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摄影:贾勇 北京人说话特别客气,向人要东西,不直接说“要”,而说“寻”(xin)。如“我跟您寻两根儿香菜”“寻点儿醋”。当然都是小物事,零七八碎儿,数量也不是很多。没听说过向人家“寻电视机”“寻汽车”的。就是跟人家借点钱的“寻”,也不能要得很多,如《北平歌遥》: 出了门儿,阴了天儿,抱着肩儿,进茶馆儿,靠炉台儿,找个朋友寻俩钱儿。 “寻”不是“找”,而是“要”,上例就不能说:“寻(xín)个朋友找俩铁儿。”(“找倆铁儿”还勉强可以。)《儿女英雄传》: 地保想了想,这一带都是旷野荒山,那有人家去寻热水? “寻”亦是向“人家(儿)”(住家儿、老百姓家)去“要”水,而不是“找”。要是“寻找”的话,则有另外一个词儿“寻xúe摸”,当在另文叙说了。 “寻”这个词儿很有趣,除去“要”以外,还有“给”的意思,专门指婚嫁,给女孩儿找婆家。如《刘宝瑞单口相声选》: 就数三姑娘长的漂亮,寻了个傻子。 是说“嫁给了一个傻子。” “寻”和“给”还可以连在一起说,如“我的俩姑娘都寻给人了”。或者说“都寻人了”“都寻了人了”。“寻人”只能用于女子上,寡妇再嫁,也可以说是“又寻了人”。没听说过男子“寻人”的,否则就是个大笑话了! 以“寻”组词的,还有一个专名词(词组)“寻宿儿”,是“借宿” “找个住宿的地方儿”。这里的“寻”,可就是“找”的意思了。如《儿女英雄传》: 施主寻宿儿呀?庙里现成的茶饭,干净房子,住一夜,随心布施,不争你的店钱。 邓九公又嚷道:“我不姓安,我是寻宿儿的!人家本主儿在那边儿呢,你朝那边儿说!” “寻宿儿”的读音,不作 xúnsùr,而要读成 xínxīur(休儿)。 当作“要”讲的,还有一个“掏换”。“掏”读阳平táo,所以有时也写作直音的“淘”,“换”字轻声,或写作“唤”。作为“要”的“掏换”,和“寻”又有点儿不同。“寻”是很容易得来,不费吹灰之力;而“掏换”,则较费力,须想方设法,所以“掏换”又含有“寻找、寻觅”的意思。如电视连续剧《渴望》里,燕子的同学问燕子: 咳,你这身儿军装真不错,哪儿掏换来的? 《烟壶》: 那时全北京城里,要找两个会日本话的中国人,实在比三伏天淘换两个冻酸梨当药引子更难办。 烟闻光了,偏偏又没有新犯人来暂住,屋里只有他们三个人,想张嘴向库兵掏换一撮,又觉有失身分。 老舍先生写作“讨换”,如《四世同堂》; 他想讨换几个英国字,好能读留声机片上的洋字。 是说长顺想找丁约翰“要”几个英文字。 既然是“要”,当然想“得到”,所以有时也写作“掏弄”,这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多所见。清代蒙古车王府曲本《刘公案》: 这宗东西实在的难掏弄,好容易才得了这么个,怕的是日子多了坏咧,没有使唤的。 “掏弄”之难,从句中“好容易才得了”可见。“弄”字轻声。 “掏换”“掏弄”所企求的,一般都是有可能得到的、或者是大有希望的。所以,这也是它和一般的“找寻”“取要”之不同。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30 12:26 , Processed in 1.10566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