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蛇年开年爆火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里,哪吒在玉虚宫问了神仙姐姐三个问题:“茅房也是玉做的吗?”“神仙也要用茅房?”“仙翁也会拉屎吗?” 大家可否注意到,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神仙精怪作品中很少涉及日常排泄,大抵是上不得台面的生活日常,神话故事往往又是想象编造的,没有人真正去过神鬼世界,影视作品对于主题情节也没有必要表现这些琐碎生活细节。 中国神话中最著名的撒尿镜头是孙悟空创造的,还有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悟空是有追求的有故事的,你看他吃蟠桃、喝美酒,穿的最少,跑的最快,住的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西游记》最经典镜头是车迟国里的“圣水”了。 至于《哪吒2》中借哪吒撒尿,想必只是表现哪吒的小孩心性,儿童撒尿甚至拉屎尿床,对观众也不唐突,而且对神仙、琼浆玉液和仙境生活却极尽嘲讽,似乎也是饺子导演想打碎人们的成仙幻想,无论神仙妖魔鬼怪,其实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照样都离不开吃喝拉撒、勾心斗角,人类关于神仙的想象只是种种妄念而已。有人可能感觉生理不适,说不定恰是饺子的意图之一。 关于神仙魔鬼的逻辑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有人还试图厘清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甚至发现一个漏洞、一个“不洁”就对编导展开批判,岂不知生活不正是这样的吗?故事不都是作者杜撰的吗?但是故事是故事,故实确是故实,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这是一直在发生的事情。人类求仙、修仙不仅是故实,还是面向未来的最大企盼。本文仅从吃喝拉撒的生活逻辑,对修仙成仙做个探讨,并且相信人类的未来就是要进化成为所谓的神仙的,当然与人们幻想的神仙还是有所区别的。 1 人类的求仙梦 这个区别就在于对于神仙“法力”的理解。神仙需要修行,修行是获得法力,传统的法力无外乎用来抵抗歪门邪道,震慑妖魔鬼怪,脱离生老病死和业报轮回,进而长生不老等等。本文最为关注和探讨的是在修行中,需要什么法力,什么时候能够解除吃喝拉撒的烦恼呢? 思考起来,似乎众所周知只在升仙之后。那么,紧接着就可以问个问题:神仙需要吃喝拉撒吗?对于我们搞桥梁研究的,还可以问问神仙世界需要桥梁吗?如果不需要,那么对于成不了仙的人类,未来是否永远离不开吃喝拉撒呢?走路必须过桥呢?这是一个能够联系到人的生死和意义这样的大问题。 1.1 焦虑和恐惧 成仙之梦由来已久,成魔其实也是成仙,都是追求长生不老。追究起来,如果把这个老字理解为老年的话,人类追求长生不老的想法还是个悖论的,长生就能不老吗?长生必须老吗?老而不死和生而不老似乎是个矛盾?总不能修来修去,死不了却老迈龙钟的吧。虽然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会焦虑死不了的。是否可以推断目前地球人刚刚进入了“前成仙时期”:即抗衰老阶段。长生不老首先在不老,哪吒才是所有修仙人的梦幻追求,越来越年轻以至于赤子一般。对于有限的人生来说,修仙的最终状态一定是返老还童,除非你生而为仙。 追究神仙逻辑,道法越高越年轻才对,就像电影中的小弥勒佛,那才是真境界,小八戒似乎也修行的不错。仙人中应该不会有须发皆白、所谓仙风道骨的老者的,这是神仙故事中的大BUG。长生不老可不是混吃等死,一定是不再需要吃喝拉撒的!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长生!对此,人类,尤其修仙的人类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修仙过程就是为了克服和摆脱这个焦虑,这个焦虑就是各种真经八卦中叙说的五行中、三界内的种种烦恼和虚妄。 回顾历史,长生不老的想法只有人类才会有。因为对于任何生物而言,生是本能,不是欲望。因为生为本能,死亡只是本能的消失,也就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但是,唯有人类自从某一天忽然明白了死亡的意义,也就开始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对日益老去的焦虑,有了这个恐惧、焦虑,然后就产生了求生的欲望。从此生死相依,生不再完全是本能,尤其面对死亡的威胁时,生的欲望最为强烈。