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外馆斜街 北京的“外馆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西北部,东起安定门外大街,西至黄寺大街,大体呈东西走向,东段略偏向东南。外馆街的名字来源于历史上的外馆地区,这个地区在历史上是京城六馆之一,隶属于清廷理藩院,主要用来接待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特别是蒙古王公和西藏黄教领袖。根据《清会典》记载,蒙古王公和西藏黄教领袖按照“年班制度”,每年轮班进京朝贡,谒见皇上,被分别安排在外馆和黄寺居住。外馆街因此而得名,也被称为哈尔哈馆。 外馆街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地点,也是北京城中较为著名的斜街之一。 询问世居此地的老人,被告之:这里就是著名的对蒙贸易集散地——外馆。考证“外馆”地名的来源,原来是针对“内馆”而言,论述清末京城掌故旧闻的《旧京琐记》上说得明白:“外蒙宾馆,昔日在东交民巷北者曰内馆,在黄寺旁者曰外馆。” 在清代,外馆地区是接待蒙古王公的场所,同时也是商贸繁华的地区,蒙古王公和商人在此与内地商人进行贸易,使得这个区域十分繁华。据传,当时外馆占地四十八亩,因当时蒙古共有四十八家王公贵族,故设大小宅院四十八所。一些随员及商人则用骡、马、骆驼载运皮毛、药材等土特产,搭帐篷在此与内地商人运来的丝绸、布匹、金银首饰等进行易货交易。这个区域与西邻的黄寺在清时期是十分繁华的地区。 早年,去内蒙和外蒙的商家,绝大多数把总号设在外馆。而京城内各行业的推销员,也都到外馆来推销可以远销口外、适合蒙古人需要的物品。外馆经办的出口货物品种繁多,可以说无所不有。 一般货物有:砖茶、香烟、牛皮靴、毡帽、布匹、铁器、烟类、糕点等,这些物品绝大部分都在张家口采办。从外蒙换回运到张家口的货物,主要有:驼毛、羊毛、粗细皮货、贵重药材、土法开采的黄金、眼镜石等。 据1919年出版的《京师总商会众号一览》记载,当时设在外馆的杂货行共计一百四十九家,其中较出名的有永聚成、义成永、天德厚、协聚丰等等,足以说明外馆街的繁华热闹。 去外蒙经商,尽管路途遥远,途中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又要冒一定风险,但由于获利颇丰,往往运到外蒙的和从外蒙换回的货物均可高价脱手,所以,还是吸引着众多商人。 外馆街还是各民族文化荟萃之地,这里居住着汉、蒙、满、藏、回等各民族群众,西侧有西黄寺、马甸。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由于蒙古人民共和国改变了贸易政策,对中国商人采取种种限制措施,以致商人无利可图,外馆商人对蒙经商活动即告结束。 今天的外馆街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商业活力,街道上分布着社区、超市、银行、学校、部队、旅馆等,提供着多样化的服务和商品。外馆街的交通也相对便利,有多个公交线路服务,包括123路、113路、夜6路、夜36路等。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7 07:49 , Processed in 1.20109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