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故宫维修工程的几点启示

2025-8-12 16:0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晋宏逵|来自: 中国紫禁城学会

摘要: 故宫维修工程是国务院交办的任务。《故宫维修工程的几点启示》一文力图通过对一期工程第一阶段的工程实践,概括若干经验。关于程序方面,首先制定总体规划,按照批准的规划安排工程计划;把研究工作贯穿在工程的全过 ...
故宫维修工程是国务院交办的任务。《故宫维修工程的几点启示》一文力图通过对一期工程第一阶段的工程实践,概括若干经验。关于程序方面,首先制定总体规划,按照批准的规划安排工程计划;把研究工作贯穿在工程的全过程。关于贯彻“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方面,确定合理的工程目标,确定屋顶、内外檐油饰彩画的处理原则;继承和坚持传统工艺技术;积极引进现代保护技术。关于贯彻“合理利用”的方针方面,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进行博物馆设施建设。这些经验要在以后的工程中检验,为将来丰富中国文物保护的理论作出故宫博物院的贡献。

本文刊载于《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上)》,是作者2005年10月11日在中国紫禁城学会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1年11月19日,国务院在故宫博物院召开办公会议,作出了“做好故宫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做好古建筑和文物的合理利用、加强故宫古建筑和文物的科学管理、抓紧解决占用故宫场地等问题”的重要决定。举世瞩目的故宫维修工程就此确定下来。

2002年10月15日武英殿举行的开工仪式,揭开了序幕。3年来,我们进行了武英殿院落、午门正楼及城台、钦安殿、中轴线周围建筑、御茶膳房、戏衣库等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建筑面积约34000平方米。目前,武英殿、午门正楼、钦安殿、御茶膳房、戏衣库、中轴线西庑已经竣工并同时投入使用。修缮之后的古建筑达到了庄严、肃穆、辉煌的预期效果,整体色彩与外观协调。左、右翼门之南的庑房原来是库房,现在布置了卤簿仪仗展览。午门正楼内尝试进行了现代化展厅建设,在其中举办了中法文化年项目之一的《法国凡尔赛宫珍品特展》和《瑞典藏中国陶瓷展》。展厅项目于9月获得200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评审团创新奖。

郑院长在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开幕致辞中要求我们,通过故宫维修,紫禁城学会和故宫博物院应该为我国文物保护的理论建设作出贡献。这是很高的要求,需要认真研讨。我结合工程情况的汇报,试提出以下想法,现在还只是对郑院长要求的回应,诚恳地希望得到代表们的批评指教。

图 2002年武英殿大修开工仪式及施工现场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一  必须依据批准的规划策划工程

众所周知,维修故宫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需要延续较长时间的任务,必须制定一个综合布置方案,就是《故宫保护总体规划》,作为安排具体任务、制订工作计划依据的纲领性文件。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第九条规定:

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总体上分为六步,依次是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保护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原则上所有文物古迹保护工作都应当按照此程序进行。

2003年文化部发布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

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因此,无论从文物保护工作需要的角度,还是从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程序角度,我们都必须首先制定总体保护规划,规划是大修工程的前提条件。

从2003年开始,我院开始着手制订规划。后来,为了使规划更好地符合故宫实际又满足专业性、科学性要求,采取了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和我院合作编制的方式。规划的正式名称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出于方便报批的目的,首先制定了《规划大纲》。规划编制的逻辑思路和编制过程是:第一,对故宫古建筑的价值、保存状况、展览开放、全面管理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第二,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评估,作出准确的结论;第三,根据评估结论,提出保护、开放和管理故宫不可移动文物的规划原则和基本对策;第四,提出具体规划措施。

这样,本次规划确定了完整保护、整体维修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方针;制订了再现故宫庄严、肃穆、辉煌的盛世风貌,充分展示历史文化价值与内涵的目标。规划原则是:保护和保存文物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实现文物的延续。规划确定故宫工程应该完成五大任务:保护故宫整体布局,整治故宫内外环境;保护故宫的文物建筑;系统改善和配置基础设施,合理解决文物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展陈艺术品味并改善文物的保存和展陈环境。

