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桥市场志

2023-3-18 09:5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北京的骑士|来自: 古城历史地理

摘要: 北京的天桥市场是一个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繁华热闹的平民市场。在封建王朝时代,北京城内的风景区,均为皇家的禁苑。不用说百姓士子、一般官员,就是王公大臣、达官贵人也不能随便去游赏。天桥这个地区离内城非常近 ...

北京的天桥市场是一个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繁华热闹的平民市场。

在封建王朝时代,北京城内的风景区,均为皇家的禁苑。不用说百姓士子、一般官员,就是王公大臣、达官贵人也不能随便去游赏。

天桥这个地区离内城非常近,另外在外城的前门和宣武门外,各省及各地方的会馆最多,商业最集中。进京办事的地方官、应试的举人大都在会馆住。在这里经商的富商大贾,以及清廷中的汉族官员也住在这里。所以天桥水乡郊野一带就成他们携眷载酒,潇洒遨游的旅游胜地了。

据《帝京景物略》记载,从元朝开始,每年五月在天坛墙外西北,金鱼池西南的空地上,有很多原北方游牧民族的游人在“端午日,走马于此”。“端午走马,金元藉柳遗意也。”籍柳,也就是射柳。就是骑在跑动的马上用弓箭射柳枝。吸引了不少游人,在天坛西门到天桥的一路上,开始有摊商销售食品茶水玩具小商品等等,这对后来形成天桥市场起到了启动的作用。

天桥这一带在元、明以来,就有了了经营饮食业的蒸饼市,经营旧货的穷汉市,经营商业的日昃市(晚市)。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天桥一带的地貌、市场的面貌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到明朝中期,商业经济已经相当发达了 虽然前门外是一个商业集中的地区,但这些买卖铺户都是为有钱人服务的,那些商品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买不起的。平民白姓也需要廉价市场和适合他们的商品。天桥一带的风景区,不仅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富商大贾可以游览,一般的官吏和平民百姓也可以来。随着游人增多,这里出现了廉价市场,主要商业、饮食业和娱乐业。

到清朝康熙年间,清政府为了确保皇宫的安全,一度将东安门外的灯市(现在的灯市口大街)迁到前门外天桥西面的灵佑宮(现在永安路东段路北灵佑胡同附近)这里成为新的灯市。每年正月初八到十八的灯会期间,很多游人到此观灯,一些经营商业、饮食、旧货、书摊等行业的人,也到这里摆摊设点。这对繁荣天桥市场起了一定的作用。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天桥一带的河沟水面,陆续被填平了不少。特别是清朝的嘉庆皇帝,因害怕“白莲教”的起义,听信风水先生的鬼话,下令将这一帝的河沟水面几乎都填平了。被填平了的河沟水面,有的修成了路,有的成为了大片空地。

明末清初,天桥以北两侧陆续建起街道和房屋,出现了些小酒馆、茶馆、饭馆。

清朝雍正年间,将天桥至永定门的土路建为石条铺彻的路。这条路系皇家御路,不准一般的轿马和行人通过,御路旁边另有土路供平民百姓行走,摆摊经营。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清政府对御路两边的商户摊棚进行了整顿,并且规定不准靠近御路的两旁建设固定砖石土木结构房屋,以保持御路两旁的整齐、美观和畅通。在土路以外可以临时搭棚、摆摊设点经营商业。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因两坛的坛根附近属于官地,不纳租税,很多商贩都到这里搭棚设摊营业。这样,天桥以南,坛门以北的御路两旁形成了热闹的市场。路东以商业为多,后来还建起了歌舞台、乐舞台和燕舞台等演艺场所,叫天桥东市场。路西以饮食业、茶馆业和卖艺的为多,后来还建起了九恒饭馆、福源号酒店和福海居茶馆等等店家,叫天桥西市场。

