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蜜的年味儿:点心匣子

2025-1-27 11:55|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端木东舸|来自: 北京纪事

摘要: 在我心里,点心匣子的味道,就是甜蜜的年味儿。一个长方形的纸盒,里面整齐码放着各种点心,盒盖上铺一张粉色的草纸,有的纸上还印着糕点铺的字号;浅棕色的纸绳把盒子跟草纸捆绑结实再打上一个花结儿——这就是北京 ...
在我心里,点心匣子的味道,就是甜蜜的年味儿。

一个长方形的纸盒,里面整齐码放着各种点心,盒盖上铺一张粉色的草纸,有的纸上还印着糕点铺的字号;浅棕色的纸绳把盒子跟草纸捆绑结实再打上一个花结儿——这就是北京人说的“点心匣子”。早先,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提着它四处走亲访友,体面还亲切。每次看到这种点心匣子,都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那时候过春节,亲朋好友间都有一种默契——哪一天、去谁家拜年,几乎是多少年来形成的固定程序,根本用不着提前约定,直接到门口叫门就好——主人家也早就知道今天你要来,一准儿在家候着你。人们登门造访,互相拜年的时候,手里都会提溜着一个装满了各类糕饼的点心匣子,在零食没那么花哨的年代里,它绝对是标配的“硬通货”。

我小时候从来不喜欢过年时大人给的红包,只对点心匣子情有独钟。因为为那些压岁钱到最后绝对不会落到我的口袋里,可点心我却可以实实在在吃进肚子。每次看到拿着点心匣子来拜年的人,我就心猿意马,哪儿还有心思乖乖坐在那儿听大人们聊天,恨不得马上拆开匣子,看看里边到底装了哪些点心。那时候,虽然糕点的用料不如现在高档,可种类不比如今少,每一家点心铺里的点心都是花样百出的。所以在打开捆绑严实的点心匣子之前,永远也猜不到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这种浓厚的神秘感,使我的探索欲愈加强烈,也是点心匣子带给我的乐趣之一。但是这种快乐仅限于过年的这几天,一年四季里别无他时。

要说那匣子里的点心有多好吃,倒也真是未必。反正我喜欢的就只有那么几样——奶油、椰蓉和巧克力三个口味,其他一概没有什么兴趣。尽管平常也能吃到奶油点心、椰蓉糕跟巧克力蛋糕之类的零食,可总觉得怎么也没有过年那几天从点心匣子里抠出来的吃起来香甜。其实只要是稍微有点儿岁数的北京人都能明白,当年家里收到的点心匣子,真的不见得就那么好吃,因为谁也保证不了它们足够新鲜。这些点心可不光是在春节这几天要被人们吃去这么简单,同时还都肩负着在过年的贺礼堆儿里轮番出场、转战八方的任务。这在今天说起来恐怕会让人觉着匪夷所思吧?但它确实就是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城的真事,如假包换。

那时候,各家各户的收入都还没到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地步,日子还是需要算计着来过。过年期间讲讲排场,但是节俭的传统不能丢。于是,充满年味儿的点心匣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记着,每年家里能收到不少点心匣子,各式各样的包装花花绿绿,里面的内容更是千奇百怪。打开的当然要尽快吃掉,因为自己下再多工夫,也复原不了人家点心铺拾掇出来的样子。剩下那些没打开的,就会被轮转流通起来,尽快送到下一个家庭。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仔细且严格地区分并最好作出记号——哪个匣子是谁送来的,不然把上下家儿整岔劈了,那笑话可就大了。这个记录和再分配的过程,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哪个匣子是二大爷拿来的,要送到三舅家去;哪个蛋糕是六姨买来的,要拎到五姥爷府上,丁是丁、卯是卯,容不得半分马虎。那时候的人,脑子也真是好使,就几乎没有送乱了的时候。

