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辅仁往事 :曾经辉煌隐烟尘

2023-9-21 09:0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戈宇|来自: 北京纪事杂志社

摘要: 马圈上盖起的大学,曾是“燕京最美校园”走过人潮熙攘的恭王府,转入定阜街,一处古朴幽静的建筑群映入眼帘。这就是曾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为“北平四大名校”、民国时期著名学府——辅仁大学的旧址。坎坷困顿辅仁 ...

马圈上盖起的大学,曾是“燕京最美校园”

走过人潮熙攘的恭王府,转入定阜街,一处古朴幽静的建筑群映入眼帘。这就是曾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为“北平四大名校”、民国时期著名学府——辅仁大学的旧址。

坎坷困顿辅仁始建成

辅仁大学兴建于1925年,校址原为涛贝勒府,后在府邸花园南部和马圈旧址建造主楼,1930年建成。正门三层,四面围楼和中间主楼围成两个天井。主楼是两层砖混结构,浮雕精致的汉白玉大拱门,绿琉璃瓦覆盖的歇山式屋顶,灰砖石砌成的外墙面,墙身厚重,收分明显,处处体现着中式建筑沉稳大气的风格。主楼的正面运用了大量古典建筑的细部做法:汉白玉的须弥座、红色雕花的木制窗框、大门墩柱上蹲伏着的石狮等。在主楼的东南西北四角各耸立着一座歇山式角楼。整个楼宇群中轴线明确,完全对称,展现出中式建筑威严庄重的气势。屋脊正中竖立的十字架,则兼备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被誉为“旧京三大中西合璧建筑”之一。

辅仁大学前身是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创办者英敛之是《大公报》的主要创始人,他因揭露慈禧暴政、袁世凯卖国、斥责清政府杀害徐锡麟和秋瑾的残暴行为而名震海内外;另一位创办者是“毁家兴学”创建震旦大学的著名教育家马相伯,两人同为中国天主教领袖人物。

辅仁大学的创办过程十分漫长、艰难,费尽周折。1912年9月,英敛之、马相伯联袂上书罗马教皇,呼请教廷派遣教中博学硕德之士来华创办一所大学,“广收教内外学生,以树通国中之模范,庶使教中可因学问辅持社会,教外可因学问迎受真光”。但是此次呼请并未引起教皇的重视。英敛之上书教皇兴学受挫后,于1913年秋在北京香山静宜园创办辅仁社。1917年6月,英敛之撰写《劝学罪言》一文,再次上书罗马教皇请求在华兴学,终于引起教廷的积极回应,派人来华考察。1921年12月,申请历时九年,教皇终于发出开办大学的谕令。

虽然辅仁大学是一所天主教大学,但奠基者英敛之、马相伯和校长陈垣一直奉行信教自由的办学思想,学校招收教内外学生,不问学生宗教信仰、是否为天主教徒。陈垣本人就不是天主教徒,在校期间也不强迫学生信教。辅仁大学讲授的课程包括中国文学、历史、哲学、英文、数学等,宗教内容仅在哲学系课程中有所涉及。

大师云集桃李满天下

辅仁大学校长是史学一代宗师陈垣先生。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还很低,陈垣先生已被中外学界公认为世界级学者之一,他的有关中国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历史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著作成为了史学领域的经典。陈垣先生还是一位大教育家,一生从事教学74年,任大学校长46年,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桃李满天下。他对教学极其负责,开创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创立了许多新课程,并且沿用至今。

1927年至1952年,在担任校长的二十多年里,陈垣先生以治学严谨闻名。“严进严出”是辅仁大学的一大特色。教务处规定,一年有四次严格的考试,随堂小考更是不计其数。课堂风纪抓得很严,没来听课的学生均被记录在案。学生们对待学业的态度极其认真,尚学之风很浓。
由于陈垣先生的礼贤下士,辅仁大学聚集了朱希祖、邓之诚、马衡、罗常培等众多国内一流学者,师资力量雄厚;国学方面尤其突出,有高步瀛、沈兼士、郭家声、余嘉锡、魏建功、唐兰、孙人和、顾随、陆宗达、赵万里、刘盼遂等名师。陈先生选拔人才不拘学历,他三次聘请初中肄业的启功教授国文和美术。

启功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九世孙,出生时正值清王朝灭亡,没有受到皇家丝毫荫庇。他十二岁进北京汇文小学,插班读四年级,后升入汇文中学;十五岁拜画师贾羲民学画,后又拜在吴镜汀、齐白石门下学画,同时师从戴姜福、溥心畲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及诗词写作。

陈垣先生很欣赏启功的文章和画作,认为“写作俱佳”,安排他担任教员。但由于启功连中学也没有毕业,教育学院院长认为他资历不行,两次解聘启功,陈垣第三次把启功请回学校。后来启功与柴德赓、余逊、周祖谟被学界并称为“辅仁四翰林”。

在校长陈垣的苦心经营下,辅仁大学从寂寂无闻逐步成为京师著名学府,培养出大批各行各业的英才。台湾纸业大王吴祖坪、美籍华人高能物理学家邓昌黎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放射药物学家彭勤淄、美国迈阿密大学化学研究所夏松谰、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等都曾是辅仁大学的学子;著名指挥家李德伦、作家萧乾也曾在这里就读。

据统计,截至抗日战争胜利,辅仁大学注册入学的学生共12355人,培养本科生4812人,研究生76名,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投身抗日英才谱新篇

抗日战争时期,陈垣校长“坚持抗日、维持辅仁大学、保护抗日师生”的行动,为辅仁大学赢得了“抗日大本营”的赞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各高校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爱国运动。1932年,鲁迅先生应邀来辅仁大学发表演说,“没有抗日的实践,怎知我华夏必亡?”慷慨激昂的话语震动全国,点燃了人们对当局的怒火,鼓舞了无数青年学子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1935年,辅仁大学爱国师生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和民族先锋队组织的活动。今天,辅仁大学旧址的后花园里,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白色大理石砌成的“一二·九运动”纪念碑依旧醒目。

1937年北平沦陷,中日战争形势紧张加剧。1938年,辅仁大学教授沈兼士、英千里、张怀、董洗凡等人成立秘密组织“炎社”,以明末清初反清志士顾炎武为楷模,积极进行抗战救国宣传。他们借研究顾炎武的学说为名,激发师生爱祖国、爱人民、不附逆、不投降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以“人心不死,国家不亡”相号召,鼓舞学生奋发图强,刻苦读书,积蓄力量,以待来日报效国家;同时积极组织活动,向后方输送英才,为抗战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化学系学生文立征就是众多爱国学子中的一员。在日寇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不幸被捕,他在给表弟的信中写道:“我们的武器,自然是血和肉。对方的,初是水龙,水龙不足用,继之以棒、皮鞭、刺刀、大刀背,于是流血开始了......”“七·七事变”后,这位用血与肉抗争的爱国学生南下山东,成为抗日游击队的一名战士。1945年2月,文立征因叛徒告密壮烈牺牲,年仅34岁。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政委李正就以他为原型。

蓝天澄净,白云高渺,曾经名震一时的辅仁大学已然隐入历史的烟尘;时光荏苒,岁月淘洗,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一个个激荡人心的故事将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19 , Processed in 1.09739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