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卢沟桥历经多次修缮,但没有重建过

2023-11-12 09:08|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锐英|来自: 北京桥梁

摘要: 说起卢沟桥,因为今年的永定河洪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上网发现有很多报道、信息传说卢沟桥是明代和清代重建的,现在的卢沟桥已经不是830年前金明昌三年(1192)的原来的卢沟桥了,此说是错误的,是不符合历史记载的 ...
说起卢沟桥,因为今年的永定河洪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上网发现有很多报道、信息传说卢沟桥是明代和清代重建的,现在的卢沟桥已经不是830年前金明昌三年(1192)的原来的卢沟桥了,此说是错误的,是不符合历史记载的。最有说服力的是乾隆皇帝的一篇论文:
一、《永定河志·重葺盧溝橋記》乾隆五十一年(1786)二月

......若今盧溝橋之重脩、重葺之異,亦有不可不覈其義而辨之者。蓋今之盧溝橋實重葺,非重脩也。夫脩者,傾圮已甚,自其基以造於極,莫不整飾之,厥費大。至於葺則不過補偏苫弊而已,厥費小。夫盧溝橋體大矣,未脩之年亦久矣。而謂之葺補費小者何?則實有故。蓋盧溝橋建於金明昌年間,自元迄明,以至國朝,蓋幾經葺之矣。自雍正十年(1732)逮今,又將六十年,帝京都會,往來車馬雜遝,石面不能不弊壞,行旅以為艱。而橋之洞門,間聞有鼓裂,所謂网兜者(謂下垂也)。司事之人,有欲拆其洞門而改築者,以為非此不能堅固。爰命先拆去石面,以觀其洞門之堅固與否。既拆石面,則洞門之形畢露,石工磷砌,錮以鐵釘,堅固莫比。雖欲拆而改築,實不易拆,且既拆,亦必不能如其舊之堅固也。因祇令重葺新石,面復舊觀。而橋之東西兩陲接平地者,命取坡就長,以便重車之行,不致陡然顛仆,以搖震洞門之石工而已。朕因是思之,渾流巨浪,勢不可當,是橋經數百年而弗動,非古人用意精而建基固,則此橋必不能至今存。然非拆其表而觀其裏,亦不能知古人措意之精,用工之細,如是其極也。夫以屹如石壁之工,拆而重築,既費人力,又毀成功,何如仍舊貫乎?則知自前明以及我朝,皆重葺橋面而已,非重脩橋身也。即康熙戊申(1668),所稱水嚙橋之東北而圮者,亦謂橋東北陲之石隄而已,非橋身也。以是推之,則知歷來之葺,或石面、或橋陲之隄,胥非其本身洞門可知矣。夫金時鉅工,至今屹立而人不知,或且司工之人,張大其事,圖有所侵冒於其間焉。則吾之此記,不得不揚其舊過去之善,而防其新將來之弊,是為記,以詳論之。

——简直不可谓不清晰、不可谓不真实了:乾隆皇帝对于康熙皇帝的功绩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实事求是地说明“康熙戊申(1668),所稱水嚙橋之東北而圮者,亦謂橋東北陲之石隄而已,非橋身也。”坍塌圮坏的是卢沟桥东北的石堤、河堤,不是卢沟桥桥身。“自前明以及我朝,皆重葺橋面而已,非重修橋身也。”此重修与重葺相对,当为重建理解。乾隆在文章前面特意总结了这个历史认知:“蓋今之盧溝橋實重葺,非重脩也”,还进行了一番探讨分析,并且有实地考察论证,完全为一篇优秀的科技论文,并且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再看康熙的《卢沟桥碑文》

载于康熙《宛平縣志》卷之六 《藝文·盧溝橋碑文》、《永定河志》卷首 《宸章纪·盧溝橋碑文》康熙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朕惟國家定鼎於燕,山河拱衛,桑乾之水發源於大同府之天池,伏流馬邑,自西山建瓴而下,環繞畿南,流通於海,此萬國朝宗要津也。自金明昌年間,盧溝建橋伊始,厲元與明,屡潰屡修。朕御極之七年,歲在戊申,秋霖泛溢,橋之東北水嚙而圮者十有二丈。所司奏聞,乃命工部侍郎羅多等鳩工督造,挑濬以疏水勢,復架木以通行人,然後庀石為梁,整頓如舊。自此萬國梯航及民間之往來者,咸不病涉,實藉河伯之靈,丕慰通濟之懷,蓋萬世永賴焉。爰勒豐碑,用垂不朽。

——文中说明历元至明代,卢沟桥屡溃屡修,皆为修缮,不是重建。在康熙七年(1668),岁在戊申,秋季洪水泛溢,导致卢沟桥“桥之东北,水啮而圮者十有二丈”,显然不是桥梁东段,而是东偏北方向,也不是桥梁,而是桥头北侧的河堤,因洪水冲刷而圮即局部被冲坏坍塌,长度有12丈,约近40米。这可是康熙皇帝的孙子乾隆皇帝“认真作证”的。如果桥孔完全坍塌,其记录当为“几孔被圮坏”,而不仅仅记录12丈长度。“复架木以通行人,然后庀石为梁,整顿如旧”,说明河堤确实坍塌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堤坝上的交通了。只好临时架设木梁通行,然后“庀石为梁,整顿如旧”指的是采用巨石整修堤坝。平置巨石的石坝即石梁,不是桥梁,对于卢沟桥应该为桥拱、拱券、石拱。这是历史明确记载卢沟桥局部塌坏最为严重的一次,位置也很明确。但绝不是卢沟桥全部毁掉而后重建,网络传言可以休矣。

