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拆城记 大同 中篇

2022-5-29 09:43| 发布者: 掌柜 |原作者: XTY|来自: 城市奇想

摘要: 书接上回:拆城记 大同 上篇谈完了逻辑上的漏洞,我们再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谈谈“大同模式“。实际上大同模式清楚地体现出了国内在很长时间内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错误认识,即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和 ...

书接上回:拆城记 大同 上篇

谈完了逻辑上的漏洞,我们再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谈谈“大同模式“。

实际上大同模式清楚地体现出了国内在很长时间内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错误认识,即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是重要的景点、寺庙和地标建筑),其他的一般民居建筑则没有保护价值,可以随意拆除改造。

我们在拆城记的第一期谈过(点这里看第一期),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可能离开对它所在的历史街区和城市肌理的保护。一个古代寺庙,没有了环绕它的古代民居和街巷,孤零零地耸立在一片现代建筑(仿古建筑也是一种伪装成古建筑的现代建筑)中间,难道是一种令人满意的保护吗?著名的建筑遗产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就说过,耿治下的大同,有辽代寺庙,却没有辽代民居,更甚者连清代民居都快拆光了,岂不是咄咄怪事。

“大同模式”支持者们经常强调拆迁拆除的都是没有保护价值的民房和棚户,这并不是真的:许多清到民国时期的十分精美的四合院也和棚户一起被拆除了。这些四合院的保存状态比较差,或许从外观上看和棚户差不了太多,但仍然有历史文化价值。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拆除没有价值的棚户和僭建部分,同时妥善地修缮保护这些破败的民居,而不是不加区分地一拆了之。

(大同古城南部的建筑年代示意图,可见有大片的清到民国时期建筑,绝不是有些人说的都是没价值的平房棚户)

此外,大同模式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肆无忌惮的“复建”。复建,顾名思义,就是之前有一个建筑,后来消失了,现在按原样再把它建起来。但大同的一系列”复建“,是在严重缺乏历史证据的情况下上马的,基本等同于新建。

这是复建的大同南城门(永泰门),向左滑动查看卫星地图,可以看到2006年时整个城门是完全不存在的,原地都是民宅,到2012年这个城门已经从废墟中拔地而起了。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同学都会觉得这个城门的形状十分奇怪:哪有蘑菇形的瓮城?

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设计者可能是被这幅清代古地图(左图)误导了。这幅图里我们可以看到如今形状的瓮城。然而再看一眼民国时期的航拍图(右图)就可以发现:这个形状完全是比例失实的。在城楼箭楼外面套着的不是瓮城,而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城(或叫子城),是明代修筑的一道用来防护南城门外关厢(城门外人口密集商业繁盛的区域)的矮城墙,在清代绘图人员手里“写意”地画成了瓮城的样子。

至此我们可以说,大同南城门复建,要么是设计人员连一点最基本的考证工作都没做,要么是因为复建关厢小城的占地太大、景观效果也不佳而选择了目前的方案。无论如何,这个“复建”是完全与历史现实相悖的。

在此顺便说一下城墙是“修复”还是“复建”的问题。大同城墙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保留了下来,可是完全处于夯土堆断壁残垣的状态,称之为“遗址”也不是很过分。现在的大同城墙不是简单地把原城墙包一层砖这么简单,而是整个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把真正的城墙罩在了里面。这是修复前的大同西城墙:

这是修复后的西城墙:

这是正在施工的南城门,可以清楚地见到里面的钢筋混凝土框架:

诸位认为这叫“修复”还是“新建”合适?

再说华严寺。向左滑动查看卫星地图,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建筑都是近年新建的。寺的西南角“复建”了一座佛塔,作者有幸参观过,塔底还有一个地宫。

华严寺确实有过一座佛塔,但是早在元末就被毁了。没有关于塔的结构、形制的详细记载,也没有任何有过地宫的记载。那么问题来了,设计者是以什么为依据复建佛塔的呢?再说了,假如是在原址上复建的,新建的地宫必然会破坏掉原来的塔基遗址,这构不构成对文物的毁坏?

