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维建筑师水彩画 / 西四北八条 西四北八条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地区东南部;为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424米,均宽6米。现属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四合院平房保护区,仍保存元代胡同旧制。 明代称武安侯胡同,因明初所封武安侯郑亨府邸在此而得名;清代演称五王侯胡同;1911年又演称武王侯胡同;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时,因此胡同为西四路口迤北西侧自南向北第八条胡同,更名西四北八条。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五王侯胡同 民国早期《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中的武王侯胡同 1981年编制的《西城区地名图》中的西四北八条 巧合的是,西四北八条与西四北七条两条相邻的胡同最初都是因明成祖朱棣所封侯爵居于其间而得名,可见自明代初年起京城西部即为王侯将相聚居之地,关于旧时帝都东城多富商巨贾、西城多权贵官宦的“东富西贵”之说由来已久。在明代历史中,西四北七条的泰宁侯陈珪以营造北京城时精于谋划而著称,西四北八条的武安侯郑亨则以征战勇武而扬名。 明成祖朱棣 武安侯郑亨(1356-1434),原籍安徽合肥,早年袭父职为大兴左卫副千户,后出使漠北,升密云卫指挥佥事;在燕王朱棣靖难之役起兵后率部归顺,并在攻占南京等战役中屡立战功,累升至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朱棣登上皇位后论功行赏,封郑亨为武安侯。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郑亨五次参与北伐,后拜征西前将军,镇守大同。明宣德九年(1434年),郑亨卒于任上,追封漳国公,谥号忠毅。郑亨的武安侯爵位共历九代,其后裔世代居住于武安侯府,直至明亡。 据清人吴长元所著《宸垣识略》载:“谦郡王府在五王侯胡同”。 第一代谦郡王瓦克达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第四子,清顺治五年(1648年)封多罗郡王,加号曰“谦”,职掌工部,参与执政,其第二子留雍、第三子噶尔赛受封三等奉国将军。清康熙六年(1667年)噶尔赛袭镇国公,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噶尔赛长子海青被封为辅国公。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钻营获罪,噶尔赛父子被削爵,改留雍袭镇国公,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因懈怠被革爵。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瓦克达功,留雍曾孙洞福袭一等镇国将军,其后裔五代世袭。 另据《啸亭杂录》所载:“谦郡王府在羊市大街”,或许原因在于留雍、噶尔赛两支后裔所居之地不同,羊市大街或为噶尔赛一脉的居所。 今西四北八条中谦郡王府旧址的具体范围已无从考证,大致位于胡同东段路北,据说民国时期创办的燕京造纸厂即利用谦郡王府旧址所建。 西四北八条9号、11号为燕京造纸厂旧址。 燕京造纸厂创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是北京造纸业中颇有影响力的老字号。1931年春,张学良筹划在东北创办一座大型造纸厂,并在沈阳大北门外设立东北造纸厂筹建处,同年九月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使此计划搁浅。1933年张学良出资并委托其亲信汪博夫、杜荣时代理其出面在武王侯胡同筹建燕京造纸厂,1934年建成,为当时北平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造纸企业,初期造纸日产量即达1.5吨,在北京近现代工业发展史中占有一定地位。 