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永定河前传

2023-9-2 15:0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北京的骑士|来自: 古城历史地理

摘要: 永定河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永定河有多少岁呢?咱们还是从头开始了解一下: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那么如何表达不同的时间跨度呢?为此,地质学家划分出以“宙、代、纪、世”等单位以表达地质年代的时间。宙划分为太 ...
永定河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永定河有多少岁呢?

咱们还是从头开始了解一下:

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那么如何表达不同的时间跨度呢?为此,地质学家划分出以“宙、代、纪、世”等单位以表达地质年代的时间。

宙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其中没有生物的隐生宙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太古代一般指地球形成时期,为46亿年前到38亿年前左右。太古代之后是元古代,其结束的时间一般在古生代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该时期大概在5.7亿年左右。

地质学家将寒武纪出现生物以后到现在的时间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单元。

古生代时期称为恐龙时代;中生代时期哺乳动物开始进化;新生代则是人类生活的时代。

新生代分为三个纪和七个世。其中:古近纪包含“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三个世,新近纪包含“中新世,上新世”两个世,第四纪包含“更新世,全新世”两个世。

中生代的侏罗纪到白垩纪(距今1亿99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时期,全球范围广泛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在中国华北地区形成了燕山山脉、太行山脉、阴山山脉、垅状山脉和吕梁山脉。

上新世时期(距今530~259万年),由于地层构造断裂运动的作用,形成了大同—怀来—延庆盆地,发源于盆地四周高地的河流从不同方向汇流到盆地,形成大同古湖、涿鹿古湖和延庆官厅古湖。这时候妫水、桑干水等等古永定河的胚胎开始孕育。

更新世早期(距今243~80万年),延庆官厅古湖湖水满溢。当时有两条河流由盆地流入北京湾,一条沿刘斌堡—黑汉岭—四海流入古白河水系,流入北京湾。另一条经八达岭北口流经南口进入北京湾,这是古温榆河水系。这个时期永定河还没有形成。

更新世中期(距今70~15万年),太行山脉发生地质运动,门头沟沿河城一带发生大规模重力崩塌,造成山崩地裂,延庆官厅古湖湖水进入沿河城以上山峡段。由于沿河城一带的山体崩塌物构成的自然堤坝引起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使官厅古湖的湖水逐渐加积,在官厅至后郝窑一带发生一次大湖侵。

更新世晚期(距今15~3万年),是华北陆地强烈活动时期,也是现代地貌形成时期,门头沟沿河城山体崩塌物构成的堤坝被切穿后,使得官厅古湖湖水经峡谷奔腾而下到北京湾入海,导致官厅古湖的消亡,自怀来以下永定河开始形成。 

  同时大同古湖和涿鹿古湖之间的石匣山地也被切穿,统一的桑干河水系形成,现代水文网基本成型,永定河上下贯通。 古永定河诞生啦!这个值得记住时间节点是三万多年前。

  永定河流经山峡段,自三家店出山后在今孟家山、黑头山、梁山、石景山、金顶山之间的河谷中向东方流去,在今杨庄、晋元庄一带流入北京湾,形成永定河冲击扇,该扇形地以石景山附近为顶点,向东北呈扇形展开,其前缘可达通县、马驹桥一带,北缘达清河,南缘达南苑。该冲击扇东西长40km,南北宽30km,面积700k㎡,北京城区就座落在此冲击扇上。扇形地的顶部以砂砾石为主,其前缘则由黄土质粉砂土和粘砂土组成,表层有一层黄土堆积。根据沉积结构、沉积层中的哺乳动物化石和11C年龄测定,确认该冲击扇应于更新世晚期形成。 

全新世中期(距今6500年~3000年),北京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森林草原类型,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其中有桦、榛、栎、榆树等,还有少量针叶松等,草本植物有蒿属、禾本科、草等,还有喜暖湿的蕨类,今北京地区尚有遗存。当时北京平原地区平均气温比现今平均高2~3C,永定河在今杨庄、晋元庄一带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北方向经海淀进入古清河故道;一支向东经老山北、八宝山北、半壁店向东流去,是为古金口河故道。 

  全新世中期(距今6500年~5000年),曾有一次短暂的降温过程,对这次降温过程,有学者推测这次降温气温下降约1-2C,冷锋时可达5-6C,降水减少,落叶阔叶树桦减少,松、冷杉、云杉大量出现。由于降水减少,河道堆积物不断增高以及八宝山断裂西北盘上升,东西盘下降等综合原因,永定河弃古清河故道,以古金口河、古高粱河故道为行水主河道。 

全新世中晚期(距今5000年~3000年),气温升高,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永定河河水流量较大,河床水位较高,依然以古金口河故道为行水主河道。

