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四十里关沟古道中的关与城——上关(城)

2023-2-15 20:56|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孟宪利|来自: 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

摘要: 编者语:在关沟一线的“关”与“城”中,“上关”是在近些年才受到更多关注。可以说“上关”是关沟内藏有最多不解之谜的关口,如上关是历史上的“北口”、上关是“旧居庸关”等等的说法,以及在影像图中看到的上关周 ...
编者语:

在关沟一线的“关”与“城”中,“上关”是在近些年才受到更多关注。可以说“上关”是关沟内藏有最多不解之谜的关口,如上关是历史上的“北口”、上关是“旧居庸关”等等的说法,以及在影像图中看到的上关周边山顶多个小的石城,这些都为这处遗存增加了神秘感。2022年上关一座敌台的考古也揭示了这处长城遗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图1 上关城城墙遗存、敌台及周边小石城影像图

二十世纪初,京张铁路从关沟穿过,上关城局部被拆除。历史上留下的上关城资料不多,加之上百年来周边快速交通等建设,关沟内地貌与景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便是考古,也已经很难全面了解上关城的样貌。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西山坡上留存的墙体遗址、敌台,以及少量的影像图中寻觅到一些历史资料。

01

 上关与居庸关

上关位于居庸关北,三堡村南,关沟中部,现属昌平区管辖。这里并没有长城的墙体,但自古即是四十里关沟两山夹持很狭窄的一处关口。

为何称“上关”?据传,是人们按照其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感知而命名。从南向北的四十里关沟,由南口到八达岭,海拔高度逐渐上升,由于上关相对于居庸关和南口的海拔要高,得名“上关”。南口海拔高度相对低,故得名“下关”。

有说,元代或更早就已经有上关;或有说,明代早期居庸关是建在上关。

元代在北京建大都,在河北张北县建中都,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建上都。元代皇帝夏天到上都或中都理朝政并避暑纳凉,冬天回到北京办公,关沟是来往的必经之地,因此在此设“关”或“关城”合乎情理。现在,可在上关城西侧山下看到建筑遗址及摩崖造像。三座佛像依崖壁凿刻,佛像面向东南,均为坐像。雕刻手法古拙,线条清晰,中佛像高1.64米,宽1.3米;东佛像高1.3米,宽1.3米;西佛像高1.4米,宽1.1米;佛像间距2.1米,推测为元代末的艺术手法及风格,佛像背依的崖壁上还可以看到建筑构件搭建的凿痕。在佛像东75米处有一处建筑遗址,地面堆有大量碎砖瓦。可以看到堆积砖瓦中的汉白玉石柱础,其尺寸较大,元代形制。推断佛像、建筑均为元代遗存。

成书于嘉靖年间的《西关志》记载:“上关门,在关城(这里指居庸关)北门外八里。其城上跨东西两山,下当两山之冲,为堡城。周围二百八十五丈。南北城门城楼二座,敌楼一座,偏左为东西水门,各一空。护城墩:东山二座,西山二座,烽堠一十二座。隆庆卫地方。里口紧要。”

上关城所处位置两侧山高而陡峭,沟底狭窄,因此关沟古道穿城而过。出居庸关经上关城再过八达岭,可达延庆、怀来、宣化、张家口、归绥,几千里官道,汇集了蒙古大大小小的王爷到北京年年岁岁朝拜进贡,同时辐射出大大小小的商人,到蒙淘金,以及南北货物贸易往来。因为过往商队多,上关城也就成为一座驿城,是来往官员商人驻足的地方,古道亦成为城内一条南北向的主要街道。

02

上关城堡

图2:从城外看上关城南城门。按规制南门是上关城的正门。或许是拍摄视角和位置关系,照片中的城门显得有些矮小,实际上南门的建制和岔道城非常近似。南门城台内外均突出于城墙墙体,中间拱门处略为凹进。城台以城砖包砌,块石墙芯。城台上7段垛口墙清晰可辨,还可看到垛口墙下部的射孔。根据记载,城台上应有城楼,拍摄时已经无存。照片中还可以看到东西两侧墙体均向南有转折,西侧转折处的墙体已经局部坍塌。

