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基于历史地名视角的北京大栅栏地区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2022-11-4 22:45|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李君 朱永杰|来自: 北京学基地

摘要: 李君,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学; 朱永杰 (1976— ),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北京 学、历史地理。本文为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学与首都 ...
   李君,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学;

   朱永杰 (1976— ),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北京 学、历史地理。

 本文为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学与首都时空发展趋势研究”(15JDCSB006)、2021年度第一批北京学高精尖学科学生创新项目(BJXJD—GJJKT2021—003)阶段成果。

 摘要:本文所说的大栅栏地区泛指大栅栏街道及其所辖地区。本文以大栅栏地区的地名为切入点,在分析大栅栏地区地名的来源、数量及类型的基础上,对大栅栏地区的街巷地名从街巷的现状、历史功能、规划功能等方面进行考证、分析,并根据规划功能的不同对该地区的空间布局进行功能分区。研究大栅栏地区不同朝代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空间结构演变的特点及影响,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和认识大栅栏地区的空间格局,为该地区空间结构的微调整和微更新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大栅栏地区;地名;空间结构;演变

一  引 言

 近些年来,对大栅栏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栅栏街区的老字号、商业发展、商业区、商业街区以及旅游业;大栅栏街区的景观演变、人居环境、空间优化与更新;大栅栏街区的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文化内涵的演变等。国内对地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名的历史演变、地名词典和地名志的编撰、地名文化的地域差异性、地名的语言学研究、地名管理等方面。总体来说,对大栅栏地区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也有人从街巷名称的发展与变迁角度进行研究。但仍缺乏对该地区基于地名视角详细全面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所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历史地名视角研究大栅栏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变,将地名研究与地理学的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结合和创新。

二  大栅栏地区简要概述 

     大栅栏地区位于前门西南侧,东西南北四至点分别为:前门大街、南新华街、珠市口西大街与前门西大街,辖区面积1.26平方千米,辖区内有5.47万户籍人口,5.5万常住人口。①

     “大栅栏”这一名称来源于明代的廊房四条。明孝宗年间,北京城内的大街小巷不计其数,但与之相反的是城内的巡捕数量不仅无法与街巷数量相匹配,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的巡防工作运转,经常发生偷窃事件且因巡捕人力不足和盗贼的隐匿而不了了之。因此,当时北京城内的百户(王敏)向孝宗皇帝上奏,请求在小巷路口设置栅栏,从而夜间能够关闭街巷路口的栅栏以达到保护其街巷内居民和商户生命财产安全的功能。清雍正年间除了执行严格的城门开关制度外,还把安装栅栏的范围扩大到北京外城的各个街巷胡同,栅栏的数量进一步增多,至乾隆年间北京内城、外城共设立2400多座栅栏。因廊房四条内的商铺出资最多,因此其在东西街口建的栅栏高大牢固程度远超于其他胡同,故被人们改称为“大栅栏”②。辽、金时期,大栅栏地处都城燕下乡海王村一带;元属宛平县;明属南城正西坊的全部和正南坊的一部分;清属中城和北城的一部分;民国时期属外二区;1949年后,属第九区和第六区;1952年,划归前门区;1958年,划归宣武区,由1958年以前的“四个半”街道办事处(西河沿、施家胡同、李铁拐斜街、博兴胡同办事处和琉璃厂办事处的一半)组成;2010年,划归西城区,辖百顺、大安澜营、大栅栏西街、煤市街东、前门西河沿、三井、石头、铁树斜街、延寿街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170个居民点(图1)。


 地名是地方的名称,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居住区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和行政区所起的称谓。②“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根据自己日常的观察、认识和需要,对某一区域内具有特定方位、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给以共同认同的语言文字的代号”③,“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某个特定的地域所规定的专用名称”④。因此,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和地理区域所赋予的具有指代性和社会性的专有名称。

     根据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资料可以得知,大栅栏地区有8类共计320个地名,其中行政区域类地名1个、非行政区域类地名1个、居民点类地名1个、群众自治组织类地名10个、交通运输设施类地名115个、建筑物类地名96个、单位类地名82个、纪念地及旅游景点类地名14个(表1)。

三  大栅栏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该部分主要以街巷胡同地名来叙述大栅栏地区不同时代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一)明代以前
 辽代时在唐幽州城的基础上扩建宫殿,当时的北京城作为辽的陪都———南京出现,并逐渐成为辽南方的政治中心。金代时在原城的基础上建立金中都,北京奠定其都城位置。此时,金代时大栅栏地区位于金中都都城东郊燕下乡海王村,并且现在大栅栏地区的延寿街就是因辽代巨刹延寿寺而闻名。据《宸垣识略》载:“延寿寺在西河沿五斗斋西南,寺在辽、金时称巨刹。明代名延寿寺,属正西坊。街以寺名,故名。”
 元朝建立以后,在金中都东北郊大宁宫一带为中心建新都。原有金中都称为南城。由于新城和南城间居民往来不断,其两城之间即今正阳门至虎坊桥以东原来的郊区(现今大栅栏街区),逐渐被居民走出若干斜路,以后又沿这些斜路建造宅舍店铺,日渐繁华,便形成了斜街,为大栅栏街区的斜街格局奠定基础。①其斜街的形成正如明代王象乾编撰的《建玉帝殿碑记》中所述:“正阳门西,由臧家桥至宣武门,乃龙脉交通车马辐辏之地……”主要有铁树斜街(李铁拐街)、大栅栏西街(观音寺街)、樱桃斜街、杨梅竹斜街、棕树斜街等几条街巷(图2)。