三、扩展阅读明代记载

据《明英宗實録》:“正統七年(1442)十一月,築渾河口。九年(1444)三月,修盧溝橋。”《長安客話》:“盧溝橋,金明昌初建,正統間重修。”《明孝宗實録》:“弘治三年(1490)五月,修築盧溝橋成。”

——文中的修、重修、修筑,按字义理解应为修缮、修葺,不是重建。

四、扩展阅读清代记载

1、《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三卷 《順天府關梁考》

盧溝橋,在府西南三十里。金明昌初建,明正統間重修,皇清至康熙八年(1669)重修。

2、《東華錄》康熙九

康熙八年(1669)十月己巳,重修盧溝橋成,御制碑文。

——两篇都是讲重修即修缮、修葺。如果解释为重建,那么明代和清代的两次重修卢沟桥应是两次重建,其工程之浩大,功绩之昭彰,均应在文献中有更加明确的记载和宣扬,而各种文献却没有宣传。

3、《京城古蹟考》

盧溝橋。臣按《金史·章宗紀》,橋作於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成於明昌三年(1192)三月癸未,賜名廣利。明正統九年(1444)重修。......康熙元年(1662),發帑修築,鞏固如新,長虹綿亙,橋下水聲潺潺,曉月流光,興波蕩漾,為京師八景之一。

——康熙元年似乎为八年之误,无论如何其修筑、巩固如新应为修缮。

4、《欽定南巡盛典》卷八十三 《名勝·直隸山東》 

盧溝橋,在廣寧門西南三十里。盧溝即永定河,發源代郡,古桑乾水也。石橋橫跨二百餘步,创於金明昌間,名曰“廣利”,康熙八年(1669)重建。聖祖仁皇帝制文紀石,南有河神廟,沙平坡轉,古樹蒼然。......乾隆辛未(1751)歲,御書“盧溝曉月”並賜以詩,敬勒碑於亭,以志勝景云。

——本文献确实记载为康熙八年(1669)重建,但结合康熙御制碑文和乾隆御制碑文,此“重建”应为重修(重葺)。

5、《永定河志·過盧溝橋》(有序)乾隆五十一年(1786)二月:

盧溝橋建自金明昌間,歷元迄明,屡經整葺。我皇祖於己酉年(1669),皇考於壬子年(1732),復加葺治。長橋綿亘,徑涂蕩平。阅今又將六十年。橋西二洞,孔云有垂,下似網兜。又橋西及兩陲,亦有稍圮裂者。因命大臣和珅等勘明重葺,易甃新石,並於橋東西兩陲,加長石道,凡新舊百四十三丈。發帑和雇,以乙巳秋蠲吉興工,至丙午春工竣。茲恭謁泰陵、展禮五臺,蹕路經臨,石梁鞏歭,萬方歸極,九軌同亨,此亦余《知過論》所云不可已者也。因賦五言,勒石以紀。

6、《燕京百詠》卷二

盧溝橋,即古桑乾河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長二百餘步,左右石欄,刻獅子數百,情態各異。元、明累加修葺,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修,賜名永定河。

——将重修二字重新界定为“整葺”“重葺”“修葺”,康熙八年、三十七年的重修肯定不是重建。

7、光緒《順天府志》

1)卷四十一《河渠志》六《河工二》

永定河…… 康熙七年,築盧溝橋決口。七月,河決盧溝橋及堤。…… 二十一年,修石景山至盧溝橋堤。

2)卷四十七《河渠志》十二《津梁》宛平縣

曰盧溝橋,治南三十里,跨永定河。初架木,金大定二十九年易石,明昌三年三月成,命名廣利。

國朝康熙元年修。七年,水溢橋圮東北十二丈,重修。御制碑文,建亭於橋北。雍正十年,重修橋面。乾隆十七年,重修券面、獅柱、石欄,五十年重修橋面,東西兩陲加長石道。

乾隆五十二年二月丁丑,修盧溝橋。

3)卷六十六《故事志》二《時政下》

康熙八年十月,重修盧溝橋。

8、光緒《畿輔通志》卷八十八《略》四十三 《河渠》十四《津梁一》順天府宛平縣

盧溝橋,一名廣利橋,在府西南三十里,跨盧溝河上。金明昌年間建,元明累加修築。國朝康熙元年,發帑修築。七年,水溢橋圮東北十二丈,重修,御制碑文建亭於橋北。雍正十年,重修橋面。乾隆十七年,重修橋面、獅柱、石欄、橋廂。五十年,重修橋面,東西陲加長石道。《明志》:盧溝橋,正統九年重修。

——从《顺天府志》到《畿辅通志》,将《康熙碑文》中的“桥之东北水啮而圮者十有二丈”,通过“河決盧溝橋及堤”,变为“水溢橋圮東北十二丈”,文字记载有了作者主观性的改变,已经不符合历史文本了。而且“水溢橋圮東北十二丈”,准确断句应该为“水溢橋,圮東北十二丈(河堤)”,此意方为《康熙碑文》的原意。

总而言之,卢沟桥履经修葺,甚至桥面和栏杆被多次拆换、局部更新,但桥梁的主体结构没有改变,还是830年前的广利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8 , Processed in 1.07948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