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街至崇文门地区,在明代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地位。前门大街东侧,有条与大栅栏齐名的鲜鱼口,明代称鲜鱼巷,因有售卖鲜鱼的市场得名,历史上曾有“先有鲜鱼口,后有大栅栏”之说。鲜鱼口东西走向,从前门大街直到东口崇文门大街,传说“门到门,三华里”,周边会馆、客栈、商店、摊点、作坊广布。巷内商铺、餐 饮、茶楼,手工艺作坊星罗棋布,是典型的北京民俗市井商业的代表,与前门大街共同构建了老北京南城的标志性传统商业街区。 今日三里河公园——明代前门大街东侧有三里河由西北向东南流淌,水穿街巷,与大运河相通。立新摄影 历史上前门大街以东地区河流纵横,鲜鱼口东面原有一座小桥,明代称小桥儿,三里河从小桥向南流入芦苇园。元大都城是座土城,夏季城墙需用芦席覆盖防雨,便在芦苇园这块湖泽洼地收储芦苇。现存东北、西南向的草场头条至十条胡同,即当年积草场地。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排泄内城南濠积水开凿减水河,利用元代文明河的古河道,在前门护城河东的西打磨厂向南开通壕口,因距正阳门三里,故名三里河。三里河经长巷头条西、鲜鱼巷、芦草园、薛家湾,再东南出左安门,流入通州大运河。到嘉靖初年,河道日益淤塞,大部分河道被夷为平地,贫苦劳动者与手工业工匠依河道建房,形成西三里河、羊坊草场、芦苇园、薛家湾、东三里河、南河漕、缆杆市等众多以河为名的斜向胡同。由于地价便宜,许多会馆、客栈聚集于此,“皆三里河入张家湾故道”,成为中轴线上前门大街东侧胡同的一大特色。 明初,积水潭漕运码头因水源减少而废弃,经大运河运来的货物终点码头改在大通桥下。大通桥离崇文门不远,商船可以在这里卸货集散。《明史·食货志》载:“令商贾进京者,河西务给红单,赴崇文门并纳正、条、船三税;其不进京者,河西务只收正税,免条、船二税。”也就是说,凡要进京销售的商品,河西务只负责开红单,包括正、条、船三税,全部在崇文门税课司交纳。到天启五年(1625年),崇文门税关年收税银达89929两,位列全国八关之首,被称为税门。 鲜鱼口地区紧靠崇文门和繁华的前门大街,便于物资交流,自然成为集市、客店、货栈、会馆的首选之地。 鲜鱼口北有打磨厂,长三华里,东西走向。明初,来自房山县的一些石工,从家乡运来石料,在打磨厂西口一带打磨出售。由于宅门大户、碾房、豆腐房、大饭馆都要自己磨面,打制大小石磨和开制磨刀石的生意很兴隆。打制石磨的石厂发展到半条街,打磨厂由此成为街名。打磨厂西段因近前门大街,多店铺,巷口向南建有北京最早的戏园茶楼。 从鲜鱼口向东,与花市相对接。“所谓花市者,乃妇女插戴之纸花,非时花也。花有通草、绫娟、绰枝、摔头之类,颇能混真。”后来又增加了绫绢花、缎花、绒花,逐渐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京花”,花市由此得名。花市还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作坊和店铺,如玉器作、珐琅作、象牙雕刻作、花丝镶嵌作、雕漆作、料器作、挑补刺绣作等,使花市成为老北京最大、最集中的手工业区。嘉靖朝修筑 外城时,花市已云集铺户322家,只次于前门外地区,被誉为“工艺美术的发祥地”“特种工艺的摇篮”。 明代是北京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当以皇城为中心的内城成为皇家文化集中区域时,外城日益成为士大夫文化与平民文化的展示地。明代实行开科举士 制,首都北京理所当然地成为全国科举考试的中心。按规定,科举取士分乡试、会 试、殿试三级进行。每逢子、卯、午、酉年八月,各府、州、县的秀才赴京府或各省布政司应试,称之为乡试。北京的乡试由顺天府组织进行。成绩优越而被录选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各地举子赴京城应试,系为会试。会试被录选者,统称进士。当年三月,由皇帝在宫廷内亲自命题并主持殿试,以确定状元、榜眼、探花等名次。 每到春秋二试之年,数以千计的秀才和举子涌入京师,再加上众多的随行人员,于是在今建国门内大街的贡院周围,诸如顶银胡同、裱褙胡同、总捕胡同等,家家出赁考寓,每房三五金或十金,谓之“状元吉寓”。由于“状元吉寓”房价太高,已经在朝为官的同乡对此深感同情。位于前门外长巷五条的芜湖会馆,就是由工部主事、安徽芜湖人俞谟出资创建的。芜湖会馆建于永乐迁都后不久,被称为中国第一座会馆。此后各州县在京官商纷纷效仿,发动同乡集资购置土地建房或直接购买房屋,京中会馆骤然兴起,成为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观。 鲜鱼口——位于前门大街东侧,历史上曾有“先有鲜鱼口,后有大栅栏”之说。振阳摄影 随着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商人地位的提高,工商业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需要经常议事、集会,于是就有了各地在京商人、同乡同行,或手工业工人,单独建 立的行业会馆或商业会馆。鲜鱼口周围是繁华的商业地区,“五方物产,九土财货,莫不聚集”,为便于商业活动,商人就在这一带建立商业会馆。李华编《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中所列九座明代北京商业会馆,就有五座分布于前门大街东部。略举如下: 颜料会馆:在前门外北芦草园4号。明中期由山西颜料、桐油商人创建。原名平遥会馆,又名集瀛会馆,后改颜料会馆。清末民初,改称颜料行同业公会。 临汾乡祠(临汾东馆):在前门外打磨厂120号。明山西临汾纸张、颜料、干果、烟、杂货等五行商人创建。 临襄会馆:在前门外东晓市大街138号。明山西临汾、襄陵两县油商创建。原名山右会馆,清末改称油盐粮行同业公会。 潞安会馆:在广渠门内炉神庵,明代山西长治铜、铁、锡、炭、烟袋诸帮商人创建。 天龙寺会馆:在广渠门内天龙寺6号。明万历年间,浙江金华等八县商人创建。 来源:《明代中轴线南段格局与商业发展》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03 , Processed in 1.08928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