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月30日长辛店国潮时尚街区亮相,长辛店这座千年古镇焕然一新,街道上“清代石质路面”得以恢复,更让公众能近距离触碰历史。然而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发现,在长辛店大街附近的渣土堆旁有不少古旧条石,它们被随意堆放在露天处,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昨日上午,北青报记者将此问题反映至丰台区长辛店街道办事处,下午记者回访时,这些条石已被遮盖起来。 位于丰台区永定河畔的长辛店,是明清时期京西南的商贸重镇,南北长约2.5公里的长辛店大街沿用至今。近日,北青报记者在长辛店大街北段看到,该路段正在施工,街道西侧存放渣土的场地上,一块块青灰色条石堆积似小山,疑为长辛店大街施工中出土的铺路条石。在长辛店大街东侧另一处存放渣土的场地,同样有成堆的古旧条石,两处总数量达上百块。 从石材的色泽、斧凿痕迹等判断,这些条石是由人工雕凿打磨而成,与长辛店大街上的清代条石形制雷同。北青报记者从中选取5块条石测量,其长度在110厘米至180厘米不等,宽70厘米到80厘米,厚度在30厘米上下,体量也与长辛店大街上的清代条石相当。 通过观看现场照片,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认为,这些条石应为花岗岩材质,由人工雕凿而成,每块重量在1000斤左右,其中有明显的铺地条石,不像是近现代的产物。“考虑到长辛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建议相关部门能将这些条石文物收集起来、妥善保管,为日后的研究、利用积累实物资料。”刘卫东说。 这些条石与渣土堆放在一起,会不会被当做建筑垃圾清理掉?昨天上午,北青报记者以游客身份将此问题反映至长辛店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办公室,一位负责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表示,长辛店大街仍在施工,这些条石肯定会铺回去,“施工方都已编号,原来在什么位置还会放回去,现在只是暂时放在工地上。”该工作人员表示,她会与施工方沟通注意保护。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回访现场看到,长辛店大街西侧的条石堆已用防雨布和防尘网遮盖。 据了解,2024年6月11日,长辛店大街改造提升工作启动,在对曹家口至长辛店火车站前东侧路口的路段施工时,发掘出一条清代石质道路。 根据北京市文物局发布的信息,长辛店古道遗迹南北长412米,残宽0.85米至6.25米,由条石路面、条石路沿、垫土层、夯土层四部分组成。 其中,条石路面错缝铺就,路沿石竖向顺路拼砌,共计出土条石874块。初步判断此石道为清代官府监修,是皇家向西南出行的必经之路。该遗迹是北京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道路遗存,对于研究北京地区古代路网布局、道路建筑技法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不过为了配合地下施工,2024年8月,相关部门启动“长辛店大街道路遗迹迁移工程”,对部分条石实施异地保存。为此,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绘制了“迁移工程图”,并为条石编号、包裹气泡膜。在存放过程中,每块条石下还设有木拍子垫护,现场看上去井井有条。这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为日后长辛店街区恢复“清代石质路面”奠定了基础。 摄影/本报记者 崔毅飞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8 22:23 , Processed in 1.12802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