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眼中的“中华第一街”王府井

2023-10-20 13:10|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黄永顺|来自: 北京纪事杂志社

摘要: 从杂货市场到“中华第一街”我眼中最早的王府井大街是什么样子?那就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了。我儿时的家在北京南城宣武门外,家距离王府井还是有不少的路程。但因母亲的娘家就在王府井以东称为银街的东单东 ...
从杂货市场到“中华第一街”

我眼中最早的王府井大街是什么样子?

那就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了。我儿时的家在北京南城宣武门外,家距离王府井还是有不少的路程。但因母亲的娘家就在王府井以东称为银街的东单东侧的象鼻子后坑(今称春雨二巷),距离王府井大街咫尺之遥,可能是生活的老习惯,或是怀旧,父母购物经常带着我去王府井这里。

儿时,我们每每去王府井都在家不远的菜市口去乘4路无轨电车。早年的4路电车行驶路线:从广安门东北角始发,途经菜市口、前门、东交民巷、台基厂,到达王府井后继续前行,经宽街、交道口、安定门、蒋宅口东转到达终点站和平里。这交通路线牢记我脑海还有另一原因,那是我父亲早年在中央出版总署(现称国家出版署)工作,总署办公地在安定门东侧的国子监街,父亲有时会带着我常去单位玩耍,也是坐4路电车。再后,因周总理批示组建民族出版社,父亲等几位总署技术干部去支援该社组建,出版社地处和平里路口东侧,逢看电影、春游或来父亲机关找父亲,我们也是坐上4路电车。所以4路电车及车行沿线永久在我的记忆存留。

曾经的王府井大街

回顾一下我眼中这条南北走向的王府井大街,在上世纪中期,街东自南向北是:亨得利钟表店、新华书店、民族书店、中国照相馆、协和医院、四联理发店、糖果店、宋庆龄题写店名的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东安市场、湘蜀餐厅、友谊照相馆、东来顺、吉祥戏院、上海海鸥照相器材商店等。街西自南向北有:人民日报社、百货大楼、外文书店、友谊照相馆分店、工商银行、音像书店、儿童剧院、浦五房南味熟肉食店、馄饨侯、利生体育用品商店等。这都是些名气很大的商店,可能还有不曾记住的小商店。

上世纪60年代,北京的人口并不很多,约740万人左右,但王府井大街不宽的马路上公交车、大汽车、卡车、小轿车、自行车等川流不息,过往的众多游客人头攒动,这条金街好不热闹。王府井大街的所有商店都对外有陈列橱窗,进门后是商店,这与其他南方城市店铺那搬走铺面门扇就是店铺的风格差别很大,这里京味十足。

那时王府井大街人行道上也有小商品的游商:推着刷白油漆木箱小车叫卖冰棍的、地上放一四方形小地桌再加几个马扎叫卖大碗茶的、背着装满报纸灰白色帆布书包叫卖报纸的......记得一次,我爷爷带着我去王府井,在原人民日报社门前还见到过有卖微型小人书,是一长较硬纸条上的两面印着众多画面,可以沿画面分界折叠成像手风琴风箱一样的极小的儿童读物,记得当时这种火柴盒大小的彩色书是一毛五分钱。那时这个价格也不算便宜了,爷爷在我要求下也没舍得给我买,只带我坐在街头马扎上喝了2分钱一碗那已经不浓酽,但还算很解渴的大碗茶。回到家后,还不懂事的我便向父亲“投诉”。下一个周日,父亲又带我去了王府井,找到那个摊位,让我挑选了两本微型小人书,满足了我看书的愿望。

早期的国内市场,国内各地有自己的特色产品,购买异地的物品并不像今天这样便利,即使是同在北京市区,四九城的供应也有很多差异。那时,修理手表一般要去王府井亨得利钟表店,买丝绸布就要去大栅栏瑞蚨祥,牛羊肉当数宣武区牛街,体育用品那就必须是八面槽的利生体育用品商店了。而饮食也是各区有自己的特点,为什么供应有差别呢?那是因为各区居民购买力是不同的,如菜市口菜市场的豆腐基本是方方正正的北豆腐,要想吃纱布包着卖的嫩嫩南豆腐就要去西单菜市场,新鲜时令水果那就是王府井了。记得一次,父母带着我到王府井,正逢一辆冷藏箱式卡车停在路东的糖果店门前,冷藏车敞开后箱门卖刚从山东运到的烟台梨,父亲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个,烟台梨拿在手还凉丝丝。梨是山东直接运到北京王府井,立即销售,时间稍微长一些就会软烂,买梨者都赶紧就地吃。这是我平生以来唯一吃到的地道烟台梨,梨肉嫩雪白,一口下去梨水涌满手掌,如不赶紧吸吮,梨汁从手中流下浸湿地面。如此水果,当年非王府井莫属。

