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提及往日的北京商业街区,自然的会说到“东四西单鼓楼前”。这些地方是旧京商业集中的街区。但是南城一带,提及“菜市口”也是闻名遐迩。菜市口位于宣武门外大街、骡马市大街、广安门内大街三条大街交汇的丁字路口处。东不过铁门胡同、西不过广安市场。若是追溯它的来历,可以上推到明代中叶。据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 菜市口之名称来历,系以蔬菜交易之所在而得名。因其西邻广安门、南邻右安门。再往南系专供皇宫吃菜的菜户所在地。可以确证广安门,右安门内外一线,是蔬菜生产基地。这种蔬菜生产基地的现状,一直维持到八十年代初期。菜农为了销售生产的蔬菜,逐渐集易为市,菜市口因此而得名。从此也就成为南城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的集散地。 解放前,该市场前半部为鱼肉海味批零并售的市场。后半部即蔬菜交易市场。市场内设有菜行,菜行又称菜牙行,与现在的新发地、岳各庄、大钟寺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一样,菜行即市场的经纪人,买卖双方成交后,向双方提取厘金,这种牙行由来已久,在发展市场经济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中介组织。蔬菜为时鲜产品,由于受季节及上市量的变化,价格差异很大,北京俗语称“快马赶不上青菜行”即此意。广安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更进一步说明了菜市口系因蔬菜交易得名的佐证。1956年公私合营后,取消了菜行。其地逐渐改为国营的菜市口菜市场。1993底前,因展宽广安门内大街之道路,菜市场已全部折除。据说,仍将在其地建立大型的菜市场。 菜市口既是三条大街丁字路口的泛称,而到底那个路段称为真正的“菜市口”呢?我们查阅了民国时期以来的北京市地图,参阅了民国时期的门牌编列。得知,自铁门胡同南口以西、至宣武门外大街处,自米市胡同以西,至广安门内大街东口处(以井窝子为界),大约200米长的路段,正式编为“菜市口”的门牌。而这路段正是“菜市口”精华所在。 在这路段之内,首先它没有住户,都是铺户,也就商业纲点最为集中的地方。其次是这里的店铺各行各业,均有可谓一应俱全,是商业门类比较齐全的街区。它设有粮店米庄、油盐酱菜、红绿花茶、文具纸张、中西成药、干鲜果品、南北糕点、百货竹柳、呢绒绸缎、海味珍馐、洋广杂货等各类门店,再次是这些各具特色的门店,以自己经营的特色,赢得顾客的满意而来,满意而去,使“菜市口”在南城一带享有很高的盛名。 铁门酱菜享誉京城 铁门胡同不在“菜市口”的路段之内,但说道“菜市口”,必说到铁门酱菜。在铁门胡同南口内不足百米处,东西两侧都是出售酱菜的店铺。其中以桂馨斋、桂兰斋、兰馨斋几家最负盛名,这些店铺均不大,但全部是前店后场。自行淹制、自行销售。据老人讲,铁门酱菜所以好吃,与铁门胡同的水井有关,张江茂先生《燕京访古录》称:“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西,有胡同口钦门,胡同内约有井七十二眼。虽室中,往往亦有井眼,其地多制普局、需水多、盖缘此也”。说胡同内有井七十二眼,乃夸张之词。但胡同内有酱菜场,确是事实,淹制酱菜需水也是事实。