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2. 佘太君她妹——折菜花了 3. 四两嘎鱼——炼半斤油(吹牛不上税) 4. 河边娶媳妇——蛤蟆在旁边乐 5. 木头眼镜——看不透你 6. 没头苍蝇——乱撞 7. 铁公鸡、瓷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一毛不拔 8.驴槽改棺材——盛人(成人)了 9. 耗子尾巴长疮——没多少脓水儿 10. 瘸子的屁股——邪门儿 11. 裤裆里拉胡琴——扯蛋 12. 老头拉胡琴——兹古兹(自顾自) 13. 胳肢窝夹柿子——没你这么揽(懒)的 14. 大街上捡烟屁——找抽 15. 盐店的掌柜——大闲人 16. 屎壳郎卧铁轨——假充大铆钉 17. 死孩子放屁——有缓 18. 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19. 蝎了虎子撩门帘——露一小手 20. 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21. 吴法宪的弟弟——无法弄 22. 茉莉花喂骆驼——白搭 23. 狗掀门帘——嘴挑着 24. 瞎子害眼——没治了 25. 鸡屎拌面——假卤 (假鲁) 26. 老头劈叉——扯淡 27. 新媳妇放屁——零揪 28. 屎壳郎钻烟袋——拱火儿 29. 老太太喝粥——好稀(好喜) 30. 老太太吃柿子——唑瘪子了 31.屎壳郎搬家——连滚带爬 32. 屎壳郎戴花——臭美 33. 罗锅上山——前(钱)紧 34.电线杆子绑鸡毛——好大的胆子 35.弓箭师傅数弓码儿——一五一十 36.包点心的纸——油透了 37. 揪着胡子过马路——谦虚(牵须) 38 磕膝盖绑暖壶——水平(瓶)比较高 39.卖水的瞧见河——那都是钱哪 40 姓何的嫁姓郑的——正合适(郑何氏) 41. 吃铁丝拉笊篱——肚里编 42. 挑水的回头——过景(井)了 43. 武大郎迈门槛儿——碰巧儿了 44. 秋后蚂蚱——没几天蹦头 45. 绿豆蝇坐月子——抱蛆(屈) 46.二两棉花——单弹(谈) 47 猴吃麻花——蛮拧 48.背手撒尿——不扶(服) 49. 腰里别死耗子——假充打猎的 50. 穿海魂衫站甲板——装押艇的(装丫挺的) 51.房山县的城墙——不开眼 52.小刀拉屁股——没开过大眼儿 53.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54. 猫哭老鼠——假慈悲 55.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剃头挑子——一头热(单方面热情) 王母娘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废话连篇) 砂锅砸蒜——一锤子买卖(不计后果) 老太太喝豆汁儿——好这口儿(癖好独特) 打麻将不吃不碰——门儿清 耗子掀门帘——露一小手 茶馆里摆手——胡(壶)来(乱来) 西山的骆驼——照准一个地儿啃(固执死板) 吃烙饼卷手指头——自己咬自己(自作自受) 破鞋帮子——露了馅儿(暴露真相) 张飞卖豆腐——人硬货软(外表强硬,内里差劲)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总失败)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假意示好) 老太太摸电门——都起来了 太监娶媳妇——摆设(徒有其表) 杨五郎当和尚——半路出家(中途转行)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顾不上别人) 慈禧太后听政——专挑软柿子捏(欺软怕硬)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门神爷贴反了——各顾各(互不关照) 狗戴嚼子——胡勒(胡说八道) 癞蛤蟆跳脚面——不咬人膈应人(恶心人) 癞蛤蟆上马路——冒充迷你小吉普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来者不善) 蝎子拉屎——毒(独)一份儿(独一无二) 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突然发迹) 买烧饼的不带干粮——吃货 