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在西城区王府仓北京市第三十八中学基建施工时,清理出北齐砖室墓一座,出土了陶罐、陶壶、陶碗、铜发钗、常平五铢、铜戒指、铁斧等文物。北齐自公元550年高洋建国至577年亡于北周,前后仅27年,北京地区北齐墓发现不多,该墓为了解北京一带北齐的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北京在隋唐时期作为北方重镇,其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尽管发掘出的隋唐墓葬为数不多,但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价值。如1966年在丰台区王佐乡林家坟村西发现“安史之乱”始作俑者史思明之墓,虽然墓已经被破坏,但墓室的形态依然保持完好。墓室由汉白玉砌成,方形带双耳室,出土器物有鎏金铜牛、鎏金铁马镫、玉册、鎏金铜坐龙、铜铺首,还有象牙化石之带饰等数十件珍贵文物。尤以通高16.5厘米的坐龙极为罕见。同时还出土了四十多枚玉册,玉册文中有“血未干唐有异端谗人罔极”等字样,证明此墓是史朝义为其父史思明所建。通过对北京地区隋唐时期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地区当时的社会状况。 2012年,唐代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之墓在北京房山长沟被发现,考古工作者开展了全面的发掘工作。刘济墓背靠上方山,濒临拒马河,背山面水,规模较大,形制特殊,在北京地区极少发现如此大规模的唐代墓葬。墓葬中出土有大型彩绘浮雕十二生肖描金墓志、彩绘须弥座石质棺床、彩绘石俑,都十分珍贵,为研究唐代幽州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增添了新的资料。 在房山城区西南7.5千米的石楼镇二站村发现了贾岛墓。主人贾岛是唐代著名诗人,墓侧有清朝修建的贾公祠遗址,悬匾“殊途同归”,悬木匾“推敲佳话”,楹联“万古文章配东野,一生知己属昌黎”,东西禅房各三间,祠后是墓冢和碑亭。1956年贾公祠被拆,1963年贾岛墓也遭到损坏,现已将搜集到的两块遗碑立于贾岛墓处。 辽代的北京成为陪都,称为燕京或南京。门头沟区龙泉务辽金墓葬、大兴北程庄墓地是北京地区所发现的重要的辽金墓葬,展示了辽金时期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建筑形制、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等。大兴青云店辽墓中保存的侍女点灯图、侍女持凤首壶图、理财图、破子棂窗灯等壁画,笔法细腻,栩栩如生,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居民的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辽南京地区历史与文化的宝贵实物。此外,在石景山发现的金代吕氏家族墓,是北京地区考古中首次揭示金代汉人世家家族的墓地,发掘出的10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圹石椁墓,形制规整,葬俗为火葬,是了解金代葬制、葬俗难得的材料。石椁上雕刻的各种纹饰,尤其是四神、十二生肖图等是研究当时宗教、思想、艺术等内容的宝贵材料。在随葬器物中,越窑的八棱双系瓶、青瓷瓶及5件共存的白瓷双系罐在北京地区均属首次发现。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3 12:57 , Processed in 1.09050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