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东四南大街清代风格五开间店铺遗存,疑似清末合芳楼饽饽铺

2021-4-15 13:4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韩立恒|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最近,东四南大街风貌治理过程中,发现东四南大街108号一个五开间门面现代装饰门头之下,还保留了非常多的清代商业建筑的历史遗存,经笔者个人和一些文史爱好者朋友判断探讨,一致认为这里是清末北京城最著名的饽饽 ...


最近,东四南大街风貌治理过程中,发现东四南大街108号一个五开间门面现代装饰门头之下,还保留了非常多的清代商业建筑的历史遗存,经笔者个人和一些文史爱好者朋友判断探讨,一致认为这里是清末北京城最著名的饽饽铺之一:合芳楼。

合芳楼留存的文字记载不多,它位于东四一带。清末,因这里地段好并且店铺规模比较大,合芳楼是当时少有的五开间两卷结构的饽饽铺,门面装饰非常豪华。那时,来华的外国人把它当作北京铺面的代表之一,所以合芳楼留存有多张不同时代的老照片。不过,合芳楼在1925年后,便消失在人们视野里,后来研究者一直无法确定它在东四的具体位置。如今街道治理,合芳楼饽饽铺似乎重见天日。

饽饽在京城极受欢迎

饽饽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文献,元朝的《全元曲·冯玉兰夜月泣江舟》第一折中就有这个词,估计为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词。

它特指以面粉为原材料,通过蒸、烙、烤等各种方式制作成的干粮类食品。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馒头、烙饼,甚至饺子,都可以称作“饽饽”。因“饽饽”囊括的内容太多,为了区别不同种类,旧时,通常会冠以“某某饽饽”来区分。比如,清代入关后,将部分满族的糕点甜食带入到关内,这些糕点被称为“满族饽饽”。清代《燕京岁时记·元旦》记载:“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饽饽在历史上有几种功能;其一是富裕人家的时令糕点、零食茶点;其二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馈赠用品;其三饽饽还有在祭祀礼仪上敬献神佛祖先的供品功能。据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所立的《马神庙糖饼行规碑》中记载:饽饽为清代“国家供享、神、祭祀、宗庙及内廷殿试、外藩筵宴,又如佛前供素,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其用亦大矣”。

因为对饽饽的喜爱,出现了大量的饽饽铺。这些饽饽铺,在承办婚丧嫁娶、喜宴祭神等民俗活动时,会制作一个专为供祭用的“饽饽桌子”。它是以桌子为单位,上放铜盘,铜盘内放饽饽,堆高至五六尺。当仪式结束后,这些饽饽桌子可以摆放多日,以渲染气氛。

这就要求祭祀用的饽饽,绝不能起霉皱裂。据传这种饽饽最初用纯牛油烙制,放在供桌上五六十天不会变质。后来为了降低成本,一部分人也不喜欢牛油味,祭祀用的饽饽均用生面烤制而成,它们外表美观但不能食用,可以耐久摆放不变质变形。这些不能食用的饽饽,价格却与上等糕点相同。大户人家一次活动会用几十到上百张“饽饽桌子”,这是饽饽铺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合芳楼具体位置在哪

清末,北京繁华商业地段大多都有饽饽铺在经营,如前门大栅栏的聚庆斋、东四八条口的瑞芳斋、东安门的金兰斋、菜市口的桂兴斋、地安门外路东的桂英斋以及西单牌楼北的毓美斋等。但最出名的就是合芳楼。《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就说到:“各种应门市者,率以八种为全份,如大八样、中八样、小八样,以至中果、南糖、小煠食等等,皆以八种集成者。如另选一种买之亦可,但价较全份者为昂。当年以东四南大街合芳楼为最佳。”

合芳楼历史悠久,有说是形成于元代,也有说形成于道光时期,但因资料不全,都无法印证。相对于其他饽饽铺,合芳楼因为建筑等级高,位于繁华之地,被外国摄影者拍摄比较多,所以有不同时代跨度的影像资料留存,这些图片也能保留文字没有收录的历史细节。在这些图片中,最晚能看到的合芳楼照片为1925年拍摄。1930年左右关于北京饽饽铺的记载,就没有提到合芳楼了。

1901年合芳楼及其南侧的商铺

虽然合芳楼照片比较多,但具体在何处,资料并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书中提到合芳楼在东四南大街,但这个说法过于概括,今人不能确认它到底位于今天东四何处。1912年在《京师商会众号一览表》中提到,“合芳楼在东四牌楼灯市口路东”,但作为定位仍然有所欠缺。直到近期笔者看到了新面世的1872年拍摄的《谢满禄相册》,其中有一张合芳楼照片,图片有文字注释描述了它的地址:“本司胡同北合芳楼饽饽铺”。这样从几处文字资料综合可以得到合芳楼大体范围:它位于东四南大街,灯市口北,在本司胡同西口和演乐胡同西口之间,是路东侧的临街商铺。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照片就能发现,合芳楼及其南侧的几间店面外貌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但因为都是临街商铺的特殊性,各家店面临街的门面占地尺度并没有本质变化,从最早的1885年拍摄的照片,到现在来看,门面的尺寸基本还是一致的。通过贯穿一百多年的照片,能找到合芳楼以及南侧商铺的位置关系,这也为寻找合芳楼的准确位置提供了依据。

