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义达里中的“拐弯抹角”

2024-9-24 20:48|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北京映像之捕光捉影 |来自: 老北京回忆

摘要: 位于西长安街地区西北部的义达里,是一条承载着百年历史与文化的胡同。它东西走向,东不通行,西至西四南大街,北边挨着颁赏胡同,全长340米,均宽3米。清代时期,这里是清朝和硕定亲王的王府地界,曾经拥有辉煌的历 ...

位于西长安街地区西北部的义达里,是一条承载着百年历史与文化的胡同。它东西走向,东不通行,西至西四南大街,北边挨着颁赏胡同,全长340米,均宽3米。清代时期,这里是清朝和硕定亲王的王府地界,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与出众的地位。随着王府的衰落与失修,义达里逐渐变成了普通居民的生活区域,如今则成为西城区的一条示范街巷。

义达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那时,清朝和硕定亲王的王府就坐落于此,显赫一时。王府几经袭传,直到毓朗贝勒,亦称朗贝勒府。王府的辉煌不仅体现在其建筑的壮丽和气派上,更彰显了当时王族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1911年后,王府的失修导致其逐渐荒废,富丽堂皇的建筑被岁月侵蚀,改头换面,演变成了民房,形成了如今的义达里。

义达里在经历了数次变迁后,涌现出七条小巷,分别为义达里、乐群巷、贤孝里、慈祥巷、福德巷、忠信巷和勤俭巷。随着时间推移,这七巷在1965年被合并,合称义达里。尽管这条巷子看似简单,却寄托了无数故事与回忆,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义达里独特之处在于其狭长的形状和单一的出入之口,和我们常见的纵长胡同有所不同。它的格局呈现出一种大肚扁口的坛子状,恰如一座大院落,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与空间感。走进义达里,你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义达里的巷门上有一块匾额,题写者是民国著名书法家张济新。张济新以其精湛的书法闻名于世,曾为北京的奉天会馆和东北义园题写匾额,同时也是张作霖的幕僚,后来成为少帅张学良的老师。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走在义达里,你会发现这里有着独特的人文气息与生活方式。巷子里不时传来邻居间亲切的问候,孩子们的嬉笑声此起彼伏,行人的脚步声与墙上斑驳的青苔共同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里的一切都流露出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气息,宛如一幅静谧的画卷,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细细品味。

没想到这里还能看到胡同里难得一见的“拐弯抹角”,那什么是“拐弯抹角”呢?,胡同街巷纵横交错,通行空间一般较为狭窄,街角拐弯处尤甚。为了通行方便,就要将有限的空间予以扩展。于是智慧的古人就想出一个办法:将墙角的直角抹掉,改成圆弧状或将直角“切”成一个斜面。这样,当行人交会需要避让时,就有了腾挪之地。“抹角”之上部,大概一人多高的位置,再逐渐恢复至直角,不影响建筑主体。

近年来,义达里逐渐成为了西城区的一条示范街巷,吸引了众多游客与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拍照。这里似乎成为了人们寻觅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闪光点。我记得若干年前,北京电视台的多个频道在开播前都会展现义达里巷门的影照,这使得更多人对这个小巷产生了好奇与向往。

义达里的百年变迁,宛如北京这座城市的一幅缩影。从繁华到宁静,从光辉到沉寂,再到如今的复兴与重新被认知,义达里见证了无数的历史瞬间。尽管经历风雨的洗礼,义达里依然清静如昨,雍雍然地沐阳光、披月色,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丰富。

义达里的再生与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努力。随着对老北京文化的重视,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得到了细致的修缮和保护。在保留历史原貌的同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让义达里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2 , Processed in 1.08581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