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亚斯立堂》 亚斯立堂 No.1 2号线崇文门地铁站F口出来,顺着街溜达过去,就能看见个挺有年头的教堂。 以前有个挺洋气的名字,亚斯立堂。 现在改成了北京基督教会崇文门堂。 位置在东城区后沟胡同丁2号。 想进去看看的话,得预约,一般是周日下午,现场可以预约。 稳妥起见,可以搜微信公众号「崇文门堂」,打个电话问问参观情况。 不过有时候运气好,说说好话,碰上好的义工,可能就放任进去参观了。 清同治九年,1870年,亚斯立堂始建,那会儿规模挺小的。 是美国卫理公会盖的,这是基督教新教卫斯理宗的分支,英国人约翰·卫斯理创立。 教会的资金来源,来源于庚子赔款。 为啥叫亚斯立堂? 因为美国卫理公会第一位到南美洲传教的主教是Asbury,为了纪念他,就起了这么个名字。 1900年,义和团冲进东交民巷使馆区,看见洋人的东西就烦,一把火把亚斯立堂烧成了渣渣。 1902年,清政府咬牙拨款重建,用的还是庚子赔款,那会儿真是屈辱史啊。 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完成,亚斯立堂成了北京,甚至华北基督界的第一早教堂。 目前也是北京现存最大的基督教堂,占地8246平方米。 这栋用庚子赔款砌起来的折中主义(也写成折衷主义)砖木建筑,还是值得保留的,时时刻刻提醒那段屈辱历史。 和其他教堂不一样的是,亚斯立堂和周围的建筑融合地更好。 1904年,亚斯教堂重建好,教会立刻开启买买买模式,周围的地,圈了一大片。挨着教堂的区域被买了不少。 西边盖了同仁医院,前身是亚斯立堂的教会医院。 北边开了汇文大学,后来并入了燕京大学。 还创办了慕贞书院,后来改成了慕贞女子中学,这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女校之一。 1952年,学校又改名了,变成了北京女十三中,现在是北京125中。 目前的125中,占了当年亚斯立堂的一半地盘。 除了这些,教堂甚至买了3处坟地,这配套设置,整的老全乎了。 No.2 慕贞女子中学 清朝末年,还是封建思想,女子上学的观念太新奇。 慕贞女校招生非常困难。 为了吸引更多的女子来报名念书,教堂学校提供免费食宿、衣物、书本甚至路费,学生也是贫寒女子、孤儿、乞丐等等,但辍学率太高了,很多人领了衣物后,就跑了。 1903年,才迎来了首届毕业生。 1900年,学校宿舍被义和团烧了,后来借了庚子赔款又重盖。 到了民国,学校开始收费了,变成了贵族学校,叫慕贞书院。 从收容贫女的慈善学校,到权贵云集的贵族书院,不知道该说啥。 有些东西,改着改着就变了。 庚子赔款,是签订《辛丑条约》之后给八国联军赔的钱,据说赔了9.8亿两白银。 这个9.8亿两白银,我们好好算算是多少钱。 第一种:白银现价直接换算 清朝1两差不多是37.3克,今天1克银是8块钱 9.8亿两×37.3克/两×5元/克等于2924.32亿元 第二种:粮食购买力换算 晚清1两白银可购大米80到150斤,今天米价约3元/斤 按中间值120斤计算:1两等于120斤×3元=360元 9.8亿两×360元等于3528亿元 要是按上限150斤算,就是4410亿元 据说清政府实际支付到1938年,大概6.64亿两(含部分退款)。 剩余的债务,新中国建立后废除了。 庚子赔款,这笔钱等于清政府4到5年的财政收入。 造成了多大影响呢?只是损失了点钱吗? 第一,这笔强加的债务,直接导致加税严重,极度盘剥百姓,导致无力发展国防。 第二,打开了口子,向世界“宣告”,谁都可以来踩上弱势的清王朝一脚。 第三,我个人认为,日本本来在观望(从19世纪末到今天贼心不死),但这件事儿让他们认识到,侵略的机会又来了,而且是百年难遇的机会。 讽刺的是,美国退还部分赔款,创办了清华学堂,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 不过,大家都说那儿已经变成了留美基地。 亚斯立堂好逛好玩的 No.3 以今天的视角反思这段历史,经济价值的损失,远远不及民族尊严的践踏。 我有个朋友,幼儿园的时候被一年级的找事儿,一年级那个壮得很。 他上去就给一年级按地上打,知道打不过,但就是一直刚。 自此,那个一年级的胖小子再没敢惹过他。 尊严如果被允许践踏一次,后面,就会有无数次践踏。 民国那会儿,流行到教堂办婚礼。 冯玉祥,民国时西北系军阀老大,在亚斯立堂洗礼过,还让手底下5000兵也集体受洗。 二婚时,还专门回教堂办了婚礼。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基督将军”。 当时,这地方挨着使馆区,很多白人妓女不小心生了孩子,就把孩子遗弃到亚斯立堂。 1974年,老布什在北京担任驻华联络处主任,周日蹬着二八大杠,来亚斯立堂做礼拜。 1998年,克林顿访华,也来过亚斯立堂礼拜。 亚斯立堂,看看建筑特色,也回忆那段历史。 看完了,也可以去找找宣德楼。 据说在教堂西边,同仁医院东区南边胡同,是两排红砖小洋楼,叫宣德楼,曾经是亚斯立堂的招待所,但是地图搜不着这个名字,有点找不着。 东交民巷,可以看旧使馆区洋楼。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把东交民巷划成了使馆区,禁止中国人居住,也不让进,完全就是“国中之国”。 现在建国门那块儿也是使馆区,什么美国大使馆、泰国都在那,随便骑车可以过。路两边都是树,停车拍照也可以。 历史这东西,今昔对比,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北京仅存的明代城墙,也在教堂周围。 前门、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离教堂也不算远,大概2公里。 王府井大街,吃饭逛街啥的来这儿,不过要是吃涮肉、烤鸭啥的,这一片儿人贼多,经常性排队几百桌,店开到凌晨好几点。 街头巷尾的热闹,市井喧闹中的一碗炸酱面、卤煮、爆肚,衬得百年前9.8亿两白银压弯的民族脊梁,格外刺骨锥心。 和平这事儿,不容易。 侵略者在帝都刻下的痕迹,让今天的烟火人间更珍贵,从前种种屈辱,越不敢忘。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6 02:10 , Processed in 1.11586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