水质干冽也是事实,铁门酱菜特点是甜咸适口。淹制酱菜需要大量的黄酱及酱油,酱油均为晒制,非糖色加水配制而成。铁门的酱菜铺,专门出售一种“老黑”酱油,即酱油的着色比一般酱油重,专门供应饭庄使用。居民过年过节,做年菜时也少量采购一点。此外,铁门酱菜中的各式硵虾小菜也是很出名的。 大酒缸顾客盈门 京城大酒缸,确有其独特的风味。酒缸就是酒肆,实际上就是另售白酒的店铺,除了另售白酒外,也可以接待酒座。一般的酒缸,均有一个一字型式曲尺型的大柜台。柜台外面的店堂内放着存酒的大缸,这种缸比普通的缸大的多。缸上盖着缸盖,上面再放上园桌面。周圈有长凳和短凳。酒座来了(指喝酒人),即可坐在大缸的周围喝酒。在铁门胡同南口外,有一字号叫吉庆恒的酒缸,店主人是山西人,为了图吉利,店名起的也很好听。酒缸主要接待酒座,一般不供应热菜,故吉庆恒只准备几样凉菜佐菜。这里以零售白酒为主,也卖黄酒。酒座喝黄酒时,酒缸负责给筛。酒座多是常客,酒友差不多每天都要碰的着。酒友之间,愈喝愈熟,山南海北闲谈乱扯,无所不谈。酒缸成了酒友消寒的好去处。酒缸外面有很多卖酒菜的小版,卖煮花生米、燻鱼(各种熟肉制品)、羊头肉的、驴肉的,供酒座下酒用。这个酒缸生意一直很好。 经济实惠的“二荤铺” 二荤舖是简易小饭舖的代称,位于大酒缸的西邻,旧时这种小舖深受穷苦大众的青睐。“二荤舖”与“馒头舖”,都是以经营面食为主的店舖。馒头舖以经营馒头、切面为主。同时兼营寿桃寿面。旧时老人办寿日,可以向馒头舖定做寿桃寿面,以图吉利。寿桃就是馒头,但要蒸成桃型,外面加上食色。寿面就是切面,但也要盘成桃型。二荤舖除斤饼斤面外,主要供应就地用餐。还可以适当动荤,故名,如经营葱花饼、脂油饼(即猪油饼)。顾客喜吃面食时,也可以一进门向店主人要“十二两白坯”(十二两白坯面是小两,折合今两为0.75市斤)。而后向店主人借个大碗,自己去猪肉舖和酱园子买肉买酱以及其他佐料,回来后交给店主人,由店主人单独给加工成“小碗干炸”(炸酱)拌面吃。也有顾客拿来葱油菜物,由店主人加工成葱花饼。二荤舖均为店主人自己直接经营和操作,有的只有一个小徒弟干些杂活。大点的二荤舖也带一些简易炒菜。代客热饭热菜为顾客加工是二荤舖的主要业务。这种零活的经营方式,深受市民的欢迎。很适合劳动群众的消费水平。 南北糕点各具风味 在菜市口的店铺中,既有桂香村,又有庆福斋。桂香村在菜市胡同北口外偏西,据说桂香村与稻香村是骈号,专门经营南式糕点。城南一带会馆较多,南方人留寓北京,多居于会馆之中,为了适应南方人的口味,桂香村应运而生。如南式粽子、火腿粽子、腊肉粽子。这种粽子比北方的江米小枣粽子,体重个大,而且适合南方人的口味。南式月饼,如广东月饼、翻毛月饼、火腿月饼。其他卤味食品有,火腿、腊肉、板鸭、各色香肠等,所有这些食品完全是为旅京南方人提供方便的。腊月祭灶时,北方人供糖瓜、南方用南糖。这也是桂香村的供应特点之一。 庆福斋饽饽铺为北方糕点铺。主要供应满汉糕点,如大小八件(即各色酥皮点心)、龙凤喜饼、芙蓉糕、喇嘛糕、萨其马等等。应时的糕点有月饼和蜜供。月饼又分自来白、自来红两大类。是用白面、白糖、香油等料加工成的食品。这类食品分为二种,一为散货,一为成型的。成型的专门供应大年时祭祀神佛的贡品,造型为方塔型。高有二尺、三尺、五尺不等。过年时,一般之家买不起,只有小康之家才能请上一堂密供(一堂为五碗)。这需提早向糕点铺订货,并预交一定数额的货款。也可以分月交齐,年底即可以取货了。这种经营方式,双方均有利。店铺每逢年节生意特火。