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东交民巷志 | 以“八堡”为门户要塞的壁垒森严的使馆界防御体系

2022-11-29 13:0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刘文鼎|来自: 筑城通鉴

摘要: 1900年庚子事变后,途径东交民巷御河桥的驼队,附近街景仍为中国传统风貌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东交民巷一带被正式划为“使馆界”,又称“保卫界”,将原先分散杂处于府第、衙署、寺庙、民宅之中的十一国使馆连成 ...
1900年庚子事变后,途径东交民巷御河桥的驼队,附近街景仍为中国传统风貌

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东交民巷一带被正式划为“使馆界”,又称“保卫界”,将原先分散杂处于府第、衙署、寺庙、民宅之中的十一国使馆连成一片,中国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自六国饭店西望,前景为中国传统四合院民居,远景为西式使馆建筑,南侧(左侧)可见北京内城南垣

清廷继1901年5月30日在《北京各国使馆界址四至专章》中规定各国使馆界址四至界线后,更在1901年9月7日同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的附件十四“使馆界线说帖”中确认四至界线。

东界划在崇文门内大街,南起崇文门,北至东单牌楼(今东单北大街与东长安街交叉路口);西界南起正阳门城楼东侧,沿棋盘街以东的户部街南延线(今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向北,至礼部衙署南墙往东至兵部街,再沿礼部、户部、吏部、宗人府四座衙署的东墙向北至T型广场东北隅,沿长安左门与东三座门之间南侧的皇城墙再往东,到东三座门南端再往北,直至皇城南城墙(今东长安街北侧约80米处);北界划在紧邻皇城南城墙(今东长安街北侧约80米处)沿线,西起东三座门,东至东单牌楼(今东单北大街与东长安街交叉路口),当时东长安街以北一带定为“瓯脱”之地,中外双方均不得占用;南界划在北京内城南垣城墙根(今前门东大街),东起崇文门城楼西侧,西至正阳门城楼东侧。

民国早期《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中的东交民巷使馆界四至范围

据清人仲芳《庚子记事》所载:“东交民巷一带,东至崇文门大街,西至棋盘街,南至城墙,北至东单头巷,遵照所订条约,俱划归洋人地界,不许华人在附近地区住居。各国修盖兵房、使馆,四周修筑炮台,而我国若许衙署、民房,皆被占去拆毁矣。”

1912年东交民巷使馆界总平面图中的使馆界四至范围

在1900年庚子事变后,东交民巷一带瓦砾成堆、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东交民巷西口在庚子事变中损毁的房屋

各国列强对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仍心有余悸,在英国使馆占用的原清廷翰林院东北隅围墙上有被义和团枪弹损坏痕迹三十余处,英国人特意在其使馆东北便门南侧墙角高处镌刻英文“LEST WE FORGET”,表示“永志不忘”,并树立两座分别记载义和团攻打英国使馆日期和纪念英国人殉难的石碑。

英国使馆东北隅镌刻“永志不忘”铭文的围墙(庚子事变时期)

英国使馆东北隅镌刻“永志不忘”铭文的围墙及东北便门(使馆界划定后)

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后,列强开始在各国使馆外围修建堡垒、界墙及壕沟等易守难攻的防御设施。鉴于义和团曾使用挖地道、埋地雷、炸使馆的战术,为防止将来还会发生类似事件,列强特意在《辛丑条约》中明确规定“使馆周围需留隙地”,借此扫平使馆周围一切障碍,以便其瞭望守卫。除使馆界南界有高大的北京内城南垣作为其“天然”屏障外,在东、北、西三面均从界址界线退让开阔地带作为供各国练兵的操场,然后修建高达六米的界墙并与南面的城墙连接形成封闭的防御体系。界墙砌筑雉堞,每隔约一米设一个射击孔,相隔一定距离设红漆钢顶炮台,并在东界墙外及御河以东的北界墙外开挖一道如同护城河般的壕沟。