建国后,燕京造纸厂被北京市接收,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国有企业之一。1956年燕京造纸厂在东直门外二里庄设立分厂,后称为北京造纸一厂(也称北京造纸总厂)。西四北八条原址则改称北京造纸七厂,于1998年搬迁至通州,遗留厂房建筑中靠近胡同的楼房被改造为办公楼、招待所等使用,院内多数平房建筑现处于空置状态。 北京造纸七厂(前燕京造纸厂)旧址位于西四北八条北侧,占满西四北八条与前车胡同之间的区域,院落占地面积约1公顷,包括院落东南侧紧临胡同的四层楼房(约3000平方米)、院落西侧及西南侧的二层车间及楼房、院落东侧及北侧的若干单层厂房等。 紧临胡同的四层楼房(西四北八条9号)东、南、西三个立面做过外装修改造,饰以白色瓷砖,带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痕迹。朝向内院的北立面则依然维持原先的清水红砖墙,更具饱经沧桑的历史感。 四层楼房与其西侧已改造利用的二层楼房之间是厂区大门,门牌号为西四北八条11号,院门口已无任何牌子与标识,此番景象难以让人联想到在北京近现代工业发展史中占有一定地位的燕京造纸厂。 步入院内,西侧体量庞大的二层车间及北侧几座单层厂房均为红砖砌筑,从建筑特征来看,这些砖质感十足的旧厂房约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国前的燕京造纸厂遗迹已无处可寻。 从燕京造纸厂旧址院门西行约百米,胡同北侧可见一座屋面覆以灰色筒瓦的硬山顶建筑,从屋脊的鸱吻和檐角的走兽来看,这座房屋并非普通民宅。 从墙上的文物标识牌得知此地竟为宝禅寺旧址,不禁令人疑惑,宝禅寺难道不在与西四北八条相隔几条胡同的宝产胡同吗? 今平安大街北侧的宝产胡同因宝禅寺而得名,最初宝禅寺位于宝产胡同,而西四北八条此处院落在明清时期为长寿庵。长寿庵始建年代不详,仅有明弘治年间曾对其进行重修的最早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因乐善园的广善寺迁入宝产胡同的宝禅寺(今宝产胡同15号),宝禅寺则搬迁至武王侯胡同18号(今西四北八条37号)的长寿庵。 搬迁至此的宝禅寺坐北朝南,自南向北有山门三间、前殿三间、中殿三间、后殿三间、僧房五间以及东、西配殿等共计四十间房屋。在1950年代该寺尚保存完好并有僧侣修行,但从1958年之后寺舍被工厂占用,僧众被遣散,殿堂被拆毁,寺中所藏明代铜佛在大炼钢铁时被熔化,宝禅寺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 西四北八条37号宝禅寺旧址现为多户居住的大杂院,仍基本保持寺庙原有格局。四进院落已被搭建占满,其间仅存曲折通道,沿中轴线自南向北排列的山门、前殿、中殿、后殿犹存,因建筑体量高大且屋顶已翻修一新,在低矮的搭建民房包围之中仍可辨识。 山门曾作为店铺使用,在“开墙打洞”治理后已被封堵。山门东侧另辟一如意门,作为现居民院的门楼。门右侧墙上的不锈钢制文物标识牌位于配电箱之下且被电缆遮挡,不易被人察觉。宝禅寺旧址为西城区2013年普查登记文物。 原宝禅寺山门曾作为店铺使用,在“开墙打洞”治理后已被封堵 西四北八条37号宝禅寺旧址(2018年、2019年) 从宝禅寺旧址西行,不远处为另一座寺庙旧址。西四北八条53号(原武王侯胡同24号)是庆宁寺旧址。庆宁寺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现为居民杂院,原山门已不存,顶部略带线脚装饰的随墙门前摆放一对不具有门枕石功能的纯装饰性的新制抱鼓石,从此门进入,内部两进院落已被搭建占满,仅存狭窄通道,前殿、后殿及配殿尚存,屋顶已经过翻修。庆宁寺旧址亦为西城区2013年普查登记文物。 西四北八条53号庆宁寺旧址(2018年、2019年) 西四北八条20号院是建国后张作霖义弟彭贤在北京的寓所,张作霖次子张学铭亦曾在此院居住。 彭贤(1884-1959),字相亭,原籍辽宁新民。彭贤的父亲彭万荣对张作霖曾有过救命之恩,当张作霖任二十七师师长时,将彭贤带到沈阳,安置在军需处,先后任少校军需官、中校军需官,并在张作霖私人开办的“三畲栈”担任监理,极受张作霖信任。奉系军阀统治时期,彭贤曾任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和东北边业银行总裁,还负责张家其他商号事宜,自己也在沈阳、辽阳经营诸多商号,在辽阳兴建仅次于沈阳帅府的彭公馆,即今辽阳博物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彭贤作为金融界名人,曾被日本人邀请出任伪中央银行总裁及其它伪职,彭贤均加以拒绝,只经办自家及张家家事。