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角度看前门 北京人对前门有着独特的感情, 因为“前门”是京师诸门之首,另外前门在他们眼里就是指前门大街及两侧街巷组成的传统商业街区,是老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象征,是首都的新名片。 历年来前门也是外国人关注的重点,清末民初有不少的外国人记录了前门的方方面面,此文只引用几个。 裴丽珠《北京纪胜》 【译文】 前门,俯瞰北京的最佳地点 前门是俯看北京城的最佳地点,前门因其神圣的原因,不允许运送污浊的东西,也不允许运尸车通行。游客要想了解北京,前门就是最好的起点,从前门不仅可以欣赏紫禁城内的美丽景色,还能把整个京城的主建筑尽收眼底,这些建筑因其向外延伸的房檐而显得比实际要大些,像是一座座的小山。屋檐上琉璃瓦发出的黄色光芒,在远山的衬托中熠熠生辉,这美景不禁使人产生各种联想,北京城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会在眼前出现。无论是在阳光普照的白天,还是月色降临的夜晚,或是银装素裹的寒冬,乌云密布的风雨天,北京城无不展示出她的美丽与自豪。虽然有岁月的变迁,也许以后还会面临改变,但宏伟壮观的景象一定不会改变。 前门楼子的焚毁和修复 前门城楼附近还有一座火车站和众多的西式建筑,我认为这些建筑都破坏了站在前门城墙上观赏古城的效果。 这样一来,另一最佳观赏点就是景山了。登上景山,我们就可以望见北京的前门,实际上,前门已经被重修过了,以前这里只有一个门供人们出入,交通总是很拥堵,且以前箭楼的中央通道只允许皇帝使用,民国建立后,这条通道变成了人人可走的普通大道。 我们现在见到的前门的两座楼都是现代修建的,旧城楼毁于1900年的大火。以前箭楼和城楼是由瓮城墙连成一体的。前门外有具北京特色的集市,集市上品种齐全,应有尽有。诸如帽子、纽扣、铜腰带、金腰带、鼻烟壶、玉器、瓷器、火柴或煤油灯之类的都可以在这儿买到。有的小贩还在城门之间往返叫卖。据说1900年一名义和团成员,为了惩罚卖外国货的店铺而放火烧店,不幸的是引燃了城楼上的椽木,因这些木头是明代材料,几经风吹变得很易燃,结果火势迅速蔓延,浓烟滚滚。八国联军撤离北京后,失火的箭楼得以修复,可是内城的城楼又意外失火,有人说是一队印度兵的大意所致。 两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城楼均失火,中国政府觉得这很不吉利,遂马上进行修建工作,并责期五年完成工程。当时的修建工程可谓是震撼了西方建筑业,因为修建城楼的八层脚手架是用竹竿和木杆搭成的,工人们把一根根竹竿拼接成所需的长度,把接头部分接紧,所有这一切仅凭一双手,而没有使用一钉一锤,他们还搭建了有利于他们运输材料和干活的坡形通道。最后油漆匠在城门处画上炮口,这点充分说明清朝政府还是没有接受教训。 多萝西·格雷《穿过月洞门》 前门商市留影 相比莫里逊大街,前门外的市场更有吸引力,那儿有一个挨一个的珠宝摊,摊上有铜器、漆器和象牙制品。我们被一个鸡蛋形状的花瓶吸引,它表面很光滑,高度约4英寸,底座不是很稳。我们还看到各种造型的鼻烟壶,有些鼻烟壶的里面还画着图案。 前门西面一条弯曲的小巷是银街,我们看到路上放着锻炉,男工匠把纯白的金属放进炉里,然后打造成各种形状,有佛塔,有星象仪等。 晚上,前门和哈德门也是热闹的集市,有讨价还价的人们,他们用铜板买猪肉、豆腐或萝卜干。也有吹笛唱曲的乞丐。还有五个盲人乐手,他们应该是赚够了钱,在一个小向导的带领下往家走,他们每人一只手搭在前面人的肩膀上,另一只手提着自己的乐器:琵琶、皮鼓、三角钟、二胡和竖琴。人们可以看到这些人慢慢地消失在月色中。 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 前门大街上的乞丐 乞丐会在特殊的场合向人们收费,而且每天还要向店铺收贡献费,多数情况下,店主为了少惹事,会掏钱立马让乞丐走人,免得影响店铺生意。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潜规则,只要有乞丐到门前,店主就给两仨个铜钱打发他们,于是这些乞丐会一家店挨一家店索要钱,他们每店每天只“光顾”一次,但第二天还会重来。在东安市场就有长长的乞丐队伍。乞丐另一集中行乞点是前门前的一座桥。1900年以前,这座桥的三条道上站满了行乞的乞丐,但后来联军不允许乞丐在此活动。 何德兰《晚清宫廷》 前门大街上的轿子 如果你在午夜时分到达前门,会听到大门被打开时发出的吱吱声,瞬间就会有马车在大道上前行,还会传来不间断的嗒嗒的马蹄声,这时辰,是官员们上早朝的时间。如果你愿意再多停留一会儿,等到天亮,你就会看到这些官员们悄无声息地乘着轿子返回来,这段时间他们都做了什么?你就不知道了。 立德夫人《我的北京花园》 “庚子国难”后慈禧、光绪回北京 (1902年)4月15日,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要回京,前门墙城上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穿着黑色紧身衣的骑兵在前,他们腿上挂着的战刀闪闪发光。只听一声喝令,出现了一列黄色的皇家轿子,光绪帝的轿子在前,然后是太后的轿子,每个轿子都被帷幔挡得严严实实。光绪帝迅速地从轿子里下来,在关羽庙祭奠一下,马上返回轿中,被人抬走,这动作快得让人觉得似乎皇帝根本没从轿子里出来过。反倒是慈禧太后的轿子在墙下停留了很久,她向城墙上的各国使团挥手致意,然后又挥挥手帕,之后戴上眼镜向城墙上仔细观察,像是要看清楚每个人似的。 阿灵顿《古都旧景》的描写 【译文】 穿过位于紫禁城正前方的门即内城中最重要的城门一一前门,我们就来到南城或称外城。 前门建于明水乐年间,用时九年,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竣工。取名正阳门,现在它的外观与过去大不相同了,过去它有瓮城和四个城门。 外门长年关闭着,只有皇帝去先农坛和天坛时才被打开。内门和外门于1900 年烧毁,外门是义和团焚烧正阳门外边卖“洋货”的商店引着的,内门则成了八国联军中印度部队粗心的牺牲品。幸运的是城门很快又重新再修了,因为中国人在那些日子里仍“迷信”地认为,都城若没有这些城门就不能繁萊昌盛。可是到了1906年,因现代交通的需要,瓮城完全拆除,改成了现在这个难看的样子。外城的门楼子是由德国建筑师设计改建,风格独特,但不可否认它是非常现代化的。 1900年以前,前门的关门仪式很繁琐。黄昏时分,关门前的105分钟,悬挂在木梁上的铜锣就会响起,起初的5分钟,声音缓慢而庄严,后来逐渐加快。突然锣声停止,这时出来一些士兵,在城门下大声喊几声。然后城门用一个巨大的中国铜锁锁上,门就关上了,门后再加一根巨大的木栓。1900年后,前门就不再关了。 现在前门地区的风景 前门的春夏秋冬皆风景。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7 , Processed in 1.08835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