图片来源:《北京大栅栏煤市街以西及东琉璃厂地区

保护、整治、复兴规划设计·精华版》。

(二)明代
 明代基本形成大栅栏地区现在的空间架构,之后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局部小空间的微调整。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元大都的南城墙由今东西长安街一线向南扩展到今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一线,大栅栏地区成为城墙南侧的居民区。①政府在皇城四门钟鼓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及各城门附近,修建了数千间房屋,“召民居住”“召商居货”,称为“廊房”。今大栅栏地区的街巷胡同,在张爵的成书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中属于南城正西坊的全部和正南坊的一部分,且书中就记载有廊房头条和廊房二、三、四条(今大栅栏商业街)、炭儿胡同、王皮胡同、施家胡同、观音寺等今天仍存的街巷地名。明代大栅栏地区主要的街巷胡同地名有36个(表2)地名发生了变化。


    (三)清代

      清代北京城基本沿袭明朝都城的格局,大栅栏街区的空间架构也未发生较大改变。清代大栅栏地区属于中城和北城的一部分。清代在增减和修正明代大栅栏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只是对该地区内的某些街巷胡同及其上附属的地理实体做了很小的调整与改变。由于当时清政府实行满汉分城而居的政策,所以相关休闲娱乐及商业店铺随着汉官及商民向南城的迁移也逐渐地迁往南城,均挪至离内城较近的大栅栏地区。因此,大栅栏地区就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北京城内最繁华的市井商业区。清末前门外京汉、京奉铁路在此处的设置,不仅便利了京城与其他地区的沟通交流,还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商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也带动和促进了该地区戏曲文化、士乡文化、市民文化的发展与兴盛。现存的婺源会馆、斌庆社旧址、茶儿胡同17号四合院等地名就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各种文化。

      清代大栅栏地区主要的街巷胡同地名有46个(表3),并且这46个地名的实际空间地理位置全部存在,只不过这46个地名中的29个地名发生了变化,17个地名从清代延续至今并且空间地理位置没有改变。


    (四)民国

     民国时期,大栅栏地区属于外二区。民国时期大栅栏地区空间架构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整体表现为宏观的稳定与微观的改进并存,与该时期大栅栏地区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也基本一致。该时期,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内容的日益丰富,大栅栏地区的街巷胡同地名在保持数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某些无名胡同也得到了命名与记载。在1931年初刊的陈宗藩的第三编《燕都丛考》中记载的101个大栅栏地区的街巷胡同地名中89个沿用了清代的名称。②民国时期始见记载的12条小胡同中的大多数也在1965年以后被并入了相邻的主要街巷中。如民国时期的纸巷子、煤市桥、煤市街在1965年地名调整时被统称为煤市街。

    (五)1949年后

     1949年后,大栅栏空间布局与民国时期相比基本格局没有变化。但是,伴随着1965年的街巷地名整改,大栅栏地区的街巷名称更加规范。同时,伴随着大栅栏地区各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北京市城市总体的规划与实施,大栅栏地区的居住空间、营商环境、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与提升。在空间微更新的过程中,大栅栏地区的空间布局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居于其间的人深有体会,但于该地区地名的变化上没有体现。

四  大栅栏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变特点

 大栅栏地区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在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在某些地名发生变化的同时,某些区域内部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或者不同区域间的功能发生了转移。
(一)大栅栏地区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
 大栅栏地区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特别是地名空间地理位置的稳定性。大栅栏地区的街巷肌理初步形成于元代,明代基本形成现在的空间架构,清代进一步充实其空间格局并形成当时北京最繁华的市井商业区,民国以后只是空间架构的局部微调整,基本变化不大。很多形成于明代的街巷地名的空间地理位置没有变化或基本没有变化,如现在前门大街至煤市街之间“三纵九横”(南北为纵,东西为横)的空间格局就形成于明代并沿用至今。在地名空间结构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一些地名从明代沿用至今,如王皮胡同、蔡家胡同、施家胡同、取灯胡同、佘家胡同等历史地名从明代沿用至今,故名;一些地名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如明代的斜街(今杨梅竹斜街)、观音寺(今大栅栏西街)、留守卫营(今青风夹道)、马神庙街(今培英胡同)、寄骨寺(今棕树头条)、分州营(今汾州胡同)、三眼井(今三井胡同)、羊肉胡同(今耀武胡同)、柴胡同(今茶儿胡同)等地名的空间地理位置没有变化,但地名发生了变化。