(多说一句,政府出资为寺庙新建奢华的地宫,不知道各位认为这合适吗)

这是代王府,大同市内最大规模的复建项目。向左滑动查看卫星地图,可以看到为了建它可是拆除了不少民居。问题又来了,我们确实有一些历史资料来佐证代王府的布局和结构,也出土过一些地基遗址和建筑构件,但也仅限于此了。代王府早在明末就毁于战火,复建一座历史建筑所需的无数详细信息都是从哪里来的?

看了这么多例子,我想我说得已经很清楚了:复建一座历史建筑是很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的事情,需要有大量的历史证据佐证。举个例子,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有大量的相关文字、绘画、甚至是设计档案留存,而且被毁距今不过一百余年,许多建筑在被毁前还留下过照片,可以说是资料相当详尽了。即便如此,在圆明园里复建一些简单的景观(甚至未必是建筑)都需要大量周详的研究和考证,大部分遗址至今还是荒地。大同“复建“的许多建筑可以追溯至辽代,距今千年,资料少之又少甚至完全没有,只是凭借一些基本信息、笼统的建筑史知识和设计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在几年间复建了这么多的大型古建筑,大家可以掂量一下这种”复建“的靠谱程度。

而且,“复建“这个行为本身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一般就是错误的,因为它破坏了文物的原真性(Authenticity),或者说“尽量保持文物原状”的原则:文物原状是不存在,将它变为存在,也是对原状的破坏。复建的建筑就算资料再充分、研究得再详细,也是现代产物,不可能和古代建筑一摸一样。但它外表上偏偏极力模仿古代建筑,试图掩藏现代痕迹,这会对后代的认知造成极大的阻碍:一百年后的游客,因为缺乏明确的提示信息,可能会把复建的建筑当作真正的古代建筑,把一些不可掩藏的现代元素当成古代元素,进而对古建筑、甚至对整个中国历史产生错误的认识。某种程度上,这就和造假古董一样,是某种故意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制造赝品是否属于犯罪,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我相信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或多或少在道德上是不可取的。)

回到大同的问题上。大同不但搞复建,而且复建的建筑,有辽代的、有金代的、有明代的、有清代的。一个游客从西门进城,先看到了明代的钟楼,一转弯又看到了辽代的华严寺,再走几步又看到了民国时期的清真寺。这些建筑在历史上并不是同时存在的,现在却一起挤在古城里,让大同变成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世界,宛如不同时空叠加在一起,成为一个“古建筑博物馆”。改造完的大同,既不是辽代的,也不是明代的,也不是清末民国的,也不是现代的:一个巨大的四不像。

(我们以大同鼓楼路口为例:左侧的仿古建筑有着外露的木框架和抹白色灰泥的墙体,出檐宽大,大体上模仿的是唐宋风格。右侧的仿古建筑却是典型的明清风格,灰砖墙体,卷棚顶,出檐较小。在一个路口我们就可以体验两个时代的街景,不错。)

在纪录片中,我们跟随镜头与耿市长一起到访了一家废旧建材收购站:一位古董商在附近收购了许多古建筑构件(从大同和山西各地被拆的古建筑上扒下来的,这个行为本身就比较恶劣),耿市长对此连连称赞并说了这样一段话:

耿市长并不关心这些建筑构件是什么时代的,甚至不关心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只关心这些东西看起来是不是好看,是不是显得够“古典”,够“有文化”,能够把新建的仿古建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这就是我们在拆城记的第一期提到过的“影视城化“。古城在这里不是真正的历史文化的载体,而是人们对古代的华丽想象的具象化。一切不符合这种想象的东西,哪怕是真实的、历史的,也不能留存。这座古城是宏伟大气的,富有”古典气息“的,但不在历史范畴之内,就像武侠小说不在历史范畴之内一样。开个玩笑,未来来这里调研的学者,研究方向应该是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流行文化,或者奇幻文学与影视,而不是建筑史或中国古代史。

下期,我们将从社会与经济角度观察耿市长和他的“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在某种程度上也体会一下他所处的困境与无奈中的抉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16 , Processed in 1.11696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