当然了,偶尔也能遇见疏忽大意的。我上高中的一年春节,家里收到了一个点心匣子,是我当时拿着去给大姥爷拜年的,后来被姑姥姥给送了回来。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操作失误,但没办法,事情就巧合在那里了。我虽然心里想笑,可还要强制忍住,不管是谁都不可能成心这么干不是?毕竟谁家收到点心匣子的时候,也不可能问人家拜年送礼的人:“您是从哪家手里收到的这匣子啊?免得一不留神我再给人家送回去了。”反正和大姥爷跟姑姥姥都是一家人,不言不语儿“笑纳”了呗,既然有如此缘分,打开匣子赶紧把点心吃喽,才更对得起它们。

不知道我家里送出去的点心匣子,有没有被人家看出来眼熟的,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有了默契,就算发现了端倪,也没人跳出来说破或是责怪些什么。过年串亲戚拜年,没有不拿个点心匣子的。拜年的人多了,匣子自然就多了。自家吃不完那就必然要再次送出去,既维护了友好关系,又节省了额外开支,还不会浪费资源。至于偶发性的“物归原主”事件,不过是几率甚微的小插曲而已。

可是这类小插曲,也难免能赶上个把过分的。九十年代初,有一回过年的时候,收到过一个点心匣子,怀着挺热烈的心情打开一看,险些就将那一盒子东西随手扔到窗户外面。所有点心都是带奶油的,全是我喜欢的口味,可是几乎每一块点心上都长满了黑斑和绿毛。这匣子点心得在拜年的“点心沙场”上转战了几个圈圈,才有如此充足的时间,培养出这般壮丽的“绿盆景”来?那一次,给挺好的年节添了一把好堵,心里着实憋闷了一段时间,倒不是气送点心匣子的人,而是浪费了那么多奶油蛋糕,让我的心很疼。

现如今就好多了,不用再费脑子算计着安排点心匣子的“轮转”了。谁家现在收了点心匣子还会再送出去?大部分都是打开后就直接吃了,而且现在送点心的人也没那么多了,匣子这个老北京的“年味儿盲盒”不可能再实现登门造访人手一个了,所以也就不存在吃不完浪费的情况。今天,五花八门的年节礼物比比皆是,点心匣子的“硬通货”身份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然,到了年节时候,到点心铺里打几个匣子送给亲朋的也不是没有,排队的人仍然不少,终究还是有挺多人在固守着一份习惯了的年味儿传统。每年春节前,我都会赶早去家门口的稻香村打六七个点心匣子,选那些自己认为最好吃的点心填满一个个红扑扑的纸盒,然后快递给远方的朋友,让他们一同体会,我小时候那种只有过年才能尝到的乐趣。希望他们在打开那个盲盒的时候,都是快乐的。

一个远在日本的朋友反馈给我说,她每年收到点心匣子都要分一些糕饼给隔壁的日本邻居,每次那对中年夫妻都表现得特别开心,并告诉朋友,中国的糕点比日本的菓子好吃,还是中国制作糕点的手艺高超。每次听到这些,我也是喜悦在心,能收到朋友们对我挑选的点心匣子的肯定,就好像那些点心都是我亲手做的似的——当然这仅仅属于欢乐的错觉。

十多年前,我拎了一盒稻香村的点心,跟媳妇回娘家。时至今日,那种一家子人坐在炕上,喝着茶、聊着天、吃点心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总能感受到共享天伦之乐的快乐与温暖。后来,每次过年去老丈人家,带回去一个点心匣子,就成了我的习惯。

过年时候,装满各类精美糕点的“点心盲盒”,在当年给了人们最甜美的幸福,那种幸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它满足了北京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有里(礼)儿有面儿,外表红火热烈,内里乾坤锦绣。街上的人们仍旧欢天喜地,拎着从各个点心铺子里打好的匣子,走向心里最惦记的那个人家,送上自己最好的祝福。

好几年了,窗外不再有烟花闪上一下两下,显得这个年过得多少有些清静。不过还好,总有那么一个点心匣子,静静地摆放在桌上,盖着草纸,打着纸绳,陪伴着岁月静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3 03:05 , Processed in 1.10220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