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读过本微信号中的文章,如《桥字之初为悬臂之源》(2024年11月30日),《桥梁文化题解之一:释桥》(2018年2月15日),《桥梁文化题解之二:释梁和十六两一斤的本源》(2018年2月22日),那么对桥与乔字、梁与粱字的起源和含义应该有了一些了解。上述几篇文章是一种探索和考证,其基本观点主要有这么两个: 1)乔木为横向伸展的树枝。 当采用乔松这样横向伸展的方式搭建过河的结构,也就相当于创造了一个悬臂变为简支梁的结构,将树枝和树干悬臂伸过一条河沟,搭接到对岸就成为桥。 独木桥 2)梁字和粱字皆源于等间距,粱比梁要早一些。 粱为农田中的等间距的田垄,宽度、间距皆为一脚步(一尺),因此种的粮食作物简称为粱、谷梁。最早的标准化的农田是在1条沟垄中栽种24株粟(小米),24株小米的产量为1两,16条田垄一共有384株,总产量等于“刀耕火种”时代的一把石刀“斤”的重量,也就是1斤等于16两。这个度量衡在中国使用了几千年,直到1959年6月25日,才统一采用一斤等于十两的的计量标准。 等间距的田垄:谷粱 等间距的碇步桥:鱼梁 梁也是等间距,是放在河里冒出水面的一块块石头,人们踩着石头过河。这样的一排石头称为鱼梁,也称为踏步石、墩步石、汀步桥、碇步桥等不同的名字,名字各异,但大小、间距都是人们的一脚步(一尺),如同一道道田垄。鱼梁之上加上树木、木板就成为梁,梁桥之梁。 在上述“释梁”文章中,本人曾经探讨了桥梁和房梁的关系,但没有说清楚,还是一个疑问。如今,根据桥与梁的演变关系,结合建筑与桥梁结构技术需求,特提出如下观点,即房梁也是源于等间距,而且源于桥梁。 首先,从桥梁出发,纵向为桥、横向为梁。 顺着桥梁过河的方向,踏步石的渔梁、桥下的石墩、石柱、木柱,它们就构成了中间的桥孔。早期的桥梁应该不是很大,也不是跨越大河的,单孔桥没有墩柱,多孔桥的墩柱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由此形成一道道的等间距的墩柱。 如果上面架设的桥面只是一根树木,就成为独木桥,这个独木桥下面的每一排桥墩立柱最少只需要一根即可,单根独柱可以支撑着上面的单根独木。 多孔独柱独木桥:纵为桥、横无梁 多孔双柱多木桥:纵为桥、横为梁 但是独木桥很窄,只能一个人通过,而且很危险。这样就出现了两根、三根,以至于很多根树木或木板搭起来的桥木,古代称其为“骈木桥”。可是问题出现了,单根桥木可以搭在单柱顶上,多根桥木就无法搭在单柱顶上了。这样就需要增加桥墩柱子的数量或加宽柱子。对于石头墩柱,人们通常采用加宽的办法。对于木头墩柱一般采用两根墩柱,并且在柱子上面或者中间加一道过梁,然后将多根桥木搭在这个过梁上面,这个过梁在现代桥梁中称为“盖梁”。显然还有一个推论,具有梁构件的桥一定是多孔的有墩柱的。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顺着桥梁过河方向的纵向伸臂,并架设在墩柱顶上的简支桥木,就是从乔到桥的延伸。因此,桥字的原初狭义就是特指跨河的纵向结构。而顺着河流方向,横向架设在墩柱顶上的、承托桥面桥木的支撑结构则称为梁,而且完全是等间距的梁字本义的展现,其释义可以说是横梁为梁。 有横梁,有纵桥,组合起来就出现了真正的桥梁。木桥与木梁随后发展出了石桥和石梁,最终人们混淆或叫混用、混称为桥梁,桥与梁的含义也不再详细划分了。 其次,探寻房梁意义,开间为枋檩、进深为梁柁。 中国传统房屋建筑多为梁柱体系,依靠榫卯和斗拱相互组合为一个整体屋架。房屋建筑的梁,简称房梁、屋梁。但请特别注意,中国建筑沿着屋檐方向的、横向展开的、形成一间一间房屋的尺度称为开间,在进出房屋的纵向尺度则称为进深。注意,房屋的横纵向与桥梁的横纵向正好相反,应是习惯使然。 如果我们把每个开间看做桥梁下的桥孔,那么每一品屋架梁柱结构就相当于桥墩墩柱,一品一品的屋架梁柱就呈现为等间距的梁式格局。在这些“墩柱”梁架之上,就是房屋横向的枋木、檩木、桁、槫,名称各异但都相当于桥梁的纵向桥木。 房梁多指在檩木之下、隔间位置、进深方向的木梁结构,起到支撑房檩屋顶的作用,有的又称为房柁、乳栿等。根据承托的檩木数量,分为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等,也将这种具有房间区隔功能的梁柱屋架结构单位称为“品”“榀”“扇”,相邻的两个品架之间就是一个开间。 建筑屋架的纵横梁檩结构体系 注意屋脊本初应不是梁,应该特指每一品屋架的最高处,形如山峰,如同脊梁源于一节一节的脊椎骨,将这些脊椎骨和屋架联起来方成为脊梁、屋脊。 再有浮桥即浮梁之梁,应着重指横排的一只一只的木筏舟船,这些木筏舟船就相当于桥梁的墩柱,所以浮梁不出梁的等间距排布的原理。 关于檩木的起源,本文推测应与远古的穴居、巢居、窖穴、粮囤、仓廪有关,最初的仓廪依托地穴和木骨泥墙建造的“墙壁”作为支撑,檩即廪、禀,墙即廧、啬,字形字义血脉相连。四周或圆形的窖穴之上不需要梁柱结构,直接将檩木架在穴壁上即可,或仅仅捆绑在通天柱上。所以从本源到后来的屋架结构看,檩木及以上应该算屋顶,起源很早,梁柱则自成屋架的主体结构,起源较晚。如果把房屋的墙壁类比墩柱,檩木就相当于桥木。只有建筑空间扩大到檩木的长度和强度无法满足的时候(包括取消隔间的墙壁),立柱和梁就出现了,这时人类应该开始在地面上搭建最早的大房间建筑了。 木构房屋建筑屋架的起源,从无梁无檩到梁檩不分。 结语,房梁源于桥梁。 在文字产生的时代,最原始的房屋建筑应是“茅茨土阶”的地穴和草棚子,虽然已经发明了原始的梁柱屋架体系,但还未成型。但人们的生活早就通过刀耕火种开启了农耕文明,初始的交通、引水灌溉和壕沟挖掘必然导致过河需求和桥梁的产生,桥梁应早于屋梁的出现。可以说桥梁就是房梁的初步阶段,每座梁柱体系的房屋架构相当于一座复杂的桥梁,因此房梁源于桥梁。 (照片引自网络,本文绘图)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3:21 , Processed in 1.10423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