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大运河故事丨古今水道润京城

2023-1-5 19:46|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钱敏|来自: 北京市方志馆

摘要: 形似弯月绕都城,古今河道喜相逢。丹江汉水飞来远,水润京华唱新声。一渠清水蜿蜒百里,由密云水库流向北京城,这条渠就是京密引水渠。“日常饮用的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是京密引水渠输送的。”说明了这条渠在北京供水 ...
形似弯月绕都城,古今河道喜相逢。丹江汉水飞来远,水润京华唱新声。一渠清水蜿蜒百里,由密云水库流向北京城,这条渠就是京密引水渠。“日常饮用的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是京密引水渠输送的。”说明了这条渠在北京供水中的重要性。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北京供水难题得到根本解决。人们开心地说:“从南方来的水,可真甜呀!”

东水西流的白浮瓮山河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世祖忽必烈命郭守敬掌管都水监,主持白浮引水入大都工程,解决通惠河水源问题,保障粮食直接从水路运入京城。

郭守敬早年治理西夏黄河时,已经探索出利用海平面原理治理河患的经验。经过实地测量,他发现昌平白浮泉地势高于60里外的西山山麓大约15米。于是,他设计出白浮泉水先向西引,汇集孟村一亩泉、玉泉诸水,流入瓮山泊的引水路线。

工程开始后,郭守敬日夜穿梭于工地,指挥官军和农夫按图施工。按照图纸,河道沿燕山南麓西行南折,经过10多条山溪。夏季山洪暴发时,洪水对渠道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这是施工的最大难题。

郭守敬尝试过三种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先是在山溪入口处新建低矮河堤,让山溪来水直接流入渠道,效果不好。然后是在山溪下游,用桩木和碎石修筑堤坝,这样虽能溢洪,但易被冲毁。最后,郭守敬汲取民间治水的智慧,探索出“编荆笆为水口”,用荆笆笼装石筑成堤坝。

平时,山溪泉水自然流入渠道,以增加水量;当山洪暴发时,荆笆笼石被自然冲毁,形成缺口排泄河水。山洪过后,用较少人力重新搬石装笼,快速修复堤岸,渠道得以恢复通水。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开凿出一条约60里长的月牙形引水渠,这条渠被命名为白浮瓮山河。这一西高东低却东水西流的神奇景观,令时人感叹:“乃能引之而西,是不可晓。”

白浮泉水沿引水渠注入瓮山泊,后经过长河汇入海子(今积水潭),使海子之水源源不断。至元三十年(1293)秋,江南漕船直入大都城海子码头,实现了南货北通。

引水入城的京密引水渠

朝代更迭,世事变迁。白浮瓮山河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重新引水入京的设想与规划一直没有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对北京的水源问题十分重视。在“一五”计划期间,建成了官厅水库和永定河引水渠。1958年,党中央、国务院又做出修建密云水库的战略决策,京津冀20万人齐聚燕山脚下,掀起了一场大会战,涌现出“十姐妹突击队”等修库中的感人故事。同年,市政设计院着手设计引密云水库之水进入北京市区的京密运河方案,引密云水库之水南流,经昆明湖、玉渊潭进入市区,全长112.7公里。在制订规划方案时,正赶上华北大旱,为维持北京工农业用水,北京市政府向国务院提出立即修建引密云水库之水进京工程,后改称京密引水工程。

京密引水工程分两期建成。1960年11月,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一期工程修建指挥部抽调城市基建、水电工程及商业系统职工约5万人,以机械和人工相间作业的方式开始施工。白天,工地上人山人海、彩旗飘舞,高音喇叭播放着激昂的音乐,在京各大文工团来到工地慰问演出,鼓舞士气。夜间,工地上灯火通明、争分夺秒,一派繁忙景象。机关、学校、部分民工5000多人参加了工地劳动。据当时在北京工业学院附中读书的郑双庆回忆:“我们每天从河床底挑泥沙,一直要挑到岸上。那时我年轻,非常能吃苦,干活从不落后,中午一顿就着咸菜能吃5个窝窝头。”

终于,修渠大军以极大的热情克服了天寒地冻、施工艰苦和生活物品供应不足等困难,于1961年4月初建成了从密云水库调节池至昌平崔村长达53公里的渠道,一期工程结束。

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北京市工业、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1965年华北地区大旱,北京全年降雨仅有377毫米,比常年减少四成。10月10日,京密引水二期工程开工,土方工程主要由解放军驻京部队和机关职工完成,引水渠各水闸等建筑则由沿线民工完成。1966年5月,二期工程全面竣工,历时600万个工日,总投资仅2980万元。

据海淀苏家坨镇柳林村八旬老人魏士宽、张兆岐回忆,负责京密引水渠柳林村段的民工,有的来自南磨房,有的来自西北旺。当时根本没有挖土机、吊车,挖渠靠的是人海战术。从起五更挖到大月亮,挖了三四个月才通水。那会儿挖渠只计工分,但人们干活都特别卖力。

经现代科学测绘,京密引水渠的路线,其南段与元代郭守敬开凿的白浮瓮山河大体相合、中段大致平行、水口位置大体相当,其中白浮村至颐和园之间的7座山洪桥、5座倒虹吸设施正好对应了白浮瓮山河12处水口。由此可见,正是郭守敬主持建造的白浮瓮山河,奠定了此后引水入京的基本格局。

南水北调的惠民工程

中国北方严重缺水,南方的水又白白流走。为了解决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21世纪初,中央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

2008年,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竣工,京密引水渠又承担起南水北调反向输水、回补水源的重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起,越过黄淮平原,穿越黄河,一路向北。到达北京后,南水由颐和园内的团城湖通过京密引水渠地下管线“逆流而上”,用“九级跳”(9级加压泵,利用离心力将水从低处甩上高处)的方式,“爬高”133米到达密云水库。

南水进京后,北京地下水水位逐渐回升,泉水得以复涌。河湖水质改善,水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加,黑鹳、白鹭、苍鹭等一批珍稀水禽成为京城常客。

京密引水渠东沙河倒虹吸设施出口处(钱敏摄)

北京市民最直观的感觉,则是北京的“硬”水变“软”了。南城居民王满仓喝了大半辈子地下水,过去家里用的铝制水壶常常滋生水垢,需要定期用凿子铲,每次都能铲出一小堆儿碱垢。喝上南水后,他说:“现在这水,不仅没怪味,连水垢都没有。看,这把壶一个月没刷了,也没啥水垢,沏的茶都更香了。”

南水北调和京密引水工程,不仅打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也丰润了北京的生态系统,构建出运河水系、城市森林与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大型绿色开放空间,让因水而兴的北京城,重新得到水的滋润而焕发生机。


文章引自:《北京大运河故事》,北京出版社2022年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04 , Processed in 1.09069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