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800年前的北京城建

2024-9-19 09:08|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刘永加|来自: 北京纪事

摘要: 据《北京日报》5月13日报道:位于北京丰台区的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建成部分正式对外开放,“北京建都之始的全景博物馆”初具规模,从而使人们能够更直观地去了解金中都的大致概况。那么,真实的金中都城市建设都有哪些 ...

据《北京日报》5月13日报道:位于北京丰台区的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建成部分正式对外开放,“北京建都之始的全景博物馆”初具规模,从而使人们能够更直观地去了解金中都的大致概况。

那么,真实的金中都城市建设都有哪些亮点呢?我们不妨穿越到800年前去看一看。
01

广建公园

早在800多年前,金国在燕京即北京也大规模地建设了一批公园。金贞元元年(1153年)4月,金海陵王将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为中都,北京从此正式成为首都。迁都前,海陵王不仅下令对燕京进行了改扩建,同时利用辽代南京的基本水系湖泊,大规模建设苑囿园林,北京出现了一大批由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公园和小公园等风景名胜,为后来北京公园园林的布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金中都的公园园林是从皇城内外开始的,建有东、西、南、北四苑,以西苑为最重要,其他还有众多的小型园林;在城外修建了多所离宫,并在郊区增辟新园林,这些行宫、园林的形成,为金以后几代王朝御苑建设形成了骨架基础。西苑是以燕京旧城西部的古代洗马沟水(金称西湖,今莲花池)形成的一系列湖泊水潭为主而开辟建设的,其中的琼林苑和同乐园最为有名。

能称为大公园的琼林苑位于宫城内西南侧,是海陵王在辽瑶池(金改称鱼藻池)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经金世宗、金章宗两代五十多年的增建,成为金代宫中最为优美恢弘的苑囿,自然环境优美,建筑壮观,是金朝帝后及皇室成员经常游玩的宫内“御花园”。元代人称其“尽人神之壮丽”,可见其景色、建筑之壮观。《金史·地理志》载:“琼林苑有横翠殿、宁德宫。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华岛,又有瑶光楼。”

琼林苑南部的瑶池,当时金人通常把瑶池及西园中各大湖统称为太液池,因它们是皇宫中御苑的池沼,沟通皇城中的水系,水流畅通,池中生长着莲花、芙蓉花。池边的楼台殿阁倒影映入池中,如同天工图画。

到金章宗时,瑶池改名为鱼藻池,瑶池殿(位于池中岛上)也改称鱼藻殿。鱼藻池位于琼林苑南部,池北岸是宫殿群,其中有蓬莱殿、蓬莱阁。

同乐园相当于小公园,其位置在玉华门外以南,相当于今之青年湖略西一带。据《金图经》载:“西出玉华门曰同乐园”,“大定十年宴群臣于同乐园之瑶池”。金礼部尚书赵秉文有咏同乐园诗:“石作墙垣竹映门,水回山复几桃源;毛飘水面知鹅栅,角出墙头认鹿园。”显然风景很盛,有蓬瀛等仙岛,有柳庄和杏村,有鹅栅和鹿园,可以搞围猎活动。

太宁宫也堪称大公园,金大定六年(1166年),金世宗命少府监丞张仅言主持在城北营建太宁宫。太宁离宫区的水域,原是一片天然湖泊,属于高梁河的一段河道。施工时,将这段河道扩展加深,使之成为水域宽广的湖泊,就成了今北海、中海、前海、后海和西海的前身。当时这片水域称为“白莲潭”,是因湖中广植白莲。当时把扩挖水域的土堆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水称“西华潭”,并重修“广寒殿”等建筑。

金中都太液池遗址地图

规模庞大的太宁宫,其范围包括今天北海、中海地区,宫内园林布局属于古典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湖东西沿岸建有大量的宫殿。据《金史·地理志》载:“京城北离宫有太宁宫,大定十九年建。后更为寿宁,又更为寿安,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

或属小公园的广乐园,又称南园,为金中都宫苑之一。其位置应与社稷坛相毗邻。大体在丰宜门西,邻近城墙一带。据《金史·世宗纪》载:“大定三年(1163年)五月乙未,以重五,幸广乐园射柳,命皇太子、亲王、百官皆射,胜者赐物有差。上复御常武殿,赐宴击球,自是岁以为常。”可见,广乐园内有常武殿,为金皇帝、百官射柳、击球、习武处所。同时,这里也是金代宫中元宵放灯的地方,每年正月元宵节,都要在宫中张灯,还会在其中搭架灯山,张灯结彩,热闹异常,与民同乐。

