城墙,1927年内务府要拆卖这段内皇城墙,陈宗蕃出资买下,这段城墙方得以保留至今。上世纪三十年代历史学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傅斯年借住在“淑园”的北房。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借住在“淑园” 的南房。胡适先生、大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诗人徐志摩住过米粮库胡同4号院。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开国上将李克农,曾经的政治局常委《红旗》杂志总编陈伯达,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同志都曾在米粮库胡同内居住多年。 1933年近代美术家文艺理论家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朱光潜先生住进了慈慧胡同3号。朱光潜先生在居所组织“读诗会”,当年文学青年朱自清、俞伯平、冰心、林徽因、叶公超、周作人等等,每月都来参加“读诗会”,这些走过慈慧胡同的文学青年在之后的岁月里都成为了国家级的文学巨匠。 地安门内大街内皇城的三条有着黄琉璃瓦门楼的胡同,在北京城是独一无二的,走遍北京城的胡同,胡同口矗立着皇家专用建材门楼的只属于这两道巍峨的内皇城墙。住在胡同内的居民虽然居住拥挤,但每每走过黄琉璃瓦的门楼,心中的帝都子民之情还是油然有着一些的。 北京残存的内皇城墙应不止地安门内大街一处。在景山东街东侧,和硕和嘉公主府西府墙外,有一道南北走向,顶砌冰盘檐,上覆黄琉璃瓦的大墙,其规制与修复的内皇城墙很是近似,这道墙的位置恰是当年景山东墙外北京内皇城墙位置的所在,只是城墙遮蔽在民居住宅内不易发现。2021年探看公主府时见到了这道墙,但没发现任何保护性标志牌,有关管理部门是否知晓这道墙的渊源不得而知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1 02:21 , Processed in 1.08916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