民国早期《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中的东交民巷使馆界的界墙范围

使馆界俨然成为一座壁垒森严的“城中之城”,正如清末富察敦崇在《都门纪变》中的《御河桥》一诗所云:“长安门外御河桥,轿马纷驰事早朝,不料皇居冠盖地,炮台高筑欲凌霄。”日本人小川运平也曾对使馆界在紫禁城东南方拔地而起的异邦景象作过形象的描述:“(皇宫)丹画朱漆,其门楼台阁……黄瓦灿烂,高壁层楼,俨然庄严深奥,亦有古王宫城之感。所惜者一转目而望东交民巷一带列国之使馆,何无所惮而为炮垒之建筑,对阵之设备。而且深其壕,厚其壁。背依城垣,睥睨皇城耶。峻峭奇拔之使馆炮垒,隔一道,而与雄大古雅之皇城相对峙,真绝妙之配合,世界第一奇观也……”

903年东交民巷使馆界总平面图中的界墙范围

界墙周圈共建有八座碉堡,“八堡”具体位置分别为:崇文门西城根(今崇文门西大街东口)一座、正阳门东城根(今前门东大街西口)一座、东交民巷东口一座、东交民巷西口一座、台基厂(今台基厂大街北口)一座、御河东河沿北口(今正义路北口东侧)一座、御河西河沿北口(今正义路北口西侧)一座、兵部街中段(今公安部西侧路)一座。每座碉堡附设铁门,构成堡垒式大门,为使馆界对外交通的主要出入口,白天由士兵守卫,夜晚关闭。使馆界内的各项日常行政事务均由外交使团的值年公使负责轮流管理,界内设有雇佣中国人当巡捕的巡捕局。

自东向西俯瞰使馆界的历史照片中的界墙范围

使馆界的东、北、西三面界墙外为供各国练兵的操场。东交民巷东口堡垒式大门外东南侧紧邻崇文门城楼为德国操场。

德国操场,远处建筑为德国医院

崇文门内大街以西为各国跑马场(今东单公园一带),俗称“东大地”。

日伪时期的各国跑马场,右侧远景可见美国同仁医院及崇文门城楼

今日东单公园

沿东单牌楼以东的东长安街南侧自东向西,依次为奥地利、法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及俄国的操场。

台基厂北口与东长安街牌楼沿线以东(左侧)的法国操场及以西(右侧)的意大利操场

意大利兵营北门以东(左侧)的意大利操场及以西(右侧)的日本操场

御河东、西河沿北口外东侧(左侧前景)的日本操场及西侧(右侧远景)的英国操场

自东北向西南俯瞰御河及英国操场,北侧可见长安街东三座门

位于界墙西北侧的俄国操场占据兵部街以东至西界墙之间区域,为各国操场中面积最大者。

自西南向东北俯瞰占地广阔的俄国操场,前景为美国使馆主楼、西配楼及兵营

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外西南侧紧邻正阳门城楼为美国操场。

自东向西俯瞰美国操场,西南侧(左侧)为正阳门城楼

各国操场既作为练兵场,也作为界墙外瞭望敌情、防守射击的开阔地。

我们不妨在遐想中穿越时光隧道来到遥远的二十世纪初,以刻写“LEST WE FORGET”即“永志不忘”之意的英国使馆围墙东北隅为出发点,以逆时针方向在外围环绕使馆界界墙行走,来领略一番以“八堡”为门户要塞的壁垒森严的使馆界外围防御体系。

1903年东交民巷使馆界总平面图中的英国使馆及兵营北围墙、“W”型防御工事及周边建筑

从“永志不忘”墙向北,出御河西河沿北口堡垒式大门即来到英国使馆围墙东北角,自此向西延伸的英国使馆北围墙也是整个使馆界西北隅界墙的组成部分。1900年8月英国军队中的印度籍锡克士兵即开始在损毁的翰林院旧址上修建带有防御系统的英国使馆北围墙,高处设一排方形射击孔。围墙外的开阔地带为英国操场。