此外饽饽铺还常年供应一种叫“缸炉”的食品,这种食品是用生产糕点的各种下角料拼凑在一起,经过烤制而成的食品,这种食品价格远比糕点便宜的多,既经济又实惠,为一般平民用户所欢迎。 红绿花茶香飘四溢 吴德润茶庄设于菜市口的中间,左邻为蔚玉纸店,右邻为鹤年堂药铺。茶庄为闽所设。福建人来京经营茶叶店,历史很久了。东安市场的福建春,前门大街王牌楼的庆福春,均为闽人所设。吴德润茶庄的建筑造型,别具一格,是前为三层,后为二层的中西合壁式的楼房。前部的底层为店堂,二层及后部为堆房,三层为方塔型建筑,四面有楼窗、女儿墙,前部的顶部为圆型屋顶。主要是经营红绿花茶。该店的业务范围很广,可以供应到外地及内蒙一带。该店最大的特点是,每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灯节)燃放盒子灯,引来万人攒头,颇为壮观。 幼时,灯节之时,菜市口的各家店铺都要悬灯,各色不同,争奇斗妍。而人群集中的是观看吴德润茶庄的盒子。盒子乃花炮的一种,外呈圆型、内有若干层,燃放时,悬空挂着,有引线(即药念),点燃引线后,层层剥落,先是放花,而后是各色花鸟人物层层出现,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福禄寿喜”等等不一而足。放盒子为灯节之高潮,一般要在子夜进行,放过之后,“明月当天,人影在地,始相牵喧笑而散”。 数百年老店闻名四方 鹤年堂在吴德润茶庄西邻,在菜市口的中心地段,可谓闻名四方。据说它开业于明嘉清四年(1526年),迄今已逾四百余年。旧时西医尚未传入中国,人们向疾病作斗争,主要是依靠中医中药,在人们心目之中,中医中药是至尊无尚的,开设中药店也是济困扶危的行业。鹤年堂既经营丸散膏丹,又经营汤剂饮片,是南城一带经营规模比较大的中药店。该店座北朝南,有三间大门脸,向北一连串的勾连搭中式平房。店堂很深很大,门外有木栅栏。据说鹤年堂的匾额为明嘉靖时期的奸相严嵩手书,而西鹤年堂之匾额又为严嵩之子严世藩手书;这样更增加了鹤年堂的知名度。然余幼时曾见西鹤年堂堂内悬挂“鹤年堂”匾额,系草书,字体苍劲有力,为吴佩孚手书。两侧之匾额,一为“阔元气”,一为“养太和”,何人手书,记不清了。 西鹤年堂,每年暑热之际,都要施舍暑汤,暑汤由祛暑的各色中草药熬治而成的汤水。由药铺负责熬治好,每天均放在门店前的大罐之内,过街行人,无论男女老幼,均可自由饮用。不收一文钱。这一“善举”,不仅是店主人的好心,也是一种“广告”。以此扩大影响,招徕顾客。 《燕都》1988年第一期,《鹤年堂轶事》一文,谈到“据老人传说,鹤年堂所在之地,原为明代大奸相严嵩的后花园,鹤年堂即园中堂名,流传至今的“鹤年堂”匾,是当年严嵩手书的遗物”。对此本人不敢苟同。至于匾额是否为严嵩父子手书,历来即有不同意见,目前只能存疑。此外菜市口的中药店,还有“怀仁堂”、“体仁堂”、“鹤鸣堂”诸家。另有中法大药房,是专门销售西药的店铺。这在南城也是独一无二的。 说道西鹤年堂,不能不说说“菜市口刑场”。据老人说,清秋季处决死囚犯人,叫“秋决”,此时,凡出大差(即处理死囚犯人)的囚车一定要出宣武门。宣武门也叫鬼门,张红[江]裁先生《燕京访古录》称:“宣武门外箭楼下,吊桥西立石碣一,刊“后悔迟”三大字。碣为清朝所立。清制每遇犯人赴菜市口就刑,必经宣武门,使犯人见此石码,可知自省而后悔已迟矣,是亦投民之一道”。囚车过处,死囚犯人,可向沿街店铺随便要东西,特别是吃的穿的,店铺一概不得拒绝。刑场即在西鹤年堂东侧,监斩棚设于西鹤年堂店铺前,监斩官坐于棚内,验名正身后,由刽子手执刑。每逢执刑时,菜市口的店铺都要关上店门,不许随便观看,而且各家店铺的员工,都要挥动所有的算盘,使算盘发出唰!