这次故宫的维修工程得以立项并实施,首先得益于国家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国家有能力投入巨资。而且更重要的,是国家领导层、知识界和全国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的空前高涨。故宫人经过80年的探索,对故宫的价值、定位、故宫与故宫博物院的关系取得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维修工程的背景,也是我们思考问题和策划工程的思想基础。《规划大纲》的编制充分吸收了这些成果,在编制过程中,多次召开不同形式的会议,听取故宫专家和各部门的意见;最后听取了故宫修缮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意见。《规划大纲》最后于2005年3月15日由国务院授权国家文物局做了批复。

二  实现庄严肃穆辉煌的盛世风貌

故宫大修工程刚刚立项,对于故宫维修后应该呈现什么样的面貌就在社会上出现了多种说法。核心是对故宫古建筑维修后的效果的预期不同。当时很多同志的疑虑在于,不是应该“整旧如旧”吗?“盛世风貌”不是成了金碧辉煌吗?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盛世风貌”应该是宏观的目标,我们有三层考虑。第一层,故宫建成585年来,始终没有停止面貌的改变,包括天灾人祸所造成的大变化和自然力所造成的损伤。而且在封建王朝稳定的时候,对紫禁城的修缮添建也始终在进行。因此从建筑历史上考察,紫禁城的完全定型是在乾隆时期。而1911年封建王朝被推翻时,甚至1924年溥仪被撵出紫禁城时,紫禁城是凄凉破败的。大家都认为紫禁城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方面的象征,因此维修之后的紫禁城应该反映封建社会盛世时期的面貌,绝不是凄凉破败的面貌,这才符合历史真实。第二层,清康乾盛世时,中国官式建筑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材料和工艺技术上达到顶峰。我们维修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也必须提出最高的要求,工精料实,绝不能敷衍凑合了事。第三层,雍正末年颁布了《清工部工程做法》,故宫工程在乾隆时期的管理极其严格。我们的工程管理应该比当时更严格与科学。这三层包括了“盛世风貌”目标的含义。

那么,盛世风貌是否否定“整旧如旧”呢?不是。按照《文物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原则是“不改变文物原状”。我觉得“整旧如旧”是对这个原则的通俗化的理解和解释。这个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本质上,二是从外观上。

对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本质,前辈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做了精辟总结:“应该保持古建筑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原状,即:建筑物原来的造型;原来的结构法式;原来的构件质地和原来的制作工艺。如果是保持一座建筑群的原状,还应该增加一条,就是必须保持原来建筑时期或历史形成的健康的内部环境与周围环境的面貌。”①1990年,罗哲文先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亚太地区文物保护会议上所作发言,进一步归纳为保存文物价值的四个方面,即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保存原来的建筑结构,保存原来的建筑材料和保存原来的建筑技术②。因此“整旧如旧”的“旧”可以理解为文物建筑旧有的制度。这次维修,我们也是完全按照文物保护工作的规律和程序,根据故宫建筑的布局,按院落安排计划,对院落中的全部建筑及其环境进行勘察和实测,首先绘制实测图,编制建筑现状勘察报告。然后才进行修缮设计,以此保证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的实现。

外观上的“整旧如旧”情况更复杂,不希望古建筑维修后“焕然一新”的样子损害到对建筑物“高龄”的认识与感觉,这一点大家认识是一致的。只是中国古建筑是用多种建筑材料营造的,这些材料的外表面又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来保护和装饰。表层的材料做法不同,它们在自然条件下从新到旧,再到损伤、最后毁坏,经历的周期有巨大的差距。因此建筑各部分的外观,新旧经常是不一致的。故宫古建筑的台基、栏杆等石质构件是最耐久的;内部的大木经过维护也是相当持久的;室内彩画是相对持久的。而故宫古建筑屋顶的琉璃瓦、外檐彩画和油漆则保存周期不长。但是它们却要担负保护结构、美化古建筑的重任。当它们对建筑的保护、美化功能消失的时候,出于保护的目的,必须及时修复,否则就要危及建筑的安全。