照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到周边环境情况。关沟内有大量石块堆积;南城门前道路分级石砌。照片背景的墙体应是上关城北墙西段,沿山体向高处蜿蜒。墙体为石砌,上部是青砖砌筑垛口墙。

图2 1925年拍摄的上关城南城门。该照片出自亚细亚写真大观社(大连)的《亚细亚大观》影集 

图3:从城外看上关城北门。北城门与南城门尺度相同,城台同样凸出于两侧墙体。城台用城砖包砌,两侧墙体墙身为石砌,城砖砌筑垛口墙。说起来还有一个故事。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夏天,这里山洪爆发,西山崖上一个巨大的山石被冲了下来,把上关城北门堵住了。这里本是关沟古道的必经之路,滑落的大石造成城里人出不来,城外人进不去。正在城内短暂停留的一位朝廷钦差令地方官找来数百人,想将巨大的石头拉走,结果没有拉动。只好再找来很多石匠,把石头一点点破开,腾出门口,碎的石块则堆在道路旁边,才得以使人出入。几十年过去了,乾隆十年(1745年)皇帝行围多伦诺尔回銮要经过这里,官府才紧急下令将余石彻底运走。

照片中可以看到城台上立有电杆?有马队从城内出来。照片左侧墙上的的一座拱门一时还无法判断其作用。

图3  上关城北城门。美国摄影师米勒(Milton. Miller)1898年制作的幻灯片

图4:照片上“人”字型城墙,是上关城南、北两道墙体向西侧山体延伸后,汇集在高处敌台的情况。“人”字墙的一瞥向下连接南城门,墙顶与南门城台相连;“人”字墙的一捺向下连接北城门,墙顶同样可达北门城台顶。据说在元代建造上关城的时候并没有上面这道“人”字形墙体,而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明初,为了加强防御,不但把四周的城墙加固,而且还增加了人字城墙。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人”字墙遗存。“人”字墙交汇后,石砌墙体继续向西延伸,至更高处的另一座敌台,构成瞭望和御敌的制高点。

沿燕山和太行山脉修筑的长城,由于沟壑纵横,又是军事防御的重点,多有跨山而建的关城或城堡,比如昌平区长峪城(旧城)、白羊城等。军事跨山而建的城堡。

图4  上关城“人”字形城墙。1870年前后,英国摄影者约翰﹒汤姆森拍摄的蛋白照片

图5:下面这张是极少见的上关城城内照片,由南向北拍摄。照片展现了上关城内的景物。受地形限制,上关城并不大,街道也不长。照片中看到街边大树下,人们在纳凉,对着街道有一些建筑,是北京郊区传统的建造方式。远处是北城门。据前辈们讲,因为缺水,清代后期,上关城里的人逐渐搬到了其他地方。

图5  上关城内景物。1900年,美国摄影师玛丽﹒M﹒克拉克拍摄

图6:京张铁路修通后的上关城。照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铁路线路从上关城通过,上关城西山坡上的“人”字形城墙遗址依然可见。1905年开始修建的京张铁路,在关沟段需要从上关城通过,这里做为铁路的路由被征用拆迁。其居民分别迁到了居庸关、石佛寺、四桥子等村居点。

图6  谭锦堂拍摄的京张铁路经过上关城附近的照片

03

 上关的后续研究

上关历史悠久,她与八达岭、居庸关、关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还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发掘。2022年,结合长城维修,对上关城西山上的敌台进行考古发掘时,首次发现了长城敌台上的“半地穴式”铺房遗址,丰富了长城建筑的类型。考古发掘时出土的瓷片,说明上关、上关城是分期建成的。希望下一步更为深入的考古能够为寻找明中期乃至早期居庸关关址、复原关城布局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线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6 , Processed in 1.096189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