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凤霞《我和天桥》

2020-3-22 12:4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80胡同九十号

摘要: 心中的城对于过去的北京城,在留下的影像和视频记录中,我们总是觉得是部分流于表面,如实反映市井生活的资料总是不多,或者说,其实每个人对北京的理解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细枝末节组成 ...

心中的城

对于过去的北京城,在留下的影像和视频记录中,我们总是觉得是部分流于表面,如实反映市井生活的资料总是不多,或者说,其实每个人对北京的理解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细枝末节组成了一首首协奏曲,那些有意思的事情、那群有趣的人们以及那虽然已经逝去但还能发现惊喜的建筑,都在说着那个过去的北京。


所以我们想根据以往知名人士的讲述、曾经久居四合院的大爷大妈的追忆、小时候在胡同玩耍后来搬走小伙伴们的回想做主线,结合时光旧影,以及跟随拍记队员们曾经走访的脚步,一起去找寻那已经逝去的,我们心中的城:北京!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评剧演员新凤霞,她曾在书中记录了初到北京,苦练唱戏,再到新中国成立,天桥人的心路历程。文章中的文字浅显易懂,读起来却十分有意思,能感同身受的体会那个时期天桥地区的风貌,和有趣的市井生活。

我和天桥

我从小跟姐姐杨金香(著名京剧演员)唱戏,来到北京只能演小角色。在记忆中北京的戏班多,名角多,戏院子多。三大闹市区王府井、大栅栏、天桥,总是人挤人。



天桥西边剃头棚、估衣趟子、估衣摊、杂货摊位、小吃摊,一个挨着一个,比着吆喝叫卖。


南头(儿)艺人在空地开场子卖艺:杂耍、摔跤、练把式,大弦拉戏、竹板书、西河大鼓、耍中幡、滑稽京戏便衣表演、河南坠子……。
 
艺人围起布棚在中间卖艺,观众站着看。讲究点的有一张桌子,桌围子上有艺人名字。艺人拉观众要说江湖话:“各位您在这里一站歇歇腿儿,逗得哏儿您一笑,就向口袋掏几个子儿,打个哈哈解解闷儿,歪说正说不带劲,各位可别叫个真儿,高兴听小戏儿,饿了来顿小吃儿,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没有您不圣明的。有钱您给几个,没有(的话)站脚助威!”
 
天桥的艺人耍贫嘴,养家为己有累坠(赘)呀!天桥卖艺刮风半,下雨全完。地痞流氓捣乱,军、警、宪、特欺压,多占一点地皮就被轰赶,不知得罪了哪个就遭暗算。天桥艺人是在刀尖上找饭吃呀!艺人们大都生活艰苦,简直像叫花子!


北平解放前夕,我住在天桥最南头下洼子兴隆客小店。从前门车站下了火车,经过前门大街,直到天桥,都是破破烂烂的小平房铺面。对天桥最早的印象是我演出的地方“小桃园”、“万胜轩”等热闹中心有个厕所,我们艺人大部分往南出胡同,这个厕所时常有人没有扎好裤子出来,非常讨厌!这地方的脏就没法子提了,天天掏粪,里里外外粪点子、尿汤子,臭得要命,这是一条必经的路,臭得人人都捂着嘴过去。


1950年,我还在天桥“万胜轩”、“小桃园”等小土台子戏院戏。这时我认识了老舍、赵树理、侯仁之、吴祖缃等先生。我自14岁唱了评剧主角,心里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在旧社会“评剧”被看成是地方小戏,说是低级俗气,不能登大雅之堂。解放了,艺人翻了身,和国剧大团的演员平等了。可是,天桥是南城穷苦人娱乐的地方,我仍是天桥的小演员,低人一等啊!演员要看舞台上能耐嘛,怎么还要分天桥是南城小戏院子、土台子演员呢!


(储子营胡同“革命”门簪)
我为了争一口气,要争取观众的信任,台上的戏必须站住脚,首先古装戏传统戏要和京剧老大哥比赛,唱、做都要刻苦练,过得硬。现代戏要有独创的评剧风格,争取知识分子看评剧。记得当时叶市长、聂市长、陈毅等同志先后来看过我的戏,对这个小土台子戏院提出应当修建……。他们坐在台下和一般观众一样,也使我很受感动,觉得共产党的领导这么平易近人,不小看我们这些小演员。

不久,吴祖缃、侯仁之先生不仅带学生来天桥看我演戏,还到我们贫困演员家里听我们讲旧社会受欺辱的苦难流浪卖艺经历。十几个师生,一下子挤进了我的小泥瓦屋,边听我说边记笔记,还直流眼泪。
 

