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营房、南营房,阜成门外这些地名打哪儿论?

2022-8-19 10:0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赵振华|来自: 旧京图说

摘要: 今天还继续说阜成门的老照片。1945年的航拍照片。阜成门内一带,图中垂直方向的一条主干道为阜内大街,横向主干道为北沟沿,即现赵登禹路。位于照片中心的区域是今天的白塔寺,下方醒目的工字形建筑为成立于1918年的 ...
今天还继续说阜成门的老照片。

1945年的航拍照片。阜成门内一带,图中垂直方向的一条主干道为阜内大街,横向主干道为北沟沿,即现赵登禹路。位于照片中心的区域是今天的白塔寺,下方醒目的工字形建筑为成立于1918年的北京中央医院,现为北大人民医院。

1946年的妙应寺白塔。阜内大街上最著名的一处古迹是妙应寺,俗称白塔寺。它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寺内的白塔建于元朝,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赫达·莫里循摄

1946年,车水马龙的阜成门内大街。路中行驶的卡车上载着遣返的日本人。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时,阜成门内大街基本还是平房,只有极少两层建筑。因为房屋低矮,所以显得马路挺宽阔,其实没有多宽,机动车道只能走一辆汽车,两辆汽车并排走就要侵占一点非机动车道。

阜外大街变化很大,南侧已经建起了一栋栋5层6层的楼房,当时基本上是办公楼,但是马路北侧却没有变化。我记得那时候在马路北侧与马路平行的还有一条很窄的街道,解放前就有,解放后也没改变,街道两旁都是低矮的平房,路北是阜外门诊部,就是一个小医院。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这条小窄马路靠西的一段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1956年,阜成门外的南礼士路。 李晞摄

1956年的阜外大街。袁克夫摄

1957年,阜外南礼士路的一角。

前几天,咱们一群里有几位朋友在群里聊天,说清朝北京城外有很多八旗子弟当兵的营房,我想起来,在阜成门外就有好几处,下面我简单地和大家说说。

1957年的阜成门外。

在阜成门外的八旗营房都是正红旗的,先后有四处,首先说在阜成门外北礼士路的西北方向有一处叫北营房,也叫老营房。

北营房的面积非常大,北边一直到马尾沟,北营房和马尾沟这两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北营房的南面有一个大操练场,当时叫教场,就是教练场的意思。教场在民国以后废弃,成为了农田和菜地。解放初期这里还种着玉米、高粱、谷子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教场的东半部兴建起阜外医院。

这里为什么叫北营房呢,因为在阜成门外还有一个南营房,南营房在月坛的西墙外面,规模略小于北营房。为什么北营房又叫老营房?因为在清朝末年,北营房有些破旧了,朝廷又拨款在北礼士路的北口、西直门的南下关建了一处新营房,所以北营房也叫老营房。

等到民国以后,北营房彻底不行了,要坍塌了,民国政府把营房拆了,盖起了一排排坐北朝南的小门小户小院子,安置了没有房屋的市民,但是对于这个地区,人们仍然叫北营房,现在早就盖起了成片的楼房,但是地名仍然是北营房。

在月坛的东墙外面也是一处正红旗的营房,这处营房也不小,从月坛东墙一直到阜成门外的护城河岸边,南礼士路在营房的中间穿过,这座营房叫瓜市营房。为什么叫瓜市营房呢,在营房的南侧是一大片菜地,种了很多种菜瓜,菜瓜熟了摘下来就卖,所以叫瓜市营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6 15:37 , Processed in 1.08751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