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京城公共交通的那些“并不如烟”之往事

2024-11-15 09:2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申哥带你走天下|来自: 北京号

摘要: 这篇文章的缘起,来自于杨澄先生《北京的老城圈儿》。其中一回,名曰《日下出门全靠腿》。这里面的“日下”,是昔日北京的代称。文章如此写道:1951年我在崇文门外清化寺街小学毕业。毕业典礼之后,全班同学拿着一纸 ...
这篇文章的缘起,来自于杨澄先生《北京的老城圈儿》。其中一回,名曰《日下出门全靠腿》。这里面的“日下”,是昔日北京的代称。文章如此写道:

1951年我在崇文门外清化寺街小学毕业。毕业典礼之后,全班同学拿着一纸证书,安静地坐在大明清化古寺的大殿(我们的教室)里,听班主任陈老师的临别赠言。

陈老师瞪着大眼,认真地扫视了一遍在座的每一个同学,说:“我讲了六年了,该说的都说了。今天我想请同学们自己讲,就讲你们过去最远走到哪儿吧。”

大家面面相觑,不明就里。陈老师笑了:“我问吧。请回答:你们往东最远走到过哪里?”

有说到过瓷器口的,有说到过四块玉的,结果,最远的到过龙潭湖。往南呢,最远只到过永定门关厢;往西最远的只到过白塔寺。而往北最远到过北海,那还是学校组织春游远足去的。反正大家出门半径一般不超过5公里。

我们很得意,自以为走了那么远的路挺不错,谁想陈老师却说我们路走得太近,地方去得太少,因而见识也就太浅。他鼓励我们毕业后放开两腿行天下路,读天下书。

杨澄先生是1937年生人,比我大姑年长一岁。待他小学毕业的时候,我父亲还未出生。这样一位老先生,将自己的童年时光,悉数留在了民国时期的北平。对于他们这辈孩子而言,走路基本靠腿,确实不言而喻的。

令我感到好奇的,是崇文门的清化寺到底在哪里?查阅侯仁之先生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后发现,其位置就在磁器口与红桥路口之间的路西一侧、天坛北坛墙以北。这条街巷的名称,始于明代,且因街东口路北建有青化寺得名。到了清代,名称中的“青”改为“清”,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诞生。1965 年清化寺街与明因寺街、椅子圈胡同、幸福胡同、北水道子、山佑夹道合并,统称清华街。因谐音得名。

青化寺乃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年),“青华寺故保安寺基也”。而今看来,此地的位置甚好。然在曾经的岁月里,这里依然“行路艰难”。

我儿时常年的交通工具——三轮车

时间又过去三十多年,到我出生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记得家里曾买过一辆载人的三轮车。

这辆三轮车,曾载着我转悠过不少地方。于是,直到小学快毕业了,我还没有独自坐公交车的经历。记得从当时所居住之三里屯南里,到蓝岛大厦、贵友大厦,甚至日坛路附近的赛特购物中心,都是被三轮车拉过去,或是溜达过去的。一路上要穿越北京假肢厂、朝阳医院、关东店大棚、芳草地路口等,也算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其时,北京街头的车辆就已经很多了,尤其是一种~而今看来破旧不堪、然起步价却十分便宜的黄色面包车(“面滴”)。

从我不自觉地巡视北京街头的那一刻起,北京城内的公交车,就只有两种:带“大辫子”的,与不带“大辫子”的。带“大辫子”的,乃是无轨电车;而不带“大辫子”的,则为公共汽车。当然,距离我出生的十多年前,京内还有一种车型——有轨电车(老百姓也管它叫“铛铛车”)。此种类型的车辆,在1966年5月间便结束了自己的使命。有轨电车于京内的最后一条线路,是从永定门火车站(而今的北京南站)通往北京体育馆(天坛东侧)的。

北京城内最早的有轨电车

这消逝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有轨电车,于北京最早出现的时间,乃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其所使用的车辆,是来自德国的西门子公司。而轨道的铺设地点,则位于永定门外的马家堡至崇文门之间。晚清时期的马家堡火车站,实乃京(卢)汉铁路的始发站与终点站。当然,它亦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一座火车始发站与终点站,即北京的火车总站。卢汉铁路是于1897年接至马家堡,并于此地建造火车站的。因而,从马家堡出发,铺设一条通达城内的有轨电车道,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只可惜,这条有轨铁道只存在了不足一年,便毁于庚子国变之中。

于而今的马家堡,还留下一个叫做“角门”的地名

在这里,须多说几句马家堡。此地在清代时紧临着南苑皇家园林之围墙,马家堡正处在围墙西北部。南苑共有13座角门,马家堡角门旧址就位于而今的马家堡南街西口。如今,南苑之角门都已然无存,只留马家堡角门(今简化为角门)这一地名。

