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粥厂与暖厂

2022-9-28 10:2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李文和 松全寿 张富先|来自: 《宣武文史》

摘要: 在宣武区先农坛体育场东门一带,即先农坛墙根儿二道坛门北边曾经有个慈济署,于1937年至1945年在这里开设过一个“施粥厂”。慈济署开的粥厂是由当时北平社会局出面组织的,但其大部分资金则由北平各商会筹集和一些慈 ...
在宣武区先农坛体育场东门一带,即先农坛墙根儿二道坛门北边曾经有个慈济署,于1937年至1945年在这里开设过一个“施粥厂”。

慈济署开的粥厂是由当时北平社会局出面组织的,但其大部分资金则由北平各商会筹集和一些慈善团体捐助的,所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官办民助的粥厂。

在当时由于社会的黑暗,加之天灾人祸战火连年不断,全国各地都有许多无家可归饿死冻死的穷苦大众。北平的南城穷苦人很多,这个粥厂虽说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但是有个粥厂总比没有强。

粥厂建在先农坛。民初以后由于先农坛荒无人烟,里边宽敞地儿大,粥厂的几个工作人员便在里面架起大铁锅,烧些拾来的柴禾树叶之类每天熬粥。粥是白米的很稠,熬好后盛到双耳大木桶中抬出来发放,每天清晨五点左右便开始按人头份发放,发完为止。当时规定是无论大人小孩,每人一大铁勺,所以有孩子的穷苦人都拖儿带女的前来领粥。粥的数量有限,每天大约发放一百人份左右。因此无论严冬酷暑,凡要领粥的人都必须很早很早就得来此排队,所以深更半夜粥厂前便挤着很多衣衫褴褛、拖儿带女手里拿着破盆破碗的“打粥者”了。有的人甚至没破碗,手里拿的是一些菜叶子、蓖麻叶、荷叶或硬纸片一类的东西,好在粥比较稠,这些临时容器也能凑合。前来打粥的人多是一些老弱病残,丧失劳动力无家可归的乞丐,还有一些生活无保证的拾破烂者,他们每天在这里可领到约合一兰边儿碗的稠粥,在往里边掺些菜帮菜叶或野菜之类便可抵一日之饥,以维持一天的最低生活了。

日本侵华占领北京以后,由于大多数中国人都在战乱的水深火热中挣扎,生活非常艰苦,穷病无生路的人更多了,市上的粮食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汉奸和奸商乘机囤积倒鬼,因此粥厂很困难,没有白米,连小米都没有,只能用日伪统销的混合面熬粥,虽然环境很恶劣,但在商会和粥厂人员的多方努力下仍然坚持到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

这样的粥厂在当时的北平市几乎每个外城都有,如西直门外、东直门外、朝阳门外和德胜门外,都有一二处向当时穷人开放的粥厂,虽说办几个这类粥厂并不能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但在延缓一部分穷人的生命,或解危难之急,还是发挥了一点作用的。

除去粥厂外还有一个暖厂,位置在宣武区大森里西半部。这是一座二层小楼,占地大约二百平米左右。也是北平商会筹办的。暖厂是每年11月底开始至次年2月。所谓暖厂就是在大空屋子里用砖砌一个大炉灶,烧些煤,屋地上有些干草,当外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冬月里,那些沿街乞讨无家可归的和无钱住客店的穷人可以暂时来此度夜,以免在天寒地冻的冬夜冻死在街头。暖厂有专门值班的人负责每晚生火,维持秩序和按时放进放出来此过夜的穷人。每晚大约七点钟以后往进放人,凡来这里过夜的人进来后每人还发一碗粥,免得一些几天没吃东西的人饿死在暖厂里。

暖厂也有规定,即进来后不可乱走动,不能随便出入,每晚九点以后便关门了。这原本是好意,但因每晚有开关门时间的约束,使得许多人不愿进去,因为大森里一带有多处是妓院,一到夜晚很繁华,那些无家可归的乞丐和小生意者,要在每晚十点前后做一天中最后一次的乞讨和小生意,而这段时间恰与暖厂开关门时间相冲突,因此乞丐们宁肯夜里露宿街头挨冻也要先去那里闯一下,与夜游者们纠缠乞讨或叫卖。因此暖厂的好意领情者并不多,尽管如此,暖厂还是为一些人的生存起到了一定作用。粥厂和暖厂随着时代的发展早已不存在了,但他在人们的记忆中多少还留下了一些痕迹。



《宣武文史》 第3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06:47 , Processed in 1.08596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