1895年以后建成的京汉、京津两条铁路,车站都设在京南。京汉铁路的车站设在永定门西南的马家堡;京津铁路的车站设在丰台。来火车进京的旅客,或乘车到外地去的旅客,大都从永定门出入,天桥就成了这些人的必经之路和落脚点。这对天桥市场的繁荣、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1900年,义和团进京,总坛曾设在天坛内。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其总部也一度设在天坛,并将马家堡火车站的铁路延伸到天坛西门处。因为铁路是在永定门西侧拆开城墙并且穿过中轴线铺设的,清廷非常不满。所以后来通过艰难交涉,给了距离东交民巷使馆区最近的正阳门外的一块地方,把天坛西门火车站迁到前门东车站。庚子之乱对前门地区的市场破坏巨大,特别是一场大火烧毁了前门外的大片商铺,廊房一带成为了一片废墟。远离前门的天桥市场受到的影响较小。

1906年底至1907年初的春节,出游天桥的人多,原有的市场、娱乐场地容纳不下,于是有些商人和艺人就到西龙须沟北岸的香厂一带,搭棚设摊,经商、卖艺。这就使天桥市场的范围扩大了许多。到1908年,香厂这一带的市场已经巩固,而且生意兴隆。

1909年,当时的外城巡警总厅与市政公益会商定,由官商组成股份公司,在香厂一带建立“新市区"。他们填平洼地,收买一部分民房,建立了临时商场,并下令将厂甸的摊販迁来营业。这样一来,使天桥市场的范围由香厂一带向西扩展到了万明路一带。

清宣统三年(1911年)冬至,皇帝要到天坛祭天,事先派肃亲王査看路线。肃亲王站在大桥上四望,看到天桥附近商販云集,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凡。他认为既不整齐美观,又不安全。即下令将天桥附近的三四百户棚、摊撤除,强行迁到金鱼池以南,天坛北墙以北地区。这里离天桥虽不太远,但因过去没有基础,也比较偏僻,所以营业状况不好,难以维持生计。1912年春天,由商人唐雨田出面,邀请王锡卿等人,代表这些摊商到外城巡警总厅交涉,要求搬回天桥附近营业。经外城巡警总厅同意,这些摊商又迁回天桥附近。

1912年,位于东琉璃厂西口的厂甸,因改建街道,将一年一度的春节庙会暂时迁到香厂一带。当时著名京剧艺人俞振庭(曾任过斌庆社科班的班主),在香厂西边租了一块地,搭建了一个大戏棚(前、后台都是芦席杉篙搭的,舞台用木板搭成),名为“振华大戏棚”,演唱了个月的大戏。一个月租赁期满,将此戏棚迁到天桥东市场(天桥南大街路东)继续演出。可以说这是天桥市场第一家演大戏的戏台。此后,在天桥东市场的南端北京自然博物馆一带)陆续出现了演唱河北梆子和京剧的“歌舞台”“燕舞台”“乐舞台”等戏台。随之其它行业也纷纷到这一带摆摊设点,使这一片成了热闹的市场。


1912年以后,天桥西市场发展得也很快,先后出现了不少茶馆、落子馆、戏园。规模较大的茶馆当属福海居大茶馆,因开设这家茶馆的人姓王排行第八,所以俗称王八茶馆。茶馆,除卖茶以外,主要是请评书演员在这里说书,所以又称书茶馆。福海居房屋比较多,除一部分设书场以外,还有一部分是旅店。此外还有永顺轩(劈柴陈)等十数家茶馆。落子馆(演曲艺的场所)有振华园等4家;戏园有吉祥园等4家。此外还有很多撂明地演杂技、武术、戏法、说书、摔跤等等的地摊。

1914年,修筑北京市的有轨电车路,将前门瓮城外的东西荷包巷拆除,居住在这里的60多户店铺和居民房屋被拆除。这些商、民便集资并利用拆下来的旧料,在天桥东、西市场建了7条巷子,开设了商店、饭馆、茶馆、药店和医馆等店铺。