    (二)大栅栏地区某一区域内的空间结构功能发生了变化
     现在大栅栏地区把其空间结构划分为五个类型的功能区,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分别是:煤东街区(商住融合)、延寿街区(传统居住)、斜街街区(文商旅综合)、百顺街区(梨园文化)、东琉璃厂街区(传统文化)(表4、图3)。有些区域内部的空间结构功能发生了变化,如琉璃厂东街,最初的功能是烧琉璃的瓦窑,清朝演变为卖供科举用途的笔墨纸砚的商业区,今演变为文创产业集聚区,用途多为欣赏收藏。虽然都是商业功能但产品的性质和客服群体已发生变化。在辽金时,为京东海王村,至元代建起了一些小的琉璃瓦窑;明代永乐年间,为了大规模兴修宫殿,在原琉璃瓦窑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烘制供皇室使用的五彩琉璃瓦件的窑厂,厂地中间有一壕沟,沟上有桥,桥东向通琉璃厂东门(今琉璃厂东街东口),西向通琉璃厂西门(在今琉璃厂西街西口)。明时这一带叫“琉璃厂东门”,属正西坊。清时沿用“琉璃厂东门”的地名。民国十四年(1925年)沟已填平,南新华街开辟后,琉璃厂被分成东西两段,东段称东琉璃厂或厂东门。此名一直沿用到1949年以后。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厂东门并入东琉璃厂,改称琉璃厂东街。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琉璃厂东街与附近的琉璃厂西街、厂甸等地,逐渐形成了以经营古旧书籍和文物的专门街巷。特别是在清代乾隆年间,由于编纂《四库全书》,广泛收集天下藏本,许多书籍流入琉璃厂,使琉璃厂成为全国最有名的书市。琉璃厂东街现今为文创产业集聚区。


(三)大栅栏地区不同区域间的空间结构功能发生了转移

 基于街巷现状情况、历史功能及规划功能,将大栅栏街巷分为居住街巷(95条)、商业街巷(7条)、商住混合街巷(4条)、文化街巷(5条)及交通性街巷(4条)五种类型。明代在大栅栏地区修建了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廊房四条(今大栅栏街)召民居住,召商居货。明代时的廊房头条至廊房四条中的商铺前面用来卖货,后院用来居住,因此明代的廊房头条至廊房四条为商住混合区。随着廊房头条至廊房四条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大栅栏街商业的发展,在时代的演变中,该地区的居住功能向王皮胡同、蔡家胡同、施家胡同等其他地区转移,该地区由商住混合区变为单纯的商业区。大栅栏地区还有很多该地区不同区域间的空间结构功能发生转移的案例,此处不一一赘述。

五  大栅栏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

 大栅栏地区每一次空间结构的微小变化都可能是一个商铺兴起与发展乃至没落的生命历程的体现。比如,大栅栏从金代的一个小村庄(海王村),随着金中都的建立、元大都的建立、明清北京城的建立,大栅栏空间结构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烙刻着时代变化的印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是那个时代商业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的体现,反映了每个时代商业发展的延续和不同,是时代的产物。而这些延续和不同正是通过地名的演变、地面建筑的兴建、外观的变化、使用功能的变化、老建筑的破坏、消失或保留来体现的。大栅栏地区每一个新建筑的落成与消失、每一次空间结构的微小增减都是该地区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的一分子,无不体现着该地区的文化变化和政策导向。

 因此,研究大栅栏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变有助于在空间框架里更好地分析、研究该地区的空间变迁和文化脉络。大栅栏地区空间结构的每一次微小变迁,都为后来该地区老字号、地名文化遗产、各种文保建筑的留存,历史街区的设立,旅游业的发展等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六  结论

大栅栏地区从形成至今最突出的就是其商业文化,伴随着该地区商业文化的发展和兴盛出现了该地区特有的戏曲文化、士乡文化、市民文化等。本文以大栅栏地区的地名为切入点来分析该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变,希望人们对大栅栏地区的空间格局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大栅栏街上的同仁堂药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马聚源帽店、张一元茶庄等地名反映了该地区的商业文化。透过大栅栏地区交通运输设施类地名、建筑物地名、单位类地名、纪念地及旅游景点类等地名的变迁史可以动态地勾画出该地区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变。

     综上所述,大栅栏地区的街巷肌理初步形成于元代,明代基本形成现在的空间架构,清代进一步充实其空间格局并形成当时北京最繁华的市井商业区,民国至以后都只是空间架构的局部微调整,基本变化不大。因此,大栅栏地区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在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在某些地名发生变化的同时,某些区域内部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或者不同区域间的功能发生了转移。

文章来源:《北京学研究202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55 , Processed in 1.10159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