待到1924年,北京城区总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交通。有轨电车出现了两条线路:一条是由前门城楼至西直门城楼,另一条则从前门城楼至北新桥。

01

曾经的1路电车

从天桥开到西直门城楼

在此后不到一年之内,于北京城区“降生”的有轨电车线路已增加至六条,其分别为:

1路,由天桥出发,经珠市口、大栅栏至前门城楼,待左拐绕过正阳门的西侧,再从西交民巷、司法部街北口(而今无存)到西长安门(亦无存),再经新华门、府右街,走西长安街至西单牌楼(无存)右拐,北走甘水桥、缸瓦市、西四牌楼(无存)、太平仓,至新街口左拐,最终达到西直门城楼附近。这是京城有轨车道中最长的一条,且为双轨车道。此线为电车之西大干线。

02

曾经的2路电车

由天桥通往北新桥

2路,亦由天桥出发,待与1路共轨驶至前门城楼后,右拐绕过正阳门的东侧,再从户部街(无存)至东长安门(无存),经东三座门(无存)、御河桥(无存)达王府井,且沿东长安街至东单牌楼(无存),再一路往北,经总布胡同、灯市口、东四牌楼(无存)、船板胡同,最后抵达北新桥。此线乃电车之东大干线。其与西大干线一道,构成皇城东西两侧之南北贯穿的两条主要干线。

03

曾经的3路电车

打东四晃荡到西四

3路则是由东四牌楼(现已无存)出发,向南经过灯市口、总布胡同到东单牌楼(无存),再向西经过王府井、东长安街、东三座门(无存)、司法部街北口(无存)、西三座门(无存)、新华门、府右街、西长安街至西单牌楼(无存)再右拐,经甘水桥、缸瓦市,抵达终点站西四牌楼(无存)。此乃一条连接1、2路干线的横向线路。当然,连接这两段也方便得很,只要将东、西长安街之间铺设一段轨道即可。

04

曾经的4路电车

从北新桥转悠到太平仓

4路是由北新桥出发,向西经过交道口、小经厂、锣鼓巷、宝钞胡同至鼓楼,再左拐向南至地安门(无存),再向西过北海北门、东官房、厂桥,最终往南到达太平仓。

05

曾经的5路电车

自崇文门内开往宣武门内

5路,由崇文门内大街出发,至东单牌楼(无存)后左拐至王府井。此后,便与3路的线路基本一致,待到西单牌楼(无存),再左拐往南经石驸马大街东口(基本无存),最后抵达宣武门内。此外,于磁器口至法华寺(而今仍存的“南法华寺”)之间,则为通往电车停车场的专线。

06

曾经的6路电车

从崇文门外通向宣武门外

6路是由崇文门城楼外出发,向南至磁器口,再右拐向西经过水道子、三里河、珠市口、板章胡同、虎坊桥抵菜市口,再向北经校场口至宣武门外。这条线路的最后一段,即菜市口至宣武门外的一段,曾是京城境内最早铺设铁轨的地方。其时间,为1860年代。

07

此外,还有一条并不甚长的7路电车

彼时的有轨电车,其最大特色便是“既稳又慢”。由于许多路段属于单行轨道,所以不存在错车的问题。一辆车驶过来,别的车是要等待其走完线路后,才能动弹的。

京城的公交车,长途要比短途更早

除了要铺设固定轨道的有轨电车,还有一种费汽油的,那便是公共汽车了。这种车型最早出现在京城大地上,乃是1929年。只不过,当时的公共汽车都是跑长途(京郊线路)的,且班次极少。及至1935年,于城区内才出现了公共汽车。

截至1949年,北京市区的公共汽车总共有九条。


1949年之前北京的9条公交线:

01

1935年9月开通1路

由朝阳门城楼至阜成门城楼。(待1950年4月改成前门城楼至永定门城楼)

02

1935年9月开通2路

由前门城楼至交道口。

03

1935年10月开通3路

自东华门、经西直门城楼,直至颐和园。

04

1935年10月开通4路

自东华门至西山八大处。此乃公交线路中最长的一条,长度约为24.7公里。

05

1935年8月开通5路

由东华门、经西直门城楼、颐和园,终达香山。(根据当时车辆的状况,我对3、4、5路公共汽车之如此豪横的运营线路,不免要产生怀疑。此等路线于一天时间内,至多跑一两个来回便要收工了吧)

06

1946年2月开通6路

从东单至新街口。

07

1946年5月开通7路

自前门城楼至北新桥。

08

1946年5月开通8路

由前门城楼至宣武门城楼。

09

1946年9月开通9路

从东安市场至宣武门城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1:56 , Processed in 1.08367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