在此指出,生命和意识的起源一直是人类求解而无解的大谜团,其实人类意识中的生死观念是如何起源的,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追求长生不老的极致问题就是如何避免死亡,修行的动力来自恐惧。但什么是恐惧呢?恐惧又是如何产生的呢?需要简单说明一下,据生物学家、心理学家等研究,恐惧应该是一种适应性机制,帮助生物体和人类避开危险,提高生存几率。比如,对捕食者的恐惧会让人类保持警惕,从而存活下来。例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已经有埋葬仪式,时间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说明他们可能有了某种死亡观念,可能涉及到仪式意义或对人死后的某种理解。当然,超生、轮回、天堂等等概念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并且产生宗教信仰之后的事情了。 追寻恐惧的产生,恐惧作为一种基本情绪,起源于动物对生存威胁的本能反应,如对捕食者的识别、对危险的规避(来自捕食者、毒物、高处、黑暗等等威胁)。最初始的恐惧说法过于笼统,用“害怕”可能比较准确。可以简单地把害怕分为受到惊吓、伤害、死亡三种层次威胁下的反应。只有面对可能死亡的威胁时,才是最大的害怕,成为恐惧。因为这个恐惧使得动物必须回避和逃跑,而不是战斗。面对明显的和暗中可能发生的威胁,人与动物的反应似乎没有区别。 是否可以想像,人类当初面对死亡无非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意外之死,如被野兽吃掉,被地震和落石砸死,从高处摔死,被河水淹死,被雷电劈死,等等,可以归结为自然神灵的惩罚,时间一般是短暂的。第二种是疾病、饥饿、劳累折磨而死,往往时间比较长,也可以归结为鬼神的作用。第三种则是在狩猎、打斗、战争中的死亡,这一种是主动出击的,有预想的,也是光荣的。狩猎中的伤亡是面对野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斗,吃与被吃一般不会引起心理负担。只有第二种,特别是饥饿,尤其是严重干旱、求雨失败,食物极度匮乏的群体面对颗粒无收的绝境,完全能够想象到整个家庭、整个族群都将灭亡,极度的恐惧将引发严重焦虑,祈求神灵则是唯一的选择,对生与死的体验一定是在此时此刻激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生死观念一定是在严重疾病和必将死于饥饿的焦虑中起源的。 1.2 熬人的焦虑 只有引发焦虑的恐惧才是人类面临的困境,因为你躲不开。你能躲开的恐惧不会引发焦虑。恐惧与认知的协同进化塑造了人类的独特处境:人类意识到自己终将走向死亡,这个死亡恐惧不是立即或即将发生的,而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长期过程,而且是一个日益老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短是以日月计算的,如饥渴、病痛,时间最少也要历经一个睡眠和清醒的周期、一个感受极度饥渴和病痛的过程,给人思考和体验的必要时间,不见得马上发生。这个过程也可能很长,比如超过一年、十年或预计的生命尽头,在能够体验到的日益衰弱中,或者几乎依靠想象而挥之不去的痛苦感觉。 对老之将至的恐惧,引起求生的欲望。因为人类有了自我意识,能够思考和预见到自己的死亡,所以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随着求生欲望的增强,引发了极度焦虑,往往是一个折磨人的反复的心理过程。我们既是唯一知道自己必死的物种,但也是唯一能通过符号系统超越(缓解、纾解、化解、理解)死亡焦虑的物种,例如幻想着轮回来世、超生解脱,或修道成仙、升入天堂。西方寄托以上帝的末日审判决定每个人的最终归宿,不管你是人还是鬼,所以在西方电影中充斥着祈祷赎罪和僵尸镜头,镜头的远方就是末日审判。东方的镜头则是祭拜保佑和轮回消业,最终以化为祖先牌位、精神永垂三不朽为荣,这才是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的成仙之梦最重要的是成为列祖列宗,而成神成佛既不可遇也不可求。中国人还有着超越死亡焦虑的更大的一个焦虑,那就是传宗接代,只要有了儿孙,生死可以置之度外,因此中国人求佛拜仙中第一位的诉求是求子,无后和血脉断绝成为最大的焦虑。 总之,吃喝拉撒和生老病死必将伴随着人的一生,人类的求仙之梦就源于面对生存危机的焦虑,修仙自然就是一个去焦虑的过程。注意这个焦虑是最大的,但不是迫在眉睫的,是面对必将死亡和断子绝孙的恐惧、面向未知未来的惶恐。 2 成仙第一步 2.1 吃货才是大道理 按照神仙经历,修行是几辈子的事业。但似乎修行在你不老之前有个捷径,《哪吒2》中耳提面命的突出了这个捷径:吃仙丹。然后进入玉虚宫列入仙班便可长生不老。