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复兴门:无门有路

2013-12-27 11:03| 发布者: 掌柜 |原作者: 李祥 白龙|来自: 北京日报

摘要: 王鹏/绘  醇亲王府南府 复兴门,白天,车水马龙,人流熙攘;夜晚,则灯火通明,流光溢彩。从这里向东,不过一两公里就是天安门广场;向西,不过几站就是中华世纪坛;向北,便是闻名全国的金融街;向南,则进入宣南 ...

王鹏/绘

 

  醇亲王府南府 
 
   复兴门,白天,车水马龙,人流熙攘;夜晚,则灯火通明,流光溢彩。从这里向东,不过一两公里就是天安门广场;向西,不过几站就是中华世纪坛;向北,便是闻名全国的金融街;向南,则进入宣南文化的中心。

  复兴门本无门,原是豁口

  明清遗留的老北京城,本由平面呈“凸”字形的内、外两城所组成,建有“内九外七”共16座城门。除正阳门城楼、箭楼及德胜门箭楼尚存,其他城门均不复存在,只是保留了原城门的名称作为地名标志。但在这16个老城门之外,还多出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这三个听起来也像是城门名称的地名混杂其间。

  明清时期,老北京城的城门不是简单的出入通道,而是设计周密的整套城防要塞。每座城门,均由城楼、箭楼及连接二者的瓮城所组成,瓮城之中,形成封闭的空间,敌军一旦闯入,即被“瓮中捉鳖”。复兴门和建国门都不曾具备上述设施。

  “复兴门城楼在哪儿?”

  ——不太了解老北京历史的人张嘴就问。这一问可露怯了。

  “复兴门没有城楼啊!”

  ——回答的老爷子今年七十多了,打小就在这生活。

  原来,复兴门原名为长安门,建国门原名为启明门,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作为交通节点使用时,时值日伪统治。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人民群众的呼声中,1945年11月9日改名为建国门、复兴门。“当时有首校园歌曲,歌词是:‘建国一定成功、民族必定复兴,中华康乐无穷。’两个门的名字应该是从这歌词中衍生出来的吧!”

  但老爷子紧接着就说:“当时只是简易豁口而已,不是像西直门、前门那样有个城楼,甚至还有个箭楼。再说得白一点,就是个大路口!”

  此事确有记载。据北京市档案馆1999年第四期《北京档案史料》所载《日伪统治时期华北都市建设概况》记述,日寇于1939年起,就开始在北京西郊筹建用于商业和住宅的“西街市”,并在东郊筹建用于工业区的“东街市”。为沟通“两新街市区域与城内之交通,特就东西两面城垣各辟一新城门(东称‘启明’、西称‘长安’)……所辟新城门仅有缺口而未设门扇与门洞,因陋就简,迄未修饰,是其物力不济之象征”。

  直至今日,伫立在复兴门的街头巷尾,都很难想象到这里曾经的模样。从一个“大路口”,到一个集交通、文化、经济于一体的地区,这不正是几代人兢兢业业的果实吗?

  老八中九十载,脱胎“四存”

  出复兴门地铁站东北口,向东北方向走,到了北京八中的门口。这所成立九十多年的老学校,像一位历史老人一样,阅人无数,它本身又经历了很多变迁?

  北京八中的前身,是创办于1921年的北京私立“四存”中学。先解释这个“四存”:即指一种教育理念:存学、存性、存仁、存治。清初颜元著《存性》﹑《存学》﹑《存治》﹑《存人》四编,合称“四存”。颜氏强调力学致知,习事见理,反对程朱派理学的理在事先﹑知先行后的唯心论的先验论,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在当时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1919年到博野县(今处河北省)北杨村瞻仰颜元故居,认为此学说可以富国强民。次年即在北京组织了“四存学会”,此后在府右街筹备建立了一所“四存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央人民政府要设在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决定,将四存中学与当时的北平八中合并,用建设北京时从地下挖出的黄金,建起一座崭新漂亮的校舍,这便成了后来的北京八中。

  随便翻翻北京八中的校史,便发现了几个“来头不小”的名字:在“四存中学”时期,就培养出了邓稼先、林家翘、刘国正等毕业生。

  四存中学的“独树一帜”让后来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获益匪浅,尤其是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陈小溪。此人本是齐白石的学生,国画、书法、篆刻功力极深厚,文学受业于桐城派大师吴北江先生,工诗词。当时陈小溪40多岁,个性极强,凡他认为有才能的学生,都乐于课外指导,不取分文,甚至还要陪上笔墨。

  陈小溪极其推崇杜诗。在他的指导下,刘国正多次研读《杜诗镜铨》。然而陈老师只给刘国正讲解《咏怀》、《北征》、《秋兴》等一些代表作。简要地讲解词语之后,他开始朗读或朗吟,读或吟到妙处就停下来,说一声‘妙啊一嗯!’他并不说出妙在何处,但从他那眉飞色舞的神态,从他那喝彩般深情的语气,学生刘国正知道他的心境已经化入诗中,深深地受到感动。

  以“存学、存性、存仁、存治”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习事见理,正是这种独特的教育方法,不垄断诗作的解释权,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才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刘国正,并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复兴梦”。

  清王府光绪家,今成乐府

  先说说题外的话。到了复兴门,一定要去看看醇亲王府。如果对醇亲王府陌生,那么《还珠格格》中五阿哥永琪您一定很熟悉了。不错,琼瑶阿姨没有交代永琪最后的结局,这小子最后就成了这座醇亲王府的主人。

  太平湖东里,出了复兴门地铁站一直往南,拐个弯就到了。

  醇亲王府本有两个,这里是南府,是潜龙邸,即清光绪帝出生的地方,现在已交付给中央音乐学院使用。关于光绪的出生地,有两种传说:有说在中央音乐学院楼群中并不算高大的青灰色小楼,也有说在西路的一座院落当中的西厢房内。我等现代人在院子里乱逛,不管到底在哪儿,只想寻觅一些那金銮殿上的皇帝儿时的影子。

  1871年,醇亲王奕譞与其正福晋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载湉出生在了这座王府里。3天后,他们按照传统为这个孩子举行了象征新生命开始的“洗三”仪式。资料显示,民国时期出版的《旧都文物略》中拍摄了光绪帝洗三所用井的照片。3年后的一个晚上,慈禧太后从紫禁城内传出一道谕旨,诏载湉继承刚刚去世的同治帝的皇位,幼年的光绪帝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说有多巧,就有多巧。我们行走到“潜龙邸”的当天,正好是这位曾立志革新却命途多舛的短命皇帝光绪诞辰142周年纪念日。他出生于1871年8月14日,其母亲婉贞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4岁时被慈禧太后指定为皇帝,却只活了38岁。但是,后人记住了这位年轻的皇帝曾经励精图治,在位时,颇具眼光和魄力地发动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他在15岁时,曾写过一篇御制文:“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

  据此地老人传说,在王府中老福晋的房子里,还曾悬挂着由第一代醇亲王奕譞笔题写的治家格言:“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子孙祸也少。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财产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显然,从文字的通俗、浅易以及俚语的谐谑来看,显然不该是王爷奕譞的“真迹”,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反映出皇城里平民百姓的一种朴素的生活观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21:06 , Processed in 1.09147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