唰!唰!的声音,传说这种声音可以“避邪”。以免除刑人给店铺带来的秽气。幼时读书上学时,老人讲,不许用算盘,摇晃示人,这是绝对避讳的。民国以来,刑场迁至宣武门外感化胡同一带。后又迁至先农坛外,俗称“二道坛门”的地方。解放初期,又迁至“坛筒子”,即先农坛南墙与外城城墙之间的地方。今已改为芦沟桥河滩之处了。 王麻子刀剪远近驰名 王麻子刀剪远近驰名,其特点是钢口锋利,经久耐用。它是由原来制刀制剪的作坊,逐渐发展起来的。据说店主人脸上有麻子,故称王麻子刀剪。其刀剪远销外埠,驰名于世。因其刀剪锋利,冒名者接踵而来。均称自己的刀剪是王麻子刀剪。除了“王麻子”以外,“真正王麻子”、“真正老王麻子”、“汪麻子”、“旺麻子”等字号,均汇集于“菜市口”一带,约有二十余家,成为刀剪店的大总汇。到底哪家是“王麻子”,一时也难以分清。然而名家店辅,就在这种状况下,得以各自发展。可谓是竞争之结果。 京味小吃大荟萃 在菜市口一带,从早到晚都有各种京城风味小吃,供应人们品尝和就餐。可称是京城风味小吃大展卖。早点有切糕、年糕、盆糕、炸糕、茶汤、油茶、藕粉、杏仁茶、面茶、扒糕、凉粉、灌肠、炒肝、豆腐脑、菜品种。晚上有馄饨、豆汁、曝肚、牛羊杂碎。羊头肉、驴肉、臐鱼、羊霜肠、卤煮丸子、老豆腐诸品。需要提及是“俊王”烧饼铺的早点,很负盛名。俊王烧饼铺位于菜市口路南的最西端,此处每天供应焦圈、烧饼、豆浆、煎饼、薄脆吊炉烧饼。豆腐是自己加工的,焦圈又酥又脆,加着吊炉烧饼吃,可谓香甜适口,每日顾客盈门。再有桂香村门前的豆腐摊,其出售的早点豆腐代豆腐脑,有甜有咸,很有特点。特别是体仁堂门前的炒肝儿,业主姓刘,住粉房琉璃街,人称炒肝刘。炒肝儿实际上都是肥肠作料,有点猪肝不多,做起来必须绝对干净。肠子要翻洗几遍,要把肠油去掉才行。炒肝刘的炒肝儿,不硬不烂、不油不腻、芡抅的匀,就着热烧饼吃,真正叫绝。夜间𦢊肚石的𦢊肚,一直供应到下半夜才收摊。此外就是豆汁儿。这种小吃,为京城独有。外地人基本上不认。其实是做绿豆粉的下角料,经过发酵,便是豆汁,可以生饮,也可以熬着喝。菜市口的豆汁每天下午供应,深受妇孺老幼的欢迎,是一种大众化的食品。此外,还有一种回民小吃“炸回头”。目前已经“绝响”于世了。 在菜市口一带,尚有数家米面庄,供应粮食。福兴原南号、北号供应干果海味。洪兴、蔚玉南北二店,供应文具纸张、文房四宝。有记钟表店,以专门修理各类老式钟表而驰名,洪元昌京酱园,专门供应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须品,均各具特色。 抚今追昔,北京解放已四十余年了。菜市口一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商业店辅的变化更为突出,大都有的合并、有的调整。目前仍以菜市口命名的有,菜市口百货商场、五金商店、文化用具商店、医药商店、美发厅、新华书店、影剧院、以及工商银行菜市口分理处等单位。此外南来顺饭庄、浦江春饭馆、西鹤年堂等,仍不失为宣武区的商业中心地段之一的店铺。 随着广安门内大街的拓宽,菜市口两侧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宣武文史》 第3辑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57 , Processed in 1.08984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