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龙山的回归

2022-6-10 13:0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高建军|来自: 跟随高建走昌平

摘要: 傍晚,我打开新一期的昌平报,不觉被一篇新闻所吸引住:“日前,昌平区政府与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北京龙山度假村有限公司移交协议书》,度假村所在地龙山由市属单位移交给昌平区管理。标志着大运河白 ...

       傍晚,我打开新一期的昌平报,不觉被一篇新闻所吸引住:“日前,昌平区政府与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北京龙山度假村有限公司移交协议书》,度假村所在地龙山由市属单位移交给昌平区管理。标志着大运河白浮泉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迈出了具有实质性的一步”,寥寥数句透露出建设昌平森林滨河公园的重要通道被打通。看到报道后,我陷入了沉思,深刻感觉到龙山回归昌平区管理的意义。龙山是规划中的森林滨河公园工程的核心区域,森林滨河公园又是北京市的城市森林绿肺,这一工程是昌平区历届政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昌平人民魂牵梦绕的愿望。想到这里,不觉心中有了想去龙山一睹为快的念头,明天就是周末,虽然天气预报降雨,但也阻止不了我急盼的心情。  

        五月的小雨如约而至,细微的雨点溅在窗门玻璃上发出哒哒的响声,将我从睡眠中叫醒,正值清晨六点。我起身推开窗户,经过一夜细雨的洗涤,天空变得清澈干净,放眼北望,军都山远山如黛,翠绿欲滴,森林滨河公园近水含烟,烟雨蒙蒙,山水一重重,看不清,很朦胧。真似一幅水墨丹青,让人留恋不舍。

         吃过早饭,按事先与朋友预定的时间,沿着东沙河岸边一路向北骑行,踏上了去往龙山度假村的乡间小路。雨后的空气里充满清爽淡甜的味道,治理后的东沙河水清澈见底,芦苇丛中传来阵阵蛙鸣,岸边一棵棵垂柳身上挂满水渍的树干,像是久违的恋人被夏夜吻过一样。一边骑行,一边欣赏着雨后的自然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京密引水渠北侧的龙山度假村。龙山度假村在昌平区化庄村东南,坐落于海拔108米的龙山脚下。山上有始建于元代,在明清时因“祈天祷雨,最为灵感”而久负盛名的都龙王庙,山麓东侧有白浮泉水,它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水源。

         踏入龙山度假村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山修建的度假村客房,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清砖灰瓦中式建筑,在一片竹林掩映下显得清幽雅致。

        眼前的龙山,山体平缓,青草野花舒展地铺满山坡,棵棵绿树像撑起的一张张大伞,将整座山遮盖成一张绿毯。转过客房,一条青石砌筑的台阶呈现在眼前,拾阶而上,76级的台阶,坡度却有40多度的倾斜,青石面上铺就的青苔使光滑的台面泛出青色。或许是自己缺乏运动,每上四五级台阶,就停下来歇歇,把手插在腰上大口喘气,又重新挪起步子,连同手一起用力,奋力朝上攀登。

        台阶尽头处,出现了一抹红墙隐现于绿丛之中,前行数十步,来到都龙王庙前。这所建于元代的龙王庙院落不大,坐北朝南,约有250平方米。正殿悬挂着“都龙王庙”的匾额,两厢配殿格局规整,东为财神殿,西侧是药王殿,东、西配殿前建有钟楼、鼓楼。正殿明柱的楹联:“九江八河天水总汇;五湖四海饮水思源”。正殿内是新塑的龙王彩像,头戴通天冠,身穿衮龙袍,腰束玉带,脚踏祥云步履,威严而庄重,东壁供奉的是雷公电母,西壁是风伯云童,墙壁上清代彩绘的《龙王东游巡踪图》色彩已显暗淡,墨迹不清。走出殿门,左转到殿后院,院内有八块记载历代重修龙王庙经过的石碑。看过碑文,不觉哑然失笑,原来古人怕大水冲了龙王庙,才将龙王庙建在了山顶上。