(赵锥子胡同花瓶型“卍”字护门铁)
我们最苦的是演戏的剧场,小戏园土台子,长条木板凳八面透风的砖头围墙,铁罩棚顶。冬天西北风刮起来,嗡嗡直响:夏天太阳晒红了铁罩棚,像在蒸笼里一样。演员、观众坐着就淌汗:一动就如水洗了。那时,我一天三场戏,特别是演古装戏,常常中暑。记得有一次,我在台上热昏了,倒在台子上,戏停了。可观众们一步就上了小土台,给我吃消暑药。我醒了,看到土台子怎么站满了人?等我明白过来,心里实在感动,又坚持把戏演完。事后,有的观众给我送西瓜,送清凉油,有的送仁丹,送冰镇汽水等。青年观众同情我们在舞台上的辛苦,他们跟我说:唱戏太苦了,因为你们唱的认真,我们要多来看看到你们这个样子,我们的学习环境太好了。
 
天桥很多席棚卖艺是“雨来散,风来停”。我们这个小评剧班,还有个土剧场。有时天下大雨,许多群众挤进小剧场避雨。有一次,我拉着杨星星、王度芳,站在台上向观众说:“观众大哥们!你们在这躲雨,我们给你们唱好吗?观众们拍手大声说:好……”我和杨星星、王度芳跳下台,站在躲雨的观众中唱起来。后来成了“惯例”,天下雨,观众躲进小戏院子避雨,我们就给他们表演清唱。
 
小戏园子,一米来高的土台子,条件实在太差了。可这跟观众倒很容易交流。有一次演《白毛女》地主黄世仁欺压喜儿时,突然从台下跑上来两个观众,一定要打演黄世仁的杨星星。


天桥终于要盖一座大剧场了,政府很尊重我们这些小戏院子的演员们,请河北梆子、京剧、评剧、曲艺、杂技的演员们去开会,看图纸,讲剧场建设的构想。我们这些多年在土台子上的演员,听说要盖天桥大剧场,高兴得相互祝贺:吃了一辈子地摊上演唱的黄土饭,这下要上天桥大高楼了!这是作梦啊!盼着老天爷保佑,多活几年再多唱几年…
 

开始挖地基时,可红火了。出工的、出钱的,天桥艺人为天桥剧场出力而骄傲。在天桥找饭吃的,全都到了,穿上新衣服,唱曲的,吹喇叭的,那个新鲜劲呀!还有念着天桥的顺口溜:

天桥是穷人窝,
摆地摊小贩多,
叫花子们喊饿,
妓女嚎哭撒泼,
卖艺要钱会磨,
下雨地上趟河,
打架是穷人乐,
骂街像敲大锣。
天桥将来如何?
看热闹人没辙;
动手齐心吆喝,
感谢国家建设,
天桥剧场真阔,
人们服装不破,
生活好真不错,
讲友谊笑呵呵。
柏油马路走过,
成串的小汽车,
扬眉吐气了!


天桥剧场动工期间,天桥的艺人们一块砖一块瓦的注意进度,盼着早一天盖起来,封顶后的内部装修时,京剧演员梁益鸣,杂技演员杨小亭,评剧演员杨星星和我经常去里边帮着干。在没有完全落成之时,还叫我们这一代很多演员去试唱有歌唱家郭淑珍,有京剧演员裘盛戎、叶盛兰等人,通过试唱,听听剧场的音响效果。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新凤霞 - 记忆的符号-中国电影百年寻音集 CD23


天桥剧场正式开业,首场是我主演的《刘巧儿》。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场演出,心气儿甭说有多高,观众的掌声也出奇的热烈。后来,新剧场又联合演出多次,有歌曲、京刷、评剧曲艺、杂技等等。
 
北京的“天桥”是有国际影响的娱乐场所,随着新社会的建设,天桥人的素质也提高了,受苦的劳动人有了地位,得到尊重、关怀。这是年轻人想不到的。

通过新凤霞的讲述,展现我们眼前的是一位从旧社会唱到新中国的评剧名角扬眉吐气的过程,也同时为我们展现了天桥地区从破旧到崭新、从车水马龙到盛况空前的场景,那生动的描绘就像是能回到那会儿,感同身受的体会鳞次栉比的叫卖声声、嗅着香味的感受南城小吃的美味、身当其境的听着那字正腔圆的戏曲大家们,等着叫好儿!真想去感受一下啊!

我们期待您的故事!
齐如山在《天桥一览序》中所述:“天桥者,因北平下级民众会合憩息之所也。入其中,而北平之社会风俗,一斑可见。 ”就像是走了很多次的天桥地区胡同,依旧是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就像前几篇胡同寻踪一样,每次碰到老街坊,总能给拍记队员讲述那鲜为人知的故事!您的家是否曾经住在天桥地区的胡同呢?您是否愿意分享您的故事呢?欢迎您的留言(可在公众号里直接留言)讲述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22:14 , Processed in 1.08769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