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将至。老北京人一般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据史料记载,宋朝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正所谓“一叶知秋”。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秋主收,万物收敛,阳气渐敛而热气逐渐向地下渗透,为由热转凉、由阳盛转向阴生之时。此时养生要开始注重养阴,以“收敛”为原则,让身体适应即将到来的秋之气。 立秋有“三防” 1.防燥:立秋后,仍处于“三伏天”,炎热的天气持续,但早晚天气稍感凉爽,燥气从此开始逐渐盛行,容易化作燥邪伤及人体。此时,应适当吃一些有养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 2.防“散”:秋季养生宜“收”不宜“散”,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可以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橘子、柠檬、石榴、番茄、乌梅、葡萄等应季果蔬。应尽量少吃葱、姜、蒜、韭等辛味之品。中医认为辛味通肺,可以助长肺气,如果摄入过多辛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肺气太盛,导致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 3.防寒:俗话说,“立秋一日,水冷三分”,立秋过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在居家环境中尤其是夜间,空调不要开得过低,必要时适当关窗保暖。此时,不应再过度贪凉,而是应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在气温较低时着薄衣以御寒凉。日常避免空调、电扇直吹,脖子、后背、脚部,这些血管最丰富的地方也应适当保护。 立秋有“三要” 1.要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就是让我们早睡早起,以适应秋天收敛的节气特点。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对预防秋冬季节呼吸道病变大有裨益。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 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为宜。除了做到早睡早起,还应争取每天午睡半小时。 2.要运动发汗:初秋季节,可以通过增加运动量来发汗,缓解燥邪。对于老年人来说,做些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只要达到微微发汗的程度就好。 3.要饮食清淡:民间素有立秋“贴秋膘”一说,肉类也往往是大家的第一选择。但现如今夏天有冷气空调,大多数的人已少有苦夏的经历,一味进补已不再适宜。再加上患有胃肠道、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较多,这类人群并不宜摄入太多肉食。故而大家仍应遵循平衡膳食原则,重点保证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保证足量饮水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6 02:08 , Processed in 1.08121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