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运河漕运之安和丰益仓

2025-1-17 22:0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杜泽宁|来自: 北京桥梁

摘要: 大运河漕运之安和丰益仓地处清河上游安和桥畔的丰益仓,又称安和仓,清雍正七年(1729)建造。乾隆年间“安和”被记为“安河”。《日下旧闻考》载:“安河桥南有丰益仓。”1947年出版的《万寿山游览指南》记为:“丰 ...
大运河漕运之安和丰益仓

地处清河上游安和桥畔的丰益仓,又称安和仓,清雍正七年(1729)建造。乾隆年间“安和”被记为“安河”。《日下旧闻考》载:“安河桥南有丰益仓。”1947年出版的《万寿山游览指南》记为:“丰益仓在松树畦之北,建于清雍正间,昔为贮放圆明园西四旗及健锐营军糈之处。嗣于清光绪间改为京西各旗营之军糈均此仓支领,于民国二年(1913)将所有仓廒进行裁撤矣。”

丰益仓隶属“京师十三仓”之列,其旧地在今中共中央党校北院西部,即17楼至19楼之间。仓场故址坐西朝东,大门地处仓场东南,仓门三楹, 筒瓦大式歇山顶,俗称外门。门内迎面有影壁一座,绕过影壁是一条三合土仓路。沿仓路两侧顺序排列储粮仓廒,每侧十五座,五间为一廒,计一百五十间。仓廒每间七檩六椽,面阔一丈三尺,进深四丈五尺,柱高一丈二尺五寸,前后出檐,明间前接抱厦一间,屋顶有通风“气楼”,仓廒的墙壁用大城砖砌成,厚约三尺。另有堆房四处,共十二间(图1)。

图1:储粮仓廒屋顶的通风“气楼”

除仓廒之外,仓场北面建有大式歇山顶官厅五楹,前出抱厦三间,是为龙门、官厅、科房、大堂等办公用房,仓场监督、会计的办公之地。其中大堂又称监督值班所,是丰益仓仓场官员的办公室;科房又称官役值班所,是一般职员的办公室;警钟楼、更房由保卫巡更人员使用;激桶(灭火设备)和水井,供救火之用。附属建筑仓神庙、土地祠、关帝庙亦为祭祀之用。
为管理仓场,京师粮仓最初归内务府监理,长官称“仓场侍郎”,下属官粮仓设有“仓监督”两名,由满、汉仓监督各一人出任。仓监督从朝廷各部的员外郎和主事中遴选委派,任期二至三年。下设经丞二人,攒典二人,协助仓内事务。《清朝文献通考》记载,“丰益仓监督满二人,余十二仓满、汉各一人,掌仓粮出纳之事。”委派两名满人仓监督主管仓事,可见朝廷对丰益仓非常重视。清时,负责丰益仓警备工作的还有旗员四人,甲兵六十人。

雍正年间伴随着圆明园的建设,在圆明园周边建造圆明园护军八旗营及包衣三旗营,为解决俸米兵食,清廷在安河桥畔设置丰益仓。后来又有健锐营的水师营设立在红山口。精捷营的河南新营与河北新营设立在萧家河,由于驻防八旗兵丁猛增,每年所需俸米达6.63万石。为周转支放,“原定八旗官员俸饷,按季按月于户部关支外,禄米月饷,左翼于清河本裕仓,右翼于安河丰益仓,就近支领。”乾隆三十七年(1772),丰益仓转归户部仓场衙门管辖,内务府官员停止委派(图2)。

图2: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书影

嘉庆十六年(1811)五月,仁宗在圆明园避暑,有盗贼夜入丰益仓窃米,巡夜兵丁围抄遭遇拒捕,刀伤兵丁数人。仁宗闻之,谕旨:仿照紫禁城之例治罪,“斩立决”。嘉庆十七年五月,丰益仓御史塔勒炳阿奏:该仓围墙以外四隅,东西南三面均有堆拨衙署,惟北面一带空阔,请添设堆拨、派兵看守巡察。仁宗诏谕:著照该御史所奏,于围墙北面添建堆拨房二间。从原设甲兵中拨出12名,以6名在新设堆拨看守,另外6名随同该营员更替巡察,以昭严密。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北伐,居住在京西海淀镇保福寺的刘氏三兄弟投书,表示愿“率领合族子侄、家长、铺伙,联络千人”,“抢本欲、丰益二仓,并抢本处居民铺户以为进见”,“供兵马食用”。咸丰十年(1860)十月,英国侵略军在火烧圆明园的同时,将丰益仓所储粳米4.16万石抢掠一空。导致事后丰益仓无粮可储,一度被裁撤,直到同治十二年(1873)才得以恢复。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京,丰益仓又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仓米大半被其抢掠。次年交回时,所余粳米仅能装填一处仓廒。庆亲王奕劻和直隶总督李鸿章合议,准备以本裕仓平粜京内贫民,留丰益仓支放外三营兵食。当京西各营造册承领时,丰益仓却被意大利侵略军占据,意军不同意清廷的仓粮分发方案。后经庆亲王致函申说,再派翻译郭家骥、兴臣及监督徐宗荫、书通等人,“连日往见洋官,叠经周折多方解说”,最终意大利军官准允,丰益仓所存米石以一半自行赈济附近贫民,另一半运出放给外三营及精捷营各兵丁。清廷动用自己的官仓还得仰人鼻息,可见其无能与腐朽。

时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漕粮改征银两后,清河漕运由盛转衰,京师官粮仓也逐渐丧失其作用,很多粮仓已经名存实亡。漕运制度正式终止后,只剩丰益仓作为国家粮库还在使用,所有京西各旗营之军糈,均在此仓支领,为此步军统领衙门增设巡警驻扎。民国二年(1912)所有仓廒进行裁撤,此后丰益仓疏于修葺,已现败景。

图3:丰益仓遗存古槐

20世纪50年代,时称马列学院的中共中央党校在京西万寿山后择址建校,丰益仓旧地被征用,由此成为校园西区的一部分,在此建数座学员楼和绿地园林。1984年党校在附近施工时,曾在仓址一带挖出一尊汉白玉石虎,由文物部门运走。此后学校施工又有一尊汉白玉石虎出土,因虎头被铲掉,施工人员将其回填地下。如今,粮仓故址已经途归历史,仓门旧地(即党校19号楼前)现存古槐两株,曾是粮仓的门前遗物,中共中央党校还在此勒石为记(图3)。

为了留住历史的记忆,2023年海淀区地名部门在中央党校西门,即青龙桥三岔口村北一条东西向的小路上竖起路牌,称之“丰益仓路”,这一举措不仅激活了清河漕运的那段往事,也使安河桥边的丰益仓这个历史地名复活下来(图4)。

图4:丰益仓路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3:11 , Processed in 1.10652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