1949年后彭贤迁居北京。 青年时代的彭贤 西四北八条20号院位于胡同南侧,为坐北朝南的二进院落,建于民国时期,现为居民院。 大门位于院落西北隅,为坐南朝北的西洋式门楼,门头为砖砌女儿墙形式,两侧方壁柱不出头。 一进院大门东侧接北房六间,过垄脊合瓦屋面。二进院有北房及东、西厢房各三间,均为过垄脊合瓦屋面,前檐均为现代门窗装修。院内三面环廊,正房两侧带耳房各二间,东耳房东次间为过道,连通一、二进院。 在西四北头条至八条这八条胡同中,西四北八条是胡同风貌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一条胡同。坐落于胡同东段北侧原北京造纸七厂的四层办公楼与胡同西口内南侧的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的三层办公楼是西四北八条内体量最大的建筑,两楼外墙均饰以白色瓷砖,遥相呼应地对峙于胡同的东北、西南两侧,将原先连接成片的四合院平房肌理割裂。 胡同内散布的店铺及服务设施使西四北八条不具有静谧、纯净的居住氛围,整条胡同显得凌乱嘈杂。 西四北八条是一条在历史演变中于居住功能之外增加了工业、商业、作坊、办公、餐饮、街道服务、社区警务、公厕等多种功能的多元化胡同。 通常一条胡同与大街或其它胡同衔接的口部由于具有更便利的通达性而更容易受到现代改造的影响。西四北八条东口开向繁华的西四北大街,与大街东侧的太平仓胡同西口相对,西四北大街的喧闹渗透进胡同中来,胡同口内南北两侧分列“卤煮吕”和“八条一号”餐馆,还有一家经营“仙牌灵芝茶”的店铺,均为现代改造所建平房或增建的二层小楼,屋顶采用坡顶或平顶,连接成参差错落的轮廓线,由于建筑体量不大,仍在小尺度范围之内,且胡同路幅较宽,因而并未对胡同空间造成压迫感。 西四北八条西口开向赵登禹路,与道路西侧的富国街(原祖家街)东口相对。胡同西口内南侧被中国工业丝绸总公司的单位大院及楼宇占据,北侧是“果多美”水果超市——一座屋顶檐口及雨罩均采用绿色琉璃瓦坡檐装饰的单层现代建筑。 西四北八条中部与南北走向的南兴胡同呈丁字型相交,向北延伸的南兴胡同将西四北八条与北边的前车胡同及平安里西大街相联系。开向西四北八条的南兴胡同南口东侧的燕京造纸厂旧址是胡同中楔入原有四合院平房肌理的最早的、最大尺度的单位大院。 按当前城市交通管理规定,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均为单行线,相邻的两条胡同其机动车行驶方向相反。西四北八条为机动车自东向西行驶的单行线,汽车、电动摩托车、老年代步车等各种车辆沿胡同南、北两侧随意停放。 胡同北侧的高大国槐姿态优美,枝干恣意斜向伸展着,在空中覆盖了整幅胡同路面,夏日里枝繁叶茂,当真是绿荫如盖,与两侧的灰墙构建出宜人的空间尺度,为胡同投下成片的荫凉,在视觉上也过滤掉胡同景致中的纷杂凌乱,使空间氛围归于安宁与祥和。 西四北八条5号、58号院为保存较好的四合院。 西四北八条5号门楼为广亮大门形式,清水脊两侧饰以花草砖,前檐柱间饰以雀替,戗檐砖雕狮子图案,门前设一对圆形门墩。此门楼为今西四北八条胡同中仅存的一座广亮大门。 西四北八条5号(2015年、2018年) 西四北八条58号院紧临胡同西口,是胡同南侧最西端的院落。门楼为蛮子门形式,清水脊右侧蝎子尾残缺,合瓦屋面,门中槛上设一对梅花形“平安”二字门簪,斑驳的朱红门板上饰以铺首及门包叶,门前立一对已风化得轮廓模糊的抱鼓石。门两侧摆放一对上马石,东侧上马石已断裂,这对上马石与这座低矮且形制等级较低的蛮子门似乎并不匹配,或为现代从别处移此。 西四北八条58号(2007年) 西四北八条58号(2015年、2018年) 图片西四北八条58号(2019年) 西四北八条59号门楼为一座修葺一新的金柱大门,采用披水排山脊、筒瓦屋面,门中槛设四个“吉祥如意”四字门簪,前檐柱间饰以雀替,门前设一对崭新的汉白玉抱鼓石,檐枋、雀替、走马板部位均施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的彩画,戗檐砖雕花卉图案,垫花砖雕花篮图案。门楼东侧倒座房一间,西侧倒座房五间,最西侧两间改为车库。 西四北八条59号(2015年) 西四北八条59号(2018年) 西四北八条3号院为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建于民国时期,现为居民院。 院落东南隅开蛮子门,为半开间的窄门楼,据说原门楼位于其西侧,已改造为房屋。 