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琉璃厂诞生中国古旧书业第一书

2025-4-25 17:5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刘仝保|来自: 北京纪事

摘要: 这本几十年前的“小志”,藏着多少老北京文脉深处的秘密今年时值北京琉璃厂文化街恢复改建42周年。无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进入沿街各门店,人们讲起琉璃厂的历史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本书,这本堪称“祖师爷级的教科书 ...
这本几十年前的“小志”,藏着多少老北京文脉深处的秘密

今年时值北京琉璃厂文化街恢复改建42周年。无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进入沿街各门店,人们讲起琉璃厂的历史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本书,这本堪称“祖师爷级的教科书”被北京市政协组编的《史籍志书》评价为“迄今关于琉璃厂的最为全面的著作”。而新中国文博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曾担任过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直呼这本书是“开拓中国古旧书业研究的里程碑”。笔者的书房中就藏有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出版的若干个版本,翻阅下来,从中既能窥见北京数百年来古旧书业之全貌,还展现了整个琉璃厂的“家底”,读来读去越发感觉到这本取名“小志”的书是一部“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大书”。此书名曰《琉璃厂小志》,亦是“中国古旧书业第一书”,它诞生在琉璃厂,出自于前琉璃厂通学斋书店孙殿起之手。

首版《琉璃厂小志》(1962年12月北京出版社)的“出版说明”开门见山就称:“本书是前琉璃厂通学斋书店孙殿起在琉璃厂几十年的随见随录、零星抄存,凡有关琉璃厂和书肆的文字。原稿未及整理,孙先生即逝世,故后,经他的外甥雷梦水及张次溪、陈怀谷、赵羡渔略加整理,分门别类,编辑出版。”



笔者初识琉璃厂古旧书人群体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从处于暮年的郭纪森开始,之后陆续访问了琉璃厂的其他耄耋老先生们,如张宗序、吴希贤、种金明等,交谈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孙殿起和雷梦水。二位同为版本目录学家,都是贩书出身,且属舅甥关系的“爷俩”,彼此相差27岁。

孙殿起,字耀卿,号贸翁。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夏历十一月十一日生于河北冀县北安阳城村后庄。11岁进私塾,13岁时私塾改初等小学堂,不久暂停一年。15岁时,家乡闹灾,粮食歉收,生活困难,辍学至京,经友人兼荐至琉璃厂宏京堂书坊学业,受业于同邑郭长林。几年后凭借着自身的天赋和勤奋,在古书界逐渐崭露头角,名声鹊起。1919年,孙殿起应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伦明(哲如)先生之邀出任通学斋古书铺掌柜,主持业务近40年。1956年1月,公私合营后通学斋并入中国书店。1956年11月25日,孙殿起被中国书店聘为《古旧书刊介绍》编辑委员。

孙殿起不仅是一位精通古旧书版本及流通的买卖人,还是琉璃厂乃至整个古旧书业著书立说的第一位书商。据中宣部所编《发行家列传》载:孙殿起一生著有《贩书偶记》《贩书偶记续编》《丛书目录拾遗》《琉璃厂小志》等著述,先后印行多次,为我国文化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图书馆界、博物馆界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留下了一批宝贵的参考资料。从列传中记述来看,孙殿起只在乡野读过三年半私塾,基础知识贫乏、文化水平不高,这样的一个贩夫走卒竟有如许传世之作,且赢得众文人学者钦佩!

孙殿起一生接触的古籍多达两三万种计数百万卷,有相当一部分为孤本、善本、珍本。长期与古籍打交道,使其见多识广,加之苦学深究,他对各家学问之渊源、各门学者之流别皆能了然于胸,磨炼出一身过硬的本领,并将自己的所见所得记录在册,最终成就了清代版本目录研究。

究竟孙殿起是从何时起萌生了写书的志向并开始动笔呢?又是何人对他的影响最大?

雷梦水在《目录学家孙耀卿先生传略》中称:“先生初学书业即笃好之,始有志编写古籍。”雷梦水另撰文称,“孙殿起先生用力于目录之学,始于清代末造,得暇必缮录,至略识版本。但不得其法,经缪荃孙、陈松田、叶德辉指点,谓‘遇丛书全集之书,如朱记荣《汇刻书目》所不载者,尽可记之,补其不备。’孙殿起经过数年辛勤记录,积稿至数百种,将要编写定稿,罗振玉《续汇刻书目》刊布于世,检其著录,与己大半相同,随置之不用。辛亥革命后,又得伦明、徐森玉、张鸿来、陈垣、孙人和等名家指点,始有《丛书目录拾遗》及《贩书偶记》之编纂。”看来孙殿起的写书编志之志向,始于书业初学,但并非一帆风顺。

著名藏书家、史学家谢兴尧在1934年撰文:“通学斋孙某曾受伦明熏陶,著有《丛书目录拾遗》《贩书偶记》二种,极具价值。” 伦明不仅是孙殿起的“合伙人”,更是他学术上的“导师”。雷梦水在“伦哲如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一文写道:“伦氏指导孙如何为学术研究服务,了解古书如何由表及里,互为切磋,盖相得而益彰云。孙濡染既久,一秉伦氏之志,在业务上特别留意四库未收之书,编成《贩书偶记》等书,颇为学界所推重。”





由此来看,《琉璃厂小志》不是孙殿起的第一本著作,此前已著书多部。早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北平国史馆馆长金毓黻就为孙殿起作诗:“断简零缣满架尘,陈思应为访书贫。筑台市骏都无济,君是燕中第一人。”“辛苦何曾为贩书,梳篇理叶亦寒儒。似闻天禄添新袠,购到伦家一百橱。”意指孙殿起是琉璃厂著书第一人。

