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300年正乙祠风采重焕

2022-6-4 12:25|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润|来自: 北京晚报

摘要: “雨顺风调万民好,庆丰年人人欢乐……”昨晚,随着一出昆曲吉祥开场戏《天官赐福》的上演,正乙祠这座有300余年历史的古戏楼与有着600余年历史的昆曲结缘,焕发新的生机。正乙祠小院西侧,一块三米多高的石碑篆刻了 ...

“雨顺风调万民好,庆丰年人人欢乐……”昨晚,随着一出昆曲吉祥开场戏《天官赐福》的上演,正乙祠这座有300余年历史的古戏楼与有着600余年历史的昆曲结缘,焕发新的生机。

正乙祠小院西侧,一块三米多高的石碑篆刻了正乙祠修建的过程。

  “五路君尊朝天阙唱念文武还笛鼓,天官正乙落坛祠会馆有戏恰开锣”,三面环绕的双层戏台上,诸神献礼,天女散花,一片喜气。昨晚,伴随着量身定制的驻场戏《天官赐福》、戏楼版《游园惊梦》精彩上演,“会馆有戏”之正乙祠演出在修缮一新的正乙祠戏楼启幕。动人的昆曲唱腔久久萦绕于古朴幽雅的雕梁画栋间,“百戏之祖”让凝结三百多年历史烟云的“中国戏楼活化石”重焕艺术魅力。

戏楼后台,演员们正全神贯注地备场。

在正乙祠,戏楼版《牡丹亭》的演出中,演员从观众席开始表演,距离最近的观众只有不过一米的距离。

  量身定制新剧目

  重焕光彩老戏楼

  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220号的正乙祠戏楼,是曾经的银号会馆,也是中国最古老、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被称作“中国戏楼活化石”。它的盛名不仅源于其悠久的历史,更在于其在中国戏曲演出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近百年来,梅兰芳、谭鑫培等戏曲名家在这里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见证了它的繁华与辉煌。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正乙祠,也让数百年戏曲发展历史变得可以感知和触摸。三年前,经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调研,正乙祠戏楼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将传承600多年的昆曲艺术与300多年的古戏楼完美结合,让以会馆为代表的历史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此次正乙祠戏楼开幕演出季选取了四幕颇有历史渊源的大戏连台上演,分别是驻场戏《天官赐福》、戏楼版《牡丹亭》、观其复版《墙头马上》《怜香伴》。其中,驻场戏《天官赐福》是为戏楼量身定制,作为开幕庆典戏首次亮相。该版《天官赐福》既沿袭了昆曲艺术美学韵味和中华传统庆典文化,又结合时代审美和戏楼古风古韵进行创作改编,为观众带来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发展力的“沉浸式”体验。

重张的正乙祠戏楼开业就吸引了不少戏迷前来打卡。


正乙祠内特设的文创展示区颇为引人注目。

  “会馆有戏”小而美

  有力推动大文化

  据介绍,北京市聚焦会馆特色,不断打磨推出既符合会馆氛围又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小而精”“小而美”演出。继湖广会馆、颜料会馆、临汾会馆、福州新馆、台湾会馆之后,梅兰芳纪念馆、报国寺、正乙祠将联动创排“会馆有戏”系列剧目,《遇见梅兰芳》之《游园寻梅》、沉浸式曲剧《茶馆》、正乙祠版《天官赐福》等精彩节目都将轮番上演。

  目前,全市已有8家会馆推出多场“会馆有戏”系列演出;未来,北京市还将立足推进老城保护与复兴,因地制宜创作推出更多兼具时代价值与传统审美、表现方式灵活的新创剧目,不断探索“会馆有戏”常态化演出机制,举办古戏楼戏剧展演季,开展戏曲公益讲座、文化沙龙,开发“会馆有戏”微旅行线路,持续打造市民身边的文化圈、艺术圈,增强“会馆有戏”品牌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方非 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17:49 , Processed in 1.11154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