自东北向西南看英国使馆北围墙及兵营东门

顺着这段界墙西行至转折处再向北走,可见一座顶部带三角形山花的券洞,此为占用清廷銮驾库的英国兵营东门,其内侧正对被英国使馆改为兵营护卫所的銮驾库之东前次库。

正对原銮驾库东前次库的英国兵营东门

此门北侧的英国兵营北部围墙构成使馆界界墙西北隅独特的“W”型防御工事,由分列东西的两座向北突出的碉楼及中间拆除銮驾库正门后修建的外突折线型围墙构成。该防御体系由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军事工程师沃邦创立,碉楼一层对外无门,内设地道与兵营内部相通,形成多道两边夹击的防守态势,此系统的特点之一是所有突出部分的碉楼呈“渐抬头”式样,如同翘起的船头,形成渐高的堞墙。所有对外的墙角不用直角而采取“削角式”,将一个直角变为两个120至135度的钝角,以增加防守面和火力点。由于“W”型防御体系未设对外交通联系的出入口,因此不在作为门户要塞的“八堡”之列。

自东北向西南俯瞰“W”型防御工事

”W“型防御工事东北侧

东碉楼西北侧近景

东碉楼西北侧远景

西碉楼东北侧近景

“W”型防御工事的东碉楼正北方向不远处可见长安街东三座门。

长安街东三座门东侧(1915年)

“W”型防御工事旧址大致位于今公安部大楼北侧广场处。

公安部大楼及北侧广场

从“W”型防御工事向西,即来到英国兵营围墙的西北角,也是使馆界界墙的西北角,此地已属于俄国操场,在俄国操场中沿使馆界西界墙向南,经过位于兵部街中段的大门(“八堡”之一)后继续向南,即来到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

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八堡”之一)坐落在从敷文牌楼向东略微升高的缓坡之上,以古罗马凯旋门为原型的砖石结构的城堡式拱券门与中国传统四柱三间三楼的木制牌楼对峙矗立,同为东交民巷西口的标志性建筑。

在使馆界内自东向西看敞开的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及敷文牌楼,远景可见振武牌楼(1903至1905年间)

在使馆界内自东向西看关闭的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可见敷文牌楼及瑞金大楼顶部(1910年代)

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由南北两座立于人行道之上的城堡式券洞组成,中间的车行道设双扇对开铁门。北侧券洞与沿东交民巷一字排开的开平矿务局的平房中部相接,南侧券洞则与美国兵营围墙西北角相接。

在使馆界外自西向东看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左侧近处平房为开平矿务局,左侧远处楼房为麦加利银行(1903-1905年间)

在使馆界外自西向东看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大门外左侧为开平矿务局,大门内右侧为美国兵营

在美国兵营内向西北方向看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顶部

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由美国使馆驻军就近负责守卫。

1937年夏末正在打开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的美军卫兵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隆重的进驻北平入城式,入城部队进入正阳门后转折向东,经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进入东交民巷,再出东交民巷东口,沿崇文门内大街北行……入城式途经东交民巷的行进路线是党政军领导作出的特意安排,具有在这片沦为中国人禁区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国土上恢复行使国家主权的象征意义。

1949年2月3日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入城式,装甲兵部队从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进入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旧址大致位于今东交民巷与天安门广场东侧路人行道之间落差达两米的台阶处,即今天安门管理处欧式办公楼西侧增建中式建筑的西北侧。

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以南的美国兵营西围墙与其大致处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作为使馆界的西南界墙,界墙外为美国操场。

自西南向东北俯瞰东交民巷使馆界西南隅的历史照片中的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正阳门东城根大门及美国操场(1928年)

在美国操场中沿界墙向南行至北京内城南垣城墙根,即来到美国兵营西南角,也是使馆界界墙的西南角,这里耸立着正阳门东城根大门,为“八堡”之中造型最为简单的大门,位于美国使馆驻军粮库的西侧,与正阳门城楼东侧登城口的栅栏门相对,将作为使馆界南侧“天然”屏障的城墙与美国兵营围墙连接为闭合的界墙。

在使馆界外自西向东俯瞰正阳门东城根大门,前景为正阳门东侧登城口的栅栏门,左侧自西向东分别为美国操场、兵营及使馆,右侧为正阳门以东的北京内城南垣

在使馆界外自西向东俯瞰正阳门东城根大门,前景为正阳门城楼东侧登城口的栅栏门

在正阳门东城根大门外的顺城街自东向西看正阳门城楼及其东侧登城口的栅栏门

美国使馆在其南侧正阳门城楼以东的城墙顶也修筑了碉堡等防御工事。

美国使馆在城墙顶修筑的工事及美军陆战队队员(1925年)