昔日的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地处王府井大街东侧,因其位置邻近紫禁城东安门外而得名。东安市场是1903年开业,各国商号云聚于此经营着国内外的各种商品,是北京最早的一座综合性市场。上世纪60年代曾一度称为东风市场,1993年在原址重建后更名北京新东安市场。王府井之所以繁华是得益于最早的老东安市场。

我儿时见到的东安市场是很大的商场,商场只是一层,里面商铺众多,分门别类布满整个市场,每年的春节之前,母亲一定会带着我来这里节前采购。东安市场里面如同一座购物城,母亲拉着我在这如同“迷宫”似的巨大商店穿来走去,犹如回到家乡似的。一家挨着一家商铺,商品琳琅满目,我跟随着母亲的脚步,

两眼目不暇接地左右张望忙不过来。只记得市场几乎都是白炽光灯,没有日光灯,在白炽光下的食品更显得鲜艳明亮。令我注意的还有高大的燃煤取暖炉,市场冬季取暖是靠燃煤的热量,春节前北京还是很冷的,各商铺的中间都设置铸铁煤炉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炉体半米多粗,比我当时的身高还要高出很多,有的煤炉周边有粗铁丝围栏,有的煤炉没有,粗大的烟囱扣在煤炉上端的出风口,炉体和烟囱同时散发着热气。

自我记事,母亲买年货都是带着我,我的任务只有两项:站队、看堆。那时市场供应并不是极大丰富,很多食品要到年根时才会有,这种集中购买的方式免不了要排长队,母亲经常是将我安排到要购买物品的队伍后,她又到另一处去排队,待我将要排到最前面时,母亲神奇般地来到我这里,又将我送到另一个队伍的队尾。我们就这样循环着排队,那时我也不懂什么,只是紧跟着队伍前面的一个人向前移动。为什么春节前要到王府井购物?母亲曾告诉我:这里的白果年糕、猪油桂花年糕是别处没有的,而且这里蜜饯果脯(混在一起的杂拌)品种最齐全、最新鲜。

我家春节前置办鱼肉菜品等基本是在西单菜市场(那时没有超市和自由市场),在东安市场只是购买节日期间,多是接待客人的零食。在王府井除了买年糕、花生粘、鱼皮花生(我们俗称薯皮豆)和果脯蜜饯外,还有一个必须要买的是“糖水榅桲”。那时糖水榅桲分季节销售,如今这种食品已经见不到了。糖水榅桲和糖水红果(炒红果)类似,只是将红果换成榅桲果而已,区别在于果的不相同,榅桲果不很酸,脆而有口感。为什么过年要吃榅桲?这我就不知道了,可能是父母喜欢这个味道,或者是母亲睹物思幼时情?反正都是些我爱吃的,也就不打听其他了。

王府井吃的记忆

王府井给我留下印象最强的,那还是百货大楼和全国劳模张秉贵先生。百货大楼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货商店,1955年9月正式开业,曾被称为“新中国第一店”。商店最早名为北京市百货公司王府井百货商店,1968年7月更名为“北京市百货大楼”,是北京最具规模的商店,商品齐全,购物环境好,吸引着北京城四面八方的顾客,外地人来北京也要来这里狂一逛。

百货大楼老照片丨图源网络

百货大楼正门前广场中央立有张秉贵的半身塑像。先生身为全国劳模,但一直职守在糖果柜台,他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北京人无人不知他那称糖果练就的“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曾对他销售糖果为“燕京第九景”的爱誉。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素来很爱吃糖果,尤其是硬的酸甜的块糖,专吃几个老品牌;酸三色、黄油球和话梅糖,凡带我去到王府井,必到百货大楼。

张秉贵
记得一次我稍大一些,到糖果柜台正赶上张秉贵在售货,我悄悄和母亲说:“我去买吧!”母亲点头首肯,排队到我时,我想看看这位劳模的技艺,要了6种硬块糖,每种2两。张秉贵左手持秤盘,右手抓糖块,一次次地称着糖块,还满脸笑容地对我说:“小朋友,考考我?”我盯着他抓糖的手,见证着奇迹。他手抓的糖果往秤盘一撒,秤盘放到秤上,5次准确无误,偶尔一次差一点,他再扬手撇下一块正好2两,真是一抓准呀,我算是佩服之至。

1971年北京王府井大街丨图源网络

百货大楼经营不是以吃为主,而是百货。母亲带我到这里基本是购物,很少吃什么。在王府井享受美食都是父亲带着我来这里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东来顺一楼的小吃和二楼的炒菜。早年时的东来顺餐厅是二层小楼,处在东风市场北侧,东邻原吉祥戏院。

东来顺始建于1903年。一楼小吃部面积不大,店面南端是店门,进门是售货柜台,店狭长,两侧是餐桌,且很少,在这里用餐等座位是麻烦的事。东来顺最具特色的小吃是奶油炸糕和豌豆粥。黄澄澄绵软奶油炸糕上面撒上雪白的绵白糖,一盘六个两毛四分钱,与如今小吃店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奶油炸糕都是现炸现卖,吃到嘴里时还是热气腾腾,奶油香味扑鼻,夹起一个黏黏糊糊的,再蘸上白糖,别提多好吃了。再说到豌豆粥,以豌豆为主,搭配着红小豆,红色不稀不稠,甜丝丝的一碗,是来店必点的一道流食,但这美味的豌豆粥已几十年不见了,失传了?还是其他?

