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渎山大石海 | 底座1265年制.钵1745年制.法源寺毗卢殿前2022-8-31.谈虎斋 在法源寺毗卢殿前有一个大钵,双层石座,钵身遍布海水云龙及八宝,雕镂极工,人称“渎山大玉海”。其实此钵非玉制,而且是乾隆帝敕赐的山寨货。 🏯 渎山大“石”海局部 | 2025-4-2.法源寺.谈虎斋 🏷️ 至元二年十二月,渎山大玉海成,敕置广寒殿。《辍耕录》谓之玉甕。后在西华门外真武庙中,俗称为玉钵,因以名庵。本朝乾隆十年,敕以千金易之,移至承光殿。御制玉甕歌并命内廷翰林等分赋镌勒楹柱。十六年重修是庙,别裂石钵,以存旧名。【日下旧闻考】 🏯 渎山大“石”海局部 | 2025-4-2.法源寺.谈虎斋 🏯 渎山大“石”海局部 | 2025-4-2.法源寺.谈虎斋 渎山大玉海由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耗时五年完成。其原料为黑质而白章的南阳独山玉,重达3500公斤,口径1.35-1.82米,可贮酒30石。 玉海以整块墨玉雕琢而成,采用浮雕、线刻等技法,外壁雕饰波涛、海龙、海马等神兽,工艺继承宋金传统,又开创元代玉雕新风。忽必烈用它来宴飨群臣。 🏯 渎山大玉海 | 钵1265年制.底座1745年制.今位于北海团城承光殿前 贾平凹说藏书家的书柜里必须放一套《金瓶梅》,干嘛?男女之事属阴,能防火! 明朝西华门西南是皇家木器厂,怕着火所以建了一座五行属水的真武庙。刚才说的那个大酒钵因为万历七年广寒殿倒塌辗转流落到了庙里,至则无可用,道士们遂用来腌咸菜。 虽然但是,这个渎山大玉海还是名声在外了,真武庙直接被人民群众称作“玉钵庵”,所在的胡同叫“玉钵胡同”。 到了乾隆朝,牛皮癣小王子看上了这个大玉钵,花大价钱从道士手里买过来——要说你直接抢他们也不能说啥——而且是“买钵还座”,玉钵的底座乾隆没看上,单买了个钵,还贴心的山寨了一个汉白玉的钵配着原底座给道士继续腌咸菜。 渎山大玉海(不含底座)就这样就搬到了北海团城,后期又配了乾隆认为的高级底座。 🏯 渎山大玉海 | 钵1265年制.底座1745年制.今位于北海团城承光殿前 再后来玉钵庵灭失了(近年玉钵胡同也消失了),那个石钵来到了法源寺,就是原来叫悯忠寺的地方。玉钵呢,仍旧在北海团城。 如今法源寺的是清代石钵配元代石座,而北海团城瓮亭中的渎山大玉海是元代玉钵配清代石座。 瞧瞧,一个大石钵都能牵出元明清仨朝代的历史! 🏷️ 渎山大玉海是现存唯一可辨识的蒙元时期的玉器,承载元代政治、文化及工艺巅峰。从“皇家酒器”到“道士咸菜缸”再到“镇国之宝”的命运,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兴衰与传承。其工艺、历史与传奇经历,不仅体现元代玉雕的巅峰水平,更成为中华文化坚韧与包容的象征。【Deepseek】 🏯 北京寺庙分布 | 1919年.Sidney D. Gamble Photographs ◾︎庵:169 ⦿观:29 ●庙:358 ★清真寺:24 B佛教改良:33 ▲坛:76 据1919年洋鬼子的统计,以上宗教场所总计689处,比民政局的统计数字要少很多。 1929年,北京城内有文献档案记载或建筑基址可考的宗教信仰活动的场所数目是1621座。 1951年北京城内寺观有846所。 1954 年的《北京市少数民族暨寺庙分布图》载:东郊、海淀、南苑、丰台、石景山、京西矿区在内的全市僧庙442座、尼庙100座、道庙61座、清真寺65座、喇嘛庙32座,共计700座。 1997年尚存216所。 2024年仅存100所。 🏯 卧佛寺 | 甘博的摄影集.Sidney D. Gamble Photographs.1908-1932年 北京的庙,大致可分为三种: 🏯 苍圣祠 | 新街口宝产胡同3号.2021-7-30.谈虎斋 🏯 普庆寺 | 新街口南大街163号.2021-7-30.谈虎斋 ①片瓦无存或废为民宅的。如新街口普庆寺和仓圣祠,什刹海的拈花寺,官园的三塔寺,它们有的在地图上还能看到痕迹,有的只能去故纸堆里翻了。 🏯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 北三环中路甲31号.2021-11-14.谈虎斋 🏯 真觉寺古代石刻博物馆 | 五塔寺路24号.2020-8-21.谈虎斋 ②残留,修复后用作展览博物。如觉生寺即大钟寺现在是古钟博物馆;真觉寺即五塔寺今为石刻博物馆。 🏯 雍和宫 | 雍和宫大街28号.2021-10-5.谈虎斋 🏯 白云观 | 白云观街9号.2021-5-4.谈虎斋 ③依然香火繁盛的。如阜成门的广济寺如今是佛教协会所在,白云路的白云观是道教协会所在,现在每天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西砖胡同的法源寺每逢丁香花盛开,那叫一个游人如织!雍和宫每逢初一十五简直就摩肩接踵了。 🏯 法源寺 | 北京景观.北京特别市公署.民1940年 民居为什么没有寺庙的寿命长?攻城略地时烧杀抢掠那为什么民居和寺庙在同样被烧掉的情况下,而寺庙还能续命呢? ——信仰的加持,信徒的力量。 《红楼梦》里葫芦僧的葫芦庙在烧掉之后可以发动施主们群策群力去复建,甚至可以上报朝廷,用国家拨款来“敕建”,很多著名的寺庙就是被不同朝代的皇帝接力维护,才坚持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 但是大财主甄士隐在豪宅被烧光后就只能流离失所了。 🏯 碧云寺 | 北京美观.Donald Mennie.唐纳德.曼尼.1920年 寺庙坛观,是古时候人们的公共活动空间,士人淑女贩夫走卒皆可入内游玩观赏,别说紫禁城、天坛不让进,就是颐和园、圆明园也都是闲人免进的皇家专用园。 