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闭提示
因会员注册模块问题,想注册(老北京网)论坛的网友,请拨打电话18510256323,论坛将手工注册,谢谢合作。

昔日商铺林立的通州东大街

2025-4-14 19:26|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洲虎 |来自: 北京纪事

摘要: 50年代通州“CBD”实况:百米东大街挤满百家商铺通州东大街曾经是大运河北端的商贸重地,在通州历史发展的岁月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自幼住在通州与东大街相邻的教育会胡同,又因为我的姥爷是东大街上“ ...
50年代通州“CBD”实况:百米东大街挤满百家商铺

通州东大街曾经是大运河北端的商贸重地,在通州历史发展的岁月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自幼住在通州与东大街相邻的教育会胡同,又因为我的姥爷是东大街上“恒仁义布铺”掌柜的原因,东大街几乎成为我儿时天天光顾的“乐园”。那里的街面和商铺,大街上的砖石瓦木,都像是刻在脑子里一样,久久不忘。

东大街是通州旧城内一条长不足500米,宽不足7米的东西走向大街,东起东关城门,西至北大街鱼市口,西口靠近通州有名的“闸桥”。据记载,通州的东大街和北大街都是南北朝时期北齐天保八年(557年)创建渔阳郡与潞县城池后逐渐形成的。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通州城池跨河向南扩建一倍,形成了通州新城。东大街因在通州城东关城门以内,故名东门内大街,清代乾隆年间改称东大街。通州城的东面是京杭大运河,大运河的土坝码头靠近东关,它是明、清两代漕粮运输的重要集散地。来往的客商从大运河的土坝码头上岸以后,穿过东关城门进入通州城,东大街就成为必经之路。在数百年间的大运河漕运历史中,东大街始终是各个码头通往通州城的主要大街,这是它成为商贸重地的重要原因。

东大街商铺云集,街面繁荣,分布着众多的布铺、杂货铺、当铺、煤铺、干鲜果局、饭庄、酒馆、茶庄、粮店、菜店、猪肉杠、药店、钟表店、染料店、鞋店、百货店、理发店、浴池等等,很多商号在通州城里妇孺皆知。在我的记忆中,直至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东大街的商家仍有近一百余家,繁荣景象堪称“通州的大栅栏”。

东大街中分布最多的商铺是布铺,共有十来家,约占东大街商铺总数量的1/10左右。如“恒仁义布铺”“通城布铺”“裕升和布铺”“同兴和布铺”等,这些布铺在通州城中都有不错的口碑。究其原因,在那个年代,绫罗绸缎和布料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贵重的馈赠佳品,除了通州及周边百姓的生活需要外,大运河南来北往客商们的购买需求更是重要的因素。他们用漕运赚到的金钱,为家人和亲友带回中意的布料,是他们采购的重要选项。布匹商贸的发展,使得通州东大街的布铺火爆就不足为奇了。在通州城里开布铺的商家几乎都来自河北省饶阳县,这是因为饶阳县的小纺织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长期积累的布匹商贸经验,使他们来到这个商贸重地后,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布商们恪守的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才使得他们的生意能够长盛不衰。

除了布铺,东大街的杂货铺也使我记忆深刻。街上总共有四五家杂货铺,“三益真杂货铺”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它位于东大街的中部,“瓷器胡同”南口的东侧。三间门面房坐北朝南,窗户上的玻璃总是锃光瓦亮,大门上方“三益真杂货铺”的牌匾为黑底金字,两边“三多千倍利,益广万物生”的楹联引人注目。店铺里的货物多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花椒、大料、黄花、木耳、桂皮、酱油、醋、黄酱、豆豉、粗盐、粉条、粉丝、团粉(淀粉)、碱面、疙瘩头(咸菜)、臭豆腐、酱豆腐、干海带、虾皮和猫鱼儿等,非常像后来国营副食店中调料组经营的项目。

我小时候喜欢与家猫嬉戏,姥姥就经常让我到“三益真杂货铺”去买猫鱼儿。那个年代,城里的普通人家一般不养狗,百姓家里为了对付老鼠,都会养家猫,于是杂货铺就有了猫鱼儿卖。那是一种一寸至两寸长的小干鱼,一毛钱一包,腥味很重,一包约有二三两重。把几条猫鱼儿用刀剁碎,再和剩饭菜或是揉碎的玉米窝头拌在一起,猫非常爱吃。一包猫鱼儿一只猫能吃10天左右。因此,我也就成了“三益真杂货铺”的老主顾。

东大街是昔日的商贸重地,从与它连接的几条胡同也都能体现出来。“南果子市”和“北果子市”两条胡同分别在东大街靠近东关城门的南北两侧。从胡同的名字就能知道,这里曾经是果商云集的干鲜果品交易市场。据传,这个果品集散地是在明代漕运兴盛时期形成,但起止日期已经无从考察,东大街和北大街众多果品商铺的字号仍然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曾经的历史。如:东大街的“玉顺果局”“杨尚宽果局”“永兴果局”“四合兴果局”“同兴茂果局”等,北大街的“永顺成果局”“南和顺果局”等,都可以追溯到与南北果子市扯不断的历史渊源。

东大街的北侧中部还有一条“瓷器胡同”,顾名思义,这条胡同肯定与瓷器有关。通州并没有瓷器生产的历史记载,进行交易的瓷器很多都是漕运商船从盛产瓷器的南方运过来的。据传,“瓷器胡同”形成于清代早期,那时已有几家瓷器店,到民国初期,已经发展到近十家,“兴隆德瓷器店”就是其中一家老字号瓷器店。近年,曾有写着“通州兴隆德出品”字样的民国时期瓷器被发现,也佐证了“瓷器胡同”的历史。

在“瓷器胡同”和“通州卫胡同”之间,建国初期有个坐北朝南的“东大街旅馆”,那是当时唯一的一家旅馆。这里旧时被百姓称作“老衙门”,也曾是抗日战争时期通州保安队的起义指挥部。

东大街上保安队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老衙门”

早年间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一说,由此可以看出通州在拱卫京师、保卫大运河北部的重要战略地位。通州的地名通州卫胡同、神武卫胡同都与当时拱卫京师的军队驻扎地有关。“老衙门”最早是明朝军队卫所的指挥机关,到清朝末期,在这里设置了军队的“提督衙门”,由此成为百姓口中的“老衙门”。在以后多年的战乱中,又多次成为军阀和旧军队的指挥机构所在地。1937年7月28日,驻扎在此的通州保安队发动了武装起义,击毙了侵华日寇数百人,烧毁了日军守备队的火药库,捣毁了日伪“冀东政府”,逮捕了冀东地区最大的汉奸头目。这在通州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流传至今的抗日佳话。建国后,“老衙门”陆续改为了东大街旅馆、东大街粮店、杂货铺等几家门店,这里还曾成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通州城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仍然保持着古朴的古城风采。

2008年,通州东大街和与它相连的北大街开始拆迁改造,成为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现代化商务区的组成部分。现在的通州城中已经找不到旧时东大街的踪迹了。

通州东大街虽然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它为大运河曾经发挥的作用却永远留在了通州历史的记载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8958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3 06:03 , Processed in 1.08869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