《琉璃厂小志》是孙殿起著作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名曰“‘小’志”,其实是谦辞,直到今天此籍都是业界研究琉璃厂和古旧书业的必备书,可称集大成之作。全书36万多字,分为“概述”“时代风尚”“书肆变迁记”“贩书传薪记”“文昌庙及火神庙”“学人遗事”六个章节,某些章节后附有相关行业的所见所闻,有些则是转录古人和近人的诗文、笔记、题跋、著录,均标明出处。其中第三章“书肆变迁记”附有李文藻的《琉璃厂书肆记》、缪荃孙的《琉璃厂书肆后记》、孙殿起的《琉璃厂书肆三记》、雷梦水的《琉璃厂书肆四记》(1982版新增——笔者注)等,共同呈现出晚清至民国年间琉璃厂古旧书业的“全景图”,此章内容历来为藏书家、版本学家或研究琉璃厂历史的学者所称誉。第四章“贩书传薪记”更是记录了清咸丰年间至民国年间琉璃厂一带从事古旧书业、古玩字画业的店名、老板和弟子(伙计)的姓名(字与号)、籍贯等。这都是孙殿起四处造访,细致整理的成果。

孙殿起所著的《琉璃厂小志》与前人所述琉璃厂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均是文人雅士眷顾琉璃厂书肆的情结,而孙殿起则是从卖书人的角度写,有意识地记载书肆的基本状况和店铺的演变,构成了琉璃厂的“书肆志”。



孙殿起一生劳碌,疫病缠身,但著作习惯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终点,但未能等到《琉璃厂小志》印行。1958年7月9日,孙殿起在京病逝,享年65岁。

雷梦水在《目录学家孙耀卿先生传略》文述:1958年1月,先生卧病不能亲事写作,口述其于民国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次年一月七日间南下访书情况,嘱我记录,勉强成篇,颜曰:《庚午南游记》。又嘱记其口述之《记藏书家伦哲如先生》。此后先生卧病日久,体力、脑力渐衰,以至昏迷不醒,时说胡话,其胳膊时伸出被外,手指捻捻不息,询其手何为,答曰:“我正在写稿。” 一日夜间,窃思先生业已神志不清,恐对书之印象已不清晰,我当取案上古书一册,展开其封面,凑其眼前,询为何书,先生含着笑容,眼睛闪烁看了许久,答曰:“此为《明夷待访录》。”虽其舌根发僵,但字音尚清。又询其作者为何人?答曰:“该书系清初余姚黄宗羲撰。”

雷梦水作为孙殿起在琉璃厂的最后一位弟子,不仅秉承了师父的技艺、学风和敬业精神,并能继承先师遗志于书版之学,著书多部。郭纪森说,孙殿起曾先后收下13个门徒,雷梦水身居末位,却成了孙殿起的衣钵传人,就陆续将师父的大量手稿进行了系统整理编撰后均得以出版,从而让“贩书者”孙殿起通过著作将其学术价值于整个古旧书业得到了最好发挥,最终成为“著书者”。同时,雷梦水也凭着自己多年的日积月累独自出版了诸多著作。

孙殿起病逝时,《琉璃厂小志》尚未脱稿,雷梦水继承先师未竟之遗志,不辞辛苦,开始整理其遗稿。记得郭纪森等人曾经不止一次地讲:“由于种种原因,孙殿起的手稿较零乱,往往一张纸上,一段文中既有琉璃厂资料,又有竹枝词,或者是某种书的版本情况等等,雷梦水逐一梳篇理叶,分类排比,方才使其得以重见天日。”

雷梦水在《我和古书》一文中写道:“1960年邓拓同志倡议恢复琉璃厂文化街,适我整理先师遗著《琉璃厂小志》方才脱稿,由王冶秋同志介绍与邓拓同志,在征求了有关意见后(作进一步修改)由北京出版社出版(1962年12月)。”

对于雷梦水的贡献,郑州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赵长海曾在自己的专著《新中国古旧书业》中发文感慨:“如果没有雷梦水整理编著如此高质量的古旧书业文章,那么时至今日,实在无法想象,我们要考察近百年来的中国古旧书业该从何下手?!”



《琉璃厂小志》自问世以来广受业内外好评,成为中国近现代古旧书业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此作不仅拉开了今人关注现代琉璃厂的序幕,还促成了琉璃厂重要文献书籍《琉璃厂史话》的问世。作者王冶秋是在《琉璃厂史话杂缀》基础上补充及参照《琉璃厂小志》后才成书《琉璃厂史话》,他在出版后记中写道:“1961年我曾经写了《琉璃厂史话杂缀》,在《文物》月刊发表。那时虽然费了很多功夫搜集资料,但是个人力量有限,又不熟悉琉璃厂,写来即觉吃力,又觉挂一漏万的地方很多。以后总想有机会增补,又感到难以入手。这次有个好条件敢于提笔,就是前年故去的通学斋孙殿起老先生的《琉璃厂小志》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印行了。”

《琉璃厂小志》1962年初版也并非十全十美,王冶秋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但是这部稿子中的资料,还缺少‘民国’20年前后的一些书业具体情况,虽然其中提到一些书店名称等等。我近来正约请雷梦水同志写《四记》,当可补充这一方面的不足。”1963年《文物》杂志第5期发表《琉璃厂书肆四记》。1965年,雷梦水又相继写出了隆福寺、东西两商场等处书肆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版《琉璃厂小志》在第三章“书肆变迁记”中增加了《琉璃厂书肆四记》一稿,署名为雷梦水。

一部《琉璃厂小志》将“舅甥俩”与古旧书业、古旧书业史、琉璃厂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成就了“中国古旧书业第一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8 14:45 , Processed in 1.08039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