        距今4500~4200年之间,在今半壁店一带,还有一条支流穿过八宝山断裂带向东南方向流去,形成早期漯水故道。今北京西部地区以八角山、老山、八宝山为分界,八宝山以北是古清河故道、古高粱河故道和古金口河河故道迁移后遗留下的湖泊沼泽;八宝山以南是古漯水故道及河道迁移后遗留下的湖泊沼泽。北京地区西部、北部群山到处是茂密的森林,以榆、桑、榛等落叶阔叶林为主,平原地区湖泊沼泽还有湿生的菱、莲等植物。《尚书·益稷》记载的“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就是这个时期自然环境的真实记述。 

  西周初年(距今3000年前后)的气候开始向温凉偏干转变,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减少,古永定河仍沿八宝山断裂西北侧低洼地带向东北方向流去,由于河水流量减少,河床水位下降,早期漯水故道断流。古永定河以古高粱河故道为行水主河道,大致的地理位置在今老山、八宝山以北向东经今半壁店一带向东北经恩济庄、紫竹院、动物园、德胜门,转向东南方向经北海、中南海、人民大会堂西向东南经龙潭湖向东南方向流去,这就是古高粱河故道。 

  大约在东汉以后,由于气候变化和新构造运动以及河道堆积物不断堆积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古永定河弃古高粱河故道,又以漯水故道为行水河道,从历史文献记载也可看到古永定河的变迁过程。 

  古永定河汉代称“漯水”。大约成书于三国时期的《水经》记载:“漯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干县南,又东过涿鹿县北,又东南出山,过广阳蓟县北,又东至渔阳雍奴县西入笥沟。”《水经》记载虽十分简略,但也大致记载了漯水的走向、地理位置。这个时期的漯水以古高粱河故道为行水河道。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漯水又东迳广阳县故城北……漯水又东北迳蓟县故城南,《魏土地记》曰蓟城南七里有清泉水,而不迳其北,盖经误证矣。” 郦道元认为《水经》记载有误,认为漯水流经蓟城南,而不是蓟城北,并引用《魏土地记》来订正。《水经》记载并没有错,郦道元所见到的漯水也确实在蓟城南,只不过三国时期之后,北魏之前,漯水曾有过一次改道,由蓟城北改道为蓟城南。据考证, 《魏土地记》成书于北魏太和末年或稍后(公元497~515年间)。东汉以后的蓟城城址大致在白云观东南地区。近年来,发现北西~南东向贯穿北京城区的古河道~古高粱河故道,自石景山,经八宝山北、田村、紫竹院、德胜门、北海、中南海、人民大会堂西南,经龙潭湖向东南方向流去。古高粱河故道就是《水经》记载的漯水古河道。《水经注》所记载的则是改道后的古桑干水河道。在八宝山北侧古金口河河道冲击层中,(八宝山采石场地下2~3米的砂石层中)出土了战国石棺和汉代石阙, 砂石层中还夹有磨圆的汉代陶片和砖头,说明汉代以后这里还曾是古永定河河道。按《水经》为东汉末年时人所作,《魏土地记》、《水经注》成书于北魏推算,古永定河改道以桑干水故道为行水河道的时间,大致在三国时期以后,北魏之前,大致的地位置在今老山、八宝山之北,经今半壁店一带向东南方向流去,进入今凉水河,是为漯水故道。 

  古永定河以漯水河道为行水主河道一直持续到唐宋,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就利用漯水河道,运输粮食和军需物资,隋末神僧卢师就是溯漯水河道乘舟到达卢师山下,可见当时漯水河道尚存。这就是到后来《宋史》中记载的桑干河河道。关于这个时期古永定河河道的地理位置,《宋史·宋琪传》中曾有明确的记载,有学者认为是“宋臣未亲燕地之言”不足信。这个问题有必要进行探讨,对于研究北京地区环境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宋琪,字俶宝,幽州蓟人,曾任吏部尚书。《宋史》称“琪本燕人,以故究知蕃部兵马山川。”这段文字记载是宋琪上疏给宋太宗征讨幽蓟的进军路线和总体方略,不会有丝毫疏忽,有关的地理环境的记载应可信。这段文字中记载了北宋时期的桑干河(当时指古永定河干流)的地理位置、走向。 