1915年,在香厂一带,官方在修路建房的同时,在万明路兴建了仿照上海大世界游乐场的形式建起来的“新世界游艺场”。这是一座带有屋顶花园的大楼,楼内有戏曲、曲艺、杂技等表演场所,也有卖茶水、点心、小吃、烟酒的地方。观众买票人场后,不仅可以随意欣赏自已所喜爱的技艺,还可以品尝有北京风味的吃食。这种游乐场在北京尚属新颖,因此吸引了不少游人,曾经繁荣一时。

不过,到这里游逛的大部分是有钱的闲人,一般的劳苦大众仍然是逛天桥。主要的原因是到这里必须买票方能进去,逛天桥市场则不然,进市场不必卖票,有钱可以看表演、没钱也照样能看。

1916年,商人卜荷泉等集资,在天桥的西南面,先农坛的东墙外的一片注地水面进行修整疏浚,建了个水心亭。四周栽种柳树,水里种了莲耦,每到夏季荷花开放,红荷绿柳,景色宜人。柳亭内开设游艺场、酒饭馆,亭西开设了跑马场,使这里成了天桥市场的又一个游乐点。这个亭子也是用杉篙芦席搭的,是当时北京有名的王宸棚铺搭建的。这个棚铺开设在沙滩北口,在清朝时期是专门承揽皇宫里的搭棚工程的。这个棚铺搭的棚不仅精巧美观,们且搭棚的材料也充足。当时搭棚所用的料,都是棚铺里的,只要谈好租期租价,棚铺即可按照客户要求搭建。

到水心亭游览消遣的大部分是当时社会上的中层以上人士。随着水心亭的兴旺,及适应这些游客的需要,在水的北岸出现了“天外天”、“藕香榭”、“露香园”等十几家较大的茶园。还有一些北京有名的饭馆也在这里设了点,如“厚德福”“便宜坊”等。随着社会的变化,内城一些原属皇家的禁苑辟为公园。这些游客陆续被吸引到中央公园(现在的中山公园)等处去了。天桥的水心亭被冷落了,营业状况一落千丈。

1917年,曾在吴佩孚部下任过江西督军的陈光远,依仗自己势力、勾结官府,以低价将东至天桥南大街,西至天桥西市场大街,南至北纬路,北至西市场南街的一块23亩半尚开发的低洼地买了下来。陈光远将这块土地租给艺人、商人使,并规定谁租用谁垫地。这片地就是艺人、商人用炉灰渣、垃般垫起来的。这块被命名为公平市场的地段,由于所处的位置靠大街,是游人必经之地。特别是后来修筑的通向东直门、西直门的有轨电车天桥总站,就设在公平市场东南角,更增加了公平市场交通方便的有利条件。公平市场出现以后,很快就成了天桥市场最繁华最热闹的中心。

几十年来,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天桥的其它市场都衰落或消失了,唯有公平市场保留了下来。

1918年,商人彭秀康租赁了先农坛北的一块空地(现在的友谊医院的所在地),修建了城南游艺园,并开设了茶馆、饭馆等服务行业,邀请当时北京有名的曲艺演员演出。上图是城南游艺园南门外的“四面钟”标志性建筑。

1919年,西龙须沟改明沟为暗沟,沟上面修成了马路,西段名永安路,东段称西沟旁,现在统称永安路。西龙须沟北岸以北都修成了街巷道路,原来在这一带摊商、卖艺场大都迁到南边的城南游艺园附近。
天桥一带自出现市场以后,市场的位置和范围也有过不少变化。不论怎么变,总没有脱离以天桥为中心的这一块地区。那就是北到珠市口,东面到金鱼池及天坛北墙外,南面到天坛西门及先农坛东门,西面到虎坊路。

