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旧京荷花市场与盂兰盆会 二

2022-8-12 14:0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常人春|来自: 老北京网

摘要: 西瓜摊主要是切“牙儿”零卖的为多,一般是支上摊床,以蓝布覆盖为面,将整瓜放于摊后,前边则将切好的红瓤黑籽,黄瓤红籽的瓜一牙儿一牙儿的码齐。案子下边放一大木盆,以便顾客吐籽扔瓜皮用。从业者一向是以一把破 ...
西瓜摊主要是切“牙儿”零卖的为多,一般是支上摊床,以蓝布覆盖为面,将整瓜放于摊后,前边则将切好的红瓤黑籽,黄瓤红籽的瓜一牙儿一牙儿的码齐。案子下边放一大木盆,以便顾客吐籽扔瓜皮用。从业者一向是以一把破芭蕉扇,不停地驱赶蜂蝇。同时,大声吆喝:“斗大的西瓜船大的块来!”当顾客吃完把瓜皮一扔,不免有些小叫花子拾起来再啃几口。卖瓜的认为影响买卖,就为之驱逐,其状甚惨。

至于冷饮,清末民初,守旧的人还不习惯,只有时髦的青年人才乐于用它。冷饮业真正兴盛起来是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的事。高档冷饮有柠檬、菠萝等各种果味汽水,有加了牛奶的冰激凌等。传统式的酸梅汤为不可少者。他们多以打“冰盏”的形式代替吆唤。当时低档的冷饮居多,是卖给小孩子们的。最普遍的是以天然冰人工拉铁筒制成的“雪花酪”,人工刨冰(点上颜色)。还有一种土汽水,用特制的极厚的玻璃瓶,内装一玻璃球,灌上糖精凉水、香料、颜料,看来美观,但质量、数量极低。只要一喝,玻璃球就堵在瓶口上,使之出水极慢,为的是显着禁喝。

除了北京地方风味小吃外,市场主要是卖儿童玩具,俗云“耍货”。较为著名的有汤家二兄弟的面人,能捏京剧戏出儿。凡《红楼梦》、《西厢记》、《西游记》、《聊斋》等故事人物,无不逼真。其技艺超过捏江米面人的。“麻刘”以青马蔺草编织成青蛙、蛇、龟等玩具,维妙维肖,尤其是以一种两色药丸,代替这些小动物的眼睛,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人赞叹。洪老头以彩纸糊成不足半尺长的小轿车,用屎克螂来架辕,谓之“屎克螂车”。又糊成小人、小鸭子,底下亦拴上屎克螂,谓之“屎克螂人儿”、“屎克螂鸭子”。此外,还有卖成套泥模子的,有大肚弥勒佛、八仙、戏剧人物和小型的楼台殿阁、宝塔等。旧历七月初十以后,莲花灯上市,有大小不等的花篮及各种用纸莲花瓣组成的动物形象的彩灯。

有些穷人家的孩子,就在荷花市场上搞些小买卖,有端盘串茶棚和小戏棚子卖成串茉莉花的,妇女们买来,戴在旗袍的大襟上,以为逛什刹海的标志。有的把扑来的蜻蜓、知了拴在一棵棵苇子上,拿到人群当中叫卖。有的将采来的大菖蒲棒,支成三角架,戳在地上叫卖。到了七月十三以后,把趸来或偷采来的大荷叶拿来叫卖。穷人家的小孩买不起纸制莲花灯,为了应个点就买一支荷叶,晚上插上小红蜡烛点着,谓之“荷叶灯”,便可举着在天街月下参加“斗灯会”了。

此外,地安门一带的古玩铺,有时也来设摊,有陶瓷、古铜、字画。还有少量的旧书摊。因此也吸引了一些前清遗老贵族、附庸风雅的民国新贵和文人墨客。

荷花市场的戏曲、杂技也丰富多采,由于出自民间,故生活气息很浓,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此献艺者,因时而异。

事变前,在市场北口会贤堂前有三个曲艺棚子。一是“抓髻赵”的正统十不闲棚子。抓髻赵,原名赵星垣,清末进官给慈禧太后演出,曾得御赏。因此仍用黄台帘、黄桌围子,以显示他是“清官老供奉”。演的多是传统剧目,如《王二姐思夫——一摔镜架》、《安儿送米》、《双锁山》、《孙济皋卖水》、《秦雪梅吊孝》等。二是十不闲后起之秀的奎第老——奎星恒和白玉山的文明新戏的棚子,演《十里亭饯别》、《老妈妈赴善会》、《小化缘》、《老妈上京》等传统段子,最后上演《锯碗丁》,这是根据清末时事改编的所谓文明新戏。说的是锯碗丁家发生的一桩惨案,由于婆婆听信谗言虐待儿媳妇,手段残忍,终于逼得儿媳妇跳水缸自尽。根据娘家要求,出殡时,由进谗的小姑子打幡,婆婆抱罐,既滑稽又悲惨。当时很是叫座。三是由青云阁搭的杂耍棚,主要有葛恒泉的连珠快书,诸如《蜈蚣岭》、《八阵图》、《阴魂阵》等。白云鹏的京韵大鼓《单刀会》、《闹江州》、《宝玉探晴雯》等。还有老倭瓜、架冬瓜的滑稽大鼓《柜中缘》、《刘二姐拴娃娃》等。姚俊英的河南坠子,王奎英的空竹等。