《宋史·卷二百六十四·宋琪传》记载: 宋太宗要收复幽州,“二年(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将讨幽蓟,诏群臣各言边事, 琪疏上谓……令大军会于易州, 循孤山之北,漆水以西,挟山而行,援粮而进,涉涿水,并大房,抵桑干河,出安祖砦 ,则东瞰燕城裁及一舍。此是周德威收燕城之路。自易水距此二百余里,并是沿山村墅连延,溪涧相接,采薪汲水,我占上游。东西林麓平冈,非戎马奔冲之地,内排枪驽步队,实王师备御之方,而于山上列白帜以望之,戎马之来二十里外可悉数也。安祖砦西北有卢师神祠,是桑干河出山之口,东及幽州四十余里,赵德钧作镇之时,欲遏西衡,曾堑此水,河次半有崖岸,不可径度,其平处筑城护卫之,守以偏师,此断彼之右臂也。……桑干河水属燕城北隅,西壁而转,大军如至城下,于燕丹陵西北,衡堰此水,灌入高粱河,高粱岸狭,桑水必溢 ,可以驻跸寺东引入郊亭之淀,三五日弥漫百余里,即幽州隔在水南,王师可于州北系浮梁以通北路,贼骑来援已隔水矣。”宋琪建议征讨幽蓟的进军路线是“令大军会于易州, 循孤山之北,漆水以西,挟山而行,援粮而进,涉涿水,并大房,抵桑干河,出安祖砦 ,则东瞰燕城裁及一舍。” 按照宋琪的说法,只是抵达桑干河,并未渡过桑干河,也就是安祖砦在桑干河之南, 安祖砦,大致在八角山、衙门口一带。八角山、衙门口一带历史久远,曾出土五铢、货泉、半两等古钱币一万余枚。如此巨大数量古钱币出土,说明八角山、衙门口一带汉代就有先民居住。由此可见北宋时期的桑干河(今永定河)河道还在八角山、衙门口以北,而八角山、衙门口以北有老山、八宝山等山丘,高低相连, 桑干河在安祖砦以北,只能在老山、八宝山以北。“ 安祖砦西北有卢师神祠,是桑干水出山之口,东及幽州四十余里…… 桑干河水属燕城北隅西壁而转。” 卢师神祠,在今八大处卢师山。燕城即辽南京,又称燕京,幽州,在今广安门一带。按照文中记载,桑干河在卢师山脚下幽州城西北沿幽州城西转向南流,大致的地理位置在今西黄村一带向东,经老山以北,八宝山以北,经今半壁店一带东南方向流去进入凉水河。“大军如至城下,于燕丹陵西北,横堰此水,灌入高粱河,高粱岸狭,桑水必溢,可以驻跸寺东引入郊亭之淀,三五日弥漫百余里,即幽州隔在水南。”宋琪建议在桑干河河道上横堰,将桑干河灌入高粱河,再在驻跸寺东引入郊亭之淀, “三五日弥漫百余里,即幽州隔在水南。” 高粱河河道东汉以前曾是古永定河故道,东汉以后古永定河改道后, 古永定河故道地下潜水溢出形成高粱河。大致的地理位置走向约从今半壁店向东北经恩济庄、紫竹院转向东经今动物园、德胜门,经今北海、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前门、金鱼池、 龙潭湖向东南方向流去。今半壁店一带是桑干水和高粱河的分流点,在今半壁店一带以南的桑干水河道上筑堰,迫使桑干水灌入高粱河。燕丹陵,具体的地理位置无考,依据宋琪所记载的地理位置大致在老山、八宝山、田村山一带。驻跸寺,大唐宝刹寺,会同七年改称驻跸寺,明朝称普会寺,位于玉河乡池水村,大致在今阜城门外玉渊潭三里河一带。按照宋琪的记载,北宋时期桑干水的河道地理位置大致在今老山、八宝山之北经半壁店一带向东南方向流去进入今凉水河。 

大约在辽代后期,气候寒冷,河流流量减少,但降水集中,流量变率增大,再有古永定河故道堆积物不断堆积,河床抬高,河道与八宝山断裂和黄庄-高丽营断裂形成的丘陵地带相对高差较小,古永定河在今八角山南麓穿过八宝山断裂和黄庄至高丽营断裂向东流去, 弃晚期漯水(桑干河)故道。此后,由于南苑至通县断裂运动,迫使横过大兴隆起的古永定河河道向西南改道,形成浑河河道。

清代康熙七年(1668年),“浑河水决,直入正阳、崇文、宣武、齐化诸门,午门浸崩一角”,南城更是一片汪洋,洪灾惊动了朝廷。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浑河再次决堤。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浑河又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水患,“旗下及民人庄田皆被淹没”,康熙帝对这次水患特别重视,亲自视察水灾地区,可怜百姓艰苦,决定彻底治理浑河水患。

当年二月,康熙帝亲自召见曾任河道总督的于成龙,命其马上浚河筑堤。自当年三月至五月,于成龙“奔驰胼胝”,用了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就整治了浑河,堪称奇迹。经此次治理以后,浑河全面筑堤,河道走向基本固定,再未有大型水患发生。治理完浑河后,康熙帝对于成龙信任有加,再次任命他为河道总督,总管天下河道。于成龙成为了康熙朝最为仰仗的治水能臣。

治理完浑河后,于成龙奏请康熙帝为浑河赐予新名,并希望敕建河神庙。康熙帝批示:“照该抚所请,赐名永定河,建庙立碑。”自此,浑河正式更名永定河,经过于成龙的疏浚,浑河终于“安定”下来了。永定河河神庙建成后,康熙帝亲自撰写了碑文,立《永定河神庙碑》于卢沟桥旁,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0 , Processed in 1.08537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