       由庙内信步而出,从庙右侧小径绕到山左下山,来到白浮泉水发源地“”九龙池”。池方广丈,约有300平方米,岸边杨柳轻垂,一夜未息的小雨使得泉水清澈如碧,远处传来斑鸠的“咕咕”声,打破了这个初夏早晨的沉默,为幽静的九龙池平添了几分生机。青石雕刻的九个喷水龙头,镶嵌在池壁上,张大嘴巴,高昂着头,泉水自动地从口中喷射而出,形成“龙泉喷玉”的美景。池上有一座仿元代风格的碑亭,碑亭内有一石碑,刻有北京史地学者侯仁之先生撰写的《白浮泉遗址整修记》,记载着白浮泉的前世今生。碑记大意是说:“元代忽必烈定都北京后,由京杭大运河来的南方漕船只能在通州停泊卸货,再通过车载骡驮把货物陆运入大都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元代郭守敬引龙山白浮泉水顺自然地势,西折南转,沿途接纳众多水源,汇成一河,经昆明湖的前身瓮山泊,东南流入大都城内积水潭,再入通惠河,使得南来漕船可以经通惠河溯流而上直抵大都城内”。看到这里,我脑中闪念到都龙王庙的“都”字有汇集的含义,寓意郭守敬引京北诸多水源才汇成通惠河,这可能就是都龙王庙名称的来源之一吧。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白浮泉虽不复昔日的壮观与辉煌,但它却成为北京运河文化史上的重要承载。

       龙山不仅山水独特,而且神奇。在它右侧半山腰曾有一山洞,清代的昌平人记载说:“有人举火把进洞,洞内空间由窄逐渐变得宽广,往洞里走数百米,听到有水流动声音,就急忙退出洞来,不敢再往前面走了”。昌平当地又传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龙泉寺的和尚从废墟中,拉回三车宫中宝物,藏在山洞里,为了防止有人盗窃,和尚便把洞口掩埋起来,直到今日也无人知道洞口在何处。这古洞自清代记载之后,便没有了踪迹可寻。古洞的消失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和想像,也引发出种种传说故事。我在想,传说故事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也带给此地乡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据朋友介绍,龙山上还曾有龙泉寺、白衣庵、甘露亭等多处古迹名胜,可惜毁弃不存。


         游罢九龙池,龙山之游行进尾声阶段。也许是许久没有这样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风景,放纵自己封闭的心情了,我心里仍是恋恋不舍,出门告别友人之后,我又左转来到龙山脚下的森林滨河公园。建在东沙河道两侧的滨河公园,此刻完全隐身于薄雾中。河面上散发的晨雾扩散到岸上,将远山、近树、草坪、溜早的人们都笼罩在一起,浓得化不开,使眼前的景致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浮动着的雾气不时遮掩住溜早的人们;如果说它无,它会不时传来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不多一会儿,东方天空上一抹金黄色的光慢慢扬起,天空中的阴云由厚变薄,由大变小。四面的景物,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或许是昨晚刚刚下过一场小雨,鸟鸣虫吟被压抑太久的缘故,借着阴云中露出来的一缕阳光,耳旁传来了各种鸟的鸣叫声,在这清爽的早晨中显得格外奇妙。行走中,我的脚不小心地踩在草丛上发出吱吱声,便恐将大地踩破,流淌出嫩绿的汁液。再看河中的莲叶,在人体感觉不到的微风中摇动,露滴仿佛像无数的星星,在一片碧绿中不停闪现、跳跃。不急不躁、恰到好处照射来的阳光,使花草树木们抖落身上的水珠,都挺直了腰。抬头再看远处的山,看起来是那样的翠绿,如果朝大山望一眼的话,你会觉得就像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森林。这样的景致,我只能用心静静地去品味,就像是在静静地品读一首诗,品尝一杯清茶,欣赏一副水墨画。谁曾想到,这碧绿的山,就是五年前的石头山,只有稀疏的灌木点缀其间,连石缝中长的杂草,都数得出来有几根。谁曾想到,这一泓清澈见底,两岸花草繁茂的东沙河,曾经是垃圾遍地,乱石丛生的采砂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十年来,昌平区经济发展了,有了治理环境的能力,保护和改善昌平区的生态环境被提到市、区政府的工作日程上来,决定建造21公里长的森林滨河公园,为北京城区打造一块城市森林“绿肺”,把昌平区建成北京市的“后花园”。走在新时代,每一处的成绩都能点亮我们的心,面对家乡的一草一木的变化,当我把思想感受变成一行行文字时,我的心就油然升起一丝甘甜的味道,这是一个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代,幸福安康的生活,一丝丝,一缕缕,顺着笔尖涓涓而流,汇合成我这一篇小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20:36 , Processed in 1.08427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