经过多年的建设,金中都可谓是大公园小公园遍布,景点众多,风景优美,真是城在画中。著名的燕京八景,最初就形成于金代,其中有: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道陵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居庸叠翠和卢沟晓月。
02

新设坊与市
大家都知道,金中都是北京的建都起点。作为都城,当时的北京城市规模已经具备相当的水平。在人们的印象中,北京的民居以四合院和胡同为主。其实,远在八百多年前的金中都时期,那时的民居还是坊市制呢。

金海陵王为了迁都北京,他在当时辽南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住宅区仍然采用了唐宋时期的坊市制。此时,已是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自北宋中叶以后,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封闭的里坊制度已经打开,居民区与市场不再有严格界限,且多已市坊杂处。

金中都复原图
金中都城是仿照北宋东京制度营建,同样改变了辽南京时旧的里坊制度。在金中都的西、南、东三面扩建部分,完全采用开放式的坊巷制。这些平行的坊巷都是以城市的主干道为轴线,在两旁排列的。所以,金中都时的坊濒临一段段的街道,故又称坊巷。

海陵王迁都北京之后,住宅建设随之展开。据《金史・海陵王纪》载:“贞元元年(1153年)五月乙卯,以京城隙地赐朝官及卫士。七月戊子朔,原赐朝官京城隙地,征钱有差。”可见,金中都虽然宫室和城垣已经建设完毕,但是由于中都城市扩大了,新圈进城内的不少空地,还没有开发建设,海陵王就将这些空地分赐给随朝大小职官和护卫军士,用于住坊市建设。新建的住宅、商铺在城西、南、东三面的平行坊巷中。于是,金中都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城市布局,混合着坊巷和坊两种新老格局。

经过精心的建设,金中都城内共有62坊,比辽南京时多36坊,因为城郭扩展后,居民区也相应扩大了。据史料记载,这些坊分别是:西开阳坊、东开阳坊、南开远坊、北开远坊、清平坊、美俗坊、广源坊、广乐坊、西曲河坊、东曲河坊、宜中坊、南永平坊、北永平坊、北揖楼坊、南揖楼坊、西县西坊、棠阴坊、蓟宾坊、永乐坊、西甘泉坊、东甘泉坊、衣锦坊、延庆坊、广阳坊、显忠坊、归厚坊、常宁坊、常清坊、西孝慈坊、东孝慈坊、玉田坊、定功坊、辛市坊、会仙坊、时和坊、奉先坊、富义坊、来远坊、通乐坊、亲仁坊、招商坊、余庆坊、郁邻坊、通和坊、咸宁坊、东县西坊、石幢前坊、铜马坊、南蓟宁坊、北蓟宁坊、啄木坊、康乐坊、齐礼坊、为美坊、南卢龙坊、北卢龙坊、安仁坊、铁牛坊、敬客坊、南春台坊、北春台坊、仙露坊。

金中都的一些坊里经过专家考证,今天仍能够判断出大体位置。据《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七《京城总纪》载:今北京广安门外天宁寺,金代为天王寺,属延庆坊。由此可知延庆坊当在今宣武区天宁寺一带。据侯仁之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载,自今日北京丰台区凤凰咀村往北,依次为美俗坊、永乐坊、常清坊;今海淀区羊坊店路以东为广源坊;延庆坊南为东、西甘泉坊;宣武区骡马市大街以北为嘉会坊;西城区闹市口街以西为衣锦坊;宣武区三庙前街一带为显忠坊;显忠坊南为开远坊。铁牛坊因有铁牛大力神庙而得名,《析津志》载:“(铁牛坊)有铁牛庙,因其庙而名其坊。”铁牛坊当在今宣武区法源寺以南一带。

坊市制,有坊必有市,设市更是活跃了商品经济,便利市民参与经营和购物消费。金中都城内坊与市是打破严格界限建设的,但是由于北京水上交通的特殊性,主要商业区仍在城北。这是因为各地商货需要由水路进入中都,都要先运至中都城东的通州,然后再由通州沿闸河入中都,而闸河正经中都城北通过,所以百货卸放的码头即在城北。本来这里原有的商业经济就比较繁荣,所以金中都时期,其繁荣更倍于往日。

北京金中都遗址公园雕塑丨图源网络
由于金中都商货阜盛,商税成了金的大宗财政收入。金朝廷专门设置了中都都商税务司、都转运司、都曲使司、流泉务(官办质当铺)等,专掌贸易质典征榷之事。商贸的繁盛,使金朝廷的财税大增,金世宗大定年间,中都税使司岁获十六万四千四百四十余贯,章宗承安元年(1196年),已升至二十一万四千五百七十九贯。
03