1920年至1922年,天桥市场连续发生了儿次火灾。当时大价市场的建筑都是用杉篙、芦席、木板、苇箔搭成的极密集的棚户,极易失火,而且一旦起火,又非常容易延烧,如不及时扑救,或遇大风,就会酿成大灾。
1922年,水心亭市场发生一次火灾,这场火几乎把天桥东西市场全部烧光。水心亭及其同围的建筑,也未能幸免,大火过后这一带也成了废墟。
水心亭消失了,天桥南大街路西的最后一块水面也消失了,昔日水乡的面貌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了。
1923年,北京开始修有轨电车路,1924年西直门至前门电车路建成通车。接着东直门至前门电车路也建成通车。以后又将两路电车的终点站延伸到天桥水心亭旧址,车站设在天乐戏院(现在的天桥礼堂)东侧。天桥设置电车终点站,又给天桥市场带来了繁荣。

1926年,先农坛北部的外坛围墙拆除,沿坛墙根修建了一条天桥市场斜街,原属坛内的空地出售,有很多商人到这里卖地经商。除原先已有的先农市场外,先后建起了惠元商场、华安市场、天丰市场和三角市场。
其中三角市场的建筑在当时来讲算是最好的,是富商唐敬文出资兴建的,地处天桥市场斜街的西南侧,是坛墙内侧的一块三角地,位于天桥市场斜街南侧,福长街头条之间,平面呈三角形,用红砖砌筑,故称红楼,主要设有书茶馆、估衣店、药店、落子馆。“北门直对天桥西市场大街”。沿地块周围盖起了红砖房,局部有二层楼,中间是一块空场。按原来设想,周围的房屋出租给商业、饮食业,中间的空场租给艺人做表演场地。市场建好后,中间的空场不够大。既摆不开几摊表演场,又容纳不了多少观众,而且由于周围有房子挡着,比较闭塞,所以艺人都不愿来这里营业。在三角市场南面,当时还有一块空旷的大三角地,于是一些艺人便在这个空场上卖艺,也吸引一些摊商到这里摆摊设点,这样反倒成就了三角市场的繁荣热闹。三角市场的大名叫城南商场,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大都根据它的形状和建筑特色叫它三角市场、红楼市场甚至叫烙铁头市场。
三角市场主要有茶棚、书棚各类曲艺表演,评书京韵大鼓西河大鼓等等。集中了十几家茶馆,如德义轩、德昌茶社、凤鸣茶馆、董记茶馆、二友轩、利群书茶社等。天桥的曲艺演出主要集中在这些地方。在这里说评书的演员有连阔如、关学增、陈容启、李鑫荃、王同乐等。后来,天桥曲艺社也在这里演出。

先农市场建于1927年,位于天桥三角市场西侧,“门为洞形,过道东西为商肆。洞门上书‘楼外楼茶社’。场为南北向,东西列肆”,辟有南门在福长街头条。先农市场是经营百货与游艺的城所。先农市场撤销后改为居民驻地,先后叫先农胡同与先农里。先农市场之东是城南商场。先农市场的南部是惠元商场,设有商店、茶棚、饭馆等,后撤销改为民居称惠元胡同。再南,是天农市场,位于北纬路北侧,市场撤销后改为居民住地,先后叫天农胡同与天农里。

从清朝末年至1927年,可以说这30多年是天桥市场最兴旺发达的时期。
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将首都迁往南京,北京改为北平特别市。北平失去了全国政治中心的优势,中央政府所属各机构南迁,原在这些机构的官员、政客也随之迁走。从全国各地到中央政府办事的,也转向了南京。原来为这些人服务的单位,不能不受影啊。例如,已经不景气的新世界游乐场,城南游艺园等,生意就更萧条了,以至维持不下去,先后关闭,使天桥市场的范围缩小了。从此以后,天桥市场的服务对象只剩下了平民百姓,天桥市场完全变成了一个平民市场。天桥市场为平民服务的那一部分,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依然是那样的热闹。

