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东四北大街那些渐渐被遗忘的记忆

2025-5-14 12:40|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刘建湘 |来自: 东四牌楼

摘要: 原创 东四牌楼2025年04月11日 12:20 北京东四北大街那些渐渐被遗忘的记忆图片1、钱粮胡同鸿顺煤铺遗址(作者模拟图) 清明,想起了爸爸妈妈,想起了在平房住的那些岁月,想起了东四北大街那些渐渐被遗忘的记忆。住 ...

1、钱粮胡同鸿顺煤铺遗址(作者模拟图)

      清明,想起了爸爸妈妈,想起了在平房住的那些岁月,想起了东四北大街那些渐渐被遗忘的记忆。住平房的除了独门独院,一般的都是住在大杂院里,那会儿的院门都不像现在先进有个撞锁,大门都是木头插销的,从里面插上门拴外面就推不开了,其实从外面用个小刀子一拨门拴就开了,可是谁也不愿意去做这个认为是“贼”才会干的事儿。

2、轿子胡同我家的院门(作者拍摄)

      大杂院子一般住着几户或十几户人家。有大院子,就得有大门,就是我住钱粮胡同那会儿,虽然没有院子,但是也有个门道,三户人家走一个大门,有大门就有一个问题,因为每户人家出来进去都没有固定的时间,有的回来早,有的回来晚,您说,大门是插还是不插?插上了,您回来晚了就得叫门,不插吧,贼进来顺点儿东西走也不值当。

3、大门的顶门杠(作者模拟图)

      为了院里的安全,到了晚半晌,院门不但要插上,有些大院还要用顶门杠把门给顶上。所以住平房那会儿,就有了一个老北京人的习惯,家里有人回来晚了,或者上晚班什么的,就得把门留住,也就是晚上不插大门。住在钱粮胡同那会儿还好说,住的三家都离着大门不远,到大门也就十几步,所以晚半晌大门有个动静都能听见。

4、我家在尽里院北头儿西屋(作者拍摄)

      七三年搬到轿子胡同以后,我家住在尽里院,从我家到大门口得有个三十来米长。轿子胡同我家的院子是个南北走向的细长遛,我家在尽里院北头儿西屋,从院大门进去要路过五六户人家。早先是两个院落,因为挖防空洞才把两个院子的墙拆掉合并。原来两个院子的门牌也是大街的门牌号,前院住着切糕李家,茶汤李家和豆腐脑马家。

5、李家碾房用的大磨盘(年作者拍摄)

      李家上两辈都是卖切糕的,父辈哥儿四个有三个卖切糕,京城切糕李就是他家的真传。看地图早先这儿没有胡同,是东四北大街上的“死胡同”,最早叫“川堂门”,后来盖了茅房把胡同打通了,通向轿子胡同,跟着也就起名叫轿子胡同了。所以我刚搬来那会儿,这个院有好几个门牌,都不知道叫哪个了。

6、东四四条西口北庆仁堂(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因为茅房以东是大街门牌,所以房子归东四房管所管理,户口则归景山派出所管理。我家住的院子原来是东四北大街东侧庆仁堂北隔壁的北京童装厂食堂,童装厂在路东,食堂在路西,职工每天吃饭都要过条大马路。我家院里原来有个小茅房,就是给食堂厨师应急预备的,因为味儿大,后来被旁边的住户填上盖了住房。

7、中兴大院西口(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七五年一月份我参加了正式工作,分配到东城区汽车电机厂上班,电机厂在和平里,学徒的时候在钱粮胡同东口对过的中兴大院里上班,尽东头北边有个三进的四合院,是电机厂的托儿所,托儿所在前面的大院子,后面两个院子就是电机厂的翻砂车间,尽后院就是化铁水用的冲天炉,电机厂生产的皮带轮就是这里翻砂浇铸的。      

8、中兴大院里著名的六十八号院(作者拍摄)

      中兴大院一进口北侧有个大门,这就是著名的六十八号院,原基督教公理会北堂,里面有座教堂,前门有钟楼还有牧师住宅。普育小学正门在五条口内。两者隔着高墙,教会取消后打通隔墙成为五条小学后门。我的摄影启蒙老师,徐哥曾在此居住。电机厂有的老职工回忆说,托儿所和铸造车间就在六十八号院的东北角。

9、东四五条154号(作者拍摄)

      据中兴大院一位住在六十八号院东隔壁的老街坊说:原来中兴大院尽东头与东四五条相通,七十年代就给封死了,电机厂的托儿所应该就在中兴大院的东北角。我沿着东四五条西口往东,找到了南侧第一条胡同,走到尽头是154号。一位在此居住的老街坊说,这儿原来通向中兴大院,后来这片重新翻建,就把原来的路堵死了。

10、1939年北京名胜图

      有关中兴大院的资料,目前网上已经几乎查不到任何记录,只有在三十年代的地图上还能查到名称,所以有关这个三进的四合院更是没有一点资料了。我查阅北京市历史档案,有这样一段记载:“东四北大街中兴大院六十号,北平宝丰盛钱庄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刘锡珂”,我又查阅“北平宝丰盛钱庄股份有限公司”,一下子查出来四百多个。

11、1967年中兴大院卫星地图

      又查到“宝丰盛银号”:清同治中叶创设于北京,初为账庄,地址设在草厂十条,为无限公司组织,民国以后更名银号,抗战期间停业。1946年10月16日复业,增资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地址设在前门外施家胡同19号,董事长孙献礼,常务董事崔若琨等,董事郝逸圃等,总经理石全章,经理龙汉三,全号员工33人。

