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是北京历史文化记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辽代这里是京东燕下乡海王村,是城外郊区的小村落。元明发展成为专为皇家烧造琉璃的官窑,清代这里延续了明代烧造琉璃的官窑,官署,寺庙等等。大约在康熙后期,这里逐渐取代了慈仁寺(报国寺)成为京城最著名的书肆(详见昭忠祠续)。除此之外,琉璃厂还是金石碑帖,古玩字画等商品的集散交易之地,众多文人墨客,收藏家齐聚于此,流连访书,恣览古籍,乐此不疲。又众多古董商人云集此地交流信息,街市店铺林立,琳琅满目,人流骈阗。 旧时的琉璃厂不仅是书籍古玩的交流中心,也见证了中国手工业,商业的兴衰,更有近代博物馆在此地萌芽。本文正是以一张老照片为线索,以历史为轴线,探索清末琉璃厂的空间转换,功能变化,厘清端方在琉璃厂所建陶斋博物馆与海王村公园并无关系。 这是一张海王村公园的旧影。之所以被称为“海王村”主要依据是乾隆三十五年工部在琉璃厂官窑取土时掘出了辽御史大夫李内贞的墓,并在其墓志中所称此地为“海王村”。照片上的海王村公园现已无存,其地面建筑现在是中国书店那一片区域。 民国初期,考虑到北京没有公共游观之地,于是市政公所计划在城市中央及四隅各建公园以供游览休憩。中央者,社稷坛,自民国三年改建为中央公园(后改名为中山公园);其他分别选择了先农坛,民国六年改建为城南公园;西苑北海,民国五年改建北海公园;琉璃厂空地,民国六年改建海王村公园;道旁公园,即普通公园,地不求其广,设置不求完备,京城内随意选择空地随建,此计划列于民国八年实施。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海王村公园于民国六年开始改建,并于民国七年元月正式招租。招租的营业范围主要是古玩,文具,古籍,照相,品茶等以兴商业,这是对于长租房的规定;除此之外游廊在每年春节期间短暂开放,招租各种杂摊以助兴致。 海王村公园归京都市政公所的附属机构海王村公园事务所管理。事务所创建于民国六年,分两科管理政务,设主任一人,事务员数人,由民国初期工商业改进会事务所职员兼任,民国初期工商业改进会事务所设立于海王村公园内。 海王村公园在民国六年主要的建筑工程为周围加盖围墙,院内围绕一栋大楼设置山石,花草,喷水池等建筑,又于东西两侧新建随廊平房五十余间,整体于民国六年冬完工。这座大楼正是老照片中正对大门中央的建筑,这座建筑为旧时工艺局旧址,此时为商品陈列所。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商品陈列所是京都市改进会研究室陈列所,与下斜街的农商部商品陈列所不同。由于清末国门打开,列强强占土地,瓜分中国,向中国倾销商品,使中国商业,手工业日益衰落,众多失业,无家可归的游民,贫民充斥于大街小巷,对社会形成极不稳定的因素。正是这一背景下,清末民初有志之士积极效仿日本,采取以教代养的方法提振民族工业,而建立商品陈列所,旨在向大众展示,陈列品质优秀,制造独特的国货,后文还会再次提到。 其次关于工艺局,琉璃厂的工艺局(北京工艺局)和下斜街的工艺局(顺天工艺局)是两个不同的机构。 琉璃厂工艺局的创始人是清末首开创立工艺局先河的黄思永和其子黄中慧。 黄思永(1842年—1914年),字慎之,号亦瓢,江苏江宁县五城人,祖籍安徽徽州,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翰林学士,因事被革职,后从商。光绪二十七(1901年)年,黄思永在琉璃厂设立工艺厂,以专造景泰蓝,地毯等器物。其子黄中慧上庆亲王《拟办北京善后工艺局说帖》,陈述开办工艺局之事由。后由周馥代为奏请,询问是否可以利用琉璃厂废弃的义仓收养游民,创立工艺局并招股。清廷将此事交与顺天府察看情形,或行或止酌情办理。陈璧察看后上奏时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1,内外城游民徒手而无一长,开办工艺局可以以教工为收养实为两得之计。 2,城内城外都应开办一所工艺局,创办前章程均应斟酌妥善。 3,分别叙述了绅办官督与绅办官助的利弊。 4,各国工艺学堂上为习他国制造,收回利权;次为向他处学习本土所无之货物,自己制造,以省转运。再次创新本土货物,精益求精。 5,考察工艺局中所做之事,景泰蓝,织绒织布,刻字,木器,铜活等都属于艺事,但是寄囤米石,成做豆腐与艺事无涉。 6,不同意黄思永在琉璃厂义仓办工艺局的申请(关于义仓可以参考绍兴大通师范学堂)。理由是城外只有琉璃厂一所义仓,遇到灾荒无处可备粮,而城内外善堂庙观众多,可以选这些地方。 最终清廷的决定是工艺局对生计有益可以继续,并于京师内城外城各设工艺局一所,这个工艺局是由顺天府尹牵头创办的工艺局,朝廷意在养民,不同谋利。而黄思永废义仓,招股开局不准行。 《杭州白话报》之《中外新闻》栏目中《京城工艺局》有一段对于琉璃厂义仓的记载,说是琉璃厂义仓有一百三十多间房子,原是由翁同龢,徐桐,黄思永,殷李尧共同办理,后来翁同龢回常熟,银钱由徐桐管理,然而徐桐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自缢身亡,此时义仓还余有四万多两银子,所以很多人向徐桐家讨要,将义仓改作工艺局,将钱作为开办工艺局的费用,由黄思永总理。