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玩具里的力学

2025-2-17 11:55|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LT|来自: LT

摘要:   这回的题目是“老北京玩具里的力学”,要说老北京的玩意儿,叫什么名儿长什么样儿,上了年纪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可要是说这东西为什么能这样玩儿?它的原理是什么?里头暗藏着什么玄机,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别 ...
  这回的题目是“老北京玩具里的力学”,要说老北京的玩意儿,叫什么名儿长什么样儿,上了年纪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可要是说这东西为什么能这样玩儿?它的原理是什么?里头暗藏着什么玄机,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别看玩意儿是小,可里面却是深埋着大道理。玩具里还有力学吗?听着有点儿不可思议,要想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得说什么是力学,然后才能看“老北京玩意儿里有力学”这句话能不能成立。 往大里说,力学分别为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要是往复杂了说,力学又是涉及固体、液体、气体的平衡变形与运动的关系。力学还可以分为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三个部分,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规律,运动力学只考虑物体是怎样运动的…不讨论它与所受力的关系,动力学是讨论物体运动和所受的力……点到为止吧,再说就晕了。

  小玩意儿用不着这么复杂高深的理论,咱可以把它简单的归纳概括为:利用弹力、离心力、向心力、空气动力,制做成的玩具。如果不利用这些“力”当然也可以做成玩具,但是那只能被称为摆件,凡是能动的玩具都得利用各种“力”的关系。就拿推铁环来说没有孩子不会的,可是要问一个铁圈为什么能立着跑?又能有几个人说得清楚呢?最常见的就是风筝和风车,这两样东西不用解释,谁都知道他们是怎么玩儿的,没有风吹风筝不可能上天,没有风吹风车也不可能旋转,风既是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动能或者称之为“力”。 用嘴吹也算空气动力的一种,比如噗噗噔儿,不把嘴里的气往出拱它就不扑蹬,只要吹气就是空气动力。一吹就膨胀的是气球,一嘬就瘪的是老太太吃柿子,一吹就长不吹就往回缩的玩具叫“龙卷哨”,还有吹糖人儿的,吹口琴的,吹牛的……最可爱的是一种叫水鸟儿的瓷玩具,把玩具里面注入不同量的水,用嘴一吹就能发出咕噜咕噜不同的鸟叫声来。

  还有两种玩具差不多男孩子都玩儿过,表面看上去不觉得什么,可是细究起来它们也都是靠空气动力才能玩的游戏,一个叫“扇三角儿”,一个是“拍洋画儿”,听名就知道是动力游戏,因为“扇”和“拍”都是动词,是动词就得有动力,具体到“拍洋画”和“扇三角”的“力”,可以归类为空气动力的一种,要想说清楚为什么是空气动力?这还得从它的基本动作要领说起。先说扇三角的:所谓“三角”是用废弃香烟盒折叠而成的,重点在于玩儿的时候还要把三角再加工一下,也就是把三角的三条边用手指头捏住,稍微再往起翘那么一下,这样一来就增加了纸三角的强度,同时也把三角变成了一个有扣边的凹凸形,玩儿的时候将凹面朝下对准目标,用力甩向对手事先放在地上的三角,在自己这张三角接触地面的一刹那,凹面下边积存的空气就会瞬间被挤压出去,生成一股冲击气流,在方向的作用下由对手三角的下方钻进去,形成一种向上翻的力量,要是技术好赶得巧了对手的三角就会被掀翻,掀翻几张自己就会赢得几张,这种玩法叫“带彩儿”,也就是赌输赢,玩儿这种游戏的动力正在于战胜对手赢得胜利。

 