12、1973年中兴大院卫星地图(图片来自新浪微博@空愁居)

      那么在中兴大院六十号的是公司办公地址,还是经理住宅就无从查起了。据中兴大院老街坊高哥说,中兴大院的确住着刘家,高哥回忆说:“刘家似乎有些来历,刘大妈讲话颇快直爽,其家老大在电报大楼工作,老二在某技校读书,老三在京读中学,老四从四川回京就读79中学。此院三进院落就刘家独有,因我与他家哥几个都很好,所以常去他家玩。”

13、中兴大院里院应有百米来长,四、五米宽(作者拍摄)

      高哥说:“中兴大院里院有个门,门两侧各有一兽形门礅,大门坐东朝西,门楼较大略有气势,门拴呈方木状且分量不轻。中兴大院里院应有百米来长,四、五米宽,门户不多。解放初期,晚上要把大门关上,晚上关门与清晨开门,都是住在里院右手第一个门的石大爷负责,到冬天,常有风雪夜归人,只听大门外有人喊:石大爷,开门来!”

14、里院右手第一个门(作者拍摄)

      高哥回忆道:“我小时候称他为石大爷。石大爷本人是哪里人,什么时候入住中兴大院无从考证,只知道他们家是从沙俄南迁的混血儿,老婆及几个女儿都是一般人。石大妈体态很胖,常穿滿是花的布拉基裙子,足蹬一双拖鞋,嘴中说着俄味京话,石大爷是否有工作也不知道,他人言语不多,常吸着烟在院里踱来踱去。”

15、和平里汽车电机厂(1978年作者拍摄)

      另据电机厂一位曾经给厂里办土地证的老职工回忆说:电机厂是从中兴大院起家的,说没就没了,托儿所后来搬到了禄米仓,铸造车间也搬走了,这里归了区劳动局,为这事当时还找过老领导。当时电机厂的书记刘汉臣已经调到卫生局去了,就去卫生局找刘汉臣询问,答复说已经批了和平里那边的地,还把制本厂给了我们,这块地就不归我们了。

16、电机厂机加工车间(1978年作者拍摄)

      七五年底我从翻砂调到了电机厂机加工车间,工作是摇“20机床”,每天的任务是“车皮带轮”,车间每天早班、晚班和夜班三班倒,晚班十点下班。厂子在和平里,晚上下班以后,等交完班再洗洗涮涮,骑车回到东四就得十一二点了,门没有顶上还好,如果院门被门杠顶上了,就得喊人开门,黑更半夜的挺烦人的了。

17、轿子胡同东口(1974年作者拍摄)

      不过李家人好,不管多晚只要有人叫门都出来开门,从来没有埋怨过。那会儿我妈妈在别人家看孩子,一个星期就回来一天,后来爸爸从外地回北京了,妈妈也就不去人家里住了,所以每天妈妈都要给我留门,到了十点多的时候,还要经常出去看看大门是不是让别人插上顶上门杠了。

18、八〇年妈妈在家门口(1980年作者拍摄)

      我刚搬到轿子胡同那会儿,住的西房是两小间走一个门,里外屋,我住一间,爸爸妈妈住一间。七九年的时候,为了结婚把房子重新翻盖了,两小间展出来两大间,开了两个门,我在北屋,爸爸妈妈在南屋,每天回家都要从爸妈的窗户下面经过,只要是我上晚班,爸妈屋里的灯光就一直等我回来以后才关掉。

19、轿子胡同东口有个理发馆(规划院摄影师拍摄于1962年,图片来自于网络)

      有一次我上晚班,快下班的时候车间主任跟我说,接我上夜班的师傅病了,这批活要得紧,我必须加班替他把活干出来。那会儿家里也没有电话,轿子胡同东口有个理发馆,理发馆有个公用电话,平时有什么事就打公用电话,那天晚上九点多了,我试着拨了几次电话都没有人接,没办法只好放弃了。

20、妈妈七十年代在轿子胡同(作者拍摄)

      等我第二天早晨六点下班以后,都没来得及洗一下就骑上车往家跑,回到家里快七点了,我蹑手蹑脚的走过妈妈的窗前,只听见妈妈在屋里说了一句:“是建伢子回来了吧!”我马上说:“妈妈您起那么早啊!吵着您了吧!”妈妈说:“建伢子昨天晚上加班了吧!”我说昨天接我班的师傅病了没来上班,打公用电话没有人接了。

21、1974年给妈妈画的速写

      说着妈妈就开门出来了,妈妈说饭菜都在锅了腾着呢,让我赶快进屋洗洗吃饭,说着妈妈就把厨房里的饭菜端到桌子上。晚上吃饭的时候,爸爸跟我说:“你妈昨天晚上一宿都没睡!”爸爸说:“我跟你妈说了,肯定你是加班了,可是你妈就是不放心!”爸爸还告诉我,妈妈时不时地就披上衣服出去看看大门,折腾得爸爸一宿也没睡好。

22、1974年的作者(徐丰盈拍摄)

      我在中兴大院里的铸造车间翻砂前后没有几个月,就去了和平里的机加工车间上班。我的日记中记载:七五年一月下旬去东城汽车电机厂报到,七五年二月下旬分配到铸造车间,七五年五月底派去挖防空洞,七五年十月底回铸造车间,七五年十一月初调我去机加工车间学习车工。算起来前后总共只有三个多月。

23、1976年给妈妈画的水彩画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本文资料感谢车晴老师、马玉明老师、欧阳靖飞老师、电机厂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7 10:31 , Processed in 1.10769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