门楼内有一棵树干粗壮的国槐,一进院内原有建筑多已翻建改造,难辨原貌。 一进院北侧有一殿一卷式垂花门一座,屋脊与屋面残损,门上梅花形门簪两枚,雕有荷花、菊花图案,梁架绘苏式彩画,门后踏跺两级。 二进院内正房三间,前后出廊,清水脊残损,合瓦屋面,前檐已改为现代玻璃门窗装修,明间前出踏跺三级。正房两侧耳房各一间,过垄脊合瓦屋面。东、西厢房各三间,前出廊,清水脊残损,合瓦屋面,前檐已改为现代玻璃门窗装修。 三进院改造为西北隅另辟一门,今门牌号为前车胡同4号,院内有后罩房五间半,西侧半间辟为过道,前出廊,过垄脊合瓦屋面。梁架绘有箍头彩画,前檐已改造为现代玻璃门窗装修。院内东、西两侧建有平顶廊,檐下装饰有素面挂檐板,残存部分彩画。 胡同中一些四合院在翻修改造中并未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西四北八条42号院刚翻修完工不久,门楼居于房屋正中,借鉴传统的蛮子门形式,戗檐砖雕生硬呆板,金属防盗门、两侧的砖砌余塞墙、木质走马板及老式电灯组合在一起显得不伦不类。尽管房屋主体结构仍采用传统的木构工艺,新建成的单薄屋顶与高大门楼两者间的比例关系失衡,屋面现代仿制合瓦及檐口瓦当显得崭新而粗糙。 西四北八条42号(2018年、2019年) 与西四北八条42号斜向相对、位于胡同北侧的一处房屋也刚经过翻修,屋顶被改造为水泥屋面。 有些四合院门楼及旁边的倒座房或北房的外窗在改造中加入原木元素。 西四北八条现存门楼中形制等级较高者很少,除一座广亮大门(西四北八条5号)、一座金柱大门(西四北八条59号)、一座如意门(西四北八条37号)外,蛮子门在胡同中居多,包括西四北八条22号、34号、39号、58号等。 西四北八条5号广亮大门(2018年) 西四北八条59号金柱大门(2018年) 西四北八条37号如意门(2019年) 西四北八条22号蛮子门(2018年) 西四北八条34号蛮子门(2007年) 西四北八条34号蛮子门(2015年、2018年) 西四北八条34号蛮子门(2018年、2019年) 西四北八条39号蛮子门(2015年、2018年) 西四北八条39号蛮子门(2018年) 西四北八条39号蛮子门(2018年、2019年) 西四北八条58号蛮子门(2015年) 西四北八条中有些开间不足一间的窄门楼,以门扉安装位置又分为类同金柱大门或蛮子门的做法。 胡同中亦有一些经现代改造所形成的不符合形制的非标准门楼和被封堵后改为居住用房的门楼。 在西四北八条中最为普通的随墙门则不拘一格,形式较为随意自由。包括小门楼、卡子墙门、西式门楼等。 在西四北头条至八条这八条胡同中,西四北八条是最为商业化的一条胡同,经过前些年的整治违章建筑和非法经营,今胡同中随处可见封堵“开墙打洞”的痕迹。 尽管很多原先违章经营的商铺已被取缔,胡同中仍可见到不少依然营业的店面,包括餐馆、理发店、水果店、小卖部、生活超市、酒坊、干洗店等各类商业业态。 通常在靠近大街的胡同口会集聚一些商业业态,有别于另外七条胡同内的商铺多分布于胡同东口,西四北八条中的商铺在整条胡同的不同位置均有分布。原先生活型的胡同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商业化,或许和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由于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区域西侧的赵登禹路原为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的河道,此区域平面轮廓呈梯形,西四北八条是八条胡同中最短的一条胡同,比长达600米的西四北头条短176米;同时它又是最宽的一条胡同,其它几条胡同宽度为4米或5米,而西四北八条宽达6米。作为连接西四北大街和赵登禹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胡同,西四北八条相对另外七条胡同而言的最短距离及最大宽度,使其最易被行人或车辆穿行。 西四北八条中部与南北走向的南兴胡同呈丁字型相接,南兴胡同将西四北八条与北侧的前车胡同及平安大街联系起来,使西四北八条的可达性增强。 开向西四北八条的南兴胡同南口 除此之外,西四北八条内还有数条向南北两侧延伸的支巷,与另外七条少有支巷的较封闭型胡同不同,西四北八条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胡同势必因人流量加大而带来商机。