冻豆腐——没法儿拌(办)(事情难处理) 卖布不带尺——胡扯(瞎说) 锔碗儿的戴眼镜——找碴儿(碴)(挑毛病) 厨子洗手——不想伺候(炒)(罢工) 面茶锅里煮寿桃——糊涂点心(不明事理) 咸菜拌豆腐——有盐(言)在先(提前声明) 哑巴吃扁食——心里有数(心知肚明) 麻秆打狼——两头怕(双方都心虚) 坛子里放炮仗——闷声闷气(沉默寡言) 骑驴看账本——走着瞧(暂不表态) 被窝里放屁——自作自受 坐着坛子放屁——想(响)不开 围棋盘里下象棋——不对路数 钟鼓楼上的麻雀——惊不了大动静(见多不怪) 放屁崩脚后跟——背运 喝凉水塞牙缝——倒霉透了 护国寺的买卖——样样稀松(水平一般) 高粱桥的耗子——喝了墨水了(假装文化人) 菜市口打对头——冤家路窄(狭路相逢) 八里庄的萝卜——心里美(外糙内秀) 琉璃厂的帖子——假的多(仿品泛滥) 1. 胡同里赶驴——直来直去 2. 汽车压罗锅——死也值了 3. 隆福寺的幡杆——一靠天吃饭 4. 德胜门的箭楼——缺心眼儿(城门楼子没门) 5. 东四牌楼的巡警——管不着那段儿 6. 西单墙贴告示——给众人瞧的 7. 大衣柜没安拉手——抠门 8. 烟袋斜街吹糖人——吹出来的甜 9. 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 10. 全聚德的鸭子——肥得流油 11. 皮带上没眼儿——记(系)不住 12. 内联升的鞋——步步高升 13. 张一元的茶叶——一泡就露馅儿(指次茶) 14. 瑞蚨祥的绸缎——光面儿上好看 15. 胡同串子娶媳妇——凑合事儿 16. 拉洋车的打哈欠——乏透了 17. 骆驼祥子买车——终于熬出头(又暗指好景不长) 18. 茶馆跑堂的——看人下菜碟儿 19. 剃头挑子一头热——单相思 20. 豆汁儿配焦圈——臭味相投 21. 炸酱面没酱——瞎拌 22. 冰糖葫芦蘸辣椒——酸甜辣呛 23. 卤煮火烧里找虾仁——想瞎了心 24. 褡裢火烧掉地上——漏馅儿了 25. 耗子尾巴上长疮——没多大脓水儿 26. 王奶奶遇上汪奶奶——差的不是一点(“王”“汪”分不清) 27. 王奶奶遇见玉奶奶——差一点 28. 茅房点灯——找屎(事) 29. 光着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 30. 紫禁城的太监——无根之人 31. 颐和园的铜牛——犟(jiang)上了 32. 屁眼儿拔罐子——作死(嘬屎) 33. 钟鼓楼敲鼓——远听热闹近听吵 34. 国子监的监生——酸文假醋 35.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嘴硬抗冻 36. 春脖子短的北京——脱了棉袄就穿纱 37. 大暑天的冰碗儿——凉透了心 38. 蚂蚁尿书上——湿(识)不了俩字 39. 癞蛤蟆跳油锅——自己找糊 40. 棺材铺的掌柜——想赚死人钱 41. 共享单车进胡同——转不过弯儿 42. 后海酒吧弹三弦——洋中带土 43. 朝阳大妈逮间谍——眼毒心细 44.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45.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6.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47.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48.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49. 打破砂锅——问(璺)到底 50. 胡同里赶猪——直去直来 1. 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 2. 老太太上电车——慢儿慢儿的 3. 门头沟的财主——摇(窑)头 4. 二两棉花——单弹(谈) 5. 砂锅砸蒜——一锤子买卖 6. 兔儿爷打架——散摊子 7. 卖羊头肉的回家——没戏(细)了 8. 卤煮寒鸦儿——肉烂嘴不烂 9. 土地爷掏耳朵——崴泥 10. 耗子扛枪——窝里横 11. 剃头挑子——一头热 12. 王致和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13. 六月天的冻豆腐——难办(拌) 14. 马尾儿穿豆腐——提不起来 15. 