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永远的黑土情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柏冬友

摘要: “喊一声‘北大荒’,我们心胸坦荡;喊一声‘北大荒’我们的情谊地久天长!”《北大荒知青活动图片展》上周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高悬在大殿横幅上的两句话,让现场的数千年届花甲的北京老知青热血沸腾,仿佛又重返 ...

 “喊一声‘北大荒’,我们心胸坦荡;喊一声‘北大荒’我们的情谊地久天长!”《北大荒知青活动图片展》上周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高悬在大殿横幅上的两句话,让现场的数千年届花甲的北京老知青热血沸腾,仿佛又重返当年的黑土地,半斤烧酒下肚,听到发自肺腑的嘶哑呐喊在旷野上空回响。

  东西两侧长长的配殿里,400多块展板展示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北京知青回城后三十多年的变化。当年这些从四合院和机关大院里走出来的北京知青中,现在不乏共和国的中央委员、部级干部,著名学府和研究所的教授、研究员,著名作家和艺术家,全国劳动模范,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家,但更多的是在各条战线默默奉献的普通的北京人。

  在《重新审视》展板中,60团知青写道:“从对生活重负的慨叹到对命运多舛的拷问,从对上山下乡运动时空坐标的探寻,到对中国垦荒历史脉络的检视,我们在审视的过程中发现,经过岁月的淬火、理想的涅槃,知青一代在真理面前、在磨难面前坚忍,在弱者面前仁厚,在朋友面前坦诚,在误解面前宽容,在轻蔑面前自尊,在公共事物面前忘我,在群己权界面前泾渭分明。这是他们最可宝贵的品格,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活化石。”

  《重新奋斗》展板写道:“犁铁隆响,汗血迸飞,鼓角鸣哀的时代寂然远去,留下亲手开辟的万顷沃田;告别数十座牺牲者的坟茔,四千知青仅负一束空囊回到都市,在衢市闾巷间重觅谋生之路。仿佛是一个简单的轮回,从两手空空到一无所有;仿佛是掠过一场惊梦,从旗风猎猎的集体垦荒到形只影单的孤身奋争。他们在尔后三十年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中蹒跚前行。官修史册不会记述他们的匆匆行迹,坊间影视无法复制他们的迭迭身影。他们静若恒沙,被永恒地凝固在时间的长河里,有的站立,有的倒下,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始末兴衰。”

  5师47团(大西江农场)展板有个动人的故事:1968年3月,北京知青汪鹤鸣分到11连,1971年在莫尔道嘎林场伐木时不幸遇难,年仅18岁,被就地安葬。2009年7月,他的两个弟弟带侄子来为哥哥扫墓,发现东山有3座墓碑,经多年风雨剥蚀墓碑字迹不清。究竟哪个是哥哥的?他们找到了原连队落户的女知青程爱琴。程爱琴告诉他们:“自知青返城后,我和爱人每年都给汪鹤鸣扫墓。我帮你们找,错不了。”汪鹤鸣的两个弟弟,两位50多岁的汉子“扑通”一声给她跪下了,用中国最传统最敬重的方式,感谢这位姐姐,感谢她为汪鹤鸣家人、为北大荒知青守候了38年。在汪鹤鸣牺牲40周年之际,他的家人在47团志愿委员会的协助下将墓迁回家乡北京。

  知青中英雄辈出。原1师3团30连机务排王树林,1974年被推荐进入清华大学,后任公安部装财局调研员,经常组织知青联谊深受敬重。2010年受命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不幸因公殉职,被公安部、民政部授予“人民公安卫士”和“革命烈士”称号。

  在这些照片中,有女知青在裱字画,男知青在做盆景,有的在建筑工地施工,有的在街上卖干粉皮。他们白手起家重新创业,奠基自己未来的前程,更有不少北京知青如饥似渴地学习,要把损失青春时间追回来。

  2师17团(汤原农场)一首题名《拉钩》的小诗让我潸然泪下。展板前言说,通过展览我们高兴地统计出,我团有423对结缘黑土地牵手走过半生的战友。让我们真诚地祝福他们,并把这首浪漫的小诗送给他们。“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诗的下方,是一把竹藤摇椅和一排老知青的合影。没有现代流行歌曲声嘶力竭的呐喊,没有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肉麻;小诗语言平实无华,如潺潺山泉清澈自然,又像醇香厚重的陈年老酒,让过来人细细品味它绵长的余韵,诠释着人生与爱情的真谛。权威部门统计过,就一单位而言,兵团知青结合率是社会最高的,而离婚率又是至今最低的。我想,曾经共患难大约是重要原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09 , Processed in 1.09107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