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的春节习俗与文化记忆

2025-1-22 11:4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毛巧晖|来自: 北京纪事

摘要: 今日小年,老北京的这些春节习俗,你都知道吗?春节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标志着时间周期的新旧交替。春节习俗指的是围绕年节形成的一系列习俗的综合,以辞旧迎新为主题,承载着民众对于新的一年的希冀。春节是北京 ...
今日小年,老北京的这些春节习俗,你都知道吗?

春节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标志着时间周期的新旧交替。春节习俗指的是围绕年节形成的一系列习俗的综合,以辞旧迎新为主题,承载着民众对于新的一年的希冀。春节是北京地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时间跨度长,消费性和娱乐性突出的特点。

老北京春节习俗

金受申在《老北京的生活》中说,人们借着春节一吐“一冬在室中蛰伏所饱受的煤烟炭气”,“又以一年辛苦,饱啖慰劳的酒肉,也可藉此少慰平生,洗尘气”。传统节俗中北京人“忙年”的内容贯穿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完整记录了除夕到元宵的老北京春节习俗:“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摊贩售卖的儿童玩具有炮仗、灯笼、蜡烛、风筝、空竹等。灯笼、蜡烛是在除夕“秉烛夜游”使用,有的是像绵羊形象的羊灯,也有龙井鱼灯等。当时的空竹摊上,还有一种名为“地钟”的玩具,其外形近似缩小比例的单头空竹。《帝京景物略》中曾记载“地钟”:“空终者,刳木中空,旁口,荡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别一绳绕其柄,别一竹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竹勒左却。一勒,空钟轰而疾转,大者声钟……”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包饺子,二十五蒸白薯,二十六炖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米面全都有,三十晚上坐一宵,大年初一出去扭一扭。”歌谣声记录了普通老北京人的生存状态,承载着旧时的诸多回忆。如放鞭炮、偷吃供品、看“三耍”、赶庙会、吃饺子等,看“三耍”除了耍猴和耍耗子外,还有耍猴力子,孩子们都叫“呜丢丢”:

艺人们挑着一个装满道具和木偶的圆笼与一个装有木支架及幕布的筐。表演时用支架将蓝

色幕布支起一个约一米见方的大口袋,上有一屋脊式的顶盖,约有两米高,顶盖与幕布上沿有约五十厘米的空间,是表演的戏台。艺人们在幕中边唱边舞手中的木偶,口中含一口哨发出“呜丢丢”的声音,学着剧中人物的语音。主要剧目有《猪八戒背媳妇》《王小二打虎》等。

据前清旧俗,街道上的商店皆以休息半月为原则,至少也要到初六开张,所谓“破五”,到正月十六,恰值月例祭财神之期,“凌晨各铺户,大放鞭炮,开市营业,从此直到腊月三十后夜。在此半月期间,各商户伙友,分别休息,或回家探视亲友,或听戏闲游,各随己便”。逛庙会也是北京人过年的重要生活内容,如厂甸庙会是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为止,据《东华锁录》记载:“琉璃厂厂甸,每岁正月至元宵,例有会市,一岁之中仅此数日,故游人之繁,远胜各处庙会……”20世纪40年代,春节习俗随着社会历史语境变迁发生改变。据1945年第9期《中华周报》刊载《春节杂写》:

今年往“财神庙”烧香,不是蹲城门洞,而是头天晚上去“财神庙”蹲庙洞抢“头股香”,而今“倒把”“囤货”风行之世,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贿赂“财神”,以免“灾害”而求“财旺”呢!白云观也没有减去往年的盛况,善男信女络绎于西郊道上。然而,福洞里盘坐着挨打的老道,今年运气特别好,少受了不少的打。原因是“铜钱”少而贵,十元票买不了几个。

北京春节习俗的文化意蕴

在“天人合一”的认知框架中,春节习俗将辞旧迎新、阖家团圆及酬神祈福的社会与文化功能合二为一,体现着天时与人时的融通。春节习俗所传达的“因地制宜”“顺天应时”“和而不同”的观念对中国人的生命体验与情感需求的观照,形成了个人记忆与地方知识相交融的文化样态。