最早的社稷坛
大家都知道的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此后一直作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现在已经开辟为中山公园。

其实,北京较早的社稷坛,当属金代所建的社稷坛了,但由于年代久远,又没有留存下来,所以鲜为人知。

金中都作为金国帝京,设立郊坛是必不可少的。据史料记载,他们所设的郊坛有:南郊坛即天坛,在中都南门丰宜门外,也就是丰台名字的来处。围垣三重,四面各有三门,中有圆坛,坛、垣皆以赤土覆盖,是金帝祭天的地方;北郊方丘即地坛,在中都北门通玄门外,围垣三重,四面也是各三门。朝日坛即日坛,曰大明,在中都东北门施仁门东南,其制如地坛;夕月坛即月坛,曰夜明,在中都西北门彰义门的西南。金帝是冬至日祭于南郊坛,夏至日祭于北郊方丘,春分日祭于朝日坛,秋分日祭于夕月坛。

图源网络
贞元元年(1153年)十二月,海陵王“定社稷制度”,并在中都皇城建设了社稷坛,这也是最重要的祭坛,其建设规模和规制都十分讲究。

我国古代,有一项“社稷祭祀”的制度,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被称作“社”,祭祀谷物神的地方被称为“稷”。因此,在古代社稷坛与宗庙同为国家重要礼制建筑,历代帝王建国之初,都会按照“右社稷而左宗庙”的古制原则建造本王朝的社稷与宗庙。

而金中都的社稷坛,在海陵王建成后,又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进行了改建增修,使之功能更为完善。

在社稷坛的建设祭祀使用上,金代延续了唐代社稷制度。据《金史》记载:“社为制,其外四周为垣,南向开一神门,门三间。内又四周为垣,东西南北各开一神门,门三间,各列二十四戟。四隅连饰罘罳,无屋,于中稍南为坛位,令三方广阔,一级四陛。以五色土各饰其方,中央覆以黄土,其广五丈,高五尺。其主用白石,下广二尺,剡其上,形如钟,埋其半,坛南,栽栗以表之。近西为稷坛,如社坛之制而无石主。四壝门各五间,两塾三门,门列十二戟。壝有角楼,楼之面皆随方色饰之。”

金国社、稷是东西对峙的两坛,坛上铺以五色土,土色随其方位,符合古代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说:东方属木,为青色;西方属金,为白色;南方属火,为赤色;北方属水,为黑色;中央属土,为黄色。按“五行”的五色方位来铺筑社稷坛坛面,以此借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金国“社稷”祭礼分为常规之祀和非常规之祀。金明昌五年(1194年)金章宗君臣议礼时,礼官曾奏“我国家自祖庙禘袷五享外,惟社稷、岳镇海渎定为常祀”,说明常祀是定制。从明昌五年二月“始以春、秋二仲月上戊日祭社稷”,即开始了常规之祀中的仲春祈谷、仲秋报谢。春祭旨在春播之前祈求社稷神保佑农业丰收,秋祭旨在收获硕果之后报答社稷神的福佑,即“春求秋报”。当皇帝受尊号、更御名、受命宝、誓师出征、旱灾、雨足等国家大事或灾情异兆时,都要奏告或祭祀社稷、山川之神,这就是非常祀。 

每到祭祀祭日,金国的做法是:“未明五刻,郊社令升设太社太稷神座,各于坛上近南,北向。设后土氏神座于太社神座之左,后稷氏神座于太稷神座之左,俱东向。席皆以莞,加裀褥如币之色。神位版各于座首”,执事官各行其事。

金中都的社稷坛,除了上述祭祀活动外,每逢大旱不雨,也要祭社稷祈雨。关于金代社稷坛祈雨的记载很多,据《金史》记载:“泰和四年(1204年)四月癸丑,祈雨于社稷”。《金史》还记载了大定四年(1164年)五月的一次祈雨程序:“先命礼部尚书王竞祈雨北岳;又卜日于都门北郊,望祀岳镇海渎;后七日不雨,祈太社、太稷;又七日祈宗庙;仍从岳镇海渎如初祈;后十日不雨,乃徙市,禁屠杀,断伞扇,造土龙以祈。雨足则报祀,送龙水中。”金代岳渎、宗庙等与社稷坛一样,作为农业的祭祀场所,都曾参与祈雨活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0 17:51 , Processed in 1.10746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