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北京日报》“古都”版载文《北京有四处钓鱼台》,叙述北京除玉渊潭钓鱼台之外,还有西钓鱼台、东钓鱼台、南钓鱼台三处钓鱼台,钩沉爬梳,饶有兴味。今除玉渊潭钓鱼台成为国宾馆外,其余三处钓鱼台随着城市外延,基本上在民国初年以后已不复存在矣。
其实,北京除西、东、南三处钓鱼台外,城里还有一处以钓鱼台为名的胡同,西、东、南皆有钓鱼台而尚缺北,故此处称之为“北钓鱼台”胡同。这个“北钓鱼台”,连叙述北京玉渊潭钓鱼台史料最为详尽的《钓鱼台历史档案》一书(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都没有提及。它位于朝内大街,为由东至西第二条南北走向的胡同。朝内以北通向朝内大街的胡同,从东到西依次为北顺城街(北水关)、北钓鱼台胡同、马掌胡同,以北钓鱼台离朝内大街最为近便。
虽然称之为北钓鱼台,但当年居民称之为“钓鱼台儿胡同”,“台”字后必加儿音。也有人说,它是城内最短最窄的胡同。据相关报道,曾经居住于此的老人回忆,一说为“70多米”,一说为“100多米”,显然并非一个准确测量的数字,但要说是朝内最短的胡同,应无疑义。因为现存北京最短最窄的胡同应为前门外的钱市胡同,全长55米,平均宽度70厘米,最窄处40厘米。而且清代《朝市丛载》对这条小胡同已有记载,当时称“银钱市”,是“前门外珠宝市中间路西小胡同”(当然,按当时区域划分,钱市胡同是在城外)。而北钓鱼台出现或许很晚,因为在康熙年间以来的有关志籍未予记载,如康熙时朱彝尊编辑《日下旧闻》、乾隆敕编《日下旧闻考》、乾隆时吴长元编著《宸垣识略》等,均付阙如。今人所编的《北京地名典》也无此名。当然,此书出版之际北钓鱼台胡同已不复存在了。也有一种看法认为它大约出现于民国。但我却不妨有个假设:它的出现还是应该与河道有关,它紧邻北水关,也许当年就是一处风景区亦未可知,只不过后来胡同纵横,不复原貌。这条胡同的历史应该至少有百年左右,如果它与河道有关的假设能够成立,那么它的历史还会上溯。
北钓鱼台的起名或许与玉渊潭钓鱼台及南、东、西钓鱼台有关,玉渊潭钓鱼台在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帝京景物略》一书已有详细描述,在金代即已出现成为御花园。东、西钓鱼台在清光绪年间的北京都是很有名气的名胜之地,而且都与金代运粮河、护城河毗邻。所谓东、西、南的称谓,应是以玉渊潭为方位,北钓鱼台拾遗补阙名之为“北”,以此起名的推论不知应否成立?再则老北京的胡同名字都有来历,如同上述钱市胡同,在清代光绪年间是朝廷特批熔铸造制钱、贵重金属的作坊。但北钓鱼台从上世纪50年代的状况来看,则已经完全与“钓鱼台”含义无关。曾于此居住过的老人回忆,这条胡同只有20户左右居民,胡同两侧百分之八十都是店面,有饭馆、理发店、馒头铺、面铺、烧饼铺、裁缝铺、豆腐房、干鲜水果铺,及卖面茶、切糕、麻花等小摊位,据说还有一家小医院,活脱脱一个供市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小市场,与“钓鱼台”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北钓鱼台的繁荣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公私合营的浪潮,店面逐渐萎缩。在1965年并入后石道胡同后,更随着城市拆迁,永远从京城的地面上消逝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6:40 , Processed in 1.08669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