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古代紫禁城,冬天如何烧地暖?

2023-11-24 10:42|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紫荆|来自: 北京皇城故事 、

摘要: 又到了寒冷的冬季,位于北方的北京,尤其寒冷。怕冷的人,早早就裹上了羽绒服,或者躲进了有暖气的房间里,不肯出来。在没有暖气的古代,北方人是如何过冬的呢?在中国历史上,从明代嘉靖年间,到清代道光年间,正值 ...
又到了寒冷的冬季,位于北方的北京,尤其寒冷。怕冷的人,早早就裹上了羽绒服,或者躲进了有暖气的房间里,不肯出来。

在没有暖气的古代,北方人是如何过冬的呢?

在中国历史上,从明代嘉靖年间,到清代道光年间,正值第四个寒冷期——明清小冰期,全年几乎一半的时间,都是冷天,有些地方的气温,比现在大约低5~7度。

在北京的紫禁城里,过去的皇帝、后妃们,是如何度过这漫漫严冬的呢?

▲冰雪覆盖的紫禁城   图:纪录片《故宫100》
且看乾隆皇帝的一首诗:

“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皓月悬长空,朔风瓢碎霜。垂帘在氍毹,红烛明涂堂。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冬夜偶成》

从诗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不仅没有觉得寒冷,反而很喜欢这漫长的冬夜。
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房间里有地暖,冬夜非常暖和。

没错,明清时期的紫禁城里,已经有地暖了。
▲紫禁城的角楼    图:纪录片《故宫100》

地火龙(火地取暖)

在电视剧《鹿鼎记》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皇宫中,韦小宝和几个太监围坐在桌前饮酒,其中一个太监说道:“外面这么冷,幸亏韦公公这房子下面有地火龙,否则非冻死不可……”

这里所说的“地火龙”,就是紫禁城里的“地暖”——“火地取暖”,俗称“地火龙”。
火地取暖,就是在室内地面之下,用砖瓦砌成火道,在室外火道口内烧炭火,燃烧产生的热气,顺着遍布室内的火道流动,以烘暖室内地面,所以被称作“地火龙”。

▲紫禁城宫殿下面的地暖   图:纪录片《故宫100》

火地取暖,类似于北方农村烧火炕。火炕,就是一个用砖砌成的炕,中间是空的,一边设有灶门,在灶门内烧火,火的热量随着烟气进入火炕内,最后通过排烟孔排出,人睡在火炕上面,非常暖和。

“屋内四周垒炕,外面以石砌成中空,于两端之近门处从上凿孔修灶。故炊烟不外溢,均经炕洞达屋之四周后,从屋外之木烟筒中冒出。因此,严冬积雪季节,屋内亦感温暖,不穴居亦可过冬。”——(间宫林藏《东鞑纪行》)

▲北方火炕   图:网络

紫禁城的地火龙,和火炕的原理一样,只不过,在紫禁城,是将火炕建在整座宫殿的地面之下,这样就没有烟灰污染。在帝后日常起居的宫殿下面,一般都有地火龙。

故宫养心殿在修缮的时候,工人们在地面下发现,有一排整齐排列的瓦管道,内黑外灰。当时人们对宫殿设施不熟悉,专家们认为,这些管道,也许是取暖的水暖设备。

▲火地内部   图:网络

后来,文物专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晚明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提到:“乾清宫大殿,右向东曰懋勤殿,先帝创造地炕于此,恒临御之。”“十月,是时夜已渐长,内臣始烧地炕。”说明紫禁城在明朝时期已有地暖。
曾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描述说:“北京冬天使用的炉子……在室内不占地方,热量通过火道传导到室内,这些火道完全铺设在地板的下面。”

原来,养心殿下面的瓦管道,就是当时的地下火道,因为养心殿是皇帝的寝宫,地面下自然会有火地取暖。

▲火地内部   图:网络

在《宫女谈往录》中,也记载了紫禁城的火地:“……宫殿建筑都是悬空的,像现在的楼房有地下室一样。冬天用铁制的辘辘车(铁火车),烧好了的炭,推进地下室取暖,人在屋子里像在暖炕上一样。”
紫禁城中的火地,操作口在宫殿外面,一般位于前檐的窗台下,或后檐的墙根下,是个用砖石砌成的、深约1米的方井,平时用厚木板盖上,以防止小动物钻入,又不妨碍人在上面行走。

使用的时候,打开厚木板,太监下去将火炭置入炉膛内燃烧,炭火产生的热气,沿着火道在地面下扩散,使室内地面变得温暖,最后烟气由出烟口排出。

▲紫禁城中的火地操作口,上面盖着厚木板   图:网络

▲掀开木板,可以看到下面的炉膛  图:网络

操作口往里就是炉膛,也就是炭火燃烧的地方,所以炉膛上方,是整个宫殿最暖和的地方。炉膛一般都靠近窗户,所以在紫禁城的宫殿里,很多炕床炕几都设在窗户下,供帝后日常活动休息。

▲炭火在炉膛内燃烧,炉膛的上方是帝后日常活动休息的地方  图:纪录片《故宫100》

▲养心殿临窗而设的炕床   图:网络

为了能够承受高温,炉膛上方都会有铁架子支撑,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烧塌地面。
炉膛和操作口之间,也用铁篦子隔开,并用炉门进行封护。铁篦子由生铁铸成,两端固定在墙上,非常牢固,以防止有人从地下钻入,炉门则用来防止热源扩散到外面。

▲铁篦子
炉膛再往里,就是遍布地面之下的烟道了。烟道有主烟道和支烟道,它们纵横交错,犹如爬行的蜈蚣,因此被称为“蜈蚣道”。

▲图:纪录片《故宫100》

▲图:网络

由于炽热的烟气是由低处往高处走的,因而火源位置(炉膛)位于最低点,主烟道从火源位置向室内延伸时,坡度逐渐增高。这样一来,热气就可以很快向前扩散。

火地热量经过主、支烟道,扩散到室内整个地面之下,然后通过出烟口排出。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烟气已在烟道中扩散,因而到达出烟口的时候,已经所剩无几了。

出烟口一般位于操作口附近,也就是室外的宫殿基座上,直径约10公分左右,一般人也不会去注意。
▲火地操作口和出烟口
为避免小动物从出烟口钻入,紫禁城中的火地出烟口,都砌成了铜钱纹样的镂空砖雕,非常隐蔽。因此,除了坤宁宫那个祭祀煮肉用的烟囱外,在紫禁城看不到高大的烟囱。

▲出烟口   图:网络 

暖阁

在有火地取暖的宫殿上面,一般都设置有暖阁。
暖阁,就是在地下有火道经过的地方,在宫殿内隔断出一个封闭的小房间,使局部温暖达到最佳,作为帝后的卧室。比如养心殿就有东、西暖阁,坤宁宫也有东暖阁,专门用作皇帝的婚房。

▲养心殿东暖阁

清代文人查慎行在笔记《人海记》中记载:“每年十一月初一日,宫中始烧暖炕、设围炉,旧谓之开炉节。”也就是说,宫里在每年十一月初一这天,开始烧火地供暖。

尽管冬天室外寒冷,但在紫禁城里,还是非常温暖舒适的。明代文人吕毖所撰《明宫史》记载,“懋勤殿,天启皇剏造地炕于此,恒临幸之……饱食逸居,无所事事。”描述了明代帝王冬天在有火地的室内,生活得温暖而惬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1 , Processed in 1.10068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