1914年才增添的爆、烤、涮羊肉和炒菜的东来顺餐厅在小吃店楼上。进了餐厅给人以清静的感觉,每桌之间保持着足够宽的距离。柜台在餐厅的东端,收银台南侧是切羊肉片明案,宽大而干净的案板上放着大块的待切、但已经去掉筋和肋膜的羊肉,肉上面铺盖着白色的布。切肉的师傅站在里面,一手扶着盖着白布的羊肉,一手持有一尺多长船形长片刀,每切下一片羊肉,切肉刀都要小幅度地前后抖动三四下。

父亲带我们来吃东来顺都是吃炒菜,几乎没有吃过涮羊肉,且几乎都是几种菜:它似蜜、麻豆腐、烩面筋、葱爆羊肉、香菜散丹等,最后是每人一支烤羊肉串。东来顺的羊肉串很是讲究,首先是工具,串羊肉的是扁扁不宽的不锈钢条,钢条尾部是明黄色木质手柄,串起来的羊肉是一块块的,放到一长形瓷盘上,端上来时羊肉上的油还吱吱地响着,很诱惑人们的食欲。

王府井这里的吃食都很有特色,对我家来说众多特色食品中,还是浦五房的南味熟肉,尽管我长大后,要吃熟肉时,还会骑着自行车到这里来买一些。浦五房是一家从上海迁京的南味熟肉食品老店,据说是店家姓浦,又因家中有五位子女,就以“浦五房”为店的字号了。浦五房历史悠久,1861年从苏州迁到上海,解放后,按周总理的支援北京指示,1956年从上海迁到北京。浦五房店铺不大,坐落在王府井北口的路北(应该叫东安门大街)。该店经营的汉民熟肉种类很多,自幼我就知道父亲最常买他家的酱鸭、叉烧肉、熏鱼、无锡排骨、熏猪脑等。每次来这里必购还有他家的笋豆,因为笋豆是这里所特有,他处几乎是看不到。这两年浦五房不像稻香村那样发展,名声淡淡逝去,多年前,我在百货大楼北侧新增建筑地下一层见过浦五房的柜台,但都是真空包装食品,如今已从百货大楼撤出,该店是否还有生产?就不得而知了。

中华第一街的文化气息

王府井大街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街巷,这条街上著名的商店众多,但也注重着文化气息。这里早起有多家书店、报社、照相馆。就书店而言,街上的书店门类俱全:大型新华书店、外文书店、民族书店、音像书店等,是北京任何商业街也无法相比的。

1971年,北京王府井大街丨图源网络
因我幼儿时,父亲经常带着我来这里的民族书店,这里也是我逛书店的启蒙之地。记得当年的民族书店是现在王府井大街东侧偏南的位置,清楚地记得是王府井大街现工艺美术商厦的位置。

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在周总理、董必武和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的批示下,1953年1月成立民族出版社。并在首都的第一街设置了民族书店,可以深刻领悟到党和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重视程度。该书店以文字形式繁衍着各民族语言、孕育着各民族文化发展,是书籍和文字的民族大家庭。民族书店的书架上一直是文史、辞书及少数民族语言类书籍为主,光顾的客人并不很多,从而更显得那样的闲适安静。

王府井民族书店的店门朝西,店铺内并不很大,店外的红底黄字门额上的工整楷体字“民族书店”格外醒目,也给这商业街带来文化的气息。店门紧邻店的南墙,给店外展示的橱窗留出了更宽大空间,玻璃展窗内点缀着一些民族文字书籍。书店的店面与所有的书店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出售的书籍是以少数民族语言的图书为主,也出售一些汉文书籍。

书店开办于何时?我不得而知,当我有了记忆之时,书店已存在。给我以深刻记忆的是:父亲到这里,所有店员都像是老相识一样客气相待,而父亲来此,也从来不去书架选择图书,而是将我放在书店大厅,便直接走向二层的办公室。让我不解的还有父亲取走图书,但从来不付费,店经理还笑呵呵地送我们到书店门口,有时还会附加上一句:“还需要什么?给我电话,我们可以给你送去!”多年后,我才知道这是父亲工作的出版社所属书店。

如今的王府井大街依旧是北京最繁华的一条街,昔日的沧桑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所更迭,新建大厦婀娜多姿,百年老号林立其中。这里依旧浓缩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并大踏步前进着,明天的王府井大街将会更加灿烂恢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磨剪子戗菜刀下一篇:锔盆锔碗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7 08:53 , Processed in 1.10091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