1931年,天桥市场又发生了一次大火灾。这次火是从东市场乐舞台烧起的。起火的时间是在一个刮着大风的严冬的夜岘,起火以后,火趁风势,很快延烧起来。不仅东市场的乐舞台、燕舞台、歌舞台等戏园以及一些商业棚摊霎时全部化为灰烬,并延烧到西市场一部分。这次火灾使天桥市场遭到惨重的损失,直到半年以后才恢复起来。但东市场昔日的歌舞繁华景象却从此消失了,大街以东再也没戏曲、技艺等表演场地了。
以后,直到抗日战争前夕的1936年,由于连年军阀混战,日军侵扰,社会处于不安定状态,经济极不景气,市面萧条。天桥市场也受到严重影啊,市场范围进一步缩小。天桥西市场西边的先农市场、华安商场等相继停业。

1037年,日军侵占北平以后,日军在公平市场南侧新建了兵营驻在天桥,天桥市场停了业。后来即使市场慢慢恢复以后,基本也就只剩下了西市场、公平市场及三角市场了。西市场北部仍有些旧货行业。公平市场成天桥市场的中心。

1945年日本投降到1949年北平解放,天桥市场的范围变化不大。

1949年9月封团了妓院。惩冶了罪大恶极的妓院老钨,解放了被侮辱被压迫的妓女。1950年,人民政府镇压了多年在天桥市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欺压劳苦人民和艺人的恶霸、地痞、流氓、特务。昔日居住在天桥一带被压迫受侮辱的劳苦人民和在天桥市场做艺的穷苦艺人、经商的小摊贩成了天桥市场的主人。他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生活得到很大的的改善。一个新天桥出现在人民的首都。

过去那些身怀绝技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在天桥市场装傻卖呆混饭吃。他们就像被埋在污泥浊水里的珍珠,被挖掘来洗涤干净以后,放出了耀眼夺日、璀璨绚丽的光彩。很多人参加国家的艺术团体,成了表演艺术家。很多人多次作为新中国的文化使者到友好国家访问演出,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优美技艺,受到了国外人民的热烈欢迎,扩大了新中国的影响。

特别是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天桥市场的文艺工作者多人多次随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冒看生命危险,去向战斗在第一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将士慰问演出。

1950年,北京市整顿粮食市场,打击哄抬粮价、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不法粮商。天桥市场的不法粮商同样受到制裁,粮食市场的范围缩小 了。以后随看国营粮店的普遍开业,居民在这里可以购买到质量有保证、价格合理、准斤足两的粮食,就不用到粮食市场购粮了。粮食市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设在天桥东市场南瑞和天桥四市场西面四面钟的粮食市场也就停业了。

1950年,北京市整顿市容交通,将原在交通干道两旁摆摊设点的小摊贩迁住指定地点。天桥也是摊贩集中点之一,政府在天桥南大街路西,公平市场的南边,划出一块地方,建起天桥人民市场(后来称天桥商场),将原来在前门大街两旁的摊贩迁人民市场。这个市场以百货、服装、鞋帽行业为主,兼有一些饮食和旧货行业。

1950年,天桥市场也进行一番整顿和调整,取缔了算卦,相面、迷信坑人行业以及卖假药和骗人的江湖医生。从表面上看天桥的行业减少了,实际上是政府保障了正当行业的经营,取缔坑人骗人的行业,使天桥市场的秩序进一步好转,更加健康繁荣。

1950中,天桥市场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变动,那就是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影院、剧场、较大的饭馆、商业等都改为公私合营,小的摊贩游商改为联营或合作社、组,或者加入到国营的天桥商场内经营。经过这次变动,天桥市场摊商撤了不少,如饮食摊占有的合并到饭馆,有的撤点后调到其它地方的营业点,市场的饮食摊点基本上没了。卖估农、旧货的归了委托商行,原来的摊点也停止了营业。天桥市场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只剩下公平市场比较热闹,三角市场虽仍存在,但游人不太多,市面也较前萧条了很多。

随着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国家投资大力发展了北京城区各个地段的商业中心、电影院和演艺剧场。例如王府井、前门外、西单、东四、鼓楼前,市民都就近消费娱乐,特意逛天桥的人越来越少,天长日久,曾经盛极一时的天桥市场就逐渐一个个停业消失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09:43 , Processed in 1.09008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