卖布不带尺——胡扯 16. 冻柿子——蔫儿坏 17. 西直门到海淀——拉倒 18. 瘸子追贼——越追越远 19. 澡堂子的鞋——没对儿 20. 蝎子拉屎——独一份 21. 骑驴看账本——走着瞧 22. 面茶锅里煮寿桃——糊涂出尖儿了 23. 卖炸饸饹儿的——现炸现卖 24. 井里扔炸弹——有圆音(原因) 25. 核桃仁子蒸蜂蜜——里外都甜 26. 骆驼搁在门框上——进退两难 27. 卖盆儿的出身——一套一套的 28. 狗掀门帘子——全凭一张嘴 29. 纸糊的驴——大嗓门儿 30. 皇粮国税——免不了 31. 护国寺的买卖——样样儿松 32.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33. 前门楼子搭脚手——好大的架子 34. 四牌楼的警察——管不着那一段 35. 打磨厂的大夫——懂得帽(董德懋) 36. 卖山里红的——就剩一挂了 37. 水仙不开花——装蒜 38.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39. 哑巴吃扁食——心里有数 40. 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41. 八仙桌盖井口——随方就圆 42. 大栅栏的买卖——寸土寸金 43. 东岳庙的匾——善恶有报 44. 锔碗的戴眼镜——找碴儿 45. 煤铺的掌柜——黑白分明 46. 剃头的拍巴掌——完蛋 47. 坛根儿摆粥摊——没辙(粥)了 48. 穿马褂儿啃烧饼——不像吃肉的 49. 卖年画的回家——没画(话)了 50. 戏台底下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卖(或贩)古懂的——识货 卖竹竿(儿)的——不怕别人说短长 卖炸果子的——带着一身油 卖糖葫芦的——论串(儿) 卖糖人(儿)的——连吹带捏 卖瓦盆(儿)的一一套(儿)一套(儿)的 变戏法(儿)的——靠猴(儿) 熟芭蕉捏的——软骨头 骑骆驼的——高人几头 演双簧的——一唱一合 甩手(儿)掌柜的——什么也不管(又作大松心) 皮坊老板——吹牛大王 鸭行老板——管蛋闲事 盐店的老板——咸人(咸谐闲音) 吹糖人(儿)的——口气大 相声演员——包袱多 夸咀(儿)的奸商——没好货 夸(或说)咀大夫——没好药 蒙古大夫——恶治 正骨大夫——拿捏人 腊月的花子——快似马 睁眼瞎子——一抹(儿)黑(又作不识字) 远乡的瞎子——无有亲人 三镇的兵——变了 东北义勇军——宁死不甘心 关东大侠——气概非凡 东吴的大将——甘宁(谐干拧音) 梁山好汉——逼出来的 武大郎攀杠子——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赶考的举子——只图形式 买米的秀才——不通 白面书生——不济大事(又作一事不顶) 道学先生——虚伪 矮子端公——坐地使法 生就(或成)的矮子——高不了 生就(或成)的驼子——直不了(又作扯不直) 画匠的妈——会说不会画(画谐话音) 吹鼓手的妈——气还不小 木莲僧的妈——手儿不粘,脚儿不加 孙悟空的妈——一肚子猴(儿) 皇上他妈——太后(后谐厚音) 孙权的母亲——吴氏(谐无事音) 多咀的婆婆——热心热肠 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 乡下老妈(儿)——拾落物件(又作零碎拾落) 稀哥的老婆——稀嫂(嫂谐少音) 刘备的夫人——糜氏(谐没事音) 和尚媳妇(儿)——没法说 抢来的媳妇(儿)——无情义 大家主(儿)媳妇(儿)——不敢当 新娶的媳妇(儿)——见不得人(又作乍来劲[儿]) 正月新妇——不空归 乡里夫妻——寸步不离(又作身后的影子) 捆绑的夫妻——寸步不离(又作成不了双) 露水夫妻——不久长(57) 好煞的夫妻——不到头 大了的姑娘——留不住的客人 黄花(儿)大姑娘(或大嫂子)——自己肚子里明白 出嫁的姑娘——满面春风(或风光) 糟坊的姑娘——酒手(酒谐久音) 小脚(儿)姑娘——不能行动 当庄(儿)的姑娘——好嘞嘞 新疆姑娘——辫子多 皇上的女儿——不愁嫁 阎王的女儿——鬼才要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13 21:58 , Processed in 1.223230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