1885年,合芳楼南侧有一家一层的宝裕号茶叶店,再往南还有一家简陋商铺。1900年,格局大致如此。到了1911年,合芳楼南侧变成了二层小楼的善济堂药店,再往南临胡同口,有一家简陋的德顺成烧饼铺。1925年,合芳楼消失后,根据后来周边建筑相关关系的照片,可以看到,1962年,原合芳楼处疑似空置,南侧改成了西式两层砖楼。1980年,原合芳楼的建筑结构未变,成为北京造纸包装工业公司展销门市部,并重新装饰了现代门头,南侧的小楼变成了北京造纸包装工业公司展销部。

如今东四南大街108号,与清末民初时的合芳楼相似度极高。


1925年合芳楼饽饽铺正面

遗存建筑与老照片相似度高

经过文字资料以及邻里店铺关系的对比可以判断,如今东四南大街108号这座五开间的商业铺面应该就是当年的合芳楼。难得的是,最近东四南大街改造过程中,拆掉108号现代门头后,内侧还保留了非常多的清代铺面的历史细节,通过这些细节对比可以进一步验证它就是历史上的合芳楼。

经过仔细辨别,笔者也发现了东四南大街108号清代铺面遗存,同合芳楼老照片是有关联性的。

首先两者的建筑结构一致,都为五开间二卷连脊的二层楼结构。二楼的那一层因为临街,修建为抱头梁前延的建筑风格,下设立柱,上面封为平顶,形成一个二楼再外接一层的平顶五开间“拍子房”结构。在二楼外檐的最外侧,建有装饰卷棚脊,这样从远处看,可以看到二层顶部是一个递进的三卷屋顶,非常美观大气。

在清末,五开间二楼三卷结构的门面非常少见。通过这座商铺修缮时的图片对比,发现与合芳楼老照片中的结构一致。如今二层装饰脊已经拆除,二层前檐还能看出曾经的痕迹。

其次,建筑留存特殊细节一致。前段时间,在修缮现场,笔者看到该建筑北侧折角处,还残留了一块原始的万字纹砖雕挂檐板。对比合芳楼的老照片,它和现在遗存的结构完全一致。

通过以上文字资料、建筑空间结构以及实物遗迹与老照片的对比,笔者认为,现在这座清代建筑遗存就是合芳楼。当然,这也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将论证过程和证据列出,供专业人士和学者鉴别参考。

需要提及的是,合芳楼建筑非常有特色,根据不同时期的老照片,可以还原其面貌。如前文所说,它的建筑为五开间二层,宽大的门面可以彰显其实力和规模,而宽阔的后部空间,给传统的前店后厂结构足够的保障。

它的装饰足够精美。比如,“拍子房”平层顶部设有三面的雕花栏柱和栏板,柱头雕刻狮子,栏板芯镶字,这种风格清代商业建筑比较多,但栏板的精美程度决定着建筑和商铺的等级,合芳楼的屋顶栏板比同时代普通店面精细很多。合芳楼挂檐板用的是定制的“雕花凤穿牡丹”装饰,同时代这种定制挂檐板也是高端店铺的一个象征,普通店铺只能用万字纹。

另外,合芳楼还用了大量的文字标识,比如,顶层木栏板使用的是木镶文字装饰标识,五段栏板上的文字分别是“内造、糕点、合芳楼、喜筵、桌面”,以此作为远景招牌的文字说明。门上则挂有“合芳楼”的匾额,两侧的门联也写有文字。冬季大门上设棉布帘,布帘上下各有一字,连起来即为“合芳”二字;夏季会在大门上安装遮阳布帘,帘上则写有时令糕点的名称。

合芳楼的装饰特征每一项虽然都不是唯一,但这些特征集中在一起,却是非常少见的,也是非常完整的。在当年,它是商业软实力和硬件配套的完美结合,是清代饽饽铺的最典型的风貌体现。

东四南大街历史悠久,但因商业变迁过于频繁,所以能追溯到清代并且明确传承的铺面遗迹非常有限,像合芳楼这种可以有明确历史传承和变迁,并且在商业史上有一定地位的古代商铺,非常稀少,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考察论证,把合芳楼遗址保护起来,并且适当地恢复外貌,让东四南大街的古韵古貌更加生动具体。这样也能让东四南大街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弘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6:45 , Processed in 1.08389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