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磨剪子戗菜刀

2023-9-26 11:2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志祥|来自: 京西纪事

摘要: 在样板戏《红灯记》诸多人物中,有个头戴旧毡帽、身穿旧棉袄、肩扛短板凳的老头儿,以磨剪子戗菜刀的手艺人身份,为我地下党传递情报,深受观众喜爱。这就是我青少年时代在家乡京郊房山一带常见的磨刀手艺人。据史料 ...
在样板戏《红灯记》诸多人物中,有个头戴旧毡帽、身穿旧棉袄、肩扛短板凳的老头儿,以磨剪子戗菜刀的手艺人身份,为我地下党传递情报,深受观众喜爱。这就是我青少年时代在家乡京郊房山一带常见的磨刀手艺人。

据史料记载,磨剪子戗菜刀这行当最早出现在南宋,宋人吴自牧在他的《梦梁录》一书中就有记载,到了晚清、民国,这一行当在我国北方农村较为盛行。

磨剪子戗菜刀家什简单,成本低廉,两块磨刀石、一把“戗子”、一只“联板”、一条短凳便是全部工具。“戗子”是在一根两尺长的铁棍两头安上木把儿,中间卡一戗刀,戗刀刃比菜刀钢硬,是用来把菜刀刃戗薄的工具。“联板”是把六七片半尺长、两寸宽的厚铁片按梯次串联起来,用手一掂,铁片依次波动,发出碰撞响声,配合磨刀人吆喝声,招揽生意。

磨剪子戗菜刀这活计,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实属不易。拿剪子来说,有长剪短剪,有宽剪窄剪,有用来剪布剪纸的,也有用来剪木剪铁的,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刀的种类就更多了,有切菜刀、裁纸刀、剥皮刀、砍柴刀、剔骨刀、劁猪刀,还有杀鸡宰羊刀。这些用途不同、形状各异的刀剪,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磨法,磨刀人必须下很大的功夫才能熟练掌握。坊间流传一句顺口溜:不磨几层茧,别吃磨刀饭。足见熟练掌握这门手艺不容易。
磨刀人做生意没有固定地点,常常是扛着家什走村串户流动做活儿。经常到我们那一带做磨刀生意的手艺人姓潘,五十多岁。爹妈给了他一副好身板,膀大腰圆,面孔黝黑,看上去就知道是个经历过风雨的手艺人。听大人们说,潘姓磨刀人是个传奇式人物,在我们那一带很有名气。他十几岁就拜师学磨刀,到了二十岁磨刀手艺已经炉火纯青,方圆几十里都知道有个“磨刀潘”。

磨刀潘不光磨刀手艺精、服务态度好,人也耿直正派,嫉恶如仇,一身血性。
七七事变后,日本鬼子在京西烧杀抢掠,百姓们怒火满腔,几个村动员起所有铁匠昼夜赶制片刀,武装民兵配合八路军打鬼子。磨刀潘说,我不会打铁,可我会磨刀,把你们打的片刀交给我,我把它磨得快快的,多杀几个日本鬼子。于是,他一连半个月,把铁匠们锻打的二百多把片刀磨得澄光瓦亮,锋利无比。

刀光闪闪杀敌寇,我以我血荐轩辕。民兵们举起锋利的片刀杀向敌人,吓得鬼子魂飞丧胆。据统计,民兵们用这二百多把片刀杀死了上百个敌人,确保了一方平安。为此,县抗日救亡组织为八个铁匠和磨刀潘颁发了大红奖状。

磨刀潘有个儿子叫狗子,由于家境不好,再加上兵荒马乱的世道,狗子从小没读过书,十一岁起跟着他爹磨刀潘东奔西走学磨刀。十六岁那年,他爹患了重病,卧床仨月就走了。从此,狗子接过他爹的那只短板凳,扛起一家人的生计。

日异其能,岁增其智。好在小潘师傅跟着他爹闯荡了五六年,口口相传,耳濡目染,路熟了人熟了,手艺学精了,经营方略掌握了,再加上他爹磨刀潘的名气,他的人气也很快旺了起来,单独出摊儿头一天生意就来了个满堂彩。

那天,小潘师傅出摊儿,到了村里太阳已经两竿子高了。他见庵庙前的大槐树下已经有个磨刀师傅摆好了摊儿,就在离他几十步远的老戏台前停下了。刚摆好摊儿,就听几个婶子大娘议论:那不是磨刀潘的儿子吗?知根知底,还是让他磨吧。说着,几个人拿着菜刀剪子从庵庙那边走了过来。
小潘师傅向婶子大娘通告了他爹去世的消息,以后他就顶替他爹为乡亲们服务。说着,只见他坐上短板凳,用套在板凳上的绳圈卡着磨刀石,右脚踩紧绳圈下面,然后在磨石上蘸些水,开始磨起刀来。不一会儿,一把菜刀磨好了,小潘师傅先用手指肚轻轻刮刀刃,然后左手揪起自己一撮头发,右手举刀轻轻一划,那撮头发齐刷刷被割了下来。这个举动是小潘师傅验证自己的手艺,也是做给婶子大娘们看的。