从正阳门东城根大门进入使馆界后,顺着紧靠城墙北侧的东顺城街向东,来到跨越御河的南御河桥,即来到使馆界南界的唯一门户正阳门东水关,为使馆界与北京外城联系的唯一孔道,但由于依托城墙,未在此设置防御工事,故不在“八堡”之列。

在北京内城内自北向南看南御河桥及正阳门东水关(1901年改造前)

在北京内城外自南向北看正阳门东水关(1901年改造前)

该水关原先为御河穿过北京内城南垣的涵洞。明代初年御河出皇城后,放弃通惠河漕运故道,沿新开辟的人工河道从正阳门东水关出城并注入内城南护城河。在北京内城七座水关(另六座为正阳门西水关、宣武门西水关、德胜门西水关、东直门南水关、朝阳门南水关)中,只有正阳门东水关留有供船只通行的铁栅栏门。庚子事变时八国联军中的英军印度士兵正是从正阳门东水关攻入北京内城。

正阳门东水关涵洞(1901年改造前)

正阳门东水关涵洞内部(1901年改造前)

1901年在英国人主导下改造东交民巷使馆界,为便于正阳门火车站与使馆界之间的交通联系,将原水关低矮的涵洞扩建为高大门洞,门洞匾额题刻英文“WATER GATE”(水门),将城墙外侧的石拱桥和城墙内侧的南御河桥拆除,改为水泥平板桥。1906年京奉正阳门东站候车楼建成后,铁轨数量增加,几乎占满护城河至城墙之间空地,作为使馆界南门的正阳门东水关逐渐失去作用,最终随着城墙的拆除而消失。

在北京内城内自北向南看改造后的正阳门东水关(1900年代)

在北京内城外自南向北看正阳门东水关(1901年改造后)

改造后的正阳门东水关南侧

正阳门东水关原址大致位于今正义路与前门东大街交叉路口处。

正义路南口

经过正阳门东水关后继续向东,即来到与正阳门东城根大门遥相对望的崇文门西城根大门(“八堡”之一),此处为德国兵营围墙的东南角,也是使馆界界墙的东南角。德国使馆在其东南侧崇文门城楼以西的城墙顶亦修筑碉堡等防御工事,作为火力控制的制高点。

在崇文门城楼上自东向西看德国使馆在城墙顶修筑的碉堡及使馆界围墙东南隅

在城墙顶自西向东远望德国使馆修筑的碉堡及崇文门城楼(1901年)

在城墙顶自西向东看德国使馆修筑的碉堡及崇文门城楼(1902年)

驻守在崇文门城楼西侧城墙顶碉堡前的德军

从崇文门西城根大门出使馆界后顺着德国兵营东围墙即使馆界东南界墙向北,即来到东交民巷东口堡垒式大门(“八堡”之一)。此门造型与东交民巷西口堡垒式大门近似,亦由南北两座立于人行道上的城堡式券洞组成,中间的车行道设双扇对开铁门;但每座券洞两侧柱墩更为宽厚,造型显得更为敦实厚重,顶部靠近道路中央的雉堞也比外侧尺度更大,雉堞底部设一道叠涩线脚,线脚下部为呈锯齿状垂落的连续拱券装饰。


在使馆界外自东向西看东交民巷东口堡垒式大门

站立于大门外透过向内侧敞开的铁门向使馆界内张望,路北侧由近及远依次为具有巴洛克山花的德国医院及其围墙、盔形塔楼高耸的德国德华银行及远处隐约可见的法国大丰洋行。

东交民巷东口堡垒式大门东侧,大门内北侧(右侧)由近及远依次为德国医院、德国德华银行及法国大丰洋行

进入大门后回首东望,东南方向的崇文门城楼巍峨耸立,两座券洞门墩形成框景效果。东北方向可见美国同仁医院建筑群的尖塔。

在使馆界内自西向东远望东交民巷东口堡垒式大门,左侧近处为德国医院大门及围墙,左侧远处可见同仁医院的尖塔

东交民巷东口堡垒式大门西侧,远处可见崇文门城楼

东交民巷东口堡垒式大门西侧,远处可见崇文门城楼(1917年)