于是经常发生争论的是外檐彩画能否“旧”一些。古建筑界和故宫博物院多年来为了尽可能延长外檐彩画在原位置的保存做了大量的试验和尝试,为我们提供了对各种保护措施效果的对比资料。我们现在实施外檐彩画保护前首先进行价值评估。1911年以前的彩画,尽可能原地保护。1911—1924年的彩画,区别保存状况决定做法。1925年以来的彩画,可以采取保护、修复、或者复原等做法。具体措施分这样几个层次:原彩画只是陈旧,损坏较小的(应有的美化、保护建筑功能都可以维持),进行原状保护,清洗,加固。原地仗尚好、彩画严重损坏的(有保护功能、无美化功能),加固地仗,修复彩画。原地仗、彩画均严重损坏的(两种功能皆丧失)根据残存遗迹和历史资料进行复原。有些地方,外檐彩画好坏参差交错存在,我们还是根据价值评估的结果,确实有历史价值的彩画,尽可能加以保护,同时采取“分间处理”的方式,尽量追求整体上的协调。一些大部分损坏、少量残存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彩画,原位置无法保存,实行揭取保护。总之,对外檐彩画的保护处理,是根据价值评估,根据保存状况,进行具体研究。其出发点和评价标准,不只是考虑外观的新或旧;新复原的彩画,一般不“做旧”。

故宫琉璃瓦的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因为降水和长草,屋顶必须常年进行维护,实行“岁修保养”。但是保养不能解决老灰背和𡧗瓦灰泥的失效松动和琉璃瓦的老化问题。一块新琉璃瓦的损坏首先从釉面的老化、产生裂纹开始,然后是釉面开始小面积崩落,大面积崩落,瓦体污染,风化,崩解,破碎。破碎的琉璃瓦不能保护结构安全,必须更换。而严重脱釉、污染的琉璃瓦,也改变了故宫古建筑应有的特征,而且潜在的威胁(渗水、破碎)明显;进而威胁望板、椽子的安全。以往脱釉污染的部分达到相当的比例时,这块瓦也就报废了。故宫的一般规律是经过挑顶维修的古建筑瓦的更换率约30%。我们这次对应该报废的琉璃瓦,采取了挑选回窑挂釉的处理;将瓦坯料完整、只是釉面严重脱落的老瓦经过挂釉,重新回到屋顶上,以更多地保存原材料。到目前,有27万块旧瓦重挂了新釉。屋顶外观偏新,是因为我们在建筑的主要立面,集中使用了新瓦。这一措施也是通常挑顶大修的做法,经过一段时间,“火气”也就小了。

总之,我们保护维修的目标,用比喻的说法是“祛病延年”,恢复古建筑应有的形制和健康的状态。对紫禁城来说,这就是庄严、肃穆、辉煌。

三  通过合理利用促进古建筑保护

我国文物保护的根本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故宫大修必须全面理解和贯彻这个方针。妥善解决古建筑保护与馆藏文物的保管展示是处理故宫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的重点。自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就一直尝试解决这个难题。取得一些经验,也留下一些遗憾。世界上不少国家经过民主革命把老皇宫建设为博物馆,也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只是由于故宫古建筑的院落式布局和古建筑外装修方式的特点,使得故宫博物院的展室具有自己的难点与特点,但是馆藏文物展示必须与古建筑保护展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则是“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规划大纲》综合考虑保护与展览开放的要求,认为科学地拓展开放有利于古建筑保护;认为突出原状和原状式陈列是故宫特色;根据古建筑相对价值划定四个类别,来确定利用的强度和形式。因此古建筑保护工程与为将来使用配置有关设施的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避免将来可能为临时决定的使用而对古建筑进行“改造”。把故宫古建筑辟为展室包括几种形式:第一种,原状或原状式陈列。如太和门、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养心殿、重华宫等等。第二种以原状式展示为基础,添加陈列品,如宁寿宫主要建筑。这两类展示主要使用一类和部分二类古建筑,要最大限度地保存、保护或修复古建筑内部装修。第三种辟为文物专馆和专题展览。如午门、太和门东西朝房;武英殿、文华殿;保东庑、保西庑等。它们中一部分是一类古建筑,大部分属于二类古建筑,原有内装修无存并且无复原必要或复原可能。进行展室建设必须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只在古建筑内部附加一些展览设施。这些设施必须是对古建筑无害的,而且是可逆的,需要时可以清除。