“手艺不赖!”“比他爹不差!”人们议论着。庵庙前的那个磨刀人见状,扛起家什走了。那天,小潘师傅掌灯时分才忙活完回家吃饭。
两代磨刀人,一脉热心肠。小潘师傅传承了他爹的基因,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深受乡亲们的欢迎和爱戴。
一马姓人家四代单传,到了柱子这代,没想到一下子添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全家乐翻了天。满月头一天,柱子爹又是杀猪又是宰羊,准备好好庆祝一番。傍晚,柱子爹提着五把菜刀找到小潘师傅,请他尽快磨出来,明天一早厨师就上灶,千万别耽误用。小潘师傅接过刀,答应第二天一早送到,保证不误事。

回到家,小潘师傅取出那五把刀一看怔住了:其中三把多年未用过,已经锈迹斑斑。另外两把中,一把刀刃多处崩坏,成了锯齿状;一把虽正在使用中,同样钝的割鸡脖子都不会出血。

应允了就不会反悔,还要把活做好。小潘师傅在院子中央的葡萄架下点上两盏油灯,外加两根蜡烛,开始干起来。他先用戗子把那多年未用的三把锈刀和那把崩了刃的刀戗平戗薄,然后在砂石上粗磨,再到油石上细磨,伴着夜色沙沙作响,犹如一曲轻音乐,穿过院墙,飘向夜空。待五把刀全部磨好,已到凌晨两点。那两块被磨去一韭菜叶厚的磨石证明,小潘师傅在这五把刀上真真花了功夫。他说,四代单传得双子,可喜可贺,咱不能扫了人家的兴。

次日凌晨,小潘师傅背上菜刀,一口气跑了八里路赶到马家送刀。刚刚赶来的三位厨师试了试刀,锋利无比,异口同声地说:有了小潘师傅磨的这几把刀,今天的酒席就瞧好吧。

又打了一胜仗,小潘师傅声名鹊起,生意更加红火,与当年他爹比,可谓不差累黍。
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小潘师傅生意生活顺风顺水之时,竟被扯进了一桩命案。

邻村一叫姜海的男子,游手好闲,终日与狐朋狗友喝酒打牌,把家当输了个精光。为此,他爹常和他吵架,还几次报了官,镇公安员几次叫去批评他。然而他不思悔改,依然我行我素。他娘气得喝了农药,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这天,他爹从他舅那里借来三百元钱,准备给他娘买药,剩下的钱计划买两头小猪养活,被姜海知道了,硬是把钱抢过去,说是还赌债,他爹气得昏了过去。他娘正在厨房做饭,拿着菜刀就追了出去。姜海跑得快,他娘追不上,便把菜刀扔了出去。本想吓一吓姜海,让他把钱留下,没想到菜刀扔出去一刹那,正赶上姜海回头。不偏不倚,菜刀正落头顶,姜海应声倒下。
“姜海被他娘用菜刀砍死了!”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全村、全镇。

县公安局来人调查,有好事者提供这样一条消息:前天小潘师傅刚为姜海娘磨了菜刀。为此,小潘师傅也被带走了。

听说小潘师傅被抓了,十里八村不少人跑到县公安局为他讲情,本村村长等二十多位长者还写了一封求情信,按上了自己的红手印,诚恳地证实小潘师傅是个好人,庄稼人过日子离不开他,还把他爹当年磨片刀杀日本鬼子的事抖落出来,进一步证实小潘师傅根正苗红,不会做违法的事。

其实用不着乡亲们佐证,小潘师傅自己就把公安局的人说服了:我天天出摊儿磨剪子戗菜刀,一年磨几千把刀剪,人人拿我磨的刀剪犯事,我都有责任吗?如果我磨刀的有责任,那么做刀打刀的铁匠和轧钢炼铁、建铁厂、开铁矿的工人也都有责任,这个道理讲得通吗?

小潘师傅把办案人员说乐了,点头了,当即放回了他。

时光荏苒。我参军离开家的那年春上,刚过花甲之年的潘师傅病故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前去吊唁。人们看到,在潘师傅灵前的供桌上,摆满了潘家两代人用过的磨刀石,每块石头都是两头翘起中间凹下去,只剩下薄薄的一层,有的已从中间断裂。有心人数了数,足有二百一十块。这些磨石饱含着潘家两代磨刀人的血与汗,述说着潘家两代磨刀人的冷与暖。

那二百一十块磨刀石最终陪伴着潘师傅的尸体一起下葬了。据说这是潘师傅刚病倒时留下的遗嘱,他的子女不折不扣地照办了。

也许若干年后,像当代人挖掘古墓一样,后人们把潘师傅的墓葬挖掘开来,说不定那二百一十块磨刀石作为古董,会出现在哪家博物馆的展柜中呢。

王志祥 1942年7月出生,北京市房山区石楼乡大次洛村人,1963年8月房山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到部队后坚持业余时间搞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其间在报纸、电台发表大量军事消息、军旅通讯等新闻作品,並在《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河北文学》等期刊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数百篇文学作品。先后在原北京军区《战友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人民武警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报》任职。2003年退休。出版《军事新闻集》《军旅通讯集》等专著及系列散文集“醉美乡愁”《远去的老行当》《那些年那些事》《回望故乡》三部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5 12:19 , Processed in 1.09040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