另外,支巷增加了西四北八条的有效长度与居住容量,相对于没有支巷的胡同,住户和人口的增加也为西四北八条带来更多消费客群,催生胡同内各种生活配套型商业业态的萌发。 再从西四北八条的历史渊源来看,在并不算很长的胡同之内,曾经坐落着宝禅寺(原长寿庵)、庆宁寺两处寺庙,推测当年寺庙山门外也会集聚一些与僧侣及香客、游客需求相关的商业业态。而近现代燕京造纸厂(后来的北京造纸七厂)的职工也成为胡同内的消费客群。以上因素使西四北八条成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商业传统的胡同。 今天位于西四北八条中段北侧的社区警务工作室及胡同西口内南侧的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等单位则赋予胡同居住功能之外的公共性,行政及企业职工也成为当今胡同内的消费客群,从而为胡同带来商机。西四北八条散发出与单纯居住型胡同所不同的较为嘈杂、喧嚣的市井气息。 在今天西四北头条至八条的每条胡同的东、西两个胡同口,墙上都有介绍该胡同的标示牌,上面刻写着关于胡同名称由来、历史典故及当今概况的文字。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在元、明两代属鸣玉坊,清代为正红旗地界,清末民初属内右四区,1928年后属内四区,1949年5月后属第四区,1952年9月后属西四区,1958年5月至今属西城区。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是各个朝代城市人口聚居的地方,也是北京四合院存在时间最长、质量最高、数量最多、式样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至今保存较好的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四合院达40多处,在不断被蚕食的北京旧城已极为少见。 自公元1285年元大都建成至今700多年间的城市变迁、世事沧桑也无不反映在这些胡同之中,它们是北京城演进的历史见证。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为1990年第一批确立的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据北京市规划委等单位编写的《胡同四合院》(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介绍,保护区总用地面积32.19公顷,具有文物保护价值或相应历史文化价值的四合院占总建筑量的10%,与传统风貌比较协调的传统建筑占38%,与传统风貌比较协调的现代建筑占19%,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占33%。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共有居民5035户,总人口为12500人。目前,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平房区居住的老住户已经为数不多,经过近二十年的变迁,不少住户搬迁到别处楼房居住,特别是老住户的第二代、第三代年轻人已基本没有在这里生活的。目前坚守在西四文保区的住户主要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及大量涌进的外地租房户。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形成于元大都时期,至今仍然保留着元代的格局,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明、清风格。元大都兴建时全城有统一、严格的整体规划,西四北头条至八条正是按此规划建设起来的,是反映元大都建城规划的难得的历史遗存,形象地展示着北京的旧城肌理,展示出丰富的人文内涵,记载着元代以来京城核心地带百姓的生活状况,成为不可复制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旧城历史精华地段的核心保护区”。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7:54 , Processed in 1.11452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