杂耍棚子的对面,会贤堂饭庄楼下,有毽儿谭拉起来的卖艺场子。谭俊川,小老头,个不高,当年50多岁,挺精神,技艺颠高。未将毽子踢起之前,先用手指自身的部位,表示毽落的地点,每踢无不命中。继而要叉。博得楼上楼下一片喝采,楼上吃饭的阔老纷纷把铜子儿或以两枚铜子儿夹着纸币抛往楼下。

会贤堂正面还有“鸟孙”,系50多岁一胖老头,用大网从农村捕捉来的麻雀和少量的燕雀,在此兜售。当年有钱人在此办生日,宴会之余,本家“寿星老儿”为表“好生之德”,不问价格,下楼来,将鸟尽数买下,亲手打开笼门,让众鸟飞走,谓之“买鸟放生”。
长堤之上有“大妖怪”(艺名)的滑稽京剧,原来有台帘门帐,简易的行头、戏衣、道具,颇具规模。演员除大妖怪本人及其妻女外,还有帮场的两三个人。主要以说、逗为主,以唱为辅。在唱《四郎探母》时,大妖怪本人扮铁镜公主,原戏本为青衣,梳大两把头,他却扮个丑婆子,梳个大苏式橛,用两个小红辣椒当耳坠,抱个枕头当孩子,让他7岁的小女儿戴上纸糊的大乌纱帽当杨四郎。

与其对擂的有“全家福”的文明戏。亦系全家数口一齐上场。唱的不是老北京传统的玩艺,而是南边花鼓戏之类的小调。30年代后期即不见了。

还有佚名艺人的戏法。此系父子二人同台演出,父呼子为“二禿儿”。先以父子穷逗开场。例如:父:“二秃儿,今天咱吃的什么饭呀?”子:“饺子!”父:“几斤面?”子:“3斤!”父:“几斤肉?”子:“3斤!”父:“几斤酱?”子:“3斤!”父:“齁死啦!你究竟懂不懂什么叫饺子?”子:“我懂!”父:“饺子什么样?”子:“上头一个尖儿,底下一个眼儿!”父:“那叫窝头。原来咱们今天吃的窝头哇!”子:“可不,变戏法儿的只配吃口窝头!”父:“今后恐怕连窝头也吃不上喽!咱给各位父老鞠个躬,献点小艺,求口窝头吃!”说着便筛锣开演。先拿出两根互不相连的木棍,每根棍的头上,吐出一根挂有红绒球的绳,棍尾也出一根小绳,只要拉起一棍后端的绳头,另一根棍的顶端带有红绒球的绳就上升,缩进棍里。然后将两根棍分开,一根棍放在桌上,另一根棍拿在手里,站于远处,一拉尾绳,放在桌子上的那根绳头就上升,缩进棍里。最后,两根棍一齐放在桌子上,人站于远处,一拧自己的耳朵,说:“一开电门叫两根棍的绳一齐上升!”结果,果然如此。满场叫好。紧接就演吞针、吞火、吞宝剑和“罗圈当当”。

市场南口,冰窖前边以及会贤堂西边慎思胡同口上都曾有过大型马戏团,进行驯兽、跑马、杂技等表演。事变前后,有刘海波大马戏等。这些传统的马戏棚都是以大布账子将场地围起,外设线网,以防无票者钻入。正面挂有大型布面彩色画图,上绘各种惊险杂技节目,门前一班洋吹鼓手,以铜鼓、管号大吹大擂。为赶时髦,大奏流行歌曲,以40年代末期为最甚,吹奏什么《夫妻相骂》、《三轮车上的小姐》、《春天的花》、《永远的微笑》、《真善美》、《千里送京娘》、《五月的风》等。棚内则锣鼓喧天,门口站班的大喊:“瞧瞧马上的功夫!”不时将布帘挑起,让驻足围观的群众看上一眼,以鼓动人们买票观看。日伪时,冰窖前有日本式的杂技棚《人间之变化》,演出人体透视以及人头蜘蛛等节目。

以上纯系技艺。此外,还有要骗术的。有一年,一些穷极乱想辙的在河沿搭一席棚,门彩辉煌,铜鼓洋号,大肆喧嚷:“人间奇迹,叶上开花!”游人好奇,不知底细,皆想一观,好在门票不贵,每位仅铜元一枚。及至进棚,见一身穿洋服、蹶头大皮鞋的“魔术师”向观众鞠躬致意后说:“请诸位上眼吧,叶上开花!”把布帘一拉,原来桌上摆一棵大葱,葱叶上有个葱花。观众见之半嗔半笑。“魔术师”说:“今天不过跟大家开个玩笑,打个哈哈而已。好在您诸位也不在乎这一个大子儿,得啦,您就算帮我们哥几个的忙啦!”其江湖手段可谓出奇。

旧时的荷花市场也有它的阴暗面,有的乞丐跪在地下,头顶钟罩子向游人哭诉遭遇,进行“告帮”;有的将写好的求助求救的文书摆在地上,进行“告地状”的;还有的拉着孩子的妇女,追逐游人,大喊:“行好的老爷太太,您积德修好吧!”

1949年是荷花市场的最后一年,是年夏天阴雨连绵,游人稀少,各摊棚营业均大为亏损。次年,什刹海疏浚工程开始,荷花市场遂即停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5 13:17 , Processed in 1.12616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