当然玉虚宫里居然有个茅房,应该也算个大BUG+,这里评为+是因为电影中居然没有用雅称卫生间。虽然这是情节需要,但是一个大缺陷。 电影中的太乙真人坐在猪飞机上狂肯鸡腿的镜头,想必大家印象深刻吧。《西游记》大闹天宫中,王母娘娘蟠桃会上摆设的珍馐美馔,说明神仙需要吃喝。从蟠桃到仙丹,都必须吃到肚子里。所以修仙的记载,补充能量、养精蓄锐是前提,必须吃!你要成仙必须是个吃货。做人也是,当然不是胡吃海塞,而是必须吃好好吃、大吃特吃。除了啜饮仙露、吞食仙丹,最好能吃到唐僧肉,不济的话就吃人吃妖,吃魔吃怪,包括龙族、海怪、土拨鼠、石矶娘娘都可以吃,为了提高功效和不带愧疚的最方便的吃,最好练成仙丹。 2.2 光吃不拉是进入神仙境界的第一道门槛 正如俗语所言:病都是吃出来的。不过根本问题在于消化。吃不容易,如何消化吸收呢,以至于如何排泄废物呢,更不容易。这里,不要纠结神话故事,我们要探讨的是神仙的日常生活,关乎人类的进化和未来,回答人类是否永远离不开吃喝拉撒的大问题。 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维持生命必须输入能量。如何输入呢?一方面是通常的食物,如粮食肉蛋蔬菜水果,但会产生许多废物。另一方面是纯能量如电能、热量,如仙丹,几乎不产生废物。如果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发展到几乎没有废物的纯能量,以及身体进化到只吸收纯能量,这样就不再需要排泄了,光吃不拉似乎就是神仙境界,是的,这是成仙的第一步。 如果只是食用仙丹,似乎首先可以实现不排泄的目的。哪吒虽然到了玉虚宫,但还没有通过考试,还没有成仙,所以还有排泄。探讨到这里,你看玉虚宫设置茅房还是有些道理的,不是给神仙用的,是给考生用的。这可是本文解决了《哪吒2》里的一个尴尬问题。 如果成仙了就可以不需要茅房了,那么人类修行成仙的前提必须解决以纯能量输入维持生命的问题。这是对现代科技特别是食品、饮食科技提出的巨大挑战,如果能得到解决,那么饥饿问题、粮食问题和饮用水问题、营养问题都可以化解了。如何解决是科学家的任务,比如注射方法,全世界的医生就是靠这种方法在挽救无法进食的生命啊。本文就此提出的是一个生命伦理问题:如果能够依靠纯能量输入,就像打点滴、服仙丹一样满足饮食需求,你能接受吗?人类会普遍接受吗?这个问题还面对着享受美食美味的需求,既是心理的也是精神的,琼浆玉露和仙丹似乎可以连带满足这个美味要求。那么太乙真人吃鸡腿,是不是说仙丹还不行,或者说仙丹产量还不够呢?难道太乙真人、无量仙翁和十六真人都还没有完全成仙,还需要上厕所吗? 人类妄想的仙丹食品其实已经比比皆是,老早的如人参,以前传说也是人变的,如人参娃娃。从西游记的人参果到如今还在盛行的童子尿、处女血,似乎儿童是仙人最佳食物,想起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国的吃人历史,以童子表达的养生食品真是源远流长?多年以来市面上见到的比如各种养生神品、某王浆之类,各种神药和新型维他命如西地那非(伟哥)、阿托伐他汀之类,都是从延缓衰老入手,估计走向食品不会太远。衡量长寿食品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能否满足美味需求?二是是否会产生排泄废物?第一步可能容易实现,第二步完全免除很困难,但很关键。不过现今的养生食品对此还都没有关注。 2.3 美味是必须的吗? 即使能够实现,美味食品的追求难道是必须的吗?本文分析,人类应该有另一个途径可以试试,就是不要美味享受。比如仅仅靠打点滴如葡萄糖,即满足能量也能够满足不排泄。 我们为什么需要美味呢?人类早期即在茹毛饮血时代,美味是基因选择的,是为了避免苦味,而苦味意味着有毒,将带来危险,此时的美味应该只是不苦而已。后来的美味如馨香甜蜜,历时悠久,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难以企及的,只是到了工业化时代,甚而变成健康的沉重代价。美味更多的是欲望和贪欲所选择的,而且背后有资本在大力推动着。仅从俭约历史和修行者的长期实践来看,人类是可以摆脱美味的。设想未来,至少用进废退,当你的口舌减少了以至于戒掉了美食诱惑,又没有对你造成能量和营养的缺失,消化系统必将退化,随之排泄系统也估计不需要了。 口舌贪欲正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正是贪欲妨碍了人们修行成仙。出家人不沾荤腥很有道理,虽然有点早,素食也不够营养,但也是人类的初步实践。现在迫切需要在食品上的创新发明,饮食行业需要为了大多数人的成仙之梦,创造更多的非美味的健康饮食。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3:21 , Processed in 1.106360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