春节民俗蕴含着更新、祈吉、迎春、团圆等多样内涵。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也称“蜡月”。《礼记·郊特性》云:“伊耆氏(神农)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周代即有猎禽兽以祭祖先祀众神的风习。老北京祭灶时多用糖瓜、关东糖、南糖供奉,有些人家还会摆上一只纸糊的小马,一碟材料、一碗清水。先由家中的男主人磕头主祭,家中其他人再依次祭拜,将灶王爷像从龛上请下来,连同纸马草料和掰碎了的糖块,在院中焚烧送灶王爷骑马上西天,并用粘糖粘住他的嘴,一家人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腊月二十五至除夕为“乱岁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岁末还有“丢百病”的习俗,即将一年吃剩的药,抛弃在门外,将收集的药方,放在一起烧掉,并在炉内烧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名曰“煨岁”。除夕之夜,“士民之家,新的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祭祖是年节期间的重要民俗仪式,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祭祖,是以肉食为主,粮食、蔬菜、果品为辅的饮食体系,盛以高碗,取钟鸣鼎食之意。大年夜,在升腾的食物的味道中,那些带着慰藉的乡味抚平了内心的褶皱。在烟火气的浸染之中,饮食连接着人的欲望、本能,抑或乡愁。旧历十二月初八,家家户户煮腊八粥,需要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用镊子、菜刀、刀刃呈弧形的“月子”和纸样子等工具,制作粥花:

先是把泡好后的核桃仁、杏仁用镊子把其嫩皮剥去,露出白肉。再把大块的山楂糕又叫做“金糕”的片成厚约半厘米的薄片,然后在上面铺上纸样子,按纸样上的花纹,该雕空的地方雕空。直线的地方用刀,弧线的地方用月子。刻好后的金糕片就有了各种图案,如圆形的“寿”字、菱形的“盘肠”、长条形的“万字不断”,直角三角形的“云头”等等。

“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绘果为茶,什锦火锅供馔,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饦;酒肴则腌鸡腊肉,糟鹜风鱼,野鸡爪,鹿兔脯;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栗枣枝圆,楂糕耿饼,青枝葡萄,白子岗榴,秋波梨,苹婆果,狮柑凤橘,橙片杨梅。杂以海错山珍,家肴市点。”年夜饭不仅承载着人们对于故乡的深切怀念,而且作为文化象征符号,成功地架起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的桥梁。春节习俗体现了自然时序与人文时序的交融,突出食物关系与社会关系的阶序性,蕴含着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及生命体验。

正月一日到五日,按照旧俗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俗语云:“饺子两头尖,吃了要成仙;白面为皮肉做馅,给个神仙他不换;白面为皮肉为馅,胜他玉液金波宴……灶爷上天说好的,给你包顿肉饺子,先吃饺子后吃糖,嘻嘻哈哈见玉皇;没牙的俩老的,给他包顿肉饺子,街坊见我能行孝,说我是个好媳妇。”《明宫史·史集》中记载了除夕吃饺子的情景:“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出门在外的游子们最魂牵梦萦的就是妈妈亲手包的饺子的味道,俗语说“没有饺子不过年”,饺子中包着人们对来年幸福、平安、吉祥的希冀,是新一年收获的象征,除夕吃饺子含有“子时更新”之意。

《京都风俗志》载:“十五日之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如桌几笔墨,人丛作画,则卖春联者,五色新鲜,千张炫目,则卖画幅者,以及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积满道,各处皆然。”售卖的年画以木刻画为主,题材多以五谷丰登、春牛、婴儿、花鸟、风景等内容,后来也有依据戏曲绘制的年画,如《四郎探母》《西厢记》《长坂坡》和依据神话、历史故事绘制的《八仙过海》《二十四孝图》《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灯笼又称灯彩、花灯,是用竹木、绫绢、丝穗等材料,经过彩扎、裱糊、刺绣、雕刻等工艺流程,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手工艺品,是我国传统节庆民俗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街道上“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北京春节习俗的保护传承

北京春节习俗包括各种民俗仪式和饮食文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功能。如旧时大年初一,人们“头戴瓜皮帽,身穿崭新的棉袍、马褂,双方见面各自双手和拢抱拳,弯腰对揖见礼”。再如鼓楼地区的灯节活动从正月十三日起至正月十七日止。正月十三日称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开始点灯,俗称“头天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叫“点蜡头儿”,十七日为罢灯。摊贩售卖的灯有红纸糊的鲤鱼灯,用提线从鱼口吊起,鱼头两侧出腮,恰似游鱼戏水,还有羊灯、瓜灯和走马灯等。灯节举办时,只见游人摩肩接踵,满天金蛇狂舞,火树银花络绎不绝。

北京春节习俗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在宏观层面理解春节习俗的传统性、当代性及活态性,节日文化不仅能为人们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还可以通过现在将过去和未来相连接;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传播理念迅速发展的当下,借助大数据及云平台的新传播情境,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模式,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年味儿”,如借助VR、AR、裸眼3D、全息投影、虚拟导览等手段,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广泛传播;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中,推动北京春节习俗在不同领域内的“活化”及“新生”,协调使用价值与精神价值之间的关系,将戏剧、影视、动漫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北京春节习俗相结合,可以多元、立体地展现北京春节习俗的历史渊源与当代发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3:04 , Processed in 1.10432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