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妫水溺人架桥难

2013-12-27 12:07| 发布者: 掌柜 |原作者: 高文瑞|来自: 北京日报

摘要: 延庆古时多水,县城这一带地势低洼,河水多汇流于此。有大河流经,嘉靖《隆庆志》载,“妫川一名溪河,在州城南百余步”。城紧临河边。妫河发源自州西北大海坨山,水向东,汇集多水,再曲折西流,经过此地。妫水养育 ...

 延庆古时多水,县城这一带地势低洼,河水多汇流于此。有大河流经,嘉靖《隆庆志》载,“妫川一名溪河,在州城南百余步”。城紧临河边。妫河发源自州西北大海坨山,水向东,汇集多水,再曲折西流,经过此地。妫水养育了延庆,因而也就有了妫川八景之一的“妫川积雪”。

  水火无情。景色虽美,每到夏季,淫雨连绵,山水暴涨,州城黄土夯墙最怕水淹,时刻威胁着城墙。城脚地台,经常坍塌,几经修葺也不能牢固。如何变害为利?州城西北还有条沽河,源自州城东北双营屯,也流经此地,汇于妫河。景泰三年(1452),副千户刘政在城四周挖了河道,让沽河水顺势导向,环流城下,再向南流入妫河,为护城之水,也方便了城内百姓生活所用,一举两得。

  无论怎样,水一直是大问题。看清代州城地图,觉出奇特,原本四方的城池,独西南角缺少一块,就因为大水无常,被淹所致,最终自西向东南,形成河道,迫使南城门向后移了几十米。护城河不时泛滥,影响了后代许多年。直到清代康熙年间也曾补葺过州城,高三丈五尺,宽一丈五尺至二丈不等。同时疏浚了四周的城池,加宽加深。宽处约十余丈,深处也有近两丈,加大了水的流量。并于距城里许处,种树为堤,阻挡大水冲决。果真,乾隆二年(1737)发大水,城墙幸免于难,这些方法得到验证。

  妫河上起初为木桥,因河而名溪河桥。妫川每到夏季水涨,河流湍急,水声巨大,犹如“轰雷战鼓”,木桥被冲得摇晃不定,过往行人“或有溺而死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一时也无可奈何,只能等到秋冬河水干涸时再行修复。多次修补,“所费甚多,民亦劳止”,再遇上河水泛滥,冲淹居民园圃,百姓更是深受其害。知州李鼒下力气,命工修理,架木覆土,已是颇为坚固,而到了夏季,木结构桥还是经不住大水的冲击。直到嘉靖八年(1529),义官杨琛倡导重修,率先捐款百余两,赢得老百姓的赞同,纷纷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甚至拿出“牛车米粟”等生产生活用品,支持修桥,河面宽,建成十孔大桥。材质改变,由木改石,格外牢固,再也不怕洪水泛滥,方便了百姓,因而取名广济桥。现如今,石桥不在,替代的是更为结实宽敞的钢筋水泥大桥。

  沽河当年也影响百姓,出州城北,西行,受沽河阻隔。嘉靖年间,知州冯宗龙在河上也改建石桥,“修砌宪固”,取名通济桥。自此,州城人去阪桥走近道,再也不受洪水的影响,“民甚便之”。这条自北门向西北的斜路,俗称阪桥道。此小路现今还在,能行至河边。当年凶猛的河水已变成温柔的涓涓细流。河上只需架起小桥。站在小桥上西望,明显看出一条低洼地带,北侧排列有树,那就是当年阪桥古道。此道现在已废,另辟出通畅的柏油路。小桥下,河中竟躺着多块大型条石。当地老人说,这是通济桥残留的石材。初春之际,石上挂留去年的草还枯黄,静静的河水自石旁流过。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上一篇:梦回马营下一篇:百尺高悬九孔楼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8 08:47 , Processed in 1.13189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