这件事的真实性不能确定。陈璧在《请将工艺局迁他所,保存原有义仓续筹积谷片》中请求朝廷将“原有义仓后来无论衙署、学堂、善局永不得再请改设”,得到的答复是“备荒义仓,认真经理”。 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1901年)陈璧再次上奏,意在向朝廷说明设立工艺局以开风气。又,顺天府工艺局正在布置,黄思永的旧局已运行多月也不必中止,并且叙述了黄思永还兼印京话报浅显易懂,所以是否可将旧局迁移他处设立,年终由顺天府会同五城御史稽查。朝廷的回复是“知道了”。 所以黄思永的工艺局并未关闭。此时黄思永的工艺局有的叫京城工艺局,有的叫琉璃厂工艺局,自称为北京工艺局。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1902年),黄思永之子黄中慧携带工艺局自造的器物以及工匠,学生前往河内参加十月举办的万国赛珍会,并在现场演示景泰蓝制作。在此次会上景泰蓝,地毯夺得超等,欧美争相订购,瞬间引爆国内外知名度,一时间洛阳纸贵。有的汇银要求参股,有的订购景泰蓝商品,就连太后,荣相逢人便提,宴请各国公使夫人时也是赞不绝口,更是向其订购了景泰蓝仙鹤,香炉等商品。 有了如此的声誉和源源不断的订单,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黄思永在琉璃厂另购地基一区,新建大洋楼一所,规模宏壮,预计将此作为陈列货物之用。这栋大楼便是日后“海王村公园”的主要建筑,即上文所说工艺局旧址。 光绪三十年五月黄中毅又随同伦贝子抵达美国,参加美国圣路易博览会。正是因为这些“颇著成效”,光绪三十年夏四月,黄思永官复原三品衔翰林院侍读学士。 以上是琉璃厂工艺局的大概情况,虽然琉璃厂工艺局没有持续很久,但是它首开先风,引导了全国各地置办工艺局,学堂等,这一做法对于当时提振手工业信心,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接下来用时间轴简单叙述下斜街工艺局,上文中提到陈璧接旨创办了顺天府工艺局,以区别琉璃厂工艺局。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奏设京师工艺局采用官助商办的方法于外城下斜街,并附设农工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十六日上谕为振兴商业清廷决定设立商部,陈璧补授右侍郎。八月,顺天府所设之工艺局归入商部办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二十日,赏给顺天学堂及京师工艺局图书集成各一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九月,陈璧又上奏工艺局兼办农务渐著成效,请续经费,又请求给顺天工艺局收养学艺贫民粟米,朝廷一一应允。 光绪二十九年九月(1903年),商部接收顺天府工艺局并分局,办理农务。 光绪三十一年五月(1902年)商部奏请将镶蓝旗营房等处荒地拨归工艺局应用。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工艺局一并编入。 最后再回到商品陈列所,琉璃厂的商品陈列所前已叙述为黄氏所办工艺局之陈列所,而与下斜街工艺局相邻的商品陈列所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清廷商部在彰义门大街所建的商品陈列所,这处陈列的物品是来自全国各地,名为京师劝工陈列所,这处陈列所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完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因铺户失火延及陈列所,于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由农工商部重建京师劝工陈列所,于9月修建工竣,即日后民国农商部商品陈列所。 在琉璃厂的记忆中不仅是窑厂,书肆,古玩,交友,还有那些曾为振兴民族手工业而努力过的印记。另外还有清末大臣,金石学家端方1910到1911年间曾在琉璃厂组建陶斋博物馆,以陈列展示私人收藏。 1910年端方购买了琉璃厂仁威观作为陶斋博物馆基地,1911年时已基本建成并接待了很多重要的友人,他们在一起品评书画,欣赏金石碑帖,很多人都在日记中留下端方在陶斋博物馆招待他们的笔记。遗憾的是端方在1911年11月遭遇不幸,此处亦是无疾而终。 以上用了大量篇幅厘清了工艺局,商品陈列所以及端方的陶斋博物馆的位置,相互关系。也用事实证明了关于琉璃厂一些书籍文章存在相互混淆的问题。纵有千虑难免一失,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指正。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4 16:32 , Processed in 1.11378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