午门展厅是文物专馆建设的一个实例。专馆建设前首先对正楼古建筑和城台进行整修。结构方面只是检查维护,并安排了长期监测项目。对内檐和廊内的清早期彩画进行了清洗加固,外檐彩画根据历史遗迹和档案,按乾隆时期样式进行复原。午门内部,由于几十年前已经辟为展室,没有复原可能,于是继续作为展室使用。正楼内部空间巨大,而且内檐彩画历史价值丰富、美观;为了延长彩画寿命,又让观众在参观馆藏文物同时欣赏古建筑之美,于是在室内建造了一个玻璃展室。结构与古建筑完全脱离,内部恒温恒湿,复杂的设备藏在附加的地板下和室外隐蔽地方。由于展厅是“将高水准的当代设计理念成功融入历史内涵的最新建筑作品”,获得200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评审团创新奖。

图 午门展厅展览照片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太和门前东西朝房、保和殿东西两庑也辟为专馆。它们在清代主要是做库房;成立博物院后用作展室和库房。属于二类古建筑,无古代内装修。这类建筑维修也复原了应有的形制和外观,如保和殿庑房复原了外廊。同时在室内附加了地板和另一套门窗,来解决防尘防盗和增加通风照明等设备的需要。

四  努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技术

传统技术包括三个内容,一是传统材料生产技术,二是传统瓦木石土油漆彩画技术,三还要特别提出故宫的传统内装修材料、工艺和技术。

专家希望我们能够生产自己使用的砖瓦等基本建筑材料,来保障工程质量。我们目前难以实现这个理想。但是我们制定和贯彻了“甲方供应主要建筑材料”的制度。3年来,我们定购了4638立方米松木原木,按我们要求定制了52万块条砖,5万南方方砖,97万块各号琉璃瓦。这个制度保障了计划工期和工程质量。仅从更换的瓦的色泽看,达到预期的整体协调效果。我们定购的金箔比常规加厚了25%,使彩画上的金色保存更耐久。

在传统瓦木石土油漆彩画技术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故宫博物院一直有自己的古建筑队伍,在故宫古建筑的保护和北京古建筑界产生过重要作用。我们有把握在故宫大修工程中坚持传统技术对于质量的各方面要求。同时我们还要抓传承,使传统工艺链条从前辈到下一代连续起来。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引入新的技术,作为传统的补充。如石质文物防风化保护的材料技术,彩画清洗加固保护的材料技术等等。

为什么特别提出内装修材料技术,是因为故宫古建筑的内装修是文物建筑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们经常使用珍贵的材料,镶嵌多种工艺品,精工细作,还从西洋和南方引进特殊装饰手法,如倦勤斋的通景画,竹丝镶嵌,竹黄雕刻等。多年来,故宫博物院基本没有对它们实施保护,损坏严重。从2001年起开始的倦勤斋保护试点暴露出故宫自己的队伍并不掌握修复它们的技术。即使当时的普通技术,内墙与顶棚的裱糊技术也面临失传。所以我们走访安徽、浙江等省,寻访南方民间的技术人员北上为我们修复和示范,同时积极在我们内部恢复裱糊等工种。

图 倦勤斋通景画回帖 图源《故宫营建六百年》晋宏逵

图 工艺美术大师在进行竹丝镶嵌的修复 图源《故宫营建六百年》晋宏逵

五  研究工作贯穿在全部维修工作之中

这次维修,与1959年、1972年两次集中大规模维修相比,投资多,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而且是在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空前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第6条:“研究应当贯穿在保护工作全过程,所有保护程序都要以研究的成果为依据。”我们把研究落实在以下几个环节和方面。