 再说玩儿拍洋画儿的,拍洋画也同样是利用空气动力,以冲击掀翻对方的洋画为目的,但这个是用手掌拍,而不是用洋画扇洋画。拍洋画儿也分单掌和双掌,用一个手掌在洋画上边呼扇的,一般是女孩子玩儿的游戏方法,而男孩子多数都是将双手并拢同时拍向地面,以期利用最大的力量冲击对方的洋画,因为用的力量越大掀翻的洋画就越多,也就能获得更大的赢利,但是不能用蛮力而是要用巧劲儿,也就是在拍之前手掌心要微微隆起,在手掌下方储存一定量的空气,这一点与扇三角的翘边道理是一样的,当手掌接触地面的一刹那,通过挤压释放出手掌下面的空气,以期获得最大的冲击力掀翻对方的洋画,掀翻的越多赢的也就越多。 不论是扇三角还是拍洋画,都是一种利用空气动力的游戏,而且也是不太容易掌握技巧的游戏。“拍洋画儿”和“扇三角儿”都是最廉价的游戏,不用像放风筝和抖空竹那样是的得花钱买,“三角”是别人遗弃的香烟盒,洋画儿是香烟盒里的赠品,吸烟人只对烟草感兴趣不稀罕洋画儿,随手一扔让孩子们得着了却都视为掌上之宝。之所以称为“洋画儿”是因为卷烟最早都是由外国进口的,差不多每一个烟盒里都有一张印制精美的洋画,抽烟得洋画是商家促销的手段。凡是爱玩儿这两种游戏的,都是家里孩子太多家长无暇管理的孩子,因为常常是拍的两手黢黑,两个袖口上抹的都是清鼻涕,要是在冬天手背上也常常会冻的有血口子,被礼学之家的大人称为野孩子,同时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与这些野孩子为伍。在今天看来这是一种社会偏见,只是由于家境的不同而各走个的路,各玩个的游戏,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也没有什么人格上的不同。


  北京管抽陀螺叫抽尜尜儿,出了北京城进了河北省叫抽汉奸,一头带尖的陀螺之所以能在地面上稳定直立,关键在于它的物理特性和设计,要是用文词解释这个定律能说出一箩筐来,可咱说的是民俗…所以还是用大白话解释。首先陀螺是一个具备旋转轴和固定重心的物件儿,当它旋转起来以后所产生的力始终是围绕着轴心方向的,说得形象一点就像用两只手捧着一个杯子,虽然陀螺是旋转的,但是它的动量始终是向内的,这就是保持陀螺直立地面不倒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陀螺的重心是在旋转轴的上方,陀螺能通过自身的重力解除干扰力矩的相反力……听懂了吗?听着够费劲的吧?其实我写着比你听着还费劲呢…拉倒吧。

  前面说的是抽尜尜,目的是要引出下面的这个玩意儿来,这也是利用陀螺原理制造出来的一种玩具,画上童子举起来的手里拿了一块带孔的竹板,地上旋转着的是一种被称为“地轴儿”的带响的小空竹,玩具是把一根下面带尖的细竹棍儿上套了一个发声筒,童子手里拿着的那块带孔的小竹板,就是让地轴儿旋转的工具。玩法是先把手里的线绳绕在空竹上端的细杆上,再把线绳的另一端穿入手里竹板的孔里,然后把空竹放在地上用手猛的一拉线绳,空竹就会在地面上飞速的旋转,地轴儿中部空竹上的哨口就会发出嗡嗡的响声,抖空竹是离开地面悬空的,而地轴只能在地面上旋转。无论是抽尜尜儿还是放地轴儿,都是利用旋转摆脱地球重心引力,从而达到直立地面而不倒的效果。

  过去的孩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听话的孩子,一种是淘气的孩子,表现在对待玩具的态度上,听话的孩子一件玩具能玩很长时间,甚至能从小玩到大最后变成了藏品,淘气孩子的玩具玩儿不了多长时间就坏了,不是玩儿坏的而是给拆坏的,因为他总不满足只看表面现象,总要背着大人想方设法的看看里面是个什么结构,唯一的办法就是拆开,可是拆开看完了以后又没有能力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结果家里的玩具都是缺胳膊少腿开膛破肚,最后只能是一扔了之了。不过这样的孩子在理性知识方面要比不拆的强,成人以后的动手能力也是出类拔萃的,因为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往往内含着的东西要比表面上看到的多,所以理工科的孩子没有哪个是对“拆”不感兴趣的,爱拆的孩子往往能说出道理来,而文科的孩子都是充满了幻想,任由思绪天马行空,不拆的孩子天真烂漫,满眼里看到的都是美好,爱拆的孩子则往往是更切合实际一些,所以才有了文学家与大国工匠之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2 05:23 , Processed in 1.08588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