三月三踏青可以去潭柘寺,元宵节看灯可以去城隍庙。清朝时北京城里光关帝庙就有300多座,也仅占寺庙总数的五分之一,可以想见当时的佛寺道观比现在的街心公园都多。 去大觉寺的人是踏青的,去广化寺的人是喝粥的,去雍和宫的人是有所求,对自己不能掌控的人生需要佛祖给予保佑的;去法源寺的也许只是想去看看那里的丁香花。 你可以说那时候没有街心公园没有时尚广场没有大悦城没有凯德茂,古代人只能去寺庙坛观。 👺 延寿寺双塔 | 拉里贝的中国影像记录.Firmin Laribe.1900-1910年 那现在的人还需要欣赏古代建筑吗?去大街上欣赏高楼大厦不香吗? 梁思成之所以去五台山,不是烧香也不是还愿,他是去寻找佛光寺是为了见证唐朝的木构建筑。 姚鼐登泰山,甚至连神仙庙宇皇帝行宫也不看了,他看什么?历代石刻! 梁思成和姚鼐感兴趣的是以建筑和石刻等载体所呈现的时间。 👺 玉泉山塔 | 北京景观.北京特别市公署.1940年 在1932年发表的《平郊建筑杂录》中,梁思成与林徽因首次提出“建筑意”(Architectural Interest)的概念,强调古建筑不仅是物质遗存,更承载着历史与艺术交融的意境。 “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平郊建筑杂录】 1933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与莫宗江等人考察大同善化寺,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梁思成评价大雄宝殿时写道: “此殿内部肃穆幽邃,古趣盎然,其空间与光影交织之韵律,非机械尺度所能衡量,实乃人生稀有的、由审美本能直击的锐感。 🏯 妙应寺白塔 | 2023-8-28.谈虎斋 在现代社会中,高楼大厦象征着科技、效率和发展的力量,但古代建筑的存在与欣赏依然不可或缺。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文明的根基、审美多样性的源泉以及社会认同的纽带。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人类文明的不同维度,两者共同构成了城市和社会的多元面貌。 古代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特定时代的工艺技术、社会结构和文化信仰。例如,故宫的木质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哲学,而罗马斗兽场则是帝国时期公共生活的缩影。 希腊神庙、印度泰姬陵已成为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图腾,它们的存在帮助现代人理解“我们从何而来”,维系文化连续性。上海石库门里弄的保留,让城市化浪潮中的居民留存“乡愁”。拆除古建筑,如同删除一个群体的记忆硬盘。 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八达岭的长城,证明古建筑可以是“可持续经济”。它们吸引的旅游业远超过拆除后建商场的短期收益,且具备长尾效应。 古代建筑往往依赖自然材料和被动式设计,如徽派建筑的天井通风、福建土楼的抗震结构,这些生态智慧对现代可持续建筑有重要启发。福建土楼还可以利用中庭通风降温,这些被动式设计对当代环保建筑极具参考价值。 古希腊的黄金比例、哥特式的垂直线条,至今仍是建筑美学的经典法则。贝聿铭设计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时,便借鉴了古典几何与现代极简功能的融合。梁思成主持设计建造的建国后的各部院大楼,刚落成时很多人都嘲笑大楼顶上的“大帽子”,时隔几十年后发现比现在复制粘贴的楼群好看太多了。古代建筑简直是创意的“基因库”。 🏯 西郊中央政务区四部一会建筑群即将完工 | 1958年.今三里河路.北往南视角 *四部一会:第一、第二机械工业部,重工业部,财政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 🏯 西郊中央政务区四部一会建筑群即将完工 | 1958年.今三里河路.南往北视角 🏯 原四部一会建筑群修缮中 | 2025-3-31.玉渊潭地铁站西往东视角 *原四部一会建筑群现为国家能源局和中国科学院 🏯 住建部大楼 | 1958年.三里河路 🏯 住建部大楼 | 2025-2-15.谈虎斋 全球化的高楼大厦常导致“千城一面”,而古代建筑如北京故宫、京都町屋、巴黎圣母院赋予城市独特的地标性和可识别性。许多古建筑群落如北京胡同、威尼斯水巷以步行尺度构建社区,这种亲密感是现代巨型综合体难以替代的。 真正的文明进步从不是“推倒重来”, 新旧共存的城市才有多维魅力。欣赏古建筑不是怀旧,而是确保我们在奔向未来时,不会失去理解“我们是谁”的坐标。守护人类文明的基因库,为未来提供更多可能性。高楼大厦代表效率与创新,古代建筑象征记忆与根基。真正理想的城市应是“层叠的博物馆”——让唐代木构与玻璃幕墙对话,让古罗马水道与地铁轨道并存。 参考文献: 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 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梁思成、林徽因:平郊建筑杂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4 15:34 , Processed in 1.111856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