(一)文献资料的查阅和采集。

1.明清档案的整理。与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整理出版清代奏案和奏销档。

2.古代文献查阅。组织紫禁城学会专家查阅记录编辑明清宫廷建筑大事年表。

3.故宫积累的历年维修保护档案、测绘资料的整理和查阅。

(二)古建筑、园林及其环境的现场勘查、测绘和记录。

1.故宫总图的补充测绘。

2.故宫各座古建筑的勘查和实测。除要满足保护设计的要求外,特别要求勘查古建筑的现状,保证使用的安全;记录建筑中包含的所有历史遗迹(与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合作进行太和殿的综合研究)。

3.对故宫古建筑所用大木材料的树种、保存状况及是否有霉菌、害虫进行鉴定并提出处理建议,此后发展为《故宫古建筑木构件树种配置模式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异性研究》课题。

4.用数字化手段对古建筑彩画的图案、色彩进行记录、存档。

5.对故宫各古建筑历史功能及相应的内部装修、陈设进行考订、论证。

6.对库房中故宫古建筑内檐装修构件、贴落、匾联等进行调研,尽可能恢复原位。

7.对故宫内水系(包括雨水导流)的设置和现存状况进行勘查和测绘。

8.以四座花园为重点,对古代庭园植物花木的品种和所营造的建筑意境进行研究,提出保护古树名木、复原古代庭园意境、合理配置绿化的意见。

(三)基础设施的勘查测绘及环境监测。

1.故宫古代采暖、采光、遮阳和消防等基础设施调研,包括位置、设施做法、保存状况等,要做记录并附图。

2.故宫博物院近代基础设施调研。

3.安排重点位置和建筑的室内外环境监测。

(四)材料、技术研究。

1.应用数字化技术整理、采集和制作历史资料、本次维修工作记录的各项资料。

2.对故宫古建筑琉璃瓦的脱釉及回炉重新挂釉进行研究。

3.对脱釉、风化琉璃构件进行修复试验。

4.故宫古建筑彩画现状调研与保护对策研究。

5.对古建筑彩画老化和残损现象及其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对老彩画保护和新彩画封护的途径、材料和工艺。

6.对古建筑下架油饰的颜色和故宫红墙的颜色进行色标定性,以及涂料研制。

7.对古建筑的石质构件的理化性能和保存状况进行普查,对保护途径和保护材料、工艺进行研究和筛选;提出保护石质构件的办法。

8.应用三维扫描技术测绘古建筑。

(五)编写工程报告。

在每一处工程竣工以后,编辑出版工程报告,最终形成故宫古建筑一套档案。初定名为《故宫古建筑维修实录》,分三卷,总卷、传统工艺卷、维修保护卷。传统工艺卷下分大木、油饰彩画、装修裱糊、琉璃、砖石、图样等编(暂定)。内容主要是对古建传统工艺和技术即无形文化资产的收集、整理、记录,以利总结和传承。大体每编一册。

维修保护卷下分城池、外朝、内廷、园林设施、衙署库府、城外等编(暂定)。编之下,可根据内容分册。如城池编下可以分《端门及朝房》、《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城池与围房》、《角楼》、《城隍庙》等册。城外编包括《皇史成》、《大高玄殿》、《御史衙门》。每册以一座重点建筑为题,包括一组建筑群。内容包括科学记录、初步研究和维修档案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要收集排比历史资料,明确建筑的历史沿革、用途、史迹、价值、保存和使用状况。第二部分记录这一次维修项目、保护措施、基础设施配置、实施过程。

这些项目在2002年先后提出。到目前为止,在全院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在中国紫禁城学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等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大力支持下,绝大部分已经落实,有的可以结题。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这个发言主要是向代表们汇报,衷心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教。谢谢。


①祁英涛:《正定隆兴寺慈氏阁复原工程第一、二方案及说明》。

②罗哲文:《古建筑的维修原则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问题》。

中国紫禁城学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6 13:10 , Processed in 1.098526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