关闭的东交民巷东口堡垒式大门西侧(使馆界内侧)

东交民巷东口堡垒式大门大致位于今东交民巷与大华路丁字交叉路口处。

东交民巷与大华路丁字交叉路口,西侧(左侧)今北京医院为在德国医院旧址所建

出东交民巷东口堡垒式大门后向北,沿着使馆界东界墙外的壕沟边缘继续北行,右侧为广阔空旷的各国跑马场。

使馆界东界墙的墙顶岗哨,界墙外侧为各国跑马场,远景可见崇文门城楼

绕过使馆界界墙东北角后向西,经过奥地利操场后来到台基厂北口堡垒式大门(“八堡”之一)。由顶部带射击孔的界墙组成凹入式转折进出的口部空间,壕沟、平桥和转折开口增强了大门的防御功能。此门位于奥地利使馆西北角与意大利使馆东北角之间。

在使馆界外自北向南看台基厂北口堡垒式大门

台基厂北口堡垒式大门旧址大致位于今台基厂大街于东长安街交叉路口处。

台基厂大街北口

台基厂北口堡垒式大门正北方向不远处可见东长安街牌楼。

自东向西远望东长安街牌楼,左侧可见使馆界划定之前东长安街南侧的民宅(1890年代) 

东长安街牌楼东侧近景,左侧可见东长安街南侧意大利兵营北门及围墙(1900年代发行的明信片)

从台基厂北口堡垒式大门继续西行,经过意大利操场后,以吊桥架设于壕沟之上的意大利兵营北门呈现在眼前。此门位于台基厂北口堡垒式大门与御河东河沿堡垒式大门之间,由于既是兵营大门,又是使馆界界墙上的开口,因此比开向使馆界内部道路的使馆或兵营大门的防御功能更强,但不属于作为使馆界主要出入口的防御等级更高的“八堡”之列。相传从圆明园掠夺来的一对铜狮和石质门框的尺度并不匹配,铜狮、吊桥、兼具东方元素的西式大门构成东西方文化碰撞而成的荒诞不经的景观,看来洋人在运用“拿来主义”方面与国人别无二致。

意大利兵营北门西北侧远景

意大利兵营北门北侧近景

意大利兵营北门后来被废弃并封堵,铜狮被移至意大利使馆院内主楼前。此门残迹留存至今,位于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围墙西端、长安俱乐部南侧。

残存至今的意大利兵营北门

从意大利兵营北门沿使馆界北界墙及壕沟继续西行,经过日本操场,即来到御河东河沿北口堡垒式大门(“八堡”之一),其口部空间亦做凹入式转折处理,架设于东侧人行道的门楼内设小扇铁门,车行道设对开大扇铁门。

在使馆界外自北向南看御河东河沿北口堡垒式大门

御河东河沿北口堡垒式大门外侧近景

御河东河沿北口堡垒式大门内侧近景

由于西侧受阻于御河,从御河东河沿堡垒式大门向北经东长安街的北御河桥跨过御河再向南折返,即来到御河西河沿北口堡垒式大门(“八堡”之一)。跨越道路的凯旋门造型的门洞位于西侧,东侧为一座二层碉楼,其射击孔及瞭望口上沿均带雉堞型的窗楣装饰,门洞与碉楼呈不对称布局,中间以带射击孔的围墙连接,三者顶部均设雉堞垛口。进入此门后,即回到英国使馆东北便门及其南侧转角的“永志不忘”墙,也回到此番在遐想中穿越时空、沿东交民巷使馆界外围防御体系游走的出发点。

在使馆界外自北向南看御河西河沿北口堡垒式大门,透过门洞可见内侧“永志不忘”墙及英国使馆东北便门

在使馆界内自南向北看御河西河沿北口堡垒式大门

在使馆界内自东南向西北看御河西河沿北口堡垒式大门,前景为御河

在西河沿北口堡垒式大门与东河沿北口堡垒式大门之间,御河自北向南蜿蜒流淌……

在北御河桥自北向南看御河,东(左)西(右)两侧分别为御河东、西河沿北口堡垒式大门

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道,是一条昔日垂柳拂岸